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析我国上半年增长放缓的成因和对策 (

我国上半年经济数据已经出炉,第一季度GDP增幅为8.1%,第二季度为7.6%,整个上半年GDP增幅为7.8%,降到了4年来的最低点。经济增长放缓已经成为共识,引起了大家的焦虑和担心,全国上下又把保增长放到了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采取诸多措施,刺激下半年经济有新的复苏,力保2012年经济增长有一个理想预期。深层次分析今年上半年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条:

(一)从全球经济环境看,受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总体上增速放缓,对中国的冲击很大。美国的失业率已经超过10%,经济增长放缓至1.3%左右。欧盟共同体26个国家分别受到不同程度的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目前欧洲国家已经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德国和法国,第二类是英国和意大利,第三类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第四类是希腊和爱尔兰。前段时间希腊又爆发债务危机,险些退出欧盟,西班牙随后爆发金融危机,现在欧盟的大部分国家的主权债务规模已经接近本国GDP80%,有1/3的国家债务规模已经达到GDP100%。欧洲国家由于长时间实行高福利的资本主义制度,民众高消费、高福利使得政府高赤字、高负债,这“四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表现,也是选民政治的必然结果。所以欧洲主权债务起伏跌宕、连绵不断,今后有可能要常态化。受欧美危机的影响,西方国家纷纷捡起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制造贸易摩擦,使得我国出口订单减少,诉讼官司增多,出口市场大面积萎缩,出口额大幅度下降。改革开放以后,利用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一直是我国的主要特色,出口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一直担当主角。这次主角放缓,作用减弱,带动了国民经济的放缓,这是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减弱的必然反映。

(二)国内房地产业大幅度下滑。去年国务院出台了调控房地产的限购令和限贷令,意在打压房地产带来的泡沫经济,解决老百姓买不起房子的问题。现在看,在政府行政手段的打压下,出现了三个后果:第一,房地产业业大幅度萎缩,开工项目减少,已经竣工的房产卖不动,好多房企资金链断裂,银行坏账增多,整个房地产业萧条。第二,房地产业是拉动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房地产业的发展可以拉动水泥、钢材、建材、家具、家电、装修材料等29个行业的增长,房地产萎缩也导致这些产业的萎缩,加剧了这些行业的产能过剩,钢铁、水泥类股票价格也在大幅下跌。房地产萎缩,很多地方政府并不情愿,南方很多地方政府,解放思想,出台了很多的变通措施,住建部抓住不放,对这些变通措施逐一取缔,保证严控房地产局面不松动。这也是上半年地方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第三,房地产萎缩,房子卖不出去,地方政府依靠“招拍挂”高价卖地的现象也受到了影响,使得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收入大幅锐减,去年全国土地财政收入2.9万亿元,今年到目前为止还不足1万亿元,下滑了40%。由于政府土地财政减收,减弱了地方财政再投入能力、上下匹配能力、转移支付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以上三点是房地产大幅度下滑造成的后果。

()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亟需调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政府更多地采取了用投资拉动经济的办法,加大财政投入,扩大银行信贷资金,央行超发货币,M2达到92万亿元,四年来增长了2倍,政府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源,严重挤压了民众投资和消费的空间,使得居民消费长期疲软,很难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

现在保增长又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主基调,国务院保增长的措施出台之后,全国出现了“两个加速的局面。一是各级发改部门审批项目的速度在加快,仅仅上个月国家发改委就批了100多个项目,过去紧缩时不敢批、不想批、不能批的项目,包括广东湛江和广西的两个大型钢铁厂,甚至还包括一些高耗能项目也通过审批,以求通过大批项目来拉动经济增长,地方干部跑步进京的风潮再起。二是银行信贷规模增幅在加速。今年6月份银行信贷规模增长了23%,通过松动银根刺激贷款来拉动经济增长。这“两个加速”喜忧参半。喜的是带动经济增长,力争实现保增长。但是令人担忧是这些措施并未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专家提醒在“两个加速”的同时,力戒出现“两个后果”:首先是发改部门审批项目,代替市场来配置资源,政府在干预经济容易引发重复建设,加剧产能过剩的局面;其次是银行信贷规模的大幅度攀升,如果不能合理控制的话,过度投放货币加大流动性过剩,引发新一轮的通货膨胀,给民生带来新的变数和压力。

保增长的关键在于用什么手段保增长,是用过多的政府干预的手段,还是利用市场法则刺激经济增长。现在看,今后我国要想平稳地提高增长预期,就要注重激活消费,激活民间投资,为保增长开辟一条良性的路径,明晰企业是自主创新和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是创造环境和公共服务的主体,市场是配置资源和经济调控的主体,政府更要在改革职能中准确定位,不可违背市场经济法则,将三个主体独揽一身,这样会在保增长上事与愿违,达不到可持续发展的真实目的。

要理性看待增速放缓,努力实现稳中求进保增长。辩证看形势,目前经济放缓正是加快调整结构、推动深化改革的绝好时机。我们要善抓机遇,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主动求进,在深化改革、经济转型上迈出突破性步伐,才能为下半年乃至整个“十二五”期间的平稳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现在要集中精力在转方式上下功夫,在调结构上做文章,中国经济发展一定能转危为安,实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扬为经济日报独家撰文 谈“去杆杠”
欧债危机有全面爆发之虞
2011:世界经济仍将演绎“双轨复苏”与“曲线向上”
中国“家底”有多厚(上)
我们是世界的救世主?
《漫话金融》欧债危机的来龙去脉,为什么是希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