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筑:奇迹坠落之后丨周看解词001

各位好,熬过全国冷到发颤的周末,AC君为大家双手捧上新鲜出炉冒着热气的新栏目「周看解词」,这是一个类似于“周公解梦”的栏目……

不对……还是请专栏作者周同学来介绍吧。



大家好!我是周显坤,笔名周看看,清华大学建筑学本科,城乡规划学博士在读,坚信思想和思考的力量。

现在,在我们辽阔的国家和广大的人群里,思想的声音是如此不同步,以至于有太多的困惑和争吵,其实仅仅是因为对同一个基本概念的认识不同。

怎样发现差异?怎样寻找共识?

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留心人们日常观念中深藏的盲点和不同,形成了这样一系列辨识基本概念的小文。更新不会很快,但是希望每一次,尝试用明快的方式说透一个词语,让你知道对它的几种意见,以及分歧形成的前因后果。希望通过这些文章,你——

1.解答了心中疑问

2.明白了其他人的想法

3.从此可以在别人不清楚的时候直接甩此文章给对方

然后,我们可以愉快的讨论或亲切的争吵~





曾经,建筑学的另一个名字是“奇迹学”


当我刚学建筑的时候,看着建筑史课本,以为我的专业,是关于建造奇迹的。

 

可不是吗,在我玩《文明》这个模拟了人类文明进程的游戏时,里面的奇迹,全都是建筑史课本里那些伟大的建筑。

 

在远古时代,建筑学是关于金字塔、空中花园和帕特农神庙。



 

在中古时代,建筑学是关于巴黎圣母院、泰姬陵和紫禁城。


 

在近现代,建筑学是关于巴黎铁塔、悉尼歌剧院和加拿大国家电视塔。


 

在当前,建筑学是关于……嗯?这是什么?


 

最后两张图,是哈勃太空望远镜,和《文明》游戏中互联网超级防火墙的想象画,是游戏中最后两个可以建造的奇迹。到这里,奇迹与建筑分家了。

 

画风变化太快,有点不能接受?

 

假如我们设立一门学科,叫做“奇迹学”,专门搞人类最复杂、最伟大的工程的话,那么有史以来一直到近代,“奇迹学”的很多内容和“建筑学”是重叠的

 

然而在工业革命,特别是二战以来,人类最复杂、最伟大的工程,已经很少跟建筑有关了,曼哈顿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互联网、载人航天……这些才是我们当代的奇迹。

 

建筑学,还与奇迹有关吗?

建筑师与泥瓦匠


建筑学(Achitecture)的英语源自希腊语,“archi”是“首要”的意思,“tecture”是“建造、技艺”的意思。也就是说,在建筑师的老祖宗古希腊人眼中,建筑学是“首要的技艺”。

 

古希腊人是个神奇的民族,自己住的房子可以破如贫民窟,勒紧裤腰带也要锤出帕特农神庙出来,让后人跪一地。古希腊人则给古埃及人的金字塔跪了。古埃及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老祖宗,他们更加神奇,牺牲了多少现世生命,只为建造献给亡者的伟大建筑——“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

 

我一直觉得,在古埃及人眼中,造金字塔的建筑师,与盖莎草民房的建筑师,应该不是一个职业

 

前者处理的是:如何造出4000年内无人法超越的最高建筑、如何运送并抬起4吨重的巨石的工程问题,如何组织30w人力完成工程的管理学问题,如何用底边除以高度两倍等于圆周率的数学问题,如何在某个回归日让阳光刚好照进甬道尽头唤醒法老木乃伊的天文学和神学问题……全是当时人类能力下的最前沿课题,所谓建筑和造型艺术只不过是其中很小的一方面。很明显,这属于国家大力培养的高技术行业、创新行业和高端生产服务业。

 

后者,即使在五千年以前也属于一般行业、传统行业、低附加值产业,用中国传统的说法,就是“百工”之一,还是叫泥瓦匠比较合适。

 

建筑师这个行业追求极限、处理前沿问题的尿性被希腊人继承了下来,传到罗马人手里发扬光大,“更高、更大、更强”简直就是罗马人造东西的口号。中世纪的各个民族也不差,每个大大小小城镇留下的大大小小的教堂,基本上就是这个城镇花几百年人力物力献给上帝的小奇迹了。传到文艺复兴时代,达芬奇、米开朗基罗这些全才大师们个个兼着建筑师的身份,比赛着谁能弄出更高的穹顶、更坚固的塔楼。

 

泥瓦匠这个职业,当然也一直传了下来,负责当绿叶,建设城市的“底”,衬托重要建筑的“图”。

 

  

直到工业革命,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个二元的职业结构,开始有了变化。

 

一场名为“现代主义运动”的宗教改革


工业革命以后,工商业阶层的崛起带来了全新的价值观和社会权力结构,费全社会之力去建造奇迹,变成了很不划算、也很难推动的事情。

 

更糟糕的是,第一次大战打完了,各国民生凋敝,哪有什么大型项目要做,从事高端服务行业的建筑师们揽不到活,揭不开锅了,怎么办?

 

这时候,一伙头脑聪明的建筑师凑在一起,想了个招:让我们去抢泥瓦匠的活吧!

 

当然,话不能说的这么low,建筑史家赋予他们的名义是——“让建筑行业拥抱大工业化生产的时代潮流”,听起来跟我们现在谈拥抱互联网+的时代潮流,差不多。

 

这伙人开始研究起怎么盖普通房子,如何给工人们、利用廉价生产的构件、批量的、盖普通房子。他们把自己探索出来的风格称为“现代主义”(Modernism),并建起根据地——包豪斯学校不遗余力的推广它。

 

核心成员有格罗庇乌斯(包豪斯校长)、密斯·凡·德罗(形成“少即是多”的新审美风格,摩天楼风格奠基人之一)、勒·柯布西耶(提倡钢筋混凝土、城市规划概念)几个人,后世学者还扯上了同时代有名的赖特、阿尔瓦·阿尔托等人。

 

 

现在回过头看,“现代主义”对建筑学来说,等同于一场宗教改革运动。

 

十六世纪基督教的宗教改革运动,其后果要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方面在文明开化不可抵挡的潮流中,保存了与时俱进的教派分支;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天主教权威,使教权时代一去不复返。

 

建筑领域的“现代主义”运动的后果是:一方面在大工业化时代拓展行业市场,保留了建筑师这个职业;另一方面建筑学开始离尖端前沿问题越来越远,建筑师与泥瓦匠职业渐渐合一后面的这个影响,大概是这批现代建筑的奠基人也没有想到的。

 

建筑,从此与奇迹背离。

 

普利兹克奖的选择


一步退、步步退。


现代主义之后,建筑学逐渐放弃了对科学技术方面前沿的探讨。甚至学科内部发生了重组,结构工程学科逐渐分出去了,建设管理逐渐分出去了,最近,连建筑表现都有更专业的效果图公司了。

 

在我学建筑的过程中,不得不反复向对我专业好奇的朋友解释:“我们建筑师只设计空间,不负责里面的结构,建筑师什么都懂,什么都不太懂。”


看着建筑历史书,我感到一阵不好意思,腆着脸被自称为建筑师了,其实我只是个泥瓦匠啊。

 

大概正因如此,建筑学更多探索起了人文方向,跟随起了社会热点:低收入住宅、地域主义、绿色低碳建筑……

 

普利兹克奖是建筑学最高奖,过往都奖励对建筑学做出了重要探索和贡献的大师。2016年1月刚刚出来最新一届的结果,大出人们的意料之外,获奖者是之前谁也不认识的亚历杭德罗·阿拉维纳。


听听评委的解释:


使阿拉维纳真正脱颖而出的是他对于社会住宅的实践……他们将居民的期望、自身的积极参与和项目的投资放在很重要的地位,希望以此进行好的设计来为社会地位低下的人们创造机会。

 

阿拉维纳作品之一

智利伊基克市政府经济适用房项目Quinta Monroy,由于资金不足,巧妙通过建造一半的房子来引导低收入人群改建。


 

于是人们恍然大悟,又是一个走情怀路线的家伙。对此,扎哈·哈德迪的合伙人Patrik Schumacher在FB上表示:

 

“普利兹克奖现在已经异化为人道主义工作奖。建筑师的角色现在是“服务于更大的社会和人道主义需求”,而新的获奖者津津乐道于“解决全球住房危机”和关心弱势群体。建筑失去了它的特殊社会任务和责任,建筑学的创新被高尚的情操示范所取代,卓越的学科标准瓦解于模糊的、自我感觉良好的追求“社会公正”。……这并不是前线,建筑和城市设计应该致力于推进全球高密度的城市文明前往下一个阶段……我认为这释放了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建筑学已经失去了检视自己为世界所做贡献的自信、活力和勇气。”

 

在此先忽略批评者的酸葡萄心理,但是他的观点和我论述下来所表达的事实是一致的:无法继续探索人类前沿问题、组织复杂工程的建筑学,越发容易迷失方向。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另一个热门但未能获奖的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他是结构工程师出身,跟先天不足的建筑专业比起来真是先天饱满,挥洒自如,他不断探索结构、材料的新的可能性。


在此分享一下卡拉特拉瓦设计的顶棚可开合、如同鸟儿展翅的密尔沃基博物馆展厅,和开宗立派的斜拉曲线桥(现在中国城市到处都是山寨他的曲线桥)。

 

 

再回想一下阿拉维纳获奖的社会住宅……我们大概已经看到,现代建筑学已经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与过去造奇迹的建筑师们相反的方向。 


还有奇迹吗?

 

我总喜欢开个脑洞,和学建筑的室友夜聊扯淡,说,要是人类终于走到太空时代,我们建筑师也不该落后,该成为建造太空殖民地的建筑师,那才叫NB。

 


 

太空殖民地,那可真是人类新的前沿,是最复杂、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建造太空殖民地要处理的问题,和我们现在画画平面搭搭模型,显然不是一个难度级别,简直就不是同一个职业。


想必古埃及和古希腊时候,盖莎草民房的泥瓦匠,也是这么看盖金字塔和帕特农神庙的建筑师的。

 

到那时,我们可以笑着打招呼说:

 

“你好,创造奇迹的建筑师,你可回来了,我们这些泥瓦匠,等你很久了。”

  

题图来源:Sid Meier's Civilization 5, Wikipedia,部分内容转引自 ELcroquis建筑素描微信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建筑学的逻辑架构--中国建筑师的理论跋涉(四)
深读丨库哈斯与癫狂的纽约城
9本经典的建筑学书籍推荐!
建筑生如画如何提升逼格?四步解析一座建筑
给建筑师的18个在线资源网站
刘珩 | 那些建筑那些边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