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聊红楼与炮仗

闲聊红楼与炮仗

                        李一之

现在人们办婚庆喜事,放炮仗;办丧事,放炮仗;开业庆典,放炮仗;逢年过节,更要燃放炮仗。就是因为炮仗声势浩大,光色绚丽,烟雾蒸腾,可以凭添一种任何东西所无法替代的喜庆、热烈、欢快的氛围。所以全世界的人们都喜欢它,尤其是中国人更是情有独钟。中国古代不仅发明了火药,而更早的发明则是炮仗。在尚未出现火药前,中国古代就发明了类似后来火炮的“爆竹”。 

    

                           烟花             

因此,炮仗,又称炮竹、爆竹、爆仗、纸炮、响炮、鞭、鞭炮、烟花、焰火、花炮等。

最初,人们将烧红的火炭,填入封闭的竹筒中,迅速涨热的竹子在热力挤涨下,突然破裂,撕开,并伴随着竹裂,而发出一连串惊人猛烈的巨大声音。古人借此来驱鬼赶妖,发挥唬退魔怪,壮胆自己。当然,最开始时,也是从看到竹子在剖开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一系列断开巨响,而受到的启发。所谓“势如破竹”,其形态颇为壮观气势。两军对决,施放爆竹,能够壮其气势,鼓舞斗志,又可威慑敌人。因此炮竹始于狩猎和战争。后来火药代替爆竹应用于战争成为火器。而爆竹则进入日常生活,应用于宗教祭祀和节日的庆祝上,就称之为“炮仗”。隋《荆楚岁时记》就记载:“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又称“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臊恶鬼。”“山臊”是传说中仅一条腿的恶鬼,能染人以寒热病疾,可是它却怕爆竹之声。“桃符”是中国延习已久的民间风俗,借以驱邪避鬼,阻止魔怪进入家中。

到了唐代,纸已经出现,新春之际,燃放爆竹辟邪乞福的风气,便比较盛行。“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唐《早春诗》。有人讲真正的爆竹是开始于北宋,那时已发明了火药,即一硝二芒三木炭。最初是把火药置于竹筒中,然后引爆。后来改用纸筒装药,火捻引燃,使得炮仗的普及和推广迅速发展。名称却依然延用爆竹一词。因此炮仗的成熟期应当在隋末、唐代,至宋已经相当完善。尤其是宋代皇帝公开号召每逢过年,必要燃放炮仗焰火,以示“与民同乐”、“普天同庆”。于是,当时京城开封便成了全国最大的烟花胜地。此风沿袭到南宋,就是避祸到了杭州,南宋皇室也照样逢节放烟花,以庆盛典,助娱乐。由于宫廷皇帝的大力提倡和明文规定,有力地促进了炮仗快速增长,迅猛发展。其炮仗的品种、样式、声、光等极大的增加,加上炮仗材料简单,来源很广,制作并不复杂,只需纸、泥、土硝等物即可。因此民间的制作也相当广泛。而年节例假,婚丧嫁娶,升迁名第等民间活动,都离不开炮火喜庆,于是炮仗的生产制作,炮仗的燃放和需求便生生不息,越来越兴旺壮大。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忽作一声如霹雳,谓之‘爆仗’,……烟火大起,有假面披发,口吐狼牙烟火,如鬼神状者上场。”南宋的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已提到烟火燃放,使用“架子”,把不同的炮仗分类、分品种地安放在不同的架子上,当点燃时,人可远离火炮,而架子上的炮火也可自行燃爆,盛况空前。“宫漏既深,始室放烟火百余架,于是乐声四起,烛影纵横,而架始还矣。”那时的炮仗就有“烟火、起轮、走线、流星、水瀑”等许多新品种。

事实上放炮火的民间习俗,固然重要。但是皇宫政府的需求和重视,才是焰火、炮仗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的最大动力。如南宋理宗帝于正月十五的深夜,在宫中燃放的焰火,就有一百多架。这在一般民间家中是难以承受的。在清代初期乾隆年间,潘荣陛曾在《帝京岁时纪胜》中,也记录了清代北京正月十五日焰火的种数:“烟火花炮之制,京师极尽工巧。有锦盒一具内装成数出故事者,人物像生,翎毛花草,曲尽妆颜之妙。其爆竹有双响震天雷,升高三级浪等各色。其不响不起盘旋地上者曰地老鼠,水中者曰水老鼠。又有霸王鞭、竹节花、泥筒花、金盆捞月、叠落金钱,种类纷繁,难以悉举。至于小儿玩戏者,口小黄烟。其街头车推担负者,当面放大梨花、千丈菊;又曰:‘滴滴金,梨花香,买到家中哄姑娘。’统之曰烟火。勋戚富有之家,于元夕集百巧为一架,次第传燕,通宵为乐。”烟花品种中有民间儿童、姑娘们玩的,也有富有勋戚家中放的;有人物故事,有花鸟虫草,有竹的、纸的、泥的,有空中飞的,地上钻的,还有水中游的……总之,是“种类纷繁,难以悉举。”

但是到底皇宫的焰火究竟如何呢?1721年俄罗斯驻华大使伊斯曼洛夫,英国外科医生皮尔,曾参加过康熙皇帝在畅春园举办的焰火盛会。后来皮尔在《旅行日记》中这样记述:”我们坐在宫殿长廊前,而其他官员们都席地坐在池塘沿岸的毛皮垫子上,清圣祖和他的妻子、家属们也都坐在我们附近。施放烟火的架子是设置在池塘的另一端,除了施放的工人外,不准许任何人进入。大约在下午五时,信号弹似的火箭腾空而起,接着几秒钟内,几千盏闪耀着不同色彩的灯笼(即圆球)悬挂在空中,有红、蓝、绿、黄等色。……在清圣祖御座正前方,搭了三十尺的火树架,上面安装着直径约有二十尺的巨大圆形的船(即花盒)。又一支火箭腾空而起,接着花盒坠落出‘喜’字图案,并伴随有音响。然后,又坠落出一个花格窗图案的栅栏,全都烧着不同色彩的火焰。当燃烧几分钟后,另一导火线点燃,坠下一串灯笼,约有三十多个,最后从花盒里竟降落下一千盏灯笼。”从未见过中国焰火的皮尔,激动万分,非常兴奋,极力赞扬东方的焰火,远比欧洲焰火要精彩出奇许多倍。

皮尔的描述,极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焰火的神奇和高超水平,也记述了康熙皇帝对焰火的喜好与重视。以后乾隆、嘉庆等各代皇帝也同样青睐正月里的盛大焰火活动。如果讲皇室对焰火的喜爱,以及焰火施放还不够具体,人物还不够生动的话,人们可以从著名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找到活的形象。

在《红楼梦》第十八回中,讲到元妃回家探省父母。为了这次活动,贾府上下用了近一年时间修建大观园,采买无数的用品,花费大量银两,等一切置办妥当,“才敢题本”说明,请示何时可以迎接自己女儿,当今皇妃回家看看。这时皇上才批“于明年正月十五上元之日贵妃省亲。”得此批示,宁荣二府越发日夜不闲,忙个不停。特别是从初八开始,朝廷就派太监来检查所有迎亲准备事项。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退息。关防太监出来检查,何处关防,何处当围,何处出入,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等,种种仪注。工部官员和五城兵马司,又派人清扫街道,撵驱闲人,极其隆重严格。贾府则“监督匠人扎花灯、烟火之类。”足足又忙了七天七夜,才算基本完成。好不容易等到十五那天,从早上五更就全家爬起来,四百多人衣冠整齐,分序排列,严阵以候,站在大街上迎接,这一等便是整整一天,直到了晚上9点多,才把元妃盼来。可是在家仅仅待了五个小时,便又不得不再次离别,务必安时回宫。结果准备好的所有焰火竟然没能燃放,一声爆竹也没有响。又是春节过年,又是回家探亲,又是皇帝皇恩浩荡,第一次让贵妃春节省亲,本是应当燃放焰火,兴高采烈的时刻,贾府上下却个个屏息止气,一动不敢乱动。哭哭啼啼累得要死,连炮仗都没有响一下,应当不太正常。难道是作者的疏忽,还是另有隐情,这是何等的对比,在极其繁华堂皇的光彩下面,掩藏着什么样的辛酸,暗示出怎样的难言之隐。人们通过繁华似锦,烈火烹油的外表,似乎也感觉到一点点惊心动魄的蛛丝马迹。

但是,春节还是要过的,炮仗也还要放,于是又转到另一年的正月去描写。那是在第五十四回,“当下已是腊月,离年日近。”荣宁二府祭完祖宗,迎送过宾客,一家人才开设家宴,看戏,从初一开始天天如此,直到正月十五最后一晚,节日即将结束前,贾母说“咱们也把烟火放了。”于是,贾蓉“带着小厮们,就在院子内安下屏架,将烟火设吊齐备。这烟火俱系各处进贡之物,虽不甚大,都极精致,各色故事俱全,夹着各色的花炮。……说话之间,外面一色色的放了又放。又有许多‘满天星’、‘九龙入云’、‘平地一声雷’、‘飞天十响’之类的零星小炮仗。”只要认真比较一下《红楼梦》中的炮仗与皮尔的记载,以及《帝京岁时纪胜》描述是多么相似,几近相同。无论是炮仗的品种,施放的时间、方式等,几乎一样。不同的是《红楼梦》中在放炮仗前,因为黛玉禀气虚弱,贾母便把她接在怀里,王夫人把宝玉搂入怀中,薛姨妈要把史湘云搂抱,被她拒绝,说自己不怕,宝钗笑道:“他专爱自己放大炮仗,还怕这个呢!”王熙凤更是大胆,说:“等散了,咱们园子里放去,我比小厮们还放的好呢。”难怪尤氏打趣她“听见放炮仗,就象‘吃了蜜蜂屎’的,今儿又轻狂了。”几句话把过年放炮仗,特别是女子们对放炮仗又高兴又害怕的神态表现出来。

不过,这次的正月十五,虽然放了焰火,也热闹一番,却还是留下一个令人不解的疑问:即王熙凤讲的“聋子放炮仗——散了”俗语,究竟是何意?从字面上看,炮仗的施放,把原本一个完整式样的物体,崩成碎片、泥土、烟尘、纸屑、全都散开,没有了过去整体的样子。还有一种解释,放炮仗,声如雷震,人们听的就是这种雷鸣弹炸,追求的是那种震耳欲聋的巨响。但是“聋子”却什么都听不见,便没有什么趣味,于是便走开了。到底是那一种现象呢?王熙凤的笑话是:几个人拿房子那么大的炮仗到城外去放,引得上万人围观,一个人性急,偷着用香点燃,结果只是噗哧一声,只见众人都散了,这个人抱怨炮仗太不结实,没等放就散了。原来,这个点香抱怨的竟然是个聋子,巨大的爆炸他根本就听不见,炮仗对他毫无意义,炮仗散了,万人也散去了。他十分无趣,似乎这便是“聋子放炮仗——散了”的注脚。

当别人追问她先前讲了半截,还没讲完的前一个笑话时,她假装发怒,把桌子一拍,说道“好罗唆,到了第二日是十六日,年也完了,节也完了,我看人忙着收东西,还闹不清,那里还知道底下的事。”用一个玩笑遮掩过去。

其实,是这样子的吗?让我们看看王熙凤,不,应当是曹雪芹讲的第一个笑话。:“一家子也是过正月节,合家赏灯吃酒,真真的热闹非常,祖婆婆、太婆婆、媳妇、孙子媳妇、重孙子媳妇、亲孙子媳妇、侄孙子、重孙子、灰孙子、滴里搭拉的孙子、孙女儿、外孙女儿、姨表孙女儿、姑表孙女儿……嗳哟哟!真好热闹……底下就团团的坐了一屋子,吃了一夜的酒,就散了。”

人们见王熙凤开始时是正言厉色的“数贫嘴”,结果此时又“冰冷无味的就住了”。不知何意,都“怔怔的”无一人发笑。一个张嘴就让人捧笑,开口就使贾母等人喜欢的王熙凤,在这么一个热闹非凡的节日中,竟然讲出一个大家都不知所云,不懂何意,一丁点儿也不可笑的“笑话”,究竟是为什么?作者不厌其烦地一句一字地写了出来,到底打算通过在过节里放炮仗的事,要向人们传达暗示什么东西,什么信息。难道这个“冰冷无味”的笑话,不正是要让人;“回味无穷”吗。或许正是在精心叙述了两次过春节,一次是“元妃省视”,一次“除夕祭宗祀,元宵开夜宴”,把贾府的荣华推到鼎盛和极致,从此便要开始发生另一种景象。是什么景象?也可能就是秦可卿去世前,托梦给王熙凤的话:“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聋子放炮仗——散了”,“盛筵必散”,都是散了。终归要散,必然要散,不可阻挡地要散。这个鼎盛之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这个貌似强盛繁华的王朝,也将要倒了。“登高必跌重”、气数快尽的时候,将会“树倒猢狲散”。总之要散了,前前后后,始终离不开一个“散”字。

曹雪芹不过借用过节,借用极平常的炮仗,便形象活泼地描写了如此鲜活生动的人物和故事。并通过日常生活的平凡描述,不动声色地把其深层的思想和情绪寄寓其中,又巧妙无痕地透露出来。从中,人们不仅可以体悟到作者文学塑造力的伟大,也可以隐约感悟到他那种朴素的民主思想的先觉。

曹雪芹利用艺术品、日用品、民间工艺品去制造环境,塑造人物,刻画性格,在《红楼梦》中俯首皆是。他把物与人,事与人,情与景,有机地融合、美化,从而产生勾人魂魄,引人深思的艺术效果,令人心灵震撼,这种久久难以平息的震撼,远远超出了炮仗燃放时,对人们的视听冲击和震动。

当然,炮仗、爆竹毕竟仅仅是一种节日用品和玩具,是以声、光、动、色来吸引大家,聚人气,生快乐,制造热闹气氛的节日玩品。当社会越安定祥和,当人们生活越富裕愉快时,炮仗的制造,炮仗的燃放活动越丰富多彩。就是在平常年景,人们要去辛勤劳作,也要欢娱作乐,宣泄情感,尤其是在年节例假,重大社会、家庭活动中,都非常希望在一种热烈火爆的气氛中,获得精神的通畅和宣泄。增强人际间的友善相处和交流。因此,生儿女要放,上大学要放,盖房子要放,小店开业要放,结婚要放,搬迁要放,清明扫墓要放,老人送终要放,修路开工要放,打鬼祭神要放,过春节要放……就是为了在平常的生活中,营造出一种不平常的氛围,要在不平常的事情中,燃起积极向上的更不平常的情绪波澜。

不过在中国民间习俗中,乃以正月十三至十五灯节时的焰火,最为昌盛。到了清末光绪年间,北京正月的灯节中,还是极为盛行烟火。“京师谓元旦为大年初一,每届初一,於子初后焚香接神,燃爆竹以致敬,连霄达巷,络绎不休……”“每至灯节,内廷筳宴,放烟火,市肆张灯。而六街之灯以东四牌楼及地安门为最盛,工部次之,兵部又次之,他处皆不及。若东安门、新街口、西四牌楼亦稍有可观……花炮栅子制作各色烟火,竟巧争奇,有盒子、花盆、烟火杆子、线穿牡丹、水浇莲、金盘落日、葡萄架、旂火、二踢脚、飞天十响、五鬼闹判儿、八角子、炮打襄阳城、匣炮、天地灯等名目。富室豪门,争相购买,银花火树,光彩照人,车马喧阗,笙歌聒耳。自白昼以迄二鼓,烟尘渐稀。”清《燕京岁时记》。显然,如此重大的年节庆典活动,官民都需要的东西。用量是很大的,因而其制作必是十分庞大和广泛。

事实上,从历史上看,焰火的制作,的确相当广泛,几乎全国各地都有。比较著名的,有湖南浏阳花炮:始于清代,物美价廉,三百多个品种,主要分为大型节日焰火与小型玩具烟花两大类。广东东莞烟花:明代生产业已比较兴旺,东莞的“架子花”和“烟花戏”颇负盛名。河北王几爆竹:始于明代,以双响和小鞭炮出名。湖北谷城花炮:起始北宋年间,城内有一街,专门生产经营花炮,人们去武当山朝拜,路过此处,都要买炮燃放,以求好运。江苏射阳龙凤花炮:在清代便享有盛誉,艺人王介之,工艺精良,制作考究,变化出奇,其所制鞭炮如龙盘绕,施放时声色俱佳,深得慈禧太后喜欢,曾赐以“龙凤旗”,从此名声大噪。此外江西芦溪、万载花炮,广西合浦玩具花炮,上海的被西方人称作“小家伙”的摔炮,也各有特色,很有市场。

北京的炮仗,从明代就有,清代更多,主要以河北固安、霸州地方民间艺人为主,来京制作推销。北方农村盛产土芒硝,冬闲之时,乡村人皆熬硝制炮,垛泥型,卷纸筒,等到春节时集中销售。京城里制作焰火的人也不少。到了清代末年,国运衰败,时势颓丧。人们没心过节,于是,展现欢乐喜庆的东西便日益萧条。“直到北京解放前夕更形下落。当时虽有十三、四家烟火铺,花炮局,但从业人员只有50余人。”烟花品种仅仅十余种。解放后的北京烟花得到保护发展,品种上升百种。主要以大型礼花花炮为主,为重要的社会庆典和体育活动,提供服务。

现代,炮仗的制作,早已突破了过去芒、硝、炭、泥、纸的手工土制方式。采取更科学安全的制作工艺,使用现代化工原料,发明出许多更高级、更漂亮、多声响、多彩图、多功能、无烟、无污染的现代烟花。成为一项世界范围的艺术性、观赏性极强的玩具工业。这个伴随人类几千年的古老炮仗艺术,经过重新梳妆打扮,又继续给人们带来幸福欢乐。

 

 

2008.12.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北京的爆竹
烟花爆竹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这下终于讲明白了!
花炮,中国年的烟火气
墙内开花墙外香,中国烟花是怎么占领国际市场的?01
又 见 烟 花 升 起
中国民协:冬至夜浏阳的满城鞭炮烟花,将中国传统节气的氛围感拉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