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制度
userphoto

2022.06.18 新疆

关注

以下为《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制度》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制度

总则

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运行更加规范有效,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的要求,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所称评价与监督是指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建立内部评价与监督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评价与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评价与监督的程序和方法,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的过程。

评价与监督控制目标: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自我监督机制,严肃财经纪律,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自觉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查错纠弊,及时采取措施堵塞漏洞,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主体。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工作由单位负责人负责组织,局机关纪委具体承担本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监督工作,定期对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与监督,并形成单位书面报告,上报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机构和有关部门。

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分为年度评价和专项评价,年度评价每年至少一次,专项评价根据需要随时进行。

内部控制监督工作分为实时监督、专项监控和内部审计监督三种方式,应视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控制监督的关系:二者是相互分离又密切联系的。内部控制监督是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评价基础信息的重要来源;内部控制评价除了对监督发现的问题进行打分、分析,得出评价结论以外,还会以其他方式获得评价需要的基础信息。

单位所有涉及经济业务的岗位应根据管理需要对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工作给予积极配合。

单位应当积极配合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或审计部门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并根据财政检查意见、建议或审计处理意见、建议做好整改工作。

单位可以聘请专家或者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评价工作。为本单位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的中介机构不能同时为本单位提供内部控制评价服务。中介机构出具评价报告的责任由委托单位自身承担。

内部控制评价重点关注内容

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内部控制程序都存在并且设计恰当,能够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评价时应重点关注:

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合法性,即内部控制设计过程中,是否做到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

内部控制设计的全面性,即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否覆盖了所有关键业务、关键环节和关键控制点,是否对单位内部人员都具有约束力;

内部控制设计的适应性,即内部控制设计是否与单位所处环境、运行特点、复杂程度以及风险管理要求相匹配。

内部控制有效性

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是指在内部控制设计有效的前提下,内部控制能否有效地执行,从而为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评价时应重点关注:

相关控制在评价期内是如何运行的;

相关控制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运行;

实施控制的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权限和能力。

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的主要内容

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内部监督检查的范围,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两方面: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情况和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情况。

单位层面监督检查内容:

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是否有效分离;权责是否对等;议事决策机制是否建立情况;重大经济事项的认定标准是否确定且一贯执行。

内部管理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尤其是国家明确的标准、范围和程序;内部管理制度是否符合本单位实际的。

授权审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是否明确;授权审批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存在未经授权审批办理业务的情况,是否存在越权审批、随意审批情况。

岗位责任制是否建立并得到落实;关键岗位轮岗制度是否建立或采取了替代措施,是否存在不相容岗位混岗的情况。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是否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资格和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和管理情况等。

业务层面监督检查内容:

预算业务重点检查

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等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是否建立并得到有效执行;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是否相结合、与具体工作是否相对应;预算执行分析机制是否建立并得到有效执行;预算与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机制是否建立并得到有效执行;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是否建立并得到有效执行等。

收支业务重点检查

收支是否实施归口管理并得到有效执行;印章和票据的使用、保管是否存在漏洞;相关凭据的审核是否符合要求;定期核查的机制是否建立并得到有效执行等。

政府采购业务重点检查

政府采购活动是否实施归口管理并得到有效执行;采购管理领导小组与预算管理领导小组、收支管理领导小组、资产管理领导小组等小组之间是否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并得到有效执行;政府采购申请的审核是否严格;验收制度是否建立并得到有效执行:是否妥善保管政府采购业务相关资料等。

资产管理

各类资产是否实施归口管理并得到有效执行;是否按规定建立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等财产保护控制措施并得到有效执行等。

建设项目管理重点检查

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议事决策机制和审核机制是否建立并得到有效执行;是否对项目投资实施有效控制;项目设计变更是否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工程款项的支付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是否按规定办理竣工决算、组织竣工决算审计;相关资产是否及时入账;档案资料是否按规定归档等。

合同管理重点检查

对合同是否实施归口管理并得到有效执行;合同订立的范围和条件是否明确;对合同履行情况是否实施有效监控;合同登记制度是否建立并得到有效执行;合同纠纷协调机制是否建立并得到有效执行等。

在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初期,内部监督检查频率应在每年1-3次;稳定后,每年至少应当开展一次全面性定期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工作。单位外部环境、经济活动、组织结构、关键岗位人员等发生重大调整或变化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不定期地对内部控制开展各项专项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工作。

内控领导小组应当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情况等,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的方法

在设计有效性评价与监督阶段,通常使用文字表述法、调查问卷法和流程图法,在运行有效性评价与监督阶段,通常使用证据检查法、穿行试验法和实地观察法等。评价工作组应视评价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的程序

制定评价监督工作方案。方案起草人员首先应当分析单位管理过程中的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业务事项,选择合适的检查评价方法,制定评价或监督工作方案,经单位办公会讨论通过后实施。

实施现场监督检查。局机关纪委根据工作方案和评价与监督人员分工,运用相应的评价与监督检查方法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现场检查测试,填写工作底稿、记录测试结果,并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

汇总评价结果。局机关纪委汇总检查人员的工作底稿,初步认定内部控制缺陷,形成现场评价或检查表。评价或检查工作底稿应进行交叉复核签字,并由负责人审核后签字确认。

提出整改建议。对于认定的内部控制缺陷,局机关纪委应当充分分析原因,对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要求,逐一提出整改建议。

编制评价与监督报告。局机关纪委应在以上工作基础上,形成全面的《内部控制评价(或监督检查)报告》,报办公会审议(按照内部控制工作管理规定,如需上报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审批的,还应上报审批)。相关部门对报告中阐述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项整改,并按规定限期上报整改报告。

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内部监督检查的方法。监督检查的方法主要有个别访谈法、实地观察法、证据检查法、重新执行法、穿行测试法等。

个别访谈法

检查人员通过与被调查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谈活动,记录并评价答复,获取与内部控制设立和执行情况相关的信息。

实地观察法

检查人员察看相关工作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实施的程序,检查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检查不留下书面记录控制措施执行的有效性,常使用这种方法。

证据检查法

检查人员通过对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和文件进行检查,检查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重新执行法

检查人员独立重新执行被检查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和控制措施,判断内部控制建立执行的有效性。

穿行测试法

在内部控制流程中任意选取一笔具体业务事项作为样本,追踪该业务事项从最初起源直到最终在财务报告或内部管理报告中反映出来的过程。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内部控制评价方法规定的程序,有序开展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工作。内部监督程序一般包括:

制定监督检查工作方案;

实施监督检查;

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

完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提交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结果应用;

单位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应当形成书面报告,详细说明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内部控制整改建议,并及时上报给内部控制评价部门。

内部控制的原则

应当指定专人从单位与业务两个层面,对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开展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独立性原则

内部控制评价机构应与责任主体保持相对独立,才能对相关内部控制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达到评价效果。

风险导向性原则

进行评价与监督时,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控制重要程度和风险高低确定评价重点,关注重点区域、重要控制环节。

客观性原则

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应如实反映,及时、准确地揭示内部控制缺陷。

合规性原则

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应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上级单位有关制度规范以及单位内部的管理规定为依据。

适用性原则

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相关的控制评价制度及措施。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考评办法,依据评价报告对执行内部控制成效显著的人员进行表扬表彰,对违反内部控制的人员进行处理并追究责任。

内部控制建立的有效性评价内容

内部控制建立的合法性

关注是否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相关法律法规,是否遵守了内部控制的原则,是否采取了内部控制的方法。

内部控制建立的全面性

关注是否覆盖了所有的经济活动、经济活动的所有过程、所有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相关工作人员。

内部控制建立的重要性

关注是否重点关注了单位的重要的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

内部控制建立的适应性

关注是否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自身条件的变化适时地调整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

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评价内容:

各项经济业务在监督检查期间是如何运行的。

各项经济业务控制措施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执行。

相关内部控制机制、内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

执行业务的关键岗位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权限、资格和能力。

内部控制评组织形式

内部控制评价主要资料来源于内部控制监督形成的信息,同时可以采用自我测试、审查、内控要素评分等方法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评价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有效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根据需要可以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

由上级单位组织的对下级单位的评价;

行政事业单位自行组织的对本单位的自我评价;

委托社会中介机构等第三方对下级单位或本单位的评价。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一般内容

内部监督检查和评价的目的、依据、范围、内容、方法、程序、人员构成、实施情况等。

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及其认定。报告应当对存在问题性质、严重程度、表现形式、认定依据等分别进行说明。

分析缺陷和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建议一般包括:完善制度和流程、明确岗位及职责、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等。

对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有效性的总结和评价。评价应当从总体评价、效果评价和缺陷评价三个方面进行。

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考评办法,依据评价报告对执行内部控制成效显著的人员进行表扬表彰,对违反内部控制的人员进行处理并追究责任。

附则

本制度由内控小组负责解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控管理 ||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以A单位为例)|哲研究
交通运输部部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评价暂行办法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定
内控自我评价工作有关问题的解答
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建议
浅析如何有效提升资产管理工作水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