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义工领导力之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第六章

谷神不死,

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

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

用之不勤。

谷神不死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分享《道德经》义工领导力之六--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我们首先还是要让自己进入洞天福地,这是接受《道德经》最好的、最妙的办法,也是几千年以来一脉相承所用的方法。大家首先要保持一个正确的姿势--站,站神仙;坐,坐神仙;睡,睡神仙;走,走神仙,这些姿势都是可以的。在动与静之间让我们逐渐地身心放松,然后调整自己的呼吸,逐渐地做到内外放松,可以观想自己进入一个洞天福地,这样我们就可以来看看《道德经》的这一章的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原文虽短,但是它的道理却非常深奥,要把这个深奥的道理,用每个人都能明白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两千五百年以来,有各种各样的注家来注解。不过由于很多人没有得到传承,只是凭自己的知识、后天的积累和学习的背景来做,结果千奇百怪,各种解释都有。我们今天主要是站在义工的角度来进行解说。怎么样做好一个义工呢?我们看了这一章就会有更深刻的领悟。

“谷神不死”,首先要来理解,什么叫“不死”?《道德经》里好多地方都在讲“不死”,这也是一个修真者必须要研究的重大课题。我们作为人、作为众生、作为万事万物,有生必有死。但是一个修行人,却在研究不死。

我们曾经讲过“凤凰涅槃”。凤凰要怎样才能不死,必须要涅槃,也就是说它必须要先死一次,才能获取那个最终的不死之身。如果我们能理解这个“不死”,就能理解什么是“谷神”。很多人把“谷神”的“谷”理解成空旷的、深不见底的山谷,这是一种理解方法。仅仅如此去理解,还不能得到“不死”的真义。

怎么样不死呢?除了山谷以外,还要想一想,在我们几千年的农作物里面,有一个东西是可以代表“不死”的,它拥有一个不死之身,是什么呢?是种子。种子就是天地中间的精华所产出的,通过它就可以不断地繁殖。

当我们能够拥有种子的能力的时候,就可以做到“不死”。

神是什么意思?就是神明。当我们对天地万物能够明白了,就能进入一种神明的状态。

看那些能工巧匠,比如古代的鲁班,我们都把他比喻成神明;而一个人研究了《易经》,很会算卦,我们会把他比喻为半仙。这些都是在比喻他们钻研某一门学说、某一种学问,达到了一个至高的境界,所以就可以通神。

我们对神的理解,就是一种能够明白天地大圆满的状态,即大圆镜智,只有进入那种境界之后,才能像种子一样,可以不断地繁殖,所以我们认为它是“不死”。

那么作为我们义工的“不死”,就是随时随地,把法布施的心愿沉入我们的灵魂,沉入我们的心间。到任何一个地方,二十四小时,甚至在睡梦之中我们都还在做义工,都还在做法布施,这就是义工的一个出发点、一个心愿。有了这个心愿,我们才能去探索那个“玄牝”,所以“谷神不死”才能“是谓玄牝”。

这个“玄牝”在修真界里面,是对应的人体有一个地方,叫做玄,在哪里呢?在两眼中间(这只是一个大致的位置),实际上它里面是有无穷的变化的。

我们曾经讲过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道眼),它的产出之处就在我们印堂附近的某一个地方,向里走为上丹田,它可以产出天地中间最玄妙的东西。所以,它可以无限地向上提升我们的眼界与修为。

我们曾经讲过,在天地中间有一个玄、一个生殖能力、一个有吸收能力的“宇宙黑洞”,这个“玄牝之门”就是我们曾经讲过的洞天福地我们知道的青城山、华山、泰山等等道家的地方,那里除了是洞天福地之外,其实还是穿越时空之门。而要穿越时空之门,必须让人的修为提升到那一步,才能超凡脱俗。找到这个玄牝之门,就是找到了天地的根本。这就是为什么做义工,就是找到了天地之门的一种修养方法。

芸芸众生,皆为利来,皆为利往。所有的众生,他每天一醒来就要干什么?就要去为利益而争斗,什么名、利、财、权、色,这些都是众生所争夺的东西。而作为义工是反其道而行之,是“反者,道之动”的,是在做一个奉献的动作,就像种子不断地向外生殖。老子之所以很重视母性(也就是女性),因为女性有天生的生殖能力,如果地球上没有女性,那是难以想象的;如果众生(动物界)没有母性,没有雌性,那也是难以想象的,可能大地整个将会荒芜。

是谓天地根

“天地根”,既指宇宙中间那个无穷无尽、不可思议的生育万物的一种能力,也指母性,指我们的生育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讲孝道的时候,总是要歌颂伟大的母亲,歌颂父亲的时候就少。有好多歌曲,都是对母亲的歌颂特别多,就是因为她与天地之根、玄牝之门有某种缩小版的意义。这叫什么呢?这就是最重要的修为方法,叫做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我们首先要看见天地。修行人是怎么来修行的呢?《易经》讲得非常清楚: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远取诸物在干什么?见天地。看见了天地,我们就进入了深深的思维之中,我们会去思考:天地为什么会这样?天地最明显的表现是什么?是东升的太阳,是西沉的月亮,那么我们就会在修行之中去效法它们,我们做义工也就不会偷懒。

我们早上醒了之后,就像初升的太阳,就要思考:我们今天做义工,应该帮助可以帮助到的人,这就是见到了天地。看到了太阳我们就想到了自己,也应该这样发光发热照亮世界;我们所到之处,人变得更善,心也是更善,散发出善良的光芒;当老的时候,我们称之为“慈祥的老奶奶”。

为什么是慈祥的老奶奶呢?在我们心目中,她(义工)就是很美的。这个“美”,不是指那个天生的、外表的比例,而是她内在的慈悲所散发出的能量与磁场。大地养育了我们,万事万物对我们人类有无穷的作用,包括植物,包括这些农作物,都养育了我们,这就影响了我们,这就是见到了天地。

见了天地之后,我们必然会见众生。就像孙悟空,他开始只是一个什么也不知道的猴子,但是他逐渐就看到“哇!有一群猴子!”就与他们成了朋友,最后找到了花果山水帘洞,这个时候他就开始探索怎么去修行。

他是怎么知道要探索的呢?因为见到众生,他看到了众生的相。什么相?死亡之相。他发现那些老猴子,还有一些动物死掉了,他以为是睡着了,但是怎么叫也叫不醒他们。旁边有经验更丰富的老猴子就告诉他:他们已经死了。


人为什么知道生、老、病、死、苦?是因为看见众生在经历这些,这就叫见众生。

先要见天地日月,这是“远取诸物”;

慢慢地见众生,这是“近取诸身”,就是看见了众生。

见众生见自己

有个故事,讲的是当年的佛陀。他是一个王子,开始是一无所知的,他是怎么知道要修行的呢?任何的神仙投胎之后都有隔阴之谜,就会忘掉前世的修为,要修到很深的大定之中,才能慢慢地回忆起过去世做了什么,过去世是什么人?过去世遇到了什么人?过去世叫什么名字?这些要进入很深的修为,普通人是无法照见的。那么怎么办?必须见众生。

东、南、西、北四个门,佛陀去走了,看到这个人病了;一个人老了,走路都走不动了;那边有一个人死掉了,再也活不过来了。这些对他这个王子的触动特别大,所以他决定到大雪山苦行,最后得道,得到老子(《道德经》的作者)的点化。老子发现佛陀是可造之材,就点化他,佛陀就明白了。

怎么才能明白?见自己,必须看见、照见自己,照见自己的身、心、灵魂,这个时候才能大彻大悟,这就是一个修行的次第。修行虽然可以顿悟,但更多的时候是渐悟,是一步一步明白的,否则大多数人永远处于无明之中。

前几天义工间有些争斗,有些吵架,有些不同的观点碰撞,这是什么?这就是见众生,见自己。如果我们只见到别人的缺点,别人的问题,那么我们可以见到众生,但这是远远不行的--我们必须反观自照,见到自己才知道:哦,原来我也是众生之一,我也有这些毛病。

我看到别人急躁,我就想:其实我遇到事情也会跟他一样,甚至还不如他,我可能更急躁;我又从另外一件事情看到,比如他在那里发怒、发火、发脾气,我在想:哦,我可能也是这样,我遇到了事情可能比他还要厉害。

贪、嗔、痴、疑、慢,见到了众生的贪嗔痴,我就见到了自己的贪嗔痴,然后我就开始修真,开始学习《道德经》,开始学习圣人之道,开始明白怎样才能获取天地的根本,怎样才能得到德行,怎样才能使慈悲心不断地升起。

所以《道德经》不仅讲的是能量(要有能量,因为从开始的那个玄之又玄,其实就是一种看不见的能量暗物质,又叫命功),但仅仅有能量是不行的,必须修行德行。所以它也讲怎么修行我们的德行(又叫性功)。那么仅仅这两点行吗?还不行。因为德行的培养必须是大量向外的付出。这个付出叫什么?叫积累福报。

我们做财布施,其实就等于向宇宙的银行存上我们所有的福报;将来自己老了要用,就从里面取出来;或者是子孙万代家族要用,就从里面取出来。它的利息有多少呢?是存进去的一百倍、一千倍、一万倍,利息特别丰厚。这个丰厚的程度来自于什么?来自于德行。

有的人做很大的布施,像有个故事里面的龙女,把她价值三千大千世界的龙珠献给她的师父善知识,奉养供养出去,她立即证得金身正果,因为她完全是无相的。

但是有的人就不是。历史上有一个国王,老是去炫耀:我修了多少庙,我度了多少个修行人,哇!厉害,我功德无量!最后老的时候却被饿死了,很多人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因为他是个国王,大家会效仿他的言行,所有人也会去追逐这种虚假的仁义道德,那整个社会就会混乱,他就做了一个坏的榜样。

坏的榜样得到的不是福报,而是业障,所以他不仅没有功德,反而因为这种炫耀害人害己,所以最后的结果是饿死。

绵绵若存

最后这两句话极为重要,叫“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很多人不能理解,绵绵为什么又若存呢?用之为什么又不勤呢?这其实是两个方面。很多人没有得到传承,会把“绵绵若存”解释成一个东西,“用之不勤”又解释成一个东西,其实不是的。

绵绵是什么?看看我们众生、我们人类,有一个地方一定是绵绵的、不断地在运动,那就是呼吸。人要是没有了呼吸,立即就死掉了;心脏如果不是绵绵地、不断地跳动,人立即就没有了。所以这个绵绵是指众生的呼吸,它是不能停止的。

那么做义工呢?

做义工是向外法布施帮助人;我们每天随喜,每天反观自照,观察自己什么地方做错了;我们财布施、法布施、无畏施,这是永远不能停止的,和呼吸一模一样,和心脏跳动一模一样。生命常在,法布施常在,作为义工不能停止,所以才叫“若存”。

什么叫若存?

不是我们有意做着的,已经成了自动化的运转。你看呼吸,我们知道吗?不知道的;心脏,我们知道吗?不知道的;需不需要用力去呼吸?需不需要用力去让心脏跳动?不需要的。所以绵绵若存代表的是无为状态所以整部《道德经》是讲的无为。

怎么把义工做到无为状态?需要每天的修炼;义工之间、团队里互相地提醒;下级呢,要服从上级;而上级呢,要服从上面善知识的、师父的指引和对大家的引领。

用之不勤呢?也是两个方面,一样的道理。

用之不勤,“用之”就是我们的呼吸吸进氧气,吐出二氧化碳,我们天天都在用它,但是我们“不勤”。为什么不勤?应该是勤快啊,很勤快啊,很勤劳啊。为什么不勤呢?因为它是天地自动化的生存,不需要好像非得很努力很努力,但是先得从努力开始养成一个习惯。

人类最重要的是什么?性格改变命运。性格怎么改变命运?首先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一旦有好的习惯,它就会自动变成我们的命运。所以我们改一个词语,叫做:习惯即命运。

用之不勤,比如我们天天这样不断反观自照,发现自己的缺点,改正、改正、改正;我们天天24小时,哪怕在梦中都在做义工,都在帮助人,都在念动《道德经》里一些关键的词汇。

到了最后我们发现变成了自动化运转,那就跟呼吸一样的了。所以不需要特别强调要勤劳勇敢,这就是用之不勤。

相处之道

我们今天就把这个道理告诉大家,全部连起来就得到了《道德经》义工版本的真传。得到了这个真传,我们就会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也拥有了领导力。然后我们就像一颗种子一样不断地繁殖、繁衍,那么我们的义工将生生不息,永远不会消失,也不会停止。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已经离这本《道德经》两千五百年,而师父还可以在这里讲出老子的真意的原因,就是因为这是一线单传。如果我不出来讲的话,其他人很多讲的都没有触碰到老子真正的精神之所在。

这是时代的伟大,如果时代不够伟大,大家可能就无法听到《道德经》的真意在哪里;普通人可能会去咬文嚼字,因为他没有深厚的修真的内核,讲出来的东西都浮于表皮,得不到精髓。

希望所有的听众听了之后,就按道德经所说“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每一个人把自己变成一颗生生不息的种子,这就叫“谷神不死”,永远不死。

为什么?种子怎么会死?植物会不断地繁衍,怎么会死呢?

人类和众生也是一样的,只要有阴阳,变成一个太极图,就永远不会死,生生不息。这就是后面我们要讲的“死而不亡者寿”,将来会继续深入去学习。

好了,大家就好好感悟,并行动起来。因为只有行动才是道,只有行动才能探知到自己还有好多好多缺点需要去改正,每个人身上的缺点都需要改正。只有行动,才能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最后行道、悟道、体道、得道、证道,回归本来面目,实现莲花化身、逍遥自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萌老师给当代人的《道德经》全文解析,受用一生|2万字干货
生命与修行
顕道神德行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读书、五积德~~华夏文化之根
《道德经》第6章
吉安梵媛|领导力不是技能而是品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