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药求真:浅说千年钩藤

汉药求真:浅说千年钩藤

钩藤入药也早,始载于《名医别录》(南朝,约492-500年)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别录》云:“微寒,无毒。主治小儿寒热,十二惊痫。”《本草经集注》(南朝,约492-500年)补曰:“出建平,亦作吊藤字,惟治小儿,不入余方。”关于其名源,《中国药物学大纲》(日·伊豫专安)诠解说:“其刺曲如钓钩,故名。或作“吊藤”,疗天吊故名乎。”如是,《新修本草》(唐,659年)、《本草图经》(宋,1057-1061年)、《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1108年)、《本草纲目》(明,1578年)则以“钓藤”录之,概源于“吊藤”“天吊”演绎。疏浏杂览历代本草所见,钩藤之用,自陶氏始,至宋明汉药本草专著,基本皆以小儿科为用,言此有据,非凭空捏造。诸如陶氏明言“惟治小儿,不入余方”,宋代寇宗奭《本草衍义》(1116年)载:“专治小儿惊热。”明代陈嘉谟《本草蒙筌》(1565年)录之曰:“专医稚幼,不理别科。”历史确载,是为明证,从其别名“吊藤”、“钓藤”也可窥一斑。

古用钩藤者,《本草纲目》(明,1578年)记载说:“古方多用皮,后世多用钩,取其力锐尔。”至《本草图经》提供证据说:“又广济及崔氏方,疗小儿惊痫诸汤饮,皆用吊藤皮。”《崔氏方》疑为隋朝官至户部尚书的崔知悌所作,史载《广济方》为唐玄宗所撰,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皇帝署名编撰的方书。由《图经》获知,李时珍所言不虚,至少隋唐“皆用吊藤皮”,可见在李时珍之前的老辈古人只知用皮入药,钩藤“用钩”“力锐”只不过是后来的新发现。明代李士材《雷公炮制药性解》(1619年)又记载说:“色黄而嫩钩多者佳。”倪朱谟《本草汇言》(1619年)也说:“去梗纯用嫩钩,功力十倍。”清代张璐《本经逢原》载(1695年):“取钩用良。”凌奂《本草害利》(1862年)云:“今去梗,纯用钩,功加倍。”遑论嫩钩还是老钩,总之“后世多用钩”。今世有传曰“双钩胜单钩”,此说尚缺乏实证。单钩、双钩同根生,人为单钩或天然抑发单钩并不存在品种上差异。

历代汉药著作记载钩藤“出建平”、“出梁州”、“湖南北、江南、江西山中皆有”、“出建平、秦中兴元等处”等。现今,据肖培根《新编中药志》第三卷讲,随着现代社会对钩藤的应用,调查发现钩藤在我国分布广泛,过去产地多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而现今逐渐向南扩大,不同种钩藤的地理分布不同。又据考证,古代中药钩藤来源于钩藤属多种植物,钩藤的基原植物主要有钩藤 Uncaria rhynchophylla 和华钩藤 Uncaria sinensis。而今,《药典》(2015版)除古用两种钩藤外,尚有3种钩藤,分别为:毛钩藤 Uncaria hirsuta、大叶钩藤 Uncaria macrophylla、白钩藤(无柄果钩藤) Uncaria sessilifructus。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仲耘先生实验证实,钩藤、大叶钩藤、华钩藤中钩藤碱、异钩藤碱含量较高,无柄果钩藤次之,毛钩藤含量较高。药理实验证明,钩藤、大叶钩藤其降压、镇静、抗惊厥等作用最好,华钩藤、毛钩藤也较明显,而白钩藤略次之。

钩藤为用,清陈其瑞《本草撮要》(清,约1886年)载“功专息风降火”,实践以“惊痫眩晕”为主,稍用于风热外感,目赤及斑疹透发不畅。《本草纲目》(明,1578年)注为:“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晕,皆肝风相火之病。钓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息,则诸证自除。”清人叶天士善用钩藤,其《临症指南医案》凡见钩藤75处,药用灵活,配伍荷叶、薄荷治疗上焦风温清窍不爽,配伍半夏、茯苓治疗痰多眩晕,配伍菖蒲、胆星治疗宿痫遂发吐痰呕逆,配伍秦艽、苍术治疗风湿肌肿痛而畏热,配伍柴胡、山栀治疗肝郁化火胃痛引胁,配伍郁金、丹参治疗肝火扰络咳血,诸如此类,不一而论。叶氏之用,发挥自如,得心应手,跃然而出,斯诚后人之楷模典范。于今,钩藤较多用于肝火肝阳导致的头痛、眩晕表现的疾病,如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偏头痛、美尼尔氏综合征、神经官能症,也用于小儿抽动- 秽语综合征、夜啼症,此外钩藤还是戒毒复方中的一味常用中药。

从陶氏《别录》至今,钩藤的入药部位由皮到钩,至现今药用以干燥带钩茎枝;从古代以钩藤、华钩藤,到今天新增毛钩藤、大叶钩藤、白钩藤;从宋明之前的小儿专用药到后期被拓展为成人用药,及至今日新加成为戒毒主药。借助于现代研究,对不同来源的钩藤进行更细致的分门别类,或许可更有效的提高其药用价值,也更有利于为实践服务,比如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仲耘先生的研究就提供了很好的践行依据。尽管他大舅、二舅都是舅,毕竟还不是一个舅。对于多基质来源的汉药来讲,这种更加精细的分类,应该被重视,并需要自上而下的政策实施。才会使中药不再混沌混淆,现实中,这一点尚做得远远不够。而今,研究表明钩藤吲哚类生物碱含量较高,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比如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抗肿瘤、逆转心肌重构、治疗全身麻木等。随着人们对钩藤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应用也在不断的被开发。

留两个问题,供思考:

1、皮、嫩钩、老钩、带钩茎枝、不带钩的茎枝,作用差别多大?

2、钩藤需要后下,根底原因究竟是为什么?

痴人说梦,缘由我是胡说八道的。

夜半思语,只因寒冷唯有自己懂。

微信:beijing7788123

(一切广告、培训、吹牛勿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钩藤的配伍应用与禁忌
11钩藤
钩藤(清热平肝)
中药吊藤你认识吗?
《本草精荟》:清热平肝:钩藤
【每天学药】清肝热,平肝阳,息肝风——钩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