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来跟你们说说我的6个拳击教练,怎么带孩子的精华全在里面了
没错,我就是什么事儿都能和孩子扯上关系。最近这三个月看了好几本艺术、文物类的书,都特别好看,还能衍生出好几个亲子活动,你们想看也可以留言告诉我。
哎呀,一开篇就跑题了,说回到拳击。想到打拳,刚开始是和好朋友们去玩玩,没想到一试,发现非常适合我,毕竟从不打孩子的人,总需要点儿途径发泄一下(打教练就贼爽)。
而且特别训练专注度,稍不留神就会被教练打。有次几个咨询师搞聚会,每人要安利给大家一样东西,当时我安利了拳击,讲到这里他们都觉得教练这么暴力么,其实不是,在打拳的过程中,有打靶和闪避,教练手里有个棒子(泡沫的),哪怕一秒钟的走神,闪错了方向,棒子就会敲中你。
跟给孩子选兴趣班一样,我通常都会先多体验几次,货比N家,加上带儿子去体验的,我已经接触过8个拳击教练了。现在基本一看动作和架势,就能判断这个教练专不专业,是科班出身,还是健身教练转行过来的。
我自己体验过6个教练,目前固定下来的有2个。一一跟大家说说。
1、第一个算是我的入门教练,现在想来,他真是深得启蒙精髓。整个一节课,把我从头夸到尾,说我学得快,协调性好,有天赋,你们可以想象吗,一个中年老妇女,在这项看起来很青春的运动上,被夸有天赋,得有多膨胀,对拳击的兴趣顿时就被激活了。
2、第二个教练是最有激情的,一开场我就想让儿子也来试试,孩子肯定都会喜欢。他完全是像玩一样,引导着你的每一次出拳。当然,他也毫不吝啬地向我展示了他的完美腹肌,顿时就把我的幻想激活了。(对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
从前面两个教练可以体会,想让孩子学某样东西,最重要的是先激发他们的胜任感和兴趣让他们觉得自己能做好这件事,做这件事很有
而我们传统的训练方式往往是逆行倒施的,一上来就跟你抠基本功,纠正你的问题,孩子一下就没兴趣了。女儿在学校报了一年多羽毛球,还天天只让挥拍子,这学期说啥都不肯去了,我觉得能不能培养出运动员先不说,一下把孩子做一件事的热情耗光了,这就是失败的教育。
就好像传统美术一上来必须先学素描,什么想象力、审美、自我表达全都不考虑,陈丹青曾经谈论过这种现象,这不是说美术只能这么教,而是有些老师只会这么教。
写作本来也是很有趣的事儿,但假如硬生生被搞成“抄袭”小范文,孩子的表达兴趣和自信,这些宝贵的东西都被条条框框限定了,得不偿失。写作当然是有章法的,需要学的,但那是后面的事。
3、第三个教练也许是最有资历的吧,说前面的教练是他的学生,反正身材是只动嘴,不动手的那种。这个教练比较佛系,体验课之后就没下文了,根本不像其它教练会问问反馈,追着你报课啥的。
可见不管自身曾经多过硬,不持续练习,不懂沟通,还真当不了老师。
4、第四个教练是个女孩子,温柔有余,凶猛不足。也不能说不好,只是不是我期待的感觉。上课的时候很细致,体贴,流程规范。虽然她说很喜欢拳击,但上课的时候感受不到对拳击的兴奋。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这两个教练的共同点,就是不能给你嗨点,不管学习、运动,还是工作,适度的兴奋是促使我们持续下去的重要原因,大脑就是这么个货,很容易觉得无聊。
最简单的,如果给孩子读书的时候,没精打采,老和尚念经一样,孩子也会听不进去。
我们经常看到那些艺术世家、科研世家、医学世家,之所以容易子承父业,很可能是孩子从父辈那里体会到了他们的投入,他们对自己所做事情的热爱是有感染力的。
5、第五个教练是我第一个固定教练,也是目前我跟练最久的教练。他会讲动作的原理,为什么要这么打,为什么不要做那个动作。但他几乎不会肯定我,有时候我觉得这拳打得不错了,他还是会指出问题,蛮让人丧气的。虽然我很快适应了这种风格,但以小朋友的情绪调节能力就很难说了。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要命的其实是他让我无所适从。教新动作太快了,一个新动作刚打了两下,只要我做对了一次,马上就换下一个,一节课可能学好几个新动作。在有了第六个教练之后,我对之前的那种感觉就更确定了。
6、第六个教练上过两次课之后,我顿时就清楚了每节课的逻辑,身体的学习其实和头脑是一样,都需要遵循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每节课都应该有内在的训练目标,所有的环节设计都应该是围绕这个目标来的。
以最近这次课来说,这节课的重点是步伐的灵活性,从热身开始,绳梯中五种步伐的转换练习,行进中侧闪反击的重心稳定,重心切换,都在强调下肢的力量、速度、灵活性,包括单腿硬拉和脚踝练习,也都是为了这一目标服务的
同一个动作,会按最标准的方式反复15次,再和灵活自由地移动结合,这样既有助于形成自动化的反射,又使训练不枯燥。
同时,每节课只强调两个要点,比如拳击抱架时脚尖的方向,或者蹬地发力时脚掌接触地面的多少,这样聚焦于小目标的方式,既有利于记忆巩固,也会让人有一种踏实的成就感。
更让我惊喜的是,这个教练还特别靠谱,我请他把课程的要点整理成文字稿,他给出了回复时间,并且的确在这个时间点之前回复了我。

这个教练没学过教育心理学,但他的所有教学方式都精确地符合教育心理学的原理。
教学要有目标,而且是清晰具体的小目标。教学要有逻辑,符合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能够按自身现有程度循序渐进地学习新内容,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想到哪里是哪里
这在父母辅导孩子过程中是非常常见的现象,没有体系,今天想到这个了让孩子练两下,明天想到那个了,又翻出来让孩子做几道,完全不考虑知识的关联和建构。
言而有信,给出明确的答复算是一种出色的职业素养,但在父母面对孩子的时候,其实也特别需要这种笃定和确信,这不仅会给孩子安全、稳定的感觉,也是做事靠谱的良好示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常旷课的学员再好的教练也教不好!
关于备课
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一年级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老师,这些动作为什么每节课都要练?
【课程】顾问家长常见问题异议处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