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和报纸一起走过的时光

女儿临近毕业,因受疫情影响在家无事,去了报社实习,跟着记者跑跑新闻学学采访写稿。

跟着出去了几次,回家说,感觉当记者真不容易,要写稿,要拉广告,还有些琐碎工作,又忙,又累,不光辛苦,还辛酸。她虽然学历不行,但是要找工作的话,她宁愿去做个文案,也不愿干记者。

我说,记者这个职业,可是我当年的梦想呢。不过,每个人的兴趣不同,再就是,时代也不一样了吧。

想起,不久前在朋友那里偶遇当年晚报名记者邹青山老师。当年晚报刚创刊时,他可是舍弃了大学老师的工作考进报社去当了一名记者。那时他不光写稿,还擅长摄影、书法,是名副其实的才子一枚。岂止是他啊,他们那一代的记者,都是才气加身,走哪儿都带着新鲜而明亮的职业光辉。

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是报纸的黄金年代。那时的报纸,还是社会的宠儿,人们下班路过报摊,都要买几张生活类都市类的报纸带回家。那时的报社,广告部顾客盈门,根本也不用愁创收的问题。那时的男记者,穿着风衣骑着自行车后面带个扁扁的用来盛开水的铁皮水桶,进出报社大院,也自有一种翩翩风度。

那时的我还一个刚进城不久的报纸发行员,每天早上混在编辑记者老师们的队伍里提着暖瓶去报社南面宿舍楼那儿的锅炉房打开水。九十年代清晨初升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看他们三五成群有说有笑走在路上,听他们谈论着前一天发生的国内外新闻和单位的趣事,对我这没见过世面的小姑娘来说,真是一种享受呢。

那天闲聊中,邹老师说,那个年代,是一个文字可以改变人生命运的时代。有些人的身份是工人、农民或者是什么单位的临时工,只因为在报纸上发表了一个豆腐块,就会被当作人才发现,被安排一个宣传或写材料的岗位,或被上级部门调用,变成了干部身份,被提拔重用,由此改变了本来的人生轨迹。

写小说的史姐说,她也是被文学改变命运的人之一,当年她是一个工厂里的挡车女工,因为写小说,才接触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学圈里的朋友,走进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慢慢发展到现在拥有了自己的文化传媒公司。

我说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受益者呢?正是因为在报社干发行员时发表了好多作品,在征文比赛中拿了几个奖,后来到机关从事宣传工作,再到现在的公司从事文字工作,都是因为这一项特长被破格录用的。

比起乡村里那些爱好写作写了一辈子,也有没发表过几篇文章的人来说,我是幸运的。正如邹老师说,当年有些老同志,曾经为了在报纸上发个豆腐块,坐半天的长途车从外区县拎着篮子来报社给编辑送新鲜玉米、鸡蛋类的土特产,顺便送稿求指教。

而我当年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吧。因为每天总是第一时间看到散发着油墨香的报纸,又离着副刊编辑部近在咫尺,就不知天高地厚地把自己涂抹的文字装进信封,写上编辑的名字,放在传达室门前的桌子上,躲在一边看着编辑们把它拿走。然后每天等在印刷厂门口,迫不及待地想看到投出去的文字变成铅字出现在上面。

我在晚报发表的第一首小诗,编辑是当时已是著名诗人的郝永勃老师。

我在日报发表的第一篇小豆腐块,编辑是当时的理论部主任秦玉瑾老师。但是他一直也不认识我。直到2015年,我的散文集出版后,退休多年的秦老师从别人那里见到了我的书,打听到了我的电话和微信,加了好友,和我交流他的读后感,并将我的书推荐给另一位女文友任奎东,介绍我们加了好友。就有前几天,任奎东跟我说,她刚刚知道,秦老师已经因病去世了。急忙翻开他的朋友圈,最后的更新停留在2016年……那么好的老人,真是令人痛惜。

后来常给我发稿的是日报副刊《柳泉》,当时《柳泉》版的编辑是周雁羽老师。我后来能在极度的自卑和自我怀疑中一直坚持写下来,和她当初对我的支持与鼓励是分不开的。因为名字常出现在副刊上,报社内部还有人专门打听我是哪里的,然后从发行业务科门前路过时专门推开门问一下我的名字,看看我长什么样。


在报社干发行那几年,我受过很多人的恩惠。印刷厂的颜厂长,看我风里来雨来去送报纸很是辛苦,介绍我去照排车间学打字。虽然后来我也没有干成打字员,但是五笔字型输入法的字根背得滚瓜烂熟,后来干文字工作,打字就一直用学来的五笔字型输入法。摄影美术部那位有着一头漂亮卷发和美髯的栾尚恕老师,看我送报纸回来在报社门口自行车轮胎扁了,就回他家储藏室打出打气筒来帮我打气。广告部的美术编辑王志君老师见我喜欢用铅笔涂抹乱画,认定我有绘画方面的天赋,送我全套的纸砚笔墨和教材,让我自己学工笔画——可惜我自制力太差,没有坚持下来,辜负了王老师一片美意。

邹老师后来成了日报文体部主任。那年夏天,我刚去旅游局工作,日报、晚报、声屏报三家联合搞了个关于“鲁山”的征文,我写了篇《山盟依旧》参评。记得当时评完奖之后,他打电话给我说,虽然我那篇征文是所有参评文章中唯一一个写自己没有去过鲁山的,但是文章角度选的不错,评委们综合打分给了个二等奖。十八年前的那个电话,至今难忘,对我来说,那也是一个莫大的认可与鼓励。

在局里从事宣传工作的十几年里,仍然是和报社的记者打交道。一路伴随着和见证了报纸的兴衰,也目睹了他们的生存不易。

但是,不管怎么说,记者仍然是一个令我向往的职业。现在办企业报纸和杂志,采写编辑稿件是主要工作之一。随着自媒体的兴起,我不再给纸媒投稿,而是建起了自己的平台,也拥有了众多的粉丝,一篇文章发出来,可以和读者直接互动交流,这也算和梦想的职业沾了一点边吧。

有人说,记者这个职业“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他们手中的笔,能让这个世界的丑无处遁形,也可以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虽然这几年,报社的生存环境日渐艰难,但是我相信,以后报纸也许会消亡,但新闻记者这个职业永远不会消失。

这个社会需要有人去推动它的进步。而记者的价值和使命,就在于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生办报
拿命写作的传奇自由撰稿人
记者朋友
“最美古城潮州”征文启事
何民 || 今天,找一份《成都晚报》真难
壹周读|盘点:那些新闻出身的作家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