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人,刻在骨子里的'排外'?”

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是 漂在一座城 原创的

530篇文章

到底什么是排外

来上海以前,我一直生活在北方。

在我的北方胃记忆里,北方的面大都讲究大碗宽面,吃起来那叫一个风卷云残、热火朝天。

我喜欢吃面。

到上海之后,我经常去寻找老字号的面馆去吃一吃。

地域分南北,吃货不分。

但南方,就连面条都优雅。

细细的一根,小小的一碗,还有少少的一份浇头码在上面。

而且南方的面偏硬,得慢慢儿嚼,一股脑儿地往胃里送,容易消化不良。

但浇头面有浇头面的好吃,浓油赤酱,又鲜又亮。

这种精致的小面,很像上海人。

哪怕它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却总是少了几分聒噪的暖意。

根根分明,干净精致,但却让人亲近不起来。

只有吃到嘴里,才懂它的有滋有味。

▼ 非鱼同学  作品 ▼

抖音上有个博主叫“两米饭桶”,视频内容是到别人家里蹭饭。

这个博主本身是北京的,之前的视频内容也大多是在北京胡同,找那些大爷大妈蹭饭。

由于他长得人高马大,但是看着很乖巧,挺招老年人喜欢,大家都挺乐意他来家里蹭这顿饭。

底下评论区也是一番祥和。

后来这个博主准备换个城市体验一下,就来了上海。

然后完犊子了。

他原来那一套行不通了,在上海经常吃闭门羹。

记得他发过一期视频,里面他在上海弄堂里连着问了好几个人,都被拒绝,跟之前视频里在北京,大家都热情洋溢地邀请他去家里做客形成鲜明对比。

然后评论区里就不对劲了,各种骂上海人情冷漠啥的,以至于那期视频被两米饭桶删掉。

毕竟上海这个地方,梗太多了,尤其是关于排外、人情冷漠之类的。

后来因为这个事儿在网上引发的骂战过剩,上海的各路博主也都出来解释了,说这跟冷漠不冷漠没啥关系,纯纯就只是一个南北地域差异。

跟北方相比,南方,尤其是上海这种城市,更加注重边界感和隐私感。

直接邀请一个陌生人到家里做客,这在东北,乃至华北,可能很正常,但在上海,是个难以想象的事情。

都别说陌生人了,哪怕是认识了很久的邻居,相互串门都是个不常有的事儿。

我们楼里的阿姨,我都很熟了,见面打招呼甚至能聊上十几分钟,聊做什么饭、聊家里养的猫、聊最近的天气啥的。

但就是这样,我们之间也没有任何实质上的交际,比如对彼此家庭的了解,比如交换做的食物、比如邀请到家里坐坐之类的。

这跟热情不热情,没有一点儿关系,纯粹就是这边的人,没有这种社交习惯。

来过上海的朋友能感受到,这边的人并不冷漠,相反还非常的有礼貌。

但也正是这种礼貌,将人与人之间,间隔的特别明显。

熟归熟,但中间有条线。

▼ 非鱼同学  作品 ▼

上海人还有个特点,那就是会算的特别清楚。

我之前上班的时候有个同事,我俩关系很好,能当朋友那种,经常一块聊天吃饭啥的。

他喜欢喝咖啡,而我因为有两个微信号,就能用两个号点瑞幸,能用两份的优惠券,比他自己点要便宜,所以我俩点咖啡,一般都是我来点,然后点完他再把钱转给我。

瑞幸那个券用完,数额一般都会精确到分,比如11.47这种数字。

他给我转钱的时候,会严格按照这个数字,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有时候我跟他说一个大概的数,不行,他一定要准确的数。

他不会吃一分钱的亏,也不会占你一分钱的便宜。

老实讲,我在北方,像这种关系的朋友,甚至都很少AA,尤其是买个水买个咖啡这种小事。

一般都是这回你买,下回我买,大差不差就行了,从没算那么清楚过。

但来了上海,不管多好关系的朋友,都会跟你AA,甚至A的特别清楚。

但这并不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这就只是他们的一种习惯而已。

有些人会觉得这样太过于斤斤计较,但其实他们不是计较,还是那句话,这是他们跟人相处时,习惯性保留的边界感。

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无关钱的多少。

▼ 非鱼同学  作品 ▼

上海有很多梗,来自于上海话。

中国有很多方言,但并没有一种方言,能像上海话一样,如此鲜明地代表一个地方的气质。

比如我在郑州,说河南话,没有任何人会觉得不对,外地的朋友也不会觉得我排外。

但一个上海人,在上海说上海话,就有可能被扣上排外的帽子。

这有点离谱。

他们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你说上海话,我听不懂。

但问题是,南方很多地方的方言,跟普通话差别都很大。

上海话听不懂,温州话能不能听懂,客家话能不能听懂,云南土话能不能听懂?

都听不懂。

但只有上海话被扣上了“排外”这顶帽子。

我记得之前看过一个上海的脱口秀演员讲过一个段子,说上海人不歧视任何人,他们只是平等地跟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这当然是玩笑话。

但这也说明,上海人其实不太搞歧视什么的,如果非要说的,倒不如说是地域自豪感。

就比如说北京人,说起来那都是四九城、皇城根儿下长大的。

比如说西安人,他们会说你们这些两三百年的东西也叫个古董?

比如说山东人,他们会说你们这还没有一米高的葱也叫大葱?

……

再说回上海,这个中国城市建设最好的城市之一,生活在这里的人,自然会有一些自豪感。

再加上上海人本身对边界感、分寸感和小资生活的追求,看下来确实是缺了些像东北那种的热情。

但说到底,这不是排外,也不是冷漠,最多算地方特色。

▼ 非鱼同学  作品 ▼

我在上海生活了快四年了,至今听不懂上海话,也不会说上海话。

但“册那”“戆督”“十三点”之类骂人的上海话倒是学的很溜。

果然脏话才是文化融化的利器。

来上海四年,依然吃不惯炸猪排蘸酱油,但接受了荠菜小馄饨。

依然对咖啡喜欢不起来,但已经习惯了喝。

依然不喜欢在网红店排队,但总会趁着人流量少的时候去跟个风。

……

说到底,排外不排外的,大部分都只是一种个人感受。

与其说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排挤,不如说你在家乡之外,尤其是大城市,都很容易有这种感觉。

城市不属于任何一个人。

古罗马会灭亡,庞贝古城也会淹没在火山灰里。

一座城市几百上千年的时间跨度里,哪有什么外来者和原住民,不过都是匆匆的过客。

只要你生活在这里,你就已经是它的一份子了。

至少,此刻是这样。

 这座城市没有家 

 但至少还有霓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海最豪横面馆,不仅免费续面和浇头,付钱也全靠自觉
上海必点的特色美食,你同意吗?
看懂上海:德兴馆的闷蹄面
上海最好吃的焖肉面 百年老字号精髓全藏这碗面里了
这种小吃是北方人的心头好,五块钱一碗,样子可爱又好吃
上海传统小吃'两面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