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家灭亡后,去西藏当喇嘛的皇帝(宋度宗-宋末帝)
作者 戈大只 彭小瓜子

主要观点

幸欤,不幸欤?

1

曾经我一直认为,宋朝是灭亡最“顺理成章”的一朝。

如果说北宋是被宋徽宗的君臣无道,给作死了,南宋则是死得其所。

本来两宋的武功就十分衰弱,南宋比北宋就更弱一筹。

北宋好歹还占据了大部分中原地盘,南宋则龟缩在秦淮以南。

北宋与辽国征战,还可以算得上势均力敌。

但南宋从头就被金国所压制,始终抬不起头。

从后面南宋抗金的进程来看,尤其是岳家军的出现,金军所谓的“金军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只是宋军自己胆怯。

连铁浮屠、拐子马这样的王牌金军,都可以被岳爷爷击败,可见金军远没有达到天下无敌的程度。

速灭于金,更多还得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南宋末年,面对的是横霸欧亚的蒙古军,确实难度大很多。

但细究之下,南宋仍有机会,蒙军也不是神话。

成吉思汗时期的蒙军,确实天下无敌,窝阔台时期,也仍可横行天下。

但蒙古汗位转到拖雷系以后,蒙军作战能力就肉眼可见的下降了。

南宋离蒙古远,很幸运从没有直面过成吉思汗的兵锋。

窝阔台的第一次南伐,三路大军并举,气势最凶,但被孟珙防得没什么脾气。

第二次蒙哥的战略战术,就已经落入下乘,西线非要死磕钓鱼城,与中路的配合也乏善可陈,结果导致自己在钓鱼城下殒命,蒙古陷入内乱的结果。

第三次忽必烈的伐宋,已经毫无战争艺术可言,就是将襄阳团团围住,然后死磕到底。

蒙军已完全放弃了野战机动性的优势,就以自己最弱的攻城,来与南宋缠斗。

耗时五年多,元世祖忽必烈都快六十岁了,才拿下襄阳城。

万幸忽必烈比较长寿,要他在襄阳之战中也病死了,元朝内部一乱,那蒙古伐宋大业基本快报销了。

而拿下南宋之后,蒙军两次攻日本,两次攻越南,战果都惨不忍睹,蒙军的遮羞布被彻底扯光了。

所以并非是蒙军太强而南宋必亡,南宋面对的是个强弩之末的蒙军。

要是岳爷爷还在,真的委以重任,一定能把忽必烈反推回草原里去。

就算无法反推,谋一个宋辽、宋金那样的和议,还是有机会的。

日本有神风相助,但南宋也有山川、大江、坚城的加持,恐怕缺的还是决心和团结。


‍‍‍‍‍‍‍‍

2

宋度宗别看天生体弱,智力低下,但并不妨碍他生孩子。

他一共生了七个儿子,其中养活了三个。

也就成为了南宋最后的三个幼帝。

赵显是嫡长子,全皇后所生。

所以度宗崩逝后,四岁的赵显被拥立为皇帝。

一年半以后,赵显就在临安开城投降了。

当然,这时他也不过六岁,开城投降肯定不是他的主意。

但亡国之君赵显的命运其实不算差,被元朝封为瀛国公,移居上都。

到赵显十八岁时,忽必烈派他到西藏,学习梵文、西番字经。

青年赵显一入西藏,便终身未回归中原。

但作为亡国之君,能平安的活下去,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西藏虽然苦寒,但远离政治漩涡,是个世外桃源。

赵显十九岁就出家了,法号“合尊”,学习藏文,佛经。

老赵家治国打仗实在不擅长,但研究学问,倾心文艺,那是代代杰出。

赵显在西藏成为了佛学大师,翻译佛经,担任萨迦大寺的住持。

元英宗时期,五十二岁的“合尊”喇嘛,曾经南宋的皇帝赵显,圆寂了。

算起来,他当亡国奴四十七年,入佛门三十三年。

别看赵显遁入空门,但他还有妻子和儿子。

当了元朝的俘虏后,元世祖还将一名公主许配给了赵显,生了一个儿子赵完普。

赵完普也被父亲带到西藏,一同出家为僧了。

至于那位公主,就不知道是何结局了。

心无挂牵,悲欣交集,这样的人生,幸欤,不幸欤?

赵昰是赵显的哥哥,宋度宗的庶长子。

父亲去世时,他六岁。

恭帝赵显投降之前,朝臣们吸取了靖康之耻的教训,将赵昰和弟弟赵昺提前送出了临安,保留皇室火种。

在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等人的拥戴下,赵昰先被推为天下兵马都元帅,然后辗转到福州,赵昰称帝。

但小朝廷抵挡不住元军的进攻,节节败退,一路向南,福州、泉州、潮州、惠州,直至漂泊海上。

颠沛流离之中,小朝廷逃到湛江,十岁的赵昰经不住路途折磨,病死了,庙号端宗。

两个哥哥一个被俘,一个病死,赵宋皇室最后一颗独苗,八岁的赵昺,在湛江被群臣拥立。

一年以后,崖山海战失败,陆秀夫背着幼帝赵昺,投海而亡。

这三位幼帝,真正当皇帝的年龄,没有一个超过十岁的。

他们当然无法为帝国的灭亡负任何责任,只不过做了帝国的垫脚石。


3

在崖山附近的海边,有数块巨石伫立海中。

目前我们在广东省新会县,还可以看到这些巨石,上面镌刻着“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十三个大字。

这个纪念碑也有渊源,是1964年,田汉同志应新会县政府邀请,题写的碑文,也是石刻最终的版本。

相传最早的石刻,是元军灭宋主将张弘范,得意洋洋的刻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字。

之后到了明朝,汉人们痛恨亡于异族之耻,御史徐瑁想铲除石刻,重新刻上“宋丞相陆秀夫死于此”。

但大儒陈白沙认为,应刻上“宋丞相陆秀夫负帝沉此石下”。

但争辩不下,因此并未实施。

解放后,因为修整航道,原刻字的巨石被航道部门炸毁。

再之后便是政府邀请田汉重新刻字,保存至今。

巨石可以审视人间悲喜,历千年而不朽,那人,那事,那些风云变幻,早已如烟飘散。

宋亡也好,元兴也罢,汉族也好,胡族也罢,皇帝也好,喇嘛也罢。

悲喜并未相通,不如远赴彼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岁登基5岁亡国,娶了公主,在元朝活了50年,儿子还当了皇帝
9元朝时期之元灭南宋
恶劣的国际形势下,南宋为何没能活下去
文天祥囚禁3年,死前说满足一要求就投降,忽必烈为何没答应?
宋朝的灭亡和一代名臣的哀思
西藏历史上第一位“活佛”是谁?两次押错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