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华:资产证券化解析

第一部分:资产证券化的理解:资产证券化是一个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是在报表左边的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是表外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在于投资;资产证券化在中国主要是环境建设的问题。

从会计的角度,传统的融资主要是聚焦在资产负债表右边的融资模式,扩大企业或者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同时需要消耗比较多的资本金;资产证券化聚焦在资产负债表左边,通过出售资产做融资,期核心是真实销售和破产隔离;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概念是真实销售,把资产移在表外做融资,因此证券化的核心表外融资工具,表外融资工具和表内融资工具的区别是,表外融资工具不需要消耗资本或者少消耗资本。

由于资产证券化的表外融资工具的特点,会计合并报表的准则理解和处理对证券化交易十分重要。

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核心问题是环境建设的问题,资产证券化的真实销售和传统意义的销售不同,传统的销售是把资产直接出售,同时获得对价。资产证券化的销售是发起人先把资产放入到SPV,然后再由SPV发行债券。从美国的实践来看,美国的创新主要是围绕着SPV的资产通过不同档级的安排,出售给不同需求的投资人,这个主要是技术层面的创新(金融工程,模型);而中国的创新主要是围绕在如何把资产装入到SPV过程。

把资产装入到SPV需要在法律上破产隔离,会计上真实销售,税务上中性(tax neutral)。我国的税收体系流转税比例较高,在某种意义上来讲,真实销售和税收中性是存在冲突的。

既然真实销售了,那么肯定需要支付相应的税。关于这个问题需要回到资产证券化的本源,资产证券化的定位,资产证券化的功能是融资功能还是资产出售功能。如果核心功能是融资,那么融资主体在融资过程应该是免税的,这点在租赁行业的出售回租中有很好的体现。

因此我个人认为,中国的证券化的创新主要集中在资产转让到SPV阶段的创新安排,主要聚焦在会计,法律,和税务上的筹划和安排。

美国的创新更多聚焦在资产移交转移到SPV之后,需要做很多层次的分档分级安排以及后续的投资和套利。

第二点,谈一下我对资产证券化融资和传统融资的差异比较。从融资的角度来看,金融可以分为两大类别,一类是公司财务,(corporate Finance), 另外一类是Structured Finance。


个人认为,以资产负债表左边的资产去做融资的可以称为结构化金融(strutured finance), 主要特点是融资载体的寿命取决于资产的寿命,主要是一个优化求解的过程,如何优化和分配期限,流动性,和信用风险。按照基础资产的类别个人把他分为三个类别,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非银行系的应收账款),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

上述三类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我把他们分成两个大的类别,三个小的类别。

一类是具有折旧的基础资产 (比如物业,REITs); 另外是资产没有折旧的( 债权,和收益权)。对于第一类资产,即有折旧的资产,核心是在交易结构安排中解决折旧的所得税的抵扣问题,我们国家现行的法律制度不容易设立SPC,一般的办法是通过私募基金(或未来公募基金)持有物业公司股权,这个路径可以解决折旧在物业持有期的所得税抵扣问题。

另外的基础资产是债权或者收益权,债权资产是可以通过证券化出表的资产。

另外一类资产是收益权资产,收益权属于right, 在资产负债表并体现这么一个资产科目,所以收益权做资产证券化更多是表内融资。

(三)、证券化的会计处理与成本收益关系


二、不同资产证券化会计处理下的案例分析

以下是一个虚构的银行的简化一个季度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该银行总资产400亿美元,股东权益50亿美元,未进行贷款证券化情况下预计的季度净利润为1.44亿美元。该银行的资产中有贷款250亿美元,其中有100亿贷款拟在该季度末进行资产证券化。


该银行季度末进行了100亿美元的贷款资产证券化:共发行了与资产等面值的资产支持证券100亿美元,其中90亿美元有评级的证券由第三方投资者购买,而银行保留了10亿美元级别较低的证券。该银行保留了超额利差的权利和对所转让的贷款的服务权。以下是该资产证券化交易的经济收益计算。


情景一: 交易的特殊目的实体无需合并,资产的转让形成销售(终止确认)

在该会计情景下,证券化中转让的贷款不再出现在证券化后的资产负债表上,取而代之的是证券发行的现金所得(89.6亿美元),保留的资产支持证券(10亿美元)以及超额利差和贷款服务权的价值(2亿美元),该交易对银行的负债没有任何影响。





交易的经济获利(1.96亿美元)将会作为资产的销售收入计入当期利润表(不考虑税收的影响)。

证券化后,资产负债表更加健康,现金和证券取代了原来的贷款,总体资产的风险度降低,相应的资本要求也会降低。同时由于资产销售收入的实现,未分配利润增加了股东权益,股东权益比例提高,从12.81%升至13.24%。利润表中,资产销售收入的确认使季度净利润从原来预计的1.44亿美元升至3.4亿美元;资产收益率从1.43%增加到3.37%;股权收益率从11.20%增加到25.43%。资产证券化对银行财务指标的“刺激”作用立竿见影。

情景二: 交易的特殊目的实体需要合并或资产的转让不能形成销售(作为借款抵押)。

虽然在法律形式上已经实现“真实销售”,但在会计上必须保留在资产负债表上;出售证券增加现金,同时也成为负债(借款);银行保留的资产支持证券,超额利差和贷款服务权不在表内作确认(也被称作“消失在表内”)。该银行的总资产和总负债规模在证券化后都增加,而股东权益没有变化。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趋于弱化,虽然总体资产的风险因为现金的注入而得以降低,但是负债的增加提高了杠杆,股东权益比例从12.81%降至10.47%。

由于资产的转让没有实现销售,该交易对利润表没有任何影响。同时,由于资产的增加,当期资产收益率从1.43%降到了1.17%(虽然只是暂时的)。

通过以上两个会计情景的对比,资产证券化交易在财务报表中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会计处理方式决定的。




引申讨论一下,资产证券化与上市企业的市值和利润管理的逻辑关系。

市值 = PE倍数 * EPS(每股盈利),在资本金消耗最小的情形下增加利润,提高ROE,把资本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1、把资本金用在可以提高PE倍数的地方,即核心技术表内化,核心技术占用核心资本,但是可以最大程度提高PE倍数;【一般是上游的核心技术】

2、在可控的情形下,把利差业务表外,降低表内资本消耗, 提高ROE。【一般是下游业务:比如设备通过租赁,EPC工程利润通过证券化等】

关注点: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的最大差别是资本的消耗!

高科技企业不宜在表内进行利差业务:

1、高科技企业的杠杆比例低,在表内进行产融结合金融服务,消耗资本多、需要过量资本投入,降低ROE,而且利差的PE倍数低;

2、如果在表外进行利差业务,可以大大提高杠杆倍数,同时缩减主体报表规模,把利差留在表内,而不需要消耗资本。

科技公司下面放金融利差业务,对母公司的市值贡献比较大。

成本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有刚性兑付,负债成本高,优质的资产比较难出售。

比较: 美国的机构可以拿到更高收益的债券,中国的个人拿到更高收益的债券。正常的逻辑是个人买货币市场基金,然后货基去投资长久期债债券,在中国比较难以实现。


由经济观察报研究院发起的'新金融家联盟',是互联网金融代表性企业家及知名专家的精英生态圈。联盟将发掘相关部门相关行业的资源,为联盟企业提供服务和讯息,致力于推动国内外互联网金融企业交流学习,抱团取暖,互助共赢,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加快中国互联网金融国际化步伐。联盟秘书长经济观察研究院院长新望,经济学博士,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有意请投稿huoqianqian@eeo.com.c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融资租赁ABS出表问题全解析
资产证券化从表外融资,能改善银行财务状况。请问表外融资怎么理解?企业活动不都应该计入资产负债表吗? |
【CSF 观察】| 杨璠:中信华夏股票质押债权一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的项目分享
【案例】资产证券化实操经验与案例分析集锦(连载一)
【未来趋势】资产证券化时代来临 助推商业银行转型
保本理财产品是否会成为历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