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白这一个概念,你对孩子的理解就能超过90%的父母

养 育 内 心 强 大 的 孩 子

01

昨天咨询有个挺有意思的细节。我让一位妈妈给自己对周围人的理解程度打个分,从0~10分,10分代表对这个人的理解最准确。

这位情商颇高的妈妈毫不迟疑地给老公打了9分,几乎是把老公的小心思拿捏得死死的了。对同事、合作伙伴理解也有7、8分。然而对自己生、自己养,朝夕陪伴十几年的孩子,妈妈却迷惑了:“我真的感觉不太懂,不理解她,不理解自己为什么养了这样的孩子。”

这是常在咨询室出现的场景,我能感受到父母说出那句:“我真的不懂”时内心深深的无助与无奈。眼前明明是那个自己一天天看着长大的孩子,却总感觉彼此之间像隔着一层雾面玻璃,看不清,看不透,更摸不着。

周末带俩娃去拳馆上体验课,到了之后教练带儿子练起来了,女儿充满好奇地这摸摸那看看,还顺带把跳绳卡打了。可过了没多久,她的状态就越来越萎靡。一个劲儿喊无聊,怪我为什么要带她来,浪费了她写作业的时间。

我试图安抚一下她的情绪,带她比划了几个直拳、摆拳、勾拳,可她很快又开始说:“没意思”。我说要么看会儿喜剧大赛,也是一副提不起兴致的样子。我提议去车上拿书包,她又说没地方写,其实旁边就有一张桌子的。

这就奇怪了,明明是她前几天说想打拳,我才带她一起来的。来得路上也还是有说有笑的,怎么突然就开始“找事儿”了?

觉得孩子故意找事儿,任性不懂事,是父母对孩子爆发的常见原因。父母觉得自己做得已经很好了,孩子根本没理由闹情绪,发脾气。父母不明白,自己全是为孩子好,怎么换来的却是冷眼和敌对。
理解这种疑惑的关键,在于区分孩子的幻想和现实,内在世界和客观世界

02

儿童精神分析的先驱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被许多学者公推为精神分析史上继弗洛伊德之后,对精神分析理论开拓最具启发性、最具创意的思想家之一。

然而她和弗洛伊德理论的一个重大区别,也是最有洞见的贡献,是她提出了儿童的幻想世界。

我们很多对孩子的误解和不解,都是因为我们总是从客观现实来预测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内心。那些我们觉得孩子不应该怎么样,或者应该怎么样的期待,全是基于现实得出的结果。

不让孩子吃烧烤、喝可乐,这些客观上被归为“垃圾食品”的东西,在孩子的内在世界等于“好吃的”。所以父母哪怕抱着一颗为你好的心,还是会遭遇孩子的哭闹,不满。

前面提到女儿的例子,父母很可能指责孩子:“明明是你自己要来的,怎么来了又说无聊?”、“你自己说要写作业,让你拿书包又开始找理由?

这都是在现实层面跟孩子过招。

这时候扭转局面的一个法宝是,区分孩子的幻想和现实。现实来看,是女儿没事找事儿,莫名其妙搞事情,但她头脑中的幻想,内在世界的感受是什么呢?

我看她一边百无聊赖,一边又时不时瞟一眼哥哥:“呀,你不会是怕哥哥学会了打拳,以后你打不过哥哥吧。”一听我这么说,刚才还像个刺头一样的女儿突然温顺了。

03

孩子并不是被动地对客观现实做出反应,克莱因通过大量案例发现,儿童有丰富的幻想生活和内在世界。

“克莱因相信幻想的内容不完全取决于孩子与外在客体相处的经验。孩子可能会幻想妈妈是'坏’的,因为她刚刚设了该上床的时间,孩子被送上床,而父母却在一起看电视。当孩子的需求受到挫败时,妈妈不再是个令人满足的客体:妈妈变成了'坏’客体,妈妈拒绝了她,自己却去享受了,不但享受电视的乐趣,还享受与父亲在一起的令人兴奋的关系,独独把她排除出去了。”

所以一个对孩子要求严格,自己和旁人认为尽职尽责的好妈妈,在孩子的内心世界中,可能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坏妈妈。

父母自认为逗孩子乐,比如“你是从垃圾堆捡来的。”“爸爸妈妈离婚了你跟谁?”之类的玩笑,在孩子的内心世界可能造成了持久的焦虑和困惑。

近来广受关注的独立摄影师鹿道森,25岁生日当天,他在微博留下最后了一句话和一封长长的遗书,选择跳海自杀。

鹿道森的遗书引发广泛而强烈的共鸣,这不仅是留守、被霸凌孩子的群体创伤,也是众多普通家庭的缩影。

很多人会责怪鹿道森的父母给他的伤害,但在鹿道森姑姑口中,他们其实是很普通的家庭,父母关系不错,不像鹿道森说的那么差,一家人都不知道他受到的伤害这么大。

可以说,这种深深刺痛很多人的痛,就是来自现实和内心世界的落差,来自于父母并不知道,除了自己为孩子用力打造的客观世界,还有一个等待用心呵护的内在世界。

有次在公园门口,俩娃想吃棉花糖,我没给他们买,这时有个小朋友的爸爸追着孩子说:“吃一个吧,爸爸给你买一个,吃一个吧。”

“你们是不是也很想有这样的爸爸妈妈呀?”两人和我相视一笑。

我拒绝他们,但我们不否认他们的渴望,更不为自己的行为唱赞歌:“那是害孩子,妈妈是为了你好。”我只要说出他们的感受就够了。

内在世界并不需要纵容,我们不必为了呵护孩子的内在世界就放纵他们看电视、吃零食,不学习……当我们能关照到这个世界,描述出他们头脑中的想法和感受,孩子的内心就被点亮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关于父母的记仇本?
【有感而发】鹿道森:唯爱,才能存活于世
【幸福懒妈妈No.385】能拯救鹿道森的,每个父母本来就有~
暴力沟通下的父母,养育不出快乐的孩子!每个家长都该看看!
听育儿:父母的争吵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聪明父母只需做到这几点┃尘缘
30年前那双震撼人心的“大眼睛”现在怎么样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