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曼大会笔记:抗生素使用及替代
userphoto

2023.03.30 辽宁

关注

李曼中国养猪大会-分会7
抗生素使用及替代

3月25日/下午

众所周知,李曼中国养猪大会作为全国乃至全球高水平、高影响力的猪业盛会,为参会代表及参会企业提供了一个探讨养猪行业前沿技术和最新科技成果的平台,受到来自中国乃至世界养猪行业同仁的高度关注,为推动我国养猪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

2023年3月25日下午,第十一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分会7--抗生素使用及替代在湖南长沙国际会议中心-星沙厅03室隆重召开。主持人为华中农业大学王少林。


    
会议日程

分会 7–抗生素使用及替代

主持人:王少林

1:30pm - 优化母源营养以促进乳猪生长和肠道健康的研究新进展,朴香淑,中国农业大学

2:00pm - 猪源病原菌的耐药现状与控制措施,王少林,中国农业大学

2:30pm - 保持保育猪健康的饮食策略,梅根·爱德华兹,综合营养管理 

3:00pm - 抗生素替代方案有效性与可靠性的评估体系,左建军,华南农业大学


1

优化母源营养以促进乳猪生长和肠道健康的研究新进展
朴香淑,中国农业大学

图 朴香淑,中国农业大学


我国饲料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开发非常规饲料原料具有重要意义;非常规饲料原料纤维含量通常较高,营养价值低,制约其广泛使用;如何合理使用?所以本次报告的实验目的是以不同类型纤维小麦麸(高含量不可溶性纤维)和甜菜粕(高含量可溶性纤维),研究在猪不同阶段(妊娠后期、哺乳期、保育期)饲喂效果及机理,为日粮纤维在养猪生产中的合理、高效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本次报告通过母源营养改善乳猪生长及肠道健康案例和分析,以及其所产生的几个影响:1.母猪产仔性能;2.仔猪体重变化;3养分消化率;4血清生化免疫;5肠道形态变化;6. 肠道微生物平衡。
案例一 膳食纤维
母猪饲养实验:
妊娠后期、哺乳期添加甜菜粕和小麦麸对母猪繁殖性能、血、乳成分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实验对象:45头妊娠 85 d二元杂交母猪(长白 × 大白;3~6 胎,平均胎次 3.29
按胎次、体重和背膘随机分为 3个处理,每个处理 15个重复,每个重复 1       
检测指标包括,繁殖性能: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断奶仔猪数、初生窝重、初生个重、断奶窝重、断奶个重、哺乳期采食量
初乳和常乳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
血液指标: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非酯化脂肪酸、IgAIgGIgMIL-6IL-10TNF-α
粪便:水分含量、粪便微生物、短链脂肪酸
母源添加甜菜粕和小麦麸对乳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检测指标包括,生长性能:记录仔猪初生体重和断奶体重,并计算平均日增重
血液指标: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二胺氧化酶、内毒素、IgAIgGIgMIL-6IL-10TNF-α
肠道指标:肠道形态、回肠炎性细胞因子和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结肠微生物及短链脂肪酸
结论:
不同阶段的纤维效果:妊娠-哺乳期  >  保育期
妊娠-哺乳期添加可溶性纤维甜菜粕效果优于不可溶性纤维小麦麸
保育期添加不可溶性纤维小麦麸效果优于可溶性纤维甜菜粕
妊娠-哺乳期添加膳食纤维改善母猪血清免疫水平及肠道菌群结构、缓解便秘,从而提高繁殖性能
母源添加膳食纤维通过改善乳成分、乳猪免疫水平及肠道菌群结构促进乳猪生长
保育期日粮添加小麦麸能改善肠道形态、酶活、免疫、屏障及微生物来提高仔猪生长性能

案例二 25-羟基维生素D3
目的:比较研究普通维生素D325-羟基维生素D3对哺乳母猪及其仔猪生产性能、肠道健康和骨品质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对象:试验用25(OH)D3由山东海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为白色均一粉末,产品有效成分含量为:25(OH)D≥ 0.125%,载体为淀粉和糊精
试验选用32头妊娠d 107至哺乳d 21的母猪,每组16头,对照组按照50 μg/kg 添加VD3 实验组按照50 μg/kg 添加25(OH)D3
检测指标:繁殖性能(母猪体重损失、背膘损失、断奶窝重、窝增重..
乳品质(乳成分、25-OH-D3、免疫球蛋白、抗氧化指标)
骨代谢生化指标(骨、血液、乳汁)
骨形成标志物: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ALP
骨吸收标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
激素与免疫球蛋白:GHIGF-Ⅰ、IgAIgMIgG
骨品质(胫-股骨、钙、磷、骨密度、刚度、机械力学性能)
血清指标(25-OH-D3、骨代谢生化、ALP、激素IGF-1
仔猪肠道健康(二胺氧化酶DAO、肠道形态、肠道食糜微生物)
结论:
25-OH-D3主要通过母乳和脐带血,促进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LP)和生长激素分泌,传递和保障子代仔猪免疫水平、骨骼形成、肠道发育及生长性能所需营养基础
初次发现母源添加25-OH-D3,促进母乳脂肪含量与其乳腺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Ca)和脂肪酸合成酶(FAS)的mRNA表达上调有关;哺乳仔猪骨骼性能的改善与母乳脂肪酸组成的变化有关
25-羟基维生素D3效果优于普通维生素D3
2

猪源病原菌的耐药现状与控制措施
王少林,中国农业大学

图 王少林,中国农业大学


猪肉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多的肉类之一,2021年全世界的猪肉消费量高达1.12亿吨。猪肉产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2021年的我国猪肉产量大约为4750万吨,2022年我国猪肉产量预计为5100万吨。预计到2030年全世界猪肉消费量将达到1.27亿吨。
菌药物在猪养殖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u支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业持续发展
u提高生产力,保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u防控人兽共患/食源性疾病
u维护动物福利
国内外几种猪源病原菌耐药性研究的介绍
链球菌:
欧洲:
①对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逐年升高,对喹诺酮类耐药率普遍较低;
②西班牙分离株对喹诺酮类药物呈现出较高的耐药率;
③对青霉素类药物始终保持着很低的耐药率,可作为猪链球菌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
美洲:
①北美洲的监测数据与欧洲部分相似;
②南美洲的可用数据较少,但现有数据表明多重耐药情况严重。
亚洲:
①耐药情况呈现多样性,对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耐药率总体较高;
②日本的总体耐药程度较轻,而韩国的较为严重,对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药物具有高耐药率。
中国:国内菌株的耐药情况更为严重!
Ø大部分分离株对至少一种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
l包括克林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磺胺异恶唑、恩诺沙星、氟苯尼考、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呋、利奈唑胺、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等...
Ø分离株的耐药情况因地区而异,四环素类(80%-100%)和大环内酯类(20%-97%)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对青霉素类(4%-20%)药物的耐药率呈现升高的趋势
Ø具有多重耐药的现象
Ø健康猪分离的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耐药,推断猪链球菌的耐药性与其毒力没有直接关联性
副猪嗜血杆菌的调查情况
不同国家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不同:
1.欧美地区的分离株对大多数药物相对敏感,但其敏感性有降低的趋势;
2.我国副猪嗜血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与国外相比相对较低;
3.值得关注的是菌株对多数药物的敏感性明显下降,尤其是对临床上最常用于防治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出现了多株MIC值较高的耐药菌株。
胸膜肺炎防线杆菌
国内外的相同点:
1)对青霉素类和四环素类药物都具有较高药率;
2)对头孢类抗生素、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较低。
国内外的不同点:
1)捷克与日本耐药情况比较稳定,稍好于其他国家;
2)国内耐药情况严重:西南地区2017年报道了对青霉素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药物耐药的多重耐药菌;华南地区2021年报道了7株十重耐药菌。
总的来说,治疗药物暂时没有广泛的高耐药性报道,依然能够提供良好的治疗效果。
多杀性巴氏杆菌
国外情况:
Ø欧洲地区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呈现上升趋势
Ø北美地区耐药率低于欧洲地区,对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但耐药率呈现下降趋势
Ø亚洲地区数据较少,已有数据表明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土霉素、磺胺二甲氧嘧啶等药物的耐药率较高
Ø南美地区数据较分散,已有数据表明对多种药物的耐药率呈现下降趋势
Ø澳洲地区分离株对替米考星和泰拉霉素未出现耐药,但对四环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

国内情况:与国外相比,我国分离株的耐药问题较为突出
·多重耐药菌株增多
·对大部分药物的耐药率都呈现上升趋势
产气荚膜梭菌:
国内的调查研究显示:
Ø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
Ø对甲硝唑总体上较为敏感,且耐药性呈现下降趋势
Ø对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有部分耐药,但总体耐药率较低
国内外采取的防控策略与措施
1.新抗菌药物研发目前严重滞后,且全球的抗菌药物研发机构主要分布在欧美国家
2.我们要制定合理的用药技术,主要是通过新制剂技术、联合用药技术和替抗技术做到降低细菌的耐药性。
3.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加强环境控制降低细菌耐药性。
4.提高病原与耐药基因的检测速度与精度:基于实验室的测序平台,进行定制靶向扩增panel设计,对靶标基因进行信号放大,解决低丰度的问题,提高灵敏度。
猪病原检测+耐药基因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猪场疫病防控和生物安全提供有力支持,两者结合对靶标基因进行信号放大,解决低丰度的问题,提高灵敏度;可以通过SNP分析评估基因的变异和进化,为临床和养殖环境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扩增子测序将在复杂环境和临床样本的耐药性监测中发挥关键作用。
3

保持保育猪健康的饮食策略
梅根·爱德华兹,综合营养管理 

图 梅根·爱德华兹,综合营养管理

从传统上来讲,营养注重于满足猪只的营养需求,但是现代锌、铜和抗生素掩盖了诸多营养上的不足之处,所以我们需要对可持续性发展(无抗生产)重新思考方法
pH的变化:


锌对刚断奶仔猪结肠黏蛋白分布的影响:
1.保育阶段的营养策略必须以保护和维持黏膜层为目标;
2.刺激采食量是保持肠道完整性的最好方法;
3.在保育饲粮中使用血浆蛋白可对肠道完整性和黏膜层产生相似的积极影响。
保育阶段的纤维策略:
1.必须逐渐添加可发酵纤维,以便微生物群适应该基质。建议在仔猪日粮中避免大量添加可快速可溶的/可发酵纤维;
2.应将惰性纤维用作一种功能性工具,帮助稳定消化推进率(避免便秘和腹泻),并刺激后期阶段胃肠道的发育和容量。
血浆可提高屏障完整性、减少炎症,同时已发表的研究表明,饲喂血浆可提供直接和间接的健康益处(例如,改善微生物群,提高疫苗效力等)。
结论:营养必需传递长期效益
提高采食量: 帮助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
被动免疫:避免免疫系统出现过渡反应,造成营养物质过多浪费。
后肠稳定性:
结肠功能是一个关键的健康驱动因素;
避免出现肠道失调事件,同时建立有益微生物群
平衡未消化蛋白与纤维发酵

4

抗生素替代方案有效性与可靠性的评估体系
左建军,华南农业大学

图 左建军,华南农业大学


“无抗”是一个系统工程
1.无抗日粮的基础:
考虑无抗日粮的饲料营养消化因素
建立无抗日粮的动物营养需要参数和饲养标准
完善无抗日粮应用效果的评价方法
甄别和明确替代品的真实有效功能
筛选替代产品的配伍和有效组合
发展替代产品的成熟配套应用技术和产业
2.饲料原料技术:

3.饲料添加技术

评价抗生素有效性的关键技术:
① 致病菌筛分,体外抗菌,定性与定量实验
平皿(碟)法:抑菌圈直径,定性
管碟法(试管法):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定量
② 实验室攻毒,动物体内抗菌实验
雏鸡/小鼠口腔灌服
雏鸡/小鼠腹腔感染
雏鸡/小鼠静脉感染
③ 临床现场应用
抗菌抑菌外其它的评价指标
1.致病菌生物被膜能力
2.致病菌运动能力和粘附能力
3.免疫器官指数
4.肠道形态
5.肠道损伤
6.肠道屏障
7.免疫因子
8.生长性能
评价抗生素可靠性的关键技术
1.成分安全可靠
2.成分明确、检测可靠
3.有效性评估结果的可靠
4.效果稳定可靠
5.量效关系精准度的可靠

结论:

对抗生素的作用价值与作用机理充分认知,构建抗生素替代产品筛选技术方案,通过有效性的准确评估和充分保障可靠性的方法,建立健康养殖和无抗产品的系统工程。


供稿:王洪亮 丹俄国际

审校:陈芳洲 武汉华多

 源自李曼养猪大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维护肠道健康,要做到两减少一提高
养猪场高效药物保健方案
猪发生腹泻后 治疗药物应如何选择?
促生长抗生素药物剂---添加剂与饲料原料手册
姚文教授:生物发酵饲料应用与肠道微生物健康及抗生素替代
科学理性对待高锌,不哗众取宠不妄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