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说作文26:一诗千改始心安

01

我们常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千遍改”。清朝才子袁枚在《遣兴》一诗中说:“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意思是,写作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要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地修改几百上千遍,就像阿婆还似少女一样爱美呢,头未梳好是不许别人看的。

纵观历代有成就的写作者,他们对待自己的作品都是不厌千改的。唐代的卢延让在《苦吟》“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说法;苦吟诗人贾岛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经历;诗圣杜甫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坚持;唐代诗人方干更有“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的执着;宋代王安石有“春风又绿江南岸”反复修改的趣闻;清代顾文炜也有“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的孜孜以求;英国艺术家王尔德一个上午为自己的一首诗加了一个标点,第二天上午又在思考后将这个标点拿掉了。诗作如此,中外的著名小说更是如此。曹雪芹写《红楼梦》曾“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的结尾处修改达20多次;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改写了七次;冈察洛夫说 “我写《奥勃洛摩夫》,犹如斗牛一样”,他这部小说写了十年。凡优秀之作,往往是作者呕心沥血、千锤百炼、一改千改、去瑕留璧的劳动成果。正因为他们对待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才有了那些流传千古的奇文佳句。

02

我们作文难以和作家的作品相提并论,更需要好好修改。那么,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呢?契诃夫说:“稿子要让它躺下来医治。”医生用望闻问切的方式获得病人的病情,我们首先是用诵读的方法发现那些不妥当的地方加以修改

唐弢在《文章修养》里说:初学写作者当然更应该谨慎将事,再三默诵,使文章的其实强弱合度,缓急适宜,这才是作文的主要门径。”他强调的是默诵的方式,更多的作家采用的朗读的方式,用声音来感知文字的音节变化。通过朗读或默读,边读边思索,遇有语意不畅的地方,随手改正。文章中的毛病,光靠目阅,有时不容易发现,一读,别扭而不畅达的地方,就立即出现。叶圣陶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强调通过朗读修改文章的重要性,他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了口头说说看……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下一句跟上一句不接气啊,后一段跟前一段连不紧啊,词和词的配合照应不对头啊,句子的成份多点儿或者少点儿啊,诸如此类的毛病都可以发现。同时,也很容易发现该怎么说才接气,才紧密,才对头,才不多不少,而这些发现正是修改的办法。”鲁迅曾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谈到他的修改方法:“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没有相宜的白话,宁可引古语,希望总有人会懂,只有自己懂得或连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来的字句,是不大用的。”在写作的时候,要做到口里朗朗有声,很多作家都是嘴里一边大声地念,手里一边写的。通过朗读,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语言,朗读中一边嘴里念,一边耳朵听就能发现文章中的毛病。如有些词语听起来不顺耳、有些句子读起来不顺口、有些段落缺少过渡或前后意思重复、有些地方表达不清楚、有些修辞方式欠妥等,这些问题都能够在朗读中发现。老舍先生正是这样做的:“我不多推敲一句里的字眼,而注意一段一节里的气势与声音,……我要的是语言的自然之美。写完一段,我读一遍,给自己或别人听。修改,差不多都在音节与意思上,不专为一半个字费心血。用朗读的方式来验证自己句子的准确与美妙,福楼拜也是这样的“当我在一个句子里发现有地方读上去不上口或者有地方重复时,我就知道这个句子一定写错了。”

03

其次修改的技术层面是炼字和炼句。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尚文先生说:作家的情感态度和审美判断全部在遣词造句中泄露天机。”要成为优秀的作品,需要大胆和创新,千万要避免陈词滥调的出现,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寻找那个最合适最能表达自己的带有温度的字眼。福楼拜要求他的学生莫泊桑一定要找到那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非要找到它们不可,只发现近似的字眼也不行,不能因为困难就马虎凑合、敷衍了事。为了寻找这样的字眼,我们需要把日常语言作一种新颖的、不熟悉的、陌生的处理,造成读者心理的惊异,以加强语言的刺激,延长欣赏的时限。任何一个词,在任何一次文学应用中都应该是一次新的探索、新的拓展。没有新的语言,就会被现成语言遮蔽。古人追求“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在修改的时候对那些可有可无的文字一定要狠心地删去,只有删除才能使文章大为改观。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过: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鲁迅在写《藤野先生》时,初稿有一句:“从此看见许多新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新的先生”一词表达不准确,容易引起误解,因此修改后变为:“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意思表达准确,符合作者当时的视角和立场。修改文章十分必要咬文嚼字,,慢慢斟酌、推敲,细细咀嚼体味,务求用字、用词恰到好处。通过字斟句酌,才能够找出准确地表情达意的话语。

04

要让词语巧妙还可以用修辞的方式来表达。修,就是调整;辞,就是语言。修辞就是调整修饰语言使它们准确传达作者的意思。有时候将词语重复也会产生积极的效果。林斤澜在《学生的家信》中写道:“他慢慢地拿起烟袋,慢慢地装上烟,慢慢地点上,慢慢地喷出青烟。” 一连四次重复“慢慢地”这个词语,且句式亦重复,突出地渲染了“慢”的神态,可谓“重复”出奇。

还要一种是用重写的方式来修改。清代的唐彪在《读书作文谱》里强调:“作文有深造之法。如文章一次作不佳,迟数月,将此题再为之,必有胜境出矣……作文如攻玉,今日攻去石一层,而玉微见;明日又攻去石一层,而玉更见;再攻不已,石尽而玉全出矣。作文亦然,改窜旧文,重作旧题,始能深造。”这里他把作文比作雕琢玉石,这是恰当而精妙的比喻。

对作文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修改可能会有意象不到的效果。冷处理法,是就是初稿完成后,搁置一段时间再修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热改法不够冷静、清醒的缺点。初稿一写成,作者的思想和情绪还难以从原文中超脱出来,按原来固定思路,难以发现初稿中的问题,也难以判断文章写作的得失、成败。只有把稿子搁上一段时间,作者头脑冷静了,原来的偏爱和偏见也淡薄了,重读初作,就容易摆脱原来固定思路的束缚。特别是作者经过阅读有关资料和思索有关问题,产生新的感受,新的认识,再看初稿就容易发现不完善、不妥当之处,通过删除多余、增补不足,文章水平就会有新的提高。作家对这种方法的论述有很多。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文章出自己手,无一非佳;诗、赋、论,其初成,无语不妙,迨易日经时之后,取而视之,则妍媸好丑之间,非特人能辨别,我亦自解雌黄矣。”鲁迅也说:“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致叶紫》)又如现代作家刘绍棠,据说起草时总是随便找些纸张,笔不停挥,写完之后就搁在一边,过些天思想冷静之后,再进行加工修改,把写完的东西抄在白纸上,边抄边改,又过若干时间,拿来再改,经过几次修改后,才清清楚楚誊在稿纸上。

而很多作家有自己独特的修改文章的方式,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以文会友,文人之间互相点评文章、切磋写作技艺的风气。晋代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文章篇》中指出:“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相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会把自己写好的诗读给老婆婆听,然后修改,直到老婆婆能听懂为止;宋代的欧阳修,他把写好的文章帖在墙上,每天坐在躺着观看,直到修改到自己满意才拿给别人看。

05

在修改时,一定要通观全局,然后才动手改。改时,要先从大处着手,即先从主题、观点、思想内容等重大方面考虑;其次,考虑局部问题;最后,再斟酌语言、技巧等枝节问题。切不可本末倒置,打乱修改的程序。如果一开始就推敲小的问题,而忘记主题、材料、结构等重大问题,那就难免事倍功半,甚至白费工夫。比如,一个段落的语言改得再好,如果从全局看是多余的,最后还是要删除,那么之前对它的语言加工明显就是浪费时间。

我们的语言时人治的,必须重视人的体味、领悟,神而明之。美学家朱光潜说:“表达总是独一无二的,一种思想只能用一种方式精确表达出来,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同一个意义随着表达它的言辞变化而变化。我们随时要将自己的日常粗拙的情感提升和美化到审美的、优雅的状态中。正所谓“情欲信,辞欲巧”。

作文是自我表达要关注内在的那个“我”,仅仅关注外在的自己,心灵就会缺乏敏感,就进不了作文的状态中。修改文章锤炼语言,说到底是心灵和思想的磨砺,没有心灵的参与,说出来的语言只是没有生命的塑料花。当语言与心灵无关时,也就和语言本身无关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大家都有一双慧眼,能把文章的优点、缺点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并且,每次不贪多,抓住一两个方面即可,把它落实到写作实践中去。长此以往,精彩文章就能信手拈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彩九步语言锤炼法,让你写作能力特飞猛进!!!
【写作范例】作家自述与技艺传授
论文初稿常见的修改建议有哪些?
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12个技巧快速提升公文写作的质量
为什么说“文章不厌千回改”?—转摘范文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