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行大义(白话全解) 卷二 论配藏府

01. 十神定位法

02.0. 比肩篇

02.1.劫財篇

03. 偏印格

04. 正印格

05. 偏財格

06.0. 正财格

06.1. 正官格

07. 七殺格,七杀格

08. 食神格,傷官格

09. 論壽夭,论夭寿

10. 神煞概念(一)

11. 神煞概念(二)

神煞概念(举例)

12. 取格局

日主强弱

13. 八格喜忌(一)

正官格喜忌

格局与六亲

财格喜忌

财格用神

正印格喜忌,食神格喜忌

逆用格局,七杀格喜忌

偏印格、伤官格、羊刃格喜忌

调候用神

三奇加会,魁罡格

五行日主生克

女命夫星

女命子女、中年、晚年

女命官杀混杂

女命天月德

女命官杀争强、通根

女命婆家,公婆

女命日主强弱

女命驿马,贵人带合

女命桃花

女命四生四旺四库

女命孤鸾

女命夫星入库,不婚

女命克冲

女命寡妇,多夫

女命五行生克

开一篇赞赏

女命实例(一)

女命实例(二)

女命实例(三)

女命实例(四)官杀混杂

女命实例(五)调候用神

 女命实例(六)伤官制官,夫星带合

女命实例(七)天干争合,地支拱合

 十天干喜忌

喜忌命例(一)

喜忌命例(二)

日主喜忌总论

甲日主喜忌

乙日主喜忌

丙日主喜忌

丁日主喜忌

戊日主喜忌

己日主喜忌

庚日主喜忌

辛日主喜忌

壬日主喜忌

癸日主喜忌

日主喜忌逆讲,先忌后喜

五行相克

五行与颜色

五行与吉凶祸福

运气与大运

子平命理的历史、理论转变

研究命理的几种态度

纳音五行的历史文化,断命的立场

子平命理的定性与弹性,行善积德

子平法历史,用神的三个混乱期

日主强弱的重要性与非必要性

大运案例(1-1)

大运案例(1-2)

大运案例(1-3)

大运案例(2-1)官杀混杂

大运案例(2-2)流年三刑

大运案例(2-3)空亡,三合三会

大运案例(3)

流年刑冲会合

流月入门

流月与大运

流月拱夹暗带

大运流年流月的重要性、紧急性分类

女命实例(八)偏财格

大运案例(4)冲堤大运

实务批命(1)多格局

实务批命(2)完结

原文

  藏府者,由五行六气而成也。藏则有五,禀自五行,为五性。府则有六,因乎六气,是曰六情。情性及气,别于后解。今论藏府所配合义。
  五藏者:肝、心、脾、肺、肾也,六府者:大肠、小肠、胆、胃、三焦、膀胱也。肝以配木,心以配火,脾以配土,肺以配金,肾以配水。膀胱为阳,小肠为阴。胆为风,大肠为雨。三焦为晦,胃为明。故《杜子春秋》“医和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末,四支也),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藏者,以其藏于形体之内,故称为藏。亦能藏受五气,故名为藏。府者,以其传流受纳,谓之曰府。
  《白虎通》云:“肝之为言扞也;肺之为言费也,情动得序也;心之为言任也,任于思也;肾之为言宾也,以窍写;脾之为言辨也,所以精禀气也。”《元命芭》云:“脾者,弁也。心得之而贵,肝得之而兴,肺得之而大,肾得之以化。肝仁、肺义、心礼、肾智、脾信。肝所以仁者何?肝,木之精,仁者好生,东方者阳也,万物始生,故肝象木,色青而有柔。肺所以义者何?肺,金之精,义者能断,西方杀成万物,故肺象金,色白而有刚。心所以礼者何?心者,火之精,南方,尊阳在上,卑阴在下,礼有尊卑,故心象火,色赤而光。肾所以智者何?肾,水之精,智者进而不止,无所疑惑,水亦进而不惑,故肾象水,色黑,水阴,故肾双。脾所以信者何?脾,土之精,土主信,任养万物,为之象生物无所私,信之至也,故脾象土,色黄。”
  翼奉云:“肝性静,甲己主之;心性躁,丙辛主之;脾性力,戊癸主之;肺性坚,乙庚主之;肾性敬,丁壬主之。”
  许慎《五经异义》:“《尚书》夏侯欧阳说云:'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此与前同。《古文尚书》说云'脾木,肺火,心土,肝金’,此四藏不同。案《礼记●月令》云:'春祭以脾,夏祭以肺,季夏祭以心,秋祭以肝,冬祭以肾。’皆五时自相得,则古《尚书》是也。”郑玄驳曰:“此文异事乖,未察其本意。《月令》五祭,皆言先,无言后者。凡言先,有后之辞,春祀户,其祭也,先脾后肾;夏祀灶,其祭也,先肺后心肝;季夏祀中,其祭也,先心后肺;秋祀门,其祭也,先肝后心肺;冬祀行,其祭也,先肾后脾。凡此之义,以四时之位,五藏之上下次之耳。冬位在后,而肾在下;夏位在前,而肺在上;春位小前,故祭先脾;秋位小却,故祭先肝。肝肾脾俱在鬲下,肺心俱在鬲上,祭者必三,故有先后焉。此义不与行气同也。”《八十一问》云:“五藏俱等,心肺独在膈上何?对曰:心主气,肺主血。血行脉中,气行脉外,相随上下,故曰荣卫,故令心肺在鬲上也。”
  《甲乙经》云:“黄帝问岐伯曰:'人有五藏,藏有五变,肝为牡藏,其色青,其时春,其日甲乙。心为牡藏,其色赤,其时夏,其日丙丁。脾为牝藏,其色黄,其时季夏,其日戊己。肺为牝藏,其色白,其时秋,其日庚辛。肾为牝藏,其色黑,其时冬,其日壬癸。’”《素问》曰:'肝者,魂之所居,阴中之小阳,故通春气;心者,生之本,神之所处,为阳中之大阳,故通夏气;脾者,仓廪之本,名曰兴化,能化精粕,转味出入,至阴之类,故通土气;肺者,气之本,魄之所处,阳中之少阴,故通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所处,阴中之太阴,故通冬气。”又云:“春无食肝,夏无食心,季夏无食脾,秋无食肺,冬无食肾。”《周礼》疾医掌养万人之疾病者,以肝为木,心为火,脾为土,肺为金,肾为水,则疾多瘳。反其术,则死。《月令》中霤之礼,以阴阳进退为次。《白虎通》及《素问》医治之书,用行实为验,故其所配是也。
  《白虎通》又云:“木所以浮,金所以沉者何?子生于母义。肝以沉,肺以浮何,有知者尊其母也。一说云:甲木畏金,以乙妻庚,受庚之化,木法其本,直甲故浮,肝法其化,直乙故沉。庚金畏火,以辛妻丙,受丙之化,金法其本,直庚故沉,肺法其化,直辛故浮。”
  河上公注《老子》云:“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肾藏精,脾藏志。五藏尽伤,则五神去矣。”《道经义》云:魂居肝,魄在肺,神处心,精藏肾,志托脾。此与《素问》同。魂为木气,神为火气,志为土,魄为金气,精为水气,魂通于目,神通于舌,志通于口,魄通于鼻,精通于耳。
《甲乙经》云:“鼻为肺之官,目为肝之官,口唇为脾之官,舌为心之官,耳为肾之官。故肺病,喘息,鼻张;肝病,目闭,眦青;脾病,口唇黄干;心病,舌卷短,颜赤;肾病,权与颜黑黄,耳聋。”此名五官。《相书》亦名五候。以鼻、人中为一官,主心,余并同。候者以五藏善恶色出五官,可占候吉凶也。鼻、人中犹是口之分也。《孝经援神契》云:“肝仁,故目视;肺义,故鼻候;心礼,故耳司;肾信,故窍写;脾智,故口诲。”《元命芭》曰:“目,肝使,肝气仁而外照。”《管子》曰:“脾发为鼻,肝发为目,肾发为耳,肺发为口,心发为下窍。”道家《太平经》云:“肝神不在,目无光明;心神不在,唇青白;肺神不在,鼻不通;肾神不在,耳聋;脾神不在,舌不知甘味。”又一说云:“目主肝,耳主肾,鼻主心,舌主脾,口主肺。”
  肝、肾二藏,诸经并同。肝主目者,肝,木藏也,木是阳,东方显明之地,眼目亦光显照了,故通乎目。道家《太式经》云:“天曰洞视,主目,目主肝。天,阳也,肝亦阳,目精明,亦阳,目光显见,兼有常法,如日阳精无缺而明也。”肾主耳者,肾,水藏,水,阴也,北方阴暗之地,耳能听声,声是阴微之象,故通乎耳。《太式经》曰:“地曰洞听,主耳,耳主肾。地,阴也,耳法虚,则纳声,水主虚,阴主虚,阴主幽隐,声又非恒,如月盈虚也。
  脾、心、肺三藏及候,各有异说。《甲乙》以鼻应肺,道家以鼻应心,《管子》以鼻应脾。《甲乙》应肺者,鼻以空虚纳气,肺亦虚而受气故也。道家鼻主心者,阳也。《老子经》云:“天以五行气从鼻入,藏于心。”鼻以空通出入息,高象天,故与天通,而气藏于心也。《管子》以脾是土,鼻在面之中,故为其候。《甲乙》以脾应口,道家以肺应口,与《管子》同。《甲乙》以脾应口者,口是出纳之门,脾为受盛之所,口能论说,脾能消化,故以相通。道家以肺应口者,肺,金也,金能断割,口有牙齿,亦能决断,是金象也。《管子》之意,恐亦然也。《甲乙》以舌应心,道家以舌应脾,《管子》以心应下窍。《甲乙》以舌应心者,凡资身养命,莫过五味;辨了识知,莫过乎心。五味之入,犹舌知之;万事是非,犹心鉴之;心欲有陈,舌必言之。故心应舌。道家以舌应脾者,脾者,阴也。《老子经》云:“地饴人以五味,从口入,藏于胃。”舌之所纳,则有津实。地体既是质实,品味皆地所产,故舌与地通也。《管子》心应下窍者,以心能分别善恶,故通下窍,除滓秽也。五藏候在五官,口舌二官,共在一处,余不共者,口是脾候,脾,土也,舌是心候,心,火也。共处者,土寄治于火乡也。舌在口内者,火于五行不常见也,须之则有,不用则隐,如舌在口内,开口即见,闭口则藏。又,心为身之主,贵故在内也。土王四季,故曰四合也。《甲乙》《素问》是诊候之书,故从行实而辨。道经、《管子》各以一家之趣。
  六府者,《河图》云:“肺合大肠,大肠为传道之府;心合小肠,小肠为受盛之府;肝合胆,胆为中精之府;脾合胃,胃为五谷之府;肾合膀胱,膀胱为津液之府;三焦孤立,为内渎之府。”《甲乙》《素问》说同。大肠为传道之府者,肺通于鼻,鼻出入气,大肠传通五谷气之道,故为其府。小肠为受盛之府者,心通于舌,舌进五味,小肠纳之,故为受盛之府也。胆为中精府者,肝通于目,目是精明之物,又精神之主,故曰为中精府也。胃为五谷府者,脾通于口,口入五谷,而胃受之,故为其府。膀胱为津液之府者,肾是水藏,膀胱空虚受水,水清气则为津液,浊气则为涕唾,故以为其府。三焦为中渎府者,五藏各合一府,三焦独无所合,故曰孤立,处五藏之中,通上下行气,故为中渎府也。五藏而有六府,亦如六气因五行生也,又如五性生六情也。
  《素问》云:“皮应大肠,其荣毛,主心;脉应小肠,其荣色,主肾;筋应胆,其荣爪,主肺;肉应胃,其荣唇,主肝;腠理豪毛应三焦膀胱,其荣发,主脾。”皮应大肠,其荣毛,主心者,心是身之君,皮是身之城郭,毛是身之羽卫,大肠是气之道路也,故并相通。心是火藏,大肠是金府,故以配焉,丙辛之所主也。脉应小肠,其荣色,主肾者,肾,水也,脉是血之沟渠,通流水,气色是人之光彩,血气若盛,则容色壮悦,血气若衰,则容颜枯悴,肾为水藏,小肠既能受盛,容著水气,又是火府,故以配之,丁壬所主也。筋应胆,其荣爪,主肺者,筋是皮内之刚强也,爪是皮外之刚利,肺是金藏,胆有刚精之性,又是木府,故以相配,乙庚所主也。肉应胃,其荣唇,主肝者,胃能消化五谷精气为肉,五谷从口而入,故荣润在唇,肝是木之藏,仁而能生,胃是土府,故以相配,甲己所主也。腠理毫毛应三焦膀胱,其荣发,主脾者,毫毛因藉津润,腠理本自开通,脾,受资味之所,因资味而得津润开通,因津润开通而生毛发,书云,发是血之余,脾是土之藏,三焦、膀胱并为水之府,故以相配,戊癸所主也。脾配二府,余四藏各配一府者,脾是土藏,土为君道,君即阳也,阳数一,故藏不二也,三焦、膀胱并是水府,水为臣道,臣即阴也,阴数偶,故府有二也。
  《管子》曰:“脾生骨,肾生筋,肺生革,心生肉,肝生爪发。”《元命苞》云:“肝生筋。脾生骨者,脾,土也,土能生木,骨是身之本,如木立于地上,能成屋室,故脾生之。肾生筋者,筋是骨之经络,脉以流注,筋以相连节,并通血气,肾水故生之。肺生革者,肺,金也,金能裁断,革亦限断,故肺生之。心生肉者,心,火也,肉是身之土地,故心生之。肝生爪发者,肝,木也,爪是骨之余,发是血之余,皆水木之气,故肝生之。”《元命苞》云“以肝生筋”,亦木气之义。筋有枝条,象于木也。《河图》云:“仁慈惠施者,肝之精,悲哀过度伤肝,肝伤则令目视芒芒。礼操列真,心之精,喜怒激切伤心,心伤则疾衄吐逆。和厚笃信者,脾之精,纵逸贪嗜则伤脾,脾伤则蓄积不化,致否结之疾。义惠刚断,肺之精,患忧愤勃则伤肺,肺伤则致逆失音。智辨谋略,肾之精,劳欲愤满则伤肾,肾伤则丧精损命。此岂直违五常而损年命,亦破六情以亡家国也。至如桀、纣两帝,并贪纵而丧厥邦,梁、窦二臣,亦皆奢逸而倾其家。虽彭子以色延命,齐王因怒祛病,如此异辙,皆有调节之宜,节之则四大获安,纵之则五藏成患。
  《素问》云:“肝者,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心者,为主守之官,神明出焉。脾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肝者为将军之官,谋虑出者,木性仁,仁者必能深思远虑,恒欲利安万物,将军为行兵之主,必以谋虑为先。故兵书曰:“兵以仁举,则无不从得之;以仁分,则无不从悦。”又曰:“将无谋则士卒忧,将无虑则士卒去。”故肝为将军,出谋虑也。心为主守之官,神明出者,火,南方,阳光辉,人君之象;神为身之君,如君南向以治;《易》以离为火,居太阳之位,人君之象;人之运动,情性之作,莫不由心,故为主守之官,神明所出也。脾为仓廪之官,五味出者,万物生则出土,死亦归之,五谷之入,脾以受之,故五味之出,亦由于此也。肺为相傅之官,治节出者,金能裁断,相傅之任,明于治道,上下顺教,皆有礼节,肺于五藏,亦治节所生。《乐纬》云:“商者,章也。臣章明君德,以齐上下相傅,肾所由也。”肾为作强之官,伎巧出者,水性是智,智必多能,故有伎巧,巧则自强不息也。
  《八十一问》曰:“藏各有一,肾独两者,何也?左者肾,右者命门,命门者,精神之所会也。”《河图》云:“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并出尺部。”此脉候也。问曰:前解云,肾阴故双,今言左肾右命门,此岂不自乖张乎?答曰:命门与肾,名异形同,水藏,则体质不殊,故双,主阴数;为名,则左右两别,故各有所主。犹如三焦、膀胱,俱是水府,不妨两号。《老子经》及《素问》云“心藏神”者,神以神明照了为义,言心能明了万事,神是身之君,象火,已如前解。肾藏精者,精以精灵睿智为称,亦是精智气,肾水智巧,故精藏焉。脾藏志者,志,土,土总四行,多所趣向,志以心愿趣向为目,故藏于脾。肝藏魂者,魂以运动为名,肝是少阳,阳性运动,木性仁,故魂亦主善,故藏于肝焉。肺藏魄者,魄以相著为名,肺为少阴,阴性恬静,金主杀,魄又主恶,故以藏之。
  五藏所主,乃以神、精、志、魂、魄五种。就阴阳论,唯有二别,阳曰魂,阴曰魄。河上公《章句》云:“五气清微,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其鬼曰魂,魂者,雄也。主出入于鼻,与天通。五味浊溽,为形骸、骨肉、血脉、六情。其鬼曰魄,魄者,雌也。出入于口,与地通。”
  《家语》曰:“宰我问孔子曰:闻鬼神之名,而不知其所谓。孔子曰:人生有气,魂气者,神之盛也;魄气者,鬼之盛也。人生有死,死必归土,此谓之鬼。魂气归乎天,此谓之神。合鬼与神而享之,教之至也。骨肉毙乎下,化为野土,其气发扬乎上,此神之著也。圣人因人物之情,而明命鬼神,以为民则,燔燎膻芗,所以报气也。荐黍稷,修肺肝,加以郁畅,所以报魄也。”《汉书●五行志》云:“人命终而形藏,精神散越,圣人为之宗庙,以收魂气,春秋祭祀,以修孝道。”《尸子》曰:“鬼,归也,古者谓死人为归人。”《淮南子》曰:“人精神者,天之有也;骸骨者,地之有也。精气入其门,而骸骨反其根。”又云:“天气为魂,地气为魄。”《礼记●郊特牲》云:“凡祭,慎诸此。魂气归乎天,形魄归乎地,故祭求诸阴阳之义。”故气之清者曰神,即阳魂也,气之浊者曰鬼,即阴魄也。延陵季子葬其子于羸、博之间,云:“骨肉归乎土,命也,魂气无不之。”
  《越记》云:“王问范子曰:寡人闻失其魂魄者死,得其魂魄者生也。物皆有之,将入乎?范蠡对曰:魄者,囊也,魂者,生气之源。又云:魂者,生气之精,魄者,死气之舍。”《韩诗》云:“溱洧有二水,三月上巳,郑国常于此水上招魂续魄。”《左传●昭二十五年》:“宋公燕饮,使叔孙昭子右坐,语相泣,乐祁子曰:'今君与叔孙其皆死乎?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此并明人身有魂魄二别。《老子经》云“魂藏肝,魄藏肺”者,魂既属天,天气为阳,阳主善,尚左,故居肝,在东方,木位;魄既属地,地气为阴,阴主恶,尚右,故居肺,在西方,金位。老子云:“吉事尚左,凶事尚右。”亦云“五气藏于心,五味藏于胃”者,此论气则是阳,以藏受之,心为火藏,阳气所处;味则是阴,以府受之,胃为五谷之府,味之所处。心主精神,胃主受纳,不乖魂魄阴阳之理。又云“魂有三、魄有七”者,阳数奇,阴数偶,奇数始于一,一则元气,魂虽是阳,非曰元始,一后次三,故魂数三。又云“因天地二气合而生人”,人又一气,三材各一气,故魂有三。阴数二,二亦阴之始,魄虽是阴,又非元始,次二后四,阴不孤立,必资于阳,就魂之三,合而成七。又一解云:“魂在东方,取震数三,魄居西方,取兑数七。”三魂七魄,合而为十。是应天五行,地五行,两五合为十,共成人也。五是天五气,地五味也。《春秋纬》云:“人感十而生,故十月方生也。”又云有六魄者,此乃道家《三皇经》,以五藏神为五魂,六府神为六魄。此亦五行六气之义也。魂魄,人之本,既配府藏,故释之。《甲乙》云:魂属精,魄属神。


白话解读

  ()藏府形成
  “藏府”同“脏腑”,指人体的内部器官。藏府是由五行、六气生成的。人体内的藏有五种,禀受自五行,其表现出来就是五性。人体内的府有六种,依赖于六气,其表现出来就是六情。情、性以及气的意义,另外在后文解释。现在论述藏府所配合的各种意义。
  ()五藏六府与五行六气配合
  人体五藏为肝、心、脾、肺、肾,六府为大肠、小肠、胆、胃、三焦、膀胱。五藏、六府可以与五行六气相配合。

  正因为六府与六气有这种对应关系,所以,《五行大义》引《杜子春秋》中春秋时期秦国名医医和的观点加以论证。医和认为,阴过多导致感受寒邪引起的疾病,阳过多导致热性过盛引起的疾病,风过多导致四肢疾病,雨过多导致腹泻等肠胃病,晦过多导致迷惑之疾、精神失常,明过多导致劳思、忧愤等引起的疾病。
  ()藏府得名
  “藏”的得名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它隐藏于人的形体内部,二是因为它能隐藏禀受的五行之气。所以称之为“藏”。
  “府'的得名,是因为它可以传流、受纳,受纳是接受容纳、消化之意,传流是传化精华,排出糟粕于体外,不使之存留。这种生理功能如同府库一样,所以称之为
  ()五藏配合
  1.五藏含义
  《五行大义》所引《白虎通》的内容有六大含义:
  其一,什么是五藏?五藏就是指肝、心、肺、肾、脾这五个人体内部器官。
  其二,“肝”的意义是什么?《五行大义》所引《白虎通》解释“肝”的意义是“扞”。“干”的意思是“盾牌”,“手'旁加表示手持盾牌旁加表示人体中的盾牌,这就有自卫、保护的意思。所以,肝是人体中具有防护自卫功能的脏器。
  其三,“肺”的意思是什么?
  “肺”的意思是“费”,是说肺腑为五藏系统中的耗费部分。肺是人体内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司呼吸和一身之气,所以它耗费的是气。肺还有一个生理功能是主治节,即治理调节呼吸以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所以说“情动得序'
  其四,“心”的意思是什么?“心”的意思是“任”,“任”的意思是担任、接受,就是说,心具有接受外来事物而产生思维活动的功能,主司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其五,“肾”的意思是什么?《五行大义》所引《白虎通》说“肾”的意思是“宾”,“宾”同“摈”,是摈弃、排除的意思。肾是人体津液系统的总阀门,是主要排泄器官,其所产生的尿液通过前阴之窍排出体外。
  其六,“脾”的意思是什么?“脾”的意思是“辨”,“辨”的意思是区分、辨别。按照中医理论,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运化水谷精微,是指饮食物经脾、胃消化吸收,通过脾的运化功能转化为精微物质,并布散全身;运化水液,是指水液通过脾的运化功能,得到吸收、转输和布散。这种过程就是辨别、区分。如果脾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那么饮食水谷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精微,生成精、气、血、津液,以充养人体。
  2.五藏与仁、义、礼、智、信的配合
  《五行大义》引《春秋元命苞》这段话不易解,故参之以《白虎通》,解释如下:
  其一,脾对五藏的作用。
  脾为辨(弁通辨),即饮食物通过脾的运化,转化为精微物质布散于全身,使身体各个组织、器官都得到充足的营养。因此,脾对五藏系统每一藏都有重要作用。
  心之所以是五藏之主,是依赖于脾将水谷精微物质上输于心,再通过心的作用,化生气血,营养全身的功能。
  肝要正常发挥生理功能,依赖于脾统摄、控制血液,使血液在脉内正常循行的功能。
  肺之所以可以统率百脉,依赖于脾将水谷精微物质上输于肺,通过肺的作用,化生气血,营养全身的功能。
  肾之所以掌控津液的排泄,依赖脾运化水液,帮助肾发挥好人体津液系统总阀门作用的功能。
  其二,五藏与仁、义、礼、智、信的配合。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所说的“五常”,其与五藏的配合关系如下表所示:

  其三,肝为什么为仁?
  肝是五行木气的精华。肝像木,其色青而有枝叶。木主仁,“仁”的特征是爱惜生灵,为东方少阳,万物开始生长,所以肝为仁。
  其四,肺为什么为义?
  肺是五行金气的精华。肺像金,其色白而具有刚强的特性。金主义,“义”的特征是能够决断,西方可以肃杀成就万物。从功能看,肺主治节,“节”就是义。
  其五,心为什么为礼?
  心是五行火气的精华。心像火,其色赤而锐下。火主礼,“礼”的特征是尊卑有序,南方为火,太阳为阳,高悬于上,万物为阴,卑居于下,人类社会的礼就效仿这一自然规律而制定。
  其六,肾为什么为智?
  肾是五行水气的精华。肾像水,其色黑,水为阴,阴数偶,所以肾为双。水主智,“智”的特征是始终前进而不停止,没有什么疑惑,水的特征也是能进则进,自身没有什么困惑。
  其七,脾为什么为信?
  脾是五行土气的精华。脾像土,其色黃。土主信,土可以担任滋养万物的功能,其行为特征就像是养育万物没有任何私心,这是信的极致。
  3.五藏与五性、天干的配合
  《五行大义》所引翼奉的话,见于《汉书●翼奉传》注。意思如下:五性是从心、肝、脾、肺、肾产生出来的五种性情,是指人的思想感情。肝产生出的性情是安静,性情安静可以实行仁,天干中甲为阳木,木主仁,己为甲木之妻,顺从甲;心产生出的性情是急躁,性情急躁可以实行礼,天干中丙为阳火,火主礼,辛为丙火之妻,顺从丙;脾产生出的性情是力量,力量强健可以实行信,天干中戊为阳土,土主信,癸为戊土之妻,顺从戊;肺产生出的性情是坚刚,性情坚刚可以实行义,天干中庚为阳金,金主义,乙为庚之妻,顺从庚;肾产生出的性情是恭敬,性情恭敬可以实行智,天干中壬为阳水,水主智,丁为壬水之妻,顺从壬。
  4.五藏与五行配合辨析
  《五行大义》引述多种典籍对五藏与五行的配合进行了辨析。
  (1)《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两种不同的五藏与五行配合说
  《五行大义》引许慎《五经异义》提到了《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两种不同的五藏与五行配合说,这说明关于五藏与五行配合,两书是不同的。《今文尚书》认为: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古文尚书》认为:脾木、肺火、心土、肝金、肾水。
  (2)古代典籍对五藏与五行配合辨析
  一是许慎《五经异义》对五藏与五行配合辨析:
  《五经异义●四时之祭》认为,按照《礼记●月令》的记载,应是春为木,其祭脾;夏为火,其祭肺;季夏为土,其祭心;秋为金,其祭为肝;冬为水,其祭肾,所以是脾为木,肺为火,心为土,肝为金,肾为水。《古文尚书》的说法与之相同。
  二是郑玄对五藏与五行配合辨析:
  《五行大义》引述了郑玄对上述说法的批驳,其意如下:
  首先,《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所记载的文字不同,所记载的事情也有异,后人理解错误,没有审查清其本来的意思。
  其次,《礼记●月令》所说五时祭祀用脏,凡是讲先祭用脏的时候,都包含着后祭用脏的意思,有先必有后,这是辩证思维的结果。五时祭祀一岁轮转一遍,这是顺应五行运动的规律。其后从三个层面进行阐释:
  第一个层面:五时祭祀什么部位?
  春天祭户。“户”本义是单扇门,作为住宅的一个重要部分, 同经常连起来用,但有两种说法:其一,一扇门叫户,两扇门合起来叫门;其二,堂屋东边内室的门叫户,整个住宅的大门叫门。春祀户'中的当指堂屋东边内室的门。
  夏天祭灶。“灶”是用砖石砌成的生火做饭的设备,是火的主宰。夏天也是火王的季节。
  秋天祭门。“门”是住宅大门,开时,可以通行出入,闭时,可以隐藏自我、坚固自我之所。秋天是收敛入内,闭门自守的时期。
  冬天祭井。“井”是水井,“井”里的水隐藏于地下。冬天也是水王的季节,万物都伏藏不出。
  六月祭中霤。“中霤”就是土神。“中霤”在住宅之中,象征土在五行中央。六月为季夏,为土王季节。
  第二个层面:五时祭祀用脏的先后。
  《礼记●月令》根据五时所祭祀的部位来确定祭祀用脏的先后。所以,《礼记●月令》说,春天祭祀户时先用脾脏;夏天祭祀灶时先用肺脏;秋天祭祀门时先用肝脏;冬天祭祀井时先用肾脏;季夏祭祀中霤时先用心脏。
  第三个层面:五时祭祀先用祭脏的原因。
  脾的五行为土,春天木王克煞土,所以用季节当王五行所胜脏器来祭祀它。按照这一规律,肺的五行为金,夏天火王克煞金,肺脏是夏天当王五行火所胜脏器;肝的五行为木,秋天金王克煞木,肝脏是秋天当王五行金所胜脏器。但是,冬天祭祀先用肾脏,六月祭祀先用心脏,又不是季节当王五行所胜的脏器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土位于五行中央,这是至高无上的尊贵位置,在人体脏器中只有心脏的地位可以与之匹配,所以,六月季夏之时,祭祀用脏先用心脏。水性润下,在五行中地位最为卑下,不能食用它所胜的脏器,只能食用本身的脏器,所以,冬天之时,祭祀用脏先用肾脏。
  最后,凡是以上祭祀用脏的规定,都是依据四时正午太阳高度位置的前后以及五藏在人体内部上下位置的次序确定的。《五行大义》所引郑玄驳的这部分内容,也见于许慎《五经异义》,二者相互参照分析如下:
  从四时正午太阳高度位置的前后看:冬天正午太阳的位置在四时中最低,肾的位置在五藏中最下;夏天正午太阳的位置在四时中最高,肺的位置在五藏中最上;春天正午太阳的位置在四时中同冬天相比稍稍高一些,所以春天祭礼先用脾;秋天正午太阳的位置在四时中同夏天相比稍稍低一些,所以秋天先祭肝。
  从五藏在人体内部上下位置的次序看:“鬲”通“膈”,是指人体体腔内部的横隔膜。“膈”介于人体胸腔和腹腔之间,肝脏、肾脏、脾脏都在膈下,肺脏、心脏都在膈上。五时祭祀用脏一定要三种脏器,所以,祭祀之时就必然有先后次序。这种祭祀用脏先后的配合,与五藏运行的五行之气是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

  三是医药典籍对五藏与五行配合论述。
  《五行大义》所引《甲乙经》论述说,人体内部在五藏,五藏各有五种变化,每种变化各有相对应腧穴,五脏五变则共有二十五个腧穴,以对应年周期中的五时。牡为雄性,为阳;牝为雌性,为阴。关于人体五藏的牡与牝,《五行大义》所引《甲乙经》与通行本《针灸甲乙经》肝、心、肺、肾四藏相同,脾藏不同。

  《五行大义》引《黄帝内经素问》两段内容与通行本《黄帝内经素问》有出入,依《五行大义》之序解释如下:
  肝是人体耐受疲劳的根本,是魂居住的场所,是阴中的少阳,所以与春天的木气相通;心是人体生命的根本,是神居住的场所,是阳中的太阳,所以与夏天的火气相通;脾是人体盛水谷的仓廪之本,胃受纳五谷为入,脾转化成水谷精微为出,这属于至阴,所以与土气相通;肺是人体诸气的根本,是魄居住的场所,是阳中的少阴,所以与秋天的金气相通;肾,主蛰藏,是人体封固收藏的根本,是精居住的场所,是阴中的太阴,所以与冬天的水气相通。春天不能食用肝脏,夏天不能食用心脏,季夏不能食用脾脏,秋天不能食用肺脏,冬天不能食用肾脏。否则会招致五脏神发怒,令人不明不寿。这些都说明: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
  (3)结论
  《五行大义》经过以上分析得出了五藏与五行配合的结论。
  《周礼》说,医生掌握调养成千上万人的疾病,经历大量的医疗实践,凡是按“以肝为木,心为火,脾为土,肺为金,肾为水”这种五藏与五行的配合进行治疗,则疾病大多全面治愈、康复。违反这一配合规律进行治疗,病人就会死亡。
  一些人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在现实生活中,木可以漂浮在水面上,金则沉没水中;而肝为木却沉没于膈下,肺为金却漂浮于膈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五行大义》引《白虎通》作了回答,依《五行大义》所引,解读其原因有二:
  其一,从母子先天与后天关系立论。从先天关系看,子生于母。木浮金沉是因为“子生于母”。木生于水,木为子,水为母;金生水,金为母,水为子。子在上,母在下,体现“子生于母的本义”,所以木浮于水上,金沉于水下。从后天关系看,子尊崇母。肝沉肺浮是因为“知者尊其母'。肝在膈下,如沉水下,肝为木,木生于水,肝为子,水为其母;肺在膈上,如浮水上,肺为金,金生水,肺为母,水为其子。子在下,母在上,体现智慧之人尊崇自己的母亲',所以肝沉于膈下,肺浮于膈上。
  其二,从天干五行立论。甲乙五行皆木而有所区别。甲木畏惧金的克制,将乙嫁与庚金为妻,乙木受庚金的变化。木是五行本气,取法其本性,相当于甲,所以浮于水上;肝是五行木气的精华,取法其变化之性,相当于乙,所以沉于膈下。庚金畏惧火的克制,将辛嫁与丙火为妻,辛金受丙火的变化。金是五行本气,取法其本性,相当于庚,所以沉于水下;肺是五行金气的精华,取法其变化之性,相当于辛,所以浮于膈上。
  5.五藏与五神、五官配合
  (1)五藏与五神配合
  《五行大义》引述《河上公注老子》《道经义》《黄帝内经素问》论证五藏与五神的配合,内容基本相同,意思是说,肝中隐藏魂,肺中隐藏魄,心中隐藏神,肾中隐藏精,脾中隐藏志。只是《黄帝内经素问》认为“脾是营之居”。据此,《五行大义》总结五神与五行配合为“魂为木气,神为火气,志为土气,魄为金气,精为水气”;五神与五官配合为:“魂通于目,神通于舌,志通于口,魄通于鼻,精通于耳。”
  (2)五藏与五官配合
  首先,《五行大义》引述典籍对五藏与五官配合进行了论述。
  《五行大义》所引《甲乙经》的内容意思是说,鼻是肺的司管器官,目是肝的司管器官,口、唇是脾的司管器官,舌是心的司管器官,耳是肾的司管器官。凡是人面部的五个器官都可以用来观测人体内部五藏状况。肺病的人,气息急促,鼻翼张动;肝病的人,眼睛闭合,眼角发青;脾病的人,口、唇发黄发干;心病的人,舌头变卷、变短,两颧出现界限分明的赤色;肾病的人,两颧与整个面色发黑发黄,耳朵变聋。因此,目、舌、口唇、鼻、耳就称为五官。
  《五行大义》又引《相书》说,目、舌、口唇、鼻、耳五官也叫五候。鼻与人中作为一官,主司心脏,其余四藏与四官的配合与《针灸甲乙经》都相同。“称之为候”,是因为人体内五藏的善恶状态都会通过五官气色的变化显现出来,可以从中占测人体内部五藏的吉凶。鼻与人中还是属于口的分区。这里说“鼻与人中主心”与前所引《针灸甲乙经》又有不同。
  《五行大义》引《孝经援神契》说,肝主仁,所以目能视物;肺主义,所以鼻能嗅气;心主礼,所以耳能听声;肾主信,所以窍能排泄;脾主智,所以口能说话。《五行大义》引《春秋元命苞》说,目是肝的使节,肝气仁爱而可以向外照见事物,所以目能视。
  《五行大义》又引《管子》说,脾显现为鼻,肝显现为目,肾显现为耳,肺显现为口,心显现为下窍。
  《五行大义》引道家《太平经》只是述其大意,即人体内如果没有肝神,目就会没有光明;如果没有心神,唇就会发青发白;如果没有肺神,鼻就会不通气;如果没有肾神,耳就会变聋;如果没有脾神,舌就不能辨别甘美的味道。《太平经》中又有一说认为,五藏与五官配合为目主肝,耳主肾,鼻主心,舌主脾,口主肺。
  其次,《五行大义》对五藏与五官配合进行了辨析。
  《五行大义》对古代典籍中五藏与五官配合的异同进行比较归纳,得出两点看法:
  其一,五藏与五官配合中,肝、肾两藏,各种经书是相同的。
  肝之所以主目,因为肝是五行属木的藏,木为阳性,木所对应方位是东方光明高尚的地方,而在人的面部,眼目也是光明显亮、彻见洞晓,所以肝与目相通。《五行大义》引道家《太式经》说:“天称为洞视,主目,目主肝。自然界系统的天是阳,人体内脏系统的肝也为阳,人面部器官中的眼目精光明亮,也是阳,人的目光显然可见,而且具有长久的特性,如同自然界系统中的太阳,是阳气的精华,没有圆缺变化,而恒久光明。”
  肾之所以主耳,因为肾是五行属水的藏,水为阴性,水所对应方位是北方阴晦黑暗的地方,而在人的面部,耳朵能听辨声音,声音看不见摸不着,具有阴晦微妙的形象,所以肾与耳相通。《太式经》说:“地称为洞听,主耳,耳主肾。自然界系统的地是阴,人体面部器官中的耳取法虚,则可以接纳声音,五行系统中的水主虚,阴阳系统中的阴主虚,阴主幽微隐秘的形象,声音又不是恒久长存的,如同自然界系统中月亮具有盈虚圆缺的变化。”
  其二,五藏与五官配合中,脾、心、肺三藏及其候,各种经书说法不同,分析如下:
  五官中鼻所对应的内脏,经书有三种不同说法。《针灸甲乙经》以鼻对应肺,道家经书以鼻对应心,《管子》以鼻对应脾。《针灸甲乙经》之所以以鼻对应肺,因为鼻中鼻孔、鼻腔、鼻窦等内部是空虚的,可以受纳空气,肺中肺泡、气管等内部也是空虚的,可以受纳空气,二者具有共性。道家经书之所以以鼻对应心,因为二者皆阳。《五行大义》所引《老子经》说,天用五气营养人类,五气从鼻吸入,收藏于心。因此鼻对应心。鼻通过内部空虚通达吸入呼出气体,在人面部高高隆起,像自然界的天一样,所以鼻与天相通,而吸入的气则收藏于心,通过血液循环布散全身。《管子》之所以以鼻对应脾,因为脾五行属土,鼻在人面部正中,五行也为土,所以鼻为脾显现的候。
  五官中口所对应的内脏,经书有两种不同说法。《针灸甲乙经》以脾对应口,道家经书以肺对应口,与《管子》相同。《针灸甲乙经》之所以以脾对应口,因为口是吐出受纳饮食物的门户,脾为饮食物受纳容盛的处所,口能谈论讲说,脾能消化食物,所以二者相通。道家经书之所以以肺对应口,因为肺五行属金,金能切断割裂物品,口内有牙齿,也能破裂折断食物,是五行金的象征。《管子》以肺对应口的取意,恐怕也是如此。
  五官中舌所对应的内脏,经书有三种不同说法。《针灸甲乙经》以舌对应心,道家经书以舌对应脾,《管子》以心对应下窍。《针灸甲乙经》之所以以舌对应心,是因为资助身体营养性命的事物,都在五味之内;用来辨别了解认知的事物,没有比心更重要的。五味的摄入,需要舌的味觉辨识出来;万事的是非,需要心的智慧鉴察清楚;心中所想欲要有所陈述,必须用舌说出来。所以心对应舌。道家经书之所以以舌对应脾,是因为脾属性为阴。《五行大义》所引《老子经》内容,见于今本《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意思是,地赠送给人类的是五味,五味从口纳入,收藏于胃,通过胃的受纳与消化来营养人体。舌所受纳的饮食物,则有津液与果实两种。地的形体既然是质地坚实的,各种品类的五味都是大地所产生,所以舌与地相通。《管子》之所以以心对应下窍,是因为心能够分别善恶,所以与下窍相通,下窍可以排除液体里下沉的杂质和无用的秽物。
  最后是《五行大义》对五藏与五官配合的结论。
  人体内部五藏显现于外的候在人面部五官,其中口、舌二官共处于一处,其余四官不共处,这是因为口是脾外部显现的候,脾五行属土,舌是心外部显现的候,心五行属火,舌与口之所以共处,是因为土可以寄治于火乡。舌之所以在口内,有两个原因:一是火在五行中是不经常显现的,需要用到的时候才有所显现,不需要用的时候就隐藏不现,如同舌在口内,开口才显现,闭口则隐藏不出;二是心为人一身的主宰,地位尊贵,舌与心相通,所以舌位置在口内;土王于年周期中四季之末,口与脾土相通,所以口四面闭合。
  总之,《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素问》都是诊断病情、察病候脉的书籍,所以对于五藏与五神、五官的配合都是从治疗行为实践中进行辨别的。道家经书和《管子》则各自阐述一家之言, 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府
  1.六府是什么
  《五行大义》用《河图》《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素问》三种典籍论述六府。这里引用《河图》所说,有两层意思:一是五藏与六府的配合:肺合大肠,心合小肠,肝合胆,脾合胃,肾合膀胱,三焦孤立;二是六府的名称:大肠为传道之府,小肠为受盛之府,胆为中精之府,胃为五谷之府,膀胱为津液之府,三焦为内渎之府。《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素问》与《河图》说法相同。
  2.“六府得名由来
  大肠之所以为传道之府,是因为人体内藏中的肺外通于鼻,鼻呼出吸入空气,大肠是传送五谷、气的通道,即大肠既可以接受下传自小肠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多余水液形成粪便,又可以通过大肠之气的运动,将粪便传送至肛门排出体外,所以大肠为传道的府库。小肠之所以为受盛之府,是因为人体内藏中的心外通于舌,舌纳进五味,小肠接纳下传自胃腑的初步消化的食物,起到容器的作用,受盛即接受、以器盛物,所以小肠为受盛的府库。胆之所以为中精之府,是因为人体内藏中的肝外通于目,目是精明的物体,又是人精神的主宰,胆内中空,呈囊状,内贮胆汁,是一种精纯、清净、味苦、黄绿色的精汁,所以胆为中精的府库。胃之所以为五谷之府,是因为人体内藏中的脾外通于口,口纳入五谷,胃则接受和容纳饮食物,饮食经口、食道,容纳于胃,所以胃为五谷的府库。膀胱之所以为津液之府,是因为肾为五行属水的脏器,膀胱内部空虚可以接受水,水中的清气则转化为津液,浊气则转化为鼻涕和唾液,膀胱是水液汇聚之所,所以膀胱为津液的府库。三焦之所以为中渎之府,是因为人体内部五藏各自配合一府,互为表里,唯独三焦分布于胸腹腔内,范围最大,无与匹配,没有所配合的内藏,所以说三焦孤立。三焦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即将人体躯干划分为三个部位: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二藏;横膈以下到肚脐以上为中焦,包括脾、肝二藏和胃、胆二府;肚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肾藏和大肠、小肠、膀胱三府。可见,三焦处于五藏之中,连通上下脏器,运行一身之气,所以三焦为中渎的府库。
  总之,人体五藏是储藏精气津液,六府是主出纳转输,有五藏必有六府,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就如同自然界系统中六气因为五行而产生,人类情感系统中五性生出六情一样。
  ()五藏、六府及与人身体系统的配合
  《五行大义》引《黄帝内经素问》《管子》《春秋元命苞》三种典籍论述两种五藏、六府与人身体系统的配合。
  1.配合之一
  《五行大义》所引《黄帝内经素问》论述说,六府也有自己外部显现的候,即“六府之应”。五藏中肺与六府中大肠相配合,大肠外部显现于皮,皮对应大肠,其荣华在皮毛,其主宰在心藏;心与六府中小肠相配合,小肠外部显现于脉,脉对应小肠,其荣华在面色,其主宰在肾藏;肝与六府中胆相配合,胆外部显现于筋,筋对应胆,其荣华在爪甲,其主宰在肺藏;脾与六府中胃相配合,胃外部显现于肉,肉对应胃,其荣华在嘴唇,其主宰在肝藏;肾与六府中三焦、膀胱相配合,三焦、膀胱外部显现于腠理毫毛,腠理是皮肤、肌肉的纹理,毫毛是人体皮肤上的汗毛,腠理毫毛对应三焦、膀胱,其荣华在头发,其主宰在脾藏。
  皮内应大肠,其荣华在皮毛,其主宰为心藏,原因在于心是人身体的君主,皮是人身体的城郭,毛是人身体的羽卫,大肠是人一身之气的道路,皮、大肠、毛、心一并相通。心是五行属火的藏,大肠是五行属金的府,心火为丙,大肠金为辛,天干丙与辛合,所以心与大肠相配合。
  脉内应小肠,其荣华在面色,其主宰在肾藏,原因在于肾的五行为水,脉是人身血液流动的沟渠,与流水相通,气色是人身的光彩,人如果血气旺盛,就会容颜强壮美好,如果血气衰弱,就会容颜枯干憔悴,肾是五行属水的藏,小肠既然能够接受、容纳饮食物,包含水气,又是五行属火的府,肾水为壬,小肠火为丁,天干丁与壬合,所以肾与小肠相配合。
  筋内应胆,其荣华在爪甲,其主宰在肺藏,原因在于筋是人体皮内的刚强之物,爪是人体皮外的刚利之物,肺是五行属金的藏,胆有刚强精纯的性质,又是五行属木的府,肺金为庚,胆木为乙,天干乙与庚合,所以肺与胆相配合。
  肉内应胃,其荣华在嘴唇,其主宰在肝藏,原因在于胃能消化五谷,将精气转化形成人体的肉,五谷从口纳入,所以荣华润泽在人的嘴唇,肝是五行属木的藏,仁爱而且能够滋生,胃是五行属土的府,肝木为甲,胃土为己,天干甲与己合,所以肝与胃相配合。
  腠理、毫毛内应三焦、膀胱,其荣华在头发,其主宰在脾藏,原因在于毫毛因为凭借津液而润泽,腠理自己就可以开通,脾是接受各种营养的处所,人体因各种营养而得以津润、开通,因津润、开通而生出皮毛头发,书上说,头发是血的余气,脾是五行属土的藏,三焦、膀胱一并为五行属水的府,脾土为戊,三焦、膀胱水为癸,天干戊与癸合,所以脾与三焦、膀胱相配合。
  其中,脾藏配合三焦、膀胱二府,其余四藏各自配合一府的原因在于,脾是五行属土的藏,土体现君主的规律,君主即是阳,阳数为一,所以藏不能有二,三焦、膀胱一并都是五行属水的府,水体现臣属的规律,臣属即是阴,阴数为偶,最小的偶数是二,所以府就有二。
  2.配合之二
  《五行大义》引《管子》的说法,认为五藏与人身体系统的配合为脾与骨、肾与筋、肺与革(即皮肤)、心与肉、肝与指发配合。《春秋元命苞》对此加以阐释:
  脾之所以生骨,是因为脾的五行为土,土中能生长树木,骨是人身体的根本,如同树木直立于大地之上,能建成房屋宫室,所以脾生骨。
  肾之所以生筋,是因为筋是人体骨骼间的经络,广义之筋凡指除人体骨关节之外的一切软组织, 包括人的肌肉、肌腱、韧带、体表静脉等,血脉在其中流走注入,筋将人体骨骼关节连属起来,并流通血气,肾的五行为水,所以肾生筋。
  肺之所以生革,是因为革是人体的皮肤,肺的五行为金,金能够裁决、判断,人体皮肤也可以将人体内外阻隔、断绝,所以肺生革。
  心之所以生肉,是因为心的五行为火,肉是人身体中的土地,火能生,土,所以心生肉。
  肝之所以生指甲、头发,是因为肝的五行为木,指甲是人体骨的余气,头发是人体血的余气,都是五行属水、属木的气,所以肝生爪甲、头发。
  《春秋元命苞》又说“以肝生筋”,也是五行属木气的意思。肝的五行为木,筋有枝条,形似树木。
  ()五藏与五常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五行大义》引《河图》论述了五藏与五常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河图》说,肝主仁,仁爱慈祥、施予恩惠,这是肝气的精华;反之,悲哀过度则会伤肝,肝受伤则会导致眼睛视物模糊不清。心主礼,礼仪操守、强烈纯真,这是心气的精华;反之,喜怒无常、激烈直率则会伤心,心受伤则会导致痛苦、出血、呕吐、气逆。脾主信,温和敦厚、忠实守信,这是脾气的精华;反之,恣纵放荡、贪求嗜好则会伤脾,脾受伤则会食物蓄积不能消化,导致阻滞郁结的疾病。肺主义,正义施惠、刚强决断,这是肺气的精华;反之,忧患忧愁、愤怒勃发则会伤肺,肺受伤则会导致咳喘气逆、声音嘶哑。肾主智,智慧思辨、计谋策略,这是肾气的精华;反之,劳累贪欲、抑郁烦闷则会伤肾,肾受伤则会神不守舍、损害性命。
  违背五常岂止损年害命,也会破坏六情以致亡家亡国。至如历史上,夏桀、商纣两位帝王,都是因为贪欲恣纵而丧失国家;东汉梁冀与窦宪二位臣子,也都是因为骄奢放荡而倾覆其家。虽然彭祖凭借对众多妻妾的色欲来延长生命,而战国时代宋国名医文挚用激怒疗法治愈齐闵王的疾病,都是用了异常的方式,但有整治调理得当的原因在内,凡事只要有节制,则体内陆、火、水、风四大物质能安然自处,恣纵则肝、心、脾、肺、肾五藏生成病患。
  ()五藏与社会系统配合
  《五行大义》引《黄帝内经素问》论述五藏与社会系统的配合,分析如下:
  肝为领军之官,主出谋虑。这是因为木的特性是仁,仁爱的人必定能深思远虑,常常希望以利益安定万物,将军为领兵用兵的主宰,必定以谋虑为先。所以兵书说:“用兵以仁爱之心举事,则士兵没有不遵从号令,奋勇得胜的;用兵以仁爱之心分配利益,则士兵没有不心悦诚服的。”又说:“将军没有计谋则士卒忧虑,将军没有策略则士卒离去。”所以肝为领军者,负责出谋划策。
  心为主守之官,主出神明。这是因为火对应南方,太阳之光辉耀四方,这是人类社会中君主的象征;精神是人身体的君主,如同人类社会中君主面向南方以治理国家;《易经》以离卦为火,居太阳的位置,这也是君主的象征;人身体的运动、感情思想的表达,没有不由心主导发出的,所以心为五藏中的主守之官,是精神智慧所产生的处所。
  脾为仓廪之官,主出五味。这是因为万物发生则出于土中,死亡亦归于土中,五谷纳入人口中,脾用以接受它,所以五味的出现,也由于脾的作用。
  肺之所以为相傅之官,主出治节。这是因为金能够裁决判断,宰辅丞相的任务就是明确治理规律,使社会上下都顺从教化,都有礼仪节度,肺在五藏之中,也是治理节度所产生的处所。
  《乐纬》说,五音中“商”的意思是“章”,臣属彰明君主的品德,以统一社会上下人们的思想,相互传承,这是肾在五藏中的作用。肾之所以为作强之官,主出技巧,因为水的特性是智慧,智慧必定多有才能,所以有高明技艺、精巧本领,就可以自强不息。
  ()相关问题
  《五行大义》所引《八十一问》(即《黄帝八十一难经》)问,五脏各有一个,唯独肾脏有两枚,这是什么原因呢?回答说,肾脏有两枚,不都是肾。在左边的称为肾,在右边的称为命门。命门是人身精气和神气藏舍的地方,也是人身元气维系的地方,男子用以藏蓄精气,女子用以维系胎胞,所以,肾脏仍然是只有一个。又引《河图》说,切脉诊候时,中医主要遵循扁鹊的寸口脉法,切寸口,即切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分,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左手寸脉切心、关脉切肝、尺脉切肾。右手寸脉切肺、关脉切脾、尺脉也切肾。但左、右手尺脉有左肾、右肾之别,左肾为肾,右肾为命门。
  有人问道:前面解释的时候说,肾为阴,所以其数为双,现在又说,左肾为肾,右肾为命门,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回答说:命门与肾,名称有异形状相同,五行都属水藏,则二者形体功能没有什么不同,所以说肾数为双,主阴数;但作为名称,则肾左右有所区别,所以各有所主的器官。这就如同三焦、膀胱,都是五行属水的府,不妨有两种称号。
  ()五藏与五神配合依据及魂魄说
  1.五藏与五神配合依据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和《黄帝内经素问》之所以说“心藏神”,因为神是以精神智慧、明照彻了为意义,心能够明察万事,神是一身的君主,具有火的特性,已经如同前面所解释的。所以神藏于心。
  肾之所以藏精,因为精是以精明机灵、聪慧明智为美,也是精明智慧之气,肾五行为水,代表明智巧妙,故精藏于肾。
  脾之所以藏志,因为志五行属土,土总括水、火、金、木四行,多所趋附向往,志就是以人心理愿望趋附向往为目的,志藏于脾。
  肝之所以藏魂,因为魂以运行移动为名称,肝属少阳,阳性运行移动,木的特性为仁,所以魂也主善,魂藏于肝。
  肺之所以藏魄,因为魄以互相接触为名称,肺属少阴,阴性恬淡安静,金主肃杀,魄又主恶,所以魄藏于肺。
  2.魂魄说
  (1)人身有魂、魄二别
  五藏所主,就是神、精、志、魂、魄五种。就阴阳属性而论,唯只有二种分别:阳性叫魂,阴性叫魄。《五行大义》引《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说明,天之五气清淡微妙,在人表现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其鬼称为魂,魂是雄性的,主出入于人鼻,与天相通,所以鼻为玄,所以魂为阳。地之五味浑浊卑辱,在人表现为躯体、骨肉、血脉、六情。其鬼称为魄,魄是雌性的,主出入于人口,与地相通,所以口为牝,魄为阴。
  《五行大义》所引《家语》内容解释如下:孔子学生宰我问孔子:“我听说过鬼神的名称而不知道它们到底指什么,冒昧问您这件事。”孔子说:“人的生命由气组成,气分为魂气与魄气,魂气是神的充盛,魄气是鬼的充盛。人的生命有死亡,死亡之后必定归于土,这称为鬼;魂气必定归于天,这称为神。合并鬼与神而一起祭祀,这是教化的极致。人的骨头与肉掩蔽于地下,化为田野泥土,人的气发散扬起向上,这就是神的显著。圣人根据万物精气,制定行为标准;明确命名为鬼神,以此作为治理人民的准则,而犹且以为不够。所以为鬼神建筑宫殿房屋,设立远祖近宗庙宇,春秋二时祭祀,用以分别亲近与疏远的人际关系,教导人民返回古代回到初始时期,不敢忘记人所产生的本源。众人服从这种教化,听从命令且迅速行动。教导人民生与死二端之事,生死之事建立之后,向鬼神献上黍、稷两种祭品,修治肺、肝两种祭脏,建立设置各种朝拜谒见的仪式,烧柴祭祀,香气冲天,这是报答魂灵的方法。”这里,“烧柴祭祀,香气冲天”是用以报答气;“向鬼神献上黍、稷两种祭品,修治肺、肝两种祭脏,加以抑郁畅达”,是用以报答魄。
  《汉书●五行志》说,就人的生死之道来说,生命终结就要把肉体形骸埋藏起来,而精神则散逸超脱,圣人为此创立宗庙用来收聚散逸的魂气,以便后人春、秋两季祭祀,成全孝亲之道。《尸子》说,天神称为灵,地神称为衹,人神称为鬼。“鬼”的意思是“归”。人生于土,死则归于土,回归到本原状态。所以古人称死人为归人。《淮南子》说,人的精神为天所有,骨骸为地所有。精神上入于天门,骨骸反根而归土。又说,天气在人为魂,地气在人为魄。《礼记●郊特牲》说,祭祀之中,必须谨慎对待阴阳之分别。魂气归于天,形体魄气归于地,祭祀的意义就在于阴阳分别的道理。所以,气的轻清部分称为神,就是阳魂;气的浊重部分称为鬼,就是阴魄。延陵季子札将他的儿子葬于齐地赢、博之间(今山东泰山县),并说:人死后,骨肉还归于土,这是自然之性。至于人的魂气,则什么地方都可以去。
  《五行大义》所引《越记》,出自《越绝书》,记述的是,越王问范蠡什么是魂魄,范蠡回答说:“魄是装东西的袋子,魂是生气的源泉。”又说:“魂是生气的精华,魄是死气的房舍。”
  《五行大义》所引《韩诗》,是汉初燕人韩婴所传授的《诗经》,《韩诗》说:“溱、洧有两条河水,三月上巳节,郑国人常在这两条河上招魂续魄。”《诗经●郑风●溱洧》中溱、洧是两条河的名称,在今河南省境内;上巳,上古原定于夏历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旧时习俗是于此日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称为祓禊、修禊,魏晋以后固定为三月三日。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说,鲁昭公二十五年的一天, 宋公招待叔孙昭子,举行宴会,宋公让昭子坐在右边上座,两人一边说话一边相对哭泣。大臣乐祁看到这个情景,对人说道:现在国君与叔孙两个人莫非都要死吗?心的精神,就称为魂魄,他们这样失魂落魄,何以能够持久生存?
  以上这些论述,都说明人身有魂魄两种分别。
  (2)“魂藏肝,魄藏肺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所说“魂藏在肝里,魄藏在肺里”,是因为魂属于天,天气为阳,阳主管善,崇尚左方,所以魂居于肝脏,方位在东方,这是五行木的方位;魄属于地,地气为阴,阴主管恶,崇尚右方,所以居于肺脏,方位在西方,这是五行金的方位。老子说:“吉事以左方为上,凶事以右方为上。”因为左边为生气之位,右边为阴气之位。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又说:“五气藏在心里,五味藏在胃里。”这是论述气和味的阴阳属性,气是阳,由藏来受纳,心为五行属火的藏,是阳气所处的地方;味是阴,由府来受纳,胃为五谷的府库,是味所处的地方。心主管精神,胃主管受纳,这并不违背魂魄阴阳的道理。
  (3)“魂有三、魄有七
  之所以如此说,有两种代表说法:
  其一,从阴阳说。“魂有三”又有二说:第一,因为阳数为奇,阴数为偶,奇数从一开始,一是元气,魂虽然为阳,但并不是元始,一数之后按次序是三,所以,魂数为三;第二,又说“因天地二气合而生人”,则人又是一气,如此,天、地、人三才各为一气,共有三气,所以,魂数为三。“魄有七”,是因为阴数为二,二也是阴数的开始,魄虽然为阴,但也不是元始,二数之后按次序是四,但阴不能孤立存在,必须借助于阳,魄就借魂的数三,合而成为七。
  其二,从卦数说。魂的方位在东方,取震卦之数三,所以,魂数三;魄的方位在西方,取兑卦之数七,所以,魄数七。
  三魂与七魄之数,合而为十。这是对应天有五行,地有五行,两个五数合而为十,共同生成人类。“五”是指天的五气、地的五味。《春秋纬》说:“人感应十数而生成,所以怀胎十月方能出生。”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人有六魄,这出自于道家《三皇经》。《三皇经》以五藏神为五魂,以六府神为六魄。这其实也是五行、六气的意思。
  魂魄是人的根本,与人体府、藏配合,所以本篇对它进行阐释。《五行大义》引《针灸甲乙经》说:“魂属于精,魄属于神。”
刘鸿玉 刘炳琳 译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气朝元论——许天阳
脏腑学说——脏者,人之神气所舍藏也。故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也。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彻
中医宝库(五)
针灸甲乙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