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同样作妖,为什么秦始皇崩盘了,汉武帝却没有?

作者 戈大只 彭小瓜子

//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精辟评论,汉武有秦亡之失而免亡秦亡之祸。

秦始皇与汉武帝,历史上两位有代表性的雄主,执政风格有诸多相似之处。

雄才大略,抱负远大,穷兵黩武,好大喜功。

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开疆扩土,秦始皇统一中原文明,汉武帝安抚四方蛮夷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

同样是穷兵黩武,劳民伤财不相上下,为什么秦二世而亡,汉却国祚绵长?


秦亡简析


秦之亡在于过于激进地推行集权制改革,超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所以全面崩盘,二世而亡。

秦始皇的失败告诉我们,一种社会制度向另一种社会制度转变,过渡期必不可少。

分封走向集权,需要几百年的时间过渡,但秦始皇希望毕其功于一役,最终功败垂成。


原因剖析


回到司马光的问题,同样是穷兵黩武,为何汉武帝没有出现崩盘?

从汉武帝统治时期的社会背景开始分析。

汉武帝距离秦始皇已经一百多年有余,社会背景已有较大变化。

尤其经过40年文景之治的积累,社会财富已有很大进步。

简言之,汉武帝继承的家底更为雄厚。

具体而言,以下几方面的进步,影响了执政结果:

(一)农业发展

战国至西汉,正好是我国农业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战国时代,农业耕作以粗放式耕作为主人力耕作是主流。

秦汉时代,农业耕作逐渐精细化,铁质农具改进并广泛使用,牛耕逐渐替代人耕。


与牛耕配套的,是铁质农具的发展,铁质农具应用之前,只有青铜农具

青铜农具比较软,不适合耕种,因此只能采用生产效率低下的人耕。

根据考古发现,西汉以前,出土的铁质农具中,铁犁数量少,且形制原始,体型较小。

西汉中期以后的出土铁质农具,铁铧比例明显增加,铁铧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汉武帝末期赵过为搜粟都尉,推行代田法,用耦犁,二牛三人,即以两头牛作为牵引动力,以铁质舌型大铧为主要部件的框型犁。

这次推广说明,耦犁这种技术,在西汉中期以前已经成熟。

从战国到西汉,正是农业技术迅速发展的阶段,牛耕代替人耕,铁质农具代替青铜农具。

我们初中历史学习冶炼技术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商周青铜时代,春秋战国发明冶铁术,冶炼技术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情,背后是关系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等复杂的社会体系。

冶铁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产能的发展。

一方面,每亩粮食产量提升。另一方面,原来不易耕作的荒地也变得可以耕作。

《汉书食货志》记载了战国前期魏国李悝的一次进言:

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除十一之税十五石,余百三十五石。食,人月一石半,五人终岁为粟九十石,余有四十五石。石三十,为钱千三百五十,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用钱三百,余千五十。衣,人率用钱三百,五人终岁用千五百,不足四百五十。不幸疾病死丧之费,及上赋敛,又未与此。此农夫所以常困。

在战国时期,即使东方六国中率先变法图强的魏国,普通农民仍然生存不易。

一家人种地百亩,除了供自己吃,交税,祭祀,穿衣,日用,这些之外,已所剩无几。

这是交税十分之一的结果。

如果遇上天灾人祸,或者国家额外的征敛,必然民不聊生。

在战国的整体技术条件下,生产力有限,这决定了战国必须保持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否则粮食问题得不到解决,必然流民四起,政权崩溃。

商鞅变法,鼓励农战,对工商业加以抑制,不是拍脑门,是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条件的,因此取得了良好效果。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人为打破了这种平衡,把大量劳动力强行变成了非农业人口,长城军团30万人,南征兵团50万人,以及诸多大型工程的建设,动辄数十万人。

这部分劳动力,不但不能提供农业产值,反倒给社会增加压力,这是不适应当时生产力条件的,必然导致农业生产结构的崩盘。

汉武帝朝,农业技术已经得到提高,尤其是牛耕代替人耕,使得原来不具备生产能力的老弱妇女,也可以进行耕作。

壮年男子的富裕劳动力可以从事其他行业,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

所以汉武帝虽然穷兵黩武,但由于整体生产力的进步,即使顶层政府劳民伤财,不至于崩盘。


(二)信息技术发展

我们要厘清一个因果,管理的基础是信息。

信息技术越高,能够管理的范围越大,管理的系统越精细。

上古时代,信息传递基本靠,管理范围只能做到一个村的级别,这种管理颁奖称为部落

逐渐部落之间被开辟出一些道路,原本封闭的部落与部落之间可以走动,同时聪明的人类发明了结绳记事的技术。

在原本单一部落的基础上,可以支撑几个部落的管理半径,称之为部落联盟

这是夏商之前的社会景象,即老子所说:

鸡犬之声相闻,民老死不相往来。

夏商年代出现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体系已经成熟。

说明至迟在夏代,原始象形文字开始应用。

文字是一大突破,这使得远距离、多人数的信息交换成为可能。

否则只靠口耳相传,必然造成信息传递失真,无法支撑远距离和多层级的复杂管理体系。


此外,还有两项重要发明,大约也是在夏商时代,车轮青铜器

这两项发明应该都不是中华文明的发明,是从中东地区传递过来,有了青铜器和车轮,就可以制作车辆。

车辆是与交通密切相关的发明,交通可以提升管理的效率。

车辆发明以后,交通速度和信息传递速度大幅度提升,可以支撑更大范围的管理。


战国-秦汉之际,信息技术又一次实现飞跃。

首先是纸的发明。

我们常规把纸的发明归功于东汉蔡伦,其实蔡伦只是改进造纸术,不是发明造纸术。

在西汉初年,已经有了基本成熟的纸,以下是考古学的发现:

最早出土的西汉古纸是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尔古烽燧亭中发现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49年。

1957年5月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出土的古纸经过科学分析鉴定,为西汉麻纸,年代不晚于公元前118年。1973年在甘肃居延肩水金关发现了不晚于公元前52年的两块麻纸,暗黄色,质地较粗糙。

1978年在陕西扶风中延村出土了西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3~49年)的三张麻纸;1979年在甘肃敦煌县马圈湾西汉烽燧遗址出土了五件八片西汉麻纸。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文帝时期(公元前179~前141年)的纸质地图残片,表明了当时的纸可供写绘之用。从上述西汉出土的纸的质量来看,西汉初年的造纸技术已基本成熟。

第二是笔的发展。

毛笔可能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但在秦代前后已经定型,毛笔的定型和普及,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可以支撑更大的管理半径。

第三是文字的变化。

从商周时代甲骨文和金文,到春秋战国时代的大篆,到秦始皇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创作小篆,再到更为简化的隶书,再到楷书,直至近现代的简体字

文字总体上是由繁复向简约演化。

从战国到西汉,纸、笔、文字等信息技术均有较大发展。

由此导致,信息技术不断提升,信息传递成本不断下降,管理半径不断提高。

从政治体系上看,这个阶段也恰恰是松散的分封制,向复杂高效的集权制演变的过程。

从秦始皇和汉武帝,中间相差一百多年,这段时期信息技术在不断提高,信息成本在不断下降。

所以同样是推行高成本的集权制,不同的社会基础,执政结果不同。


(三)人口变迁

秦朝刚刚结束战国的大乱世,加上秦始皇穷兵黩武,没有与民休息,所以秦朝的人口,大概在2000万水平。

经过秦末大乱,汉初的时候,人口大约下降至不到1500万。

汉初吸取秦亡的教训,轻徭薄税,经过文景之治40年的休养生息,民间经济得到极大修复。

汉朝农业税从战国的十一税,过渡到十五一税,最终景帝朝达到三十一税,下降了三倍。

汉朝初期厉行节约,汉文帝与汉景帝都是克制、低调的君主,与民休憩,民间经济得到极大复苏。

文景之治为汉朝打下了良好的基本盘,汉武帝继承的家底雄厚,交接至汉武帝可谓是锦绣江山。

汉武帝执政前期,人口大约提升至4000万水平。

在封建的农业社会,人口就是社会经济的基石,人口基数越大,农业产值越高。

虽然汉武帝也劳民伤财,其耗费民力的绝对值,甚至不亚于秦始皇。

但是从秦始皇到汉武帝,人口基数已经是秦代的两倍,提供的生产力也是秦的两倍。

换言之,在汉武帝时期,民间经济对政府顶层消耗的容忍空间更大。


但即使如此,经过汉武帝一朝激进的扩张政策,武帝末年,人口下降到3000多万。

汉武帝晚期对于自己的执政策略已开始反思,颁布《轮台诏》,对自己穷兵黩武的一生进行反思。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根据历史发展规律,王朝50-100年期间属于自然阶段的昌盛期,与执政者的关系不大。

结束战乱-休养生息-民间经济复苏-出现盛世。

这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只要执政者不是特别昏聩,统治50-100年间应当迎来执政的高峰期。

不是汉武帝创造了西汉的鼎盛,是西汉的鼎盛创造了汉武帝的神话。

相反,汉武帝穷兵黩武,将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挥霍一空,晚年已经出现民间暴动,社会秩序出现混乱。

为了维持政府庞大的开支,汉武帝发明盐铁专卖,将天然具有垄断性的盐铁纳入国营的范畴,依据垄断攫取高额的暴利。

盐铁之垄断,始于汉武帝。


晚年反思


汉武帝晚年颁布《轮台诏》,对自己穷兵黩武的一生进行反思,否定了两项国策:

第一,否定在匈奴地区实行高成本的屯田制。

第二,对李广利出击匈奴表示悔恨。

同时对治国方略进行反思:

并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

《轮台诏》的颁布,标志了汉武帝治国路线从“尚攻”走向“守文”,及时调整治国方略,避免了二世而亡的结局。

治大国如烹小鲜。

英明的君主当然要准确拿捏火候,但更需要的是对民间经济这锅小鲜的尊重。



热爱历史的也可以是女同学

  - end -  

最好的支持是在看和转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知识点】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追寻与铁的不解情缘
农具的革新,为何能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发展?
宋代的中国为什么还有刀耕火种,浅谈宋朝中国西部经济落后的原因
干货|不如回乡下种田吧!——中国古代农业(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