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看不起外地人。”


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是 漂在一座城 原创的

408篇文章

别逗了

没来上海之前,就对上海所谓的“排外”略有耳闻。

什么在上海人眼中,外地来的全都是乡下人……

呆了几年却发现了一个事儿。

上海,压根儿,就没什么本地人。

或者说,今日之上海,你很难去用一些界限,去把上海人和非上海人给隔开。

什么才叫上海人?

是祖上八代都在上海生活?还是近一代两代才安家在上海的人?

一个人口两千多万的超一线城市,有多少人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儿的?

分不清楚的。

张江落户的程序员大佬,和浦东农村的拆迁户,你能说哪个不是上海人?

那些刚来上海打拼的年轻人,你怎么知道他是呆两年离开,还是会一直待下去?

“上海人”这三个字,有无数种定义。

▼ Luka Khabelashvili  作品 ▼


很多人对上海人的印象,来自于上海话。

电视剧里的上海话讲出来,总有一种嗲气在里头,“偶哟”之声不绝于耳,加上那一点平舌音,吵架不像吵架像撒娇。

这样的上海话说起来,多少有一点自矜的味道在里头。

久而久之,也就被一部分人,当成所谓“上海排外”的一个符号。

但事实上,现在大部分的上海年轻人,已经不太讲上海话了。

我认识的好几个年轻人,尤其是95后,听说话完全听不出来是上海人。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十分上海的语言元素,也就只是一些小习惯。

比如在上海待久了的人,表示确认和肯定,喜欢说“对的”,这个就属于是从上海话里延伸过来的。

这个属于语言习惯,不局限于本地人,我在上海呆了两年我也喜欢这么说。

所以从说话上来讲,你根本看不出来谁是上海人

而且那些老一辈的人讲上海话,倒也不是真的排外。

就像我在河南讲河南话一样,在自己的家乡讲方言,本身就是个很正常的事儿。

也就是上海外来人口太多,多到已经把方言群体稀释到零零散散的地步,才会给人这样的感觉。

换句话说,只有当你一个人是“外”,才会出现排外。

如果整个城市,大部分人都是“外”,那谁排谁呢?

总不可能那还不够十分之一,而且老龄化人口占多数的本地人,嚷嚷着要排外吧。

这不扯呢吗。

▼ Luka Khabelashvili  作品 ▼

之前会有人在网上散布一些本地人辱骂外地人的视频。

但这种东西,怎么说呢,只能说低素质的人哪里都有,非要把这个东西拿出来说上海排外,这就好比你和马云的资产平均是好多个亿一样,这没什么道理。

我之前倒是听过另一个关于“上海排外”的解释,是一个脱口秀演员讲的。

他说在大街上,有一个本地人和一个外地人起了冲突,最后的结局大概率就是本地人的同伴帮腔说道:

“哎呀他外地人,你跟他讲什么啦。”

其实这句话的潜台词是:

“你又打不过他,你跟他讲那么多有什么用,还不快撤。”

……

上海是出了名的吵架凶残打架一般。

我见过上海老阿姨吵架,主要特点就一个字:密。

你就感觉她的嘴,还没合起来,就又张开了,话密密麻麻络绎不绝地传入你的耳朵,让你根本你无力招架。

尤其她们用上海话,你听不懂还插不上话,憋屈的不行。

但上海人几乎不会动手。

大街上你看两个人吵得都脸贴脸了,吐沫星子都互相糊了一脸了,就是不动手。

再加上上海人说话的腔调,你很难相信他会动手。

这大概也是所谓上海排外的另一个佐证。

因为嘴上厉害。

动手嘛又不会动手,只好把话讲的狠一点。

相处久了你就会发现,这也不叫排外,最多,这叫怂的比较有腔调。

▼ Luka Khabelashvili  作品 ▼

上海孩子跟北京孩子差不多,都不是特别爱往外奔前程。

毕竟这已经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了,往外还能往哪儿呢?

外地人来到上海,首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买房子。

上海的房价,怎么说呢,属于看得见摸不着,你必须非常努力,把自己卷死,再加上掏空父辈的钱包,才有可能获得一张入场券。

本地的孩子不需要,他们家就在这里。

但也不是每一户上海人,家里都好几套房子的,很多人依旧跟父母住在一起。

因为一出生已经在上海了,他们不需要为在此扎根而奋斗,所以总的来说,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相对闲适一些。

但你要说他们看不起外地来的,那着实是有点冤枉了。

用我一个上海朋友的话说,谁看不起谁啊

那些外地来的,能留在上海的,哪个不是卷的一批,能力个顶个的强,而我们只运气好,是出生在了这里。

要是给我们放在同一水平线去竞争,早都被虐的渣都不剩了好吗。

想想也是。

能从一无所有来到上海,最终通过奋斗扎根于此的,能力肯定不一般。

就拿最直观的东西来说,房子。

外地人的房子,一套几百上千万的房子,那都是自己实打实挣出来的。

本地人有房子,却并不代表着,他们有靠自己挣几百万的能力。

这样的人,谁敢瞧不起他们呢?

▼ Luka Khabelashvili  作品 ▼

在当今的中国,外地人是个永恒地命题。

“家乡”已经成了个很鸡肋的存在。

年轻人上了大学,离开家乡奔赴大城市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最后发现大城市并没有那么美好,但一转身,却发现自己的家乡,却已经回不去了。

小地方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运转体系,人情世故,关系网络,不是说回去,就能回去的。

大城市待久了的年轻人,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这些。

刘森有一句歌词,叫“在故乡找故乡”。

故乡还是那个故乡,却也不是你的故乡了。

世界那么大,你要出去看看,但出去了,就很难再踏踏实实地回来。

就像上海那数以千万计的“外地人”,与其说上海接纳了他们,不如说是他们成就了上海。

最后,外地人也都成了本地人。

-

 去远方 
 劫回落山的太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内最让人不爽的九个大城市 北京上海都上榜
上海人被人欺负的六大原因
【上海随想曲】钱平雷:新老上海人如何细分
拎得清与拎不清
当今上海人(续1)
关于上海土著的6大传说,真相是这样的!同意的顶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