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有洞天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李鸿章曾说过的一句“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后被演绎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语风行百余年。都有的一个“变”字,在不同时代都会让人心头一紧。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面对“变化”,是处惊不变、顺势而变,还是食古不化、抱残守缺?真是进亦忧、退亦忧啊。《易经》上说:“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无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变化,是谁也无法抗拒的铁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也正是对“变之道”的一种路径解读。君不见,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其兴衰起伏,都是在不断应对“变”中发展和前进的。清末变局的实质,表面是器物落后、国力衰颓,实则是文化自信的丧失和意识形态的塌陷。同为晚清四大名臣,扛鼎于后的张之洞办实业、拔庸官、建书院、推变法,既可将中华文脉穿胸达腹,又能卸下传统的包袱、探花的架子,引所谓西洋的“奇技淫巧”来锻炼腐朽衰败的大清之躯,纵横捭阖于晚清官场,于危难之际扶大厦之将倾,出将入相、应变如常。这个小个子男人,在一个巨烈变革期积极入世、奋勇搏击,虽则其愚忠让人可堪叹惋,其好大喜功亦让人为之不屑,但单论事功,或是书法、文采,其影响播远至今,其书生意气、文人品味亦多为后人所向往。
《张之洞》是著名作家唐浩明先生“晚清三部曲”中的一部,早年读过其中的一部《曾国藩》,掩卷震惊长思之余,想得窥其全貌的心便“野”了起来。唐先生用“正史之笔、廊庙之音”,将沉郁深邃的思想寓于扎实可信的史实,辅以丝滑文笔,煌煌“三部曲”写尽了晚清大变局之下中国从庙堂到乡野的奋斗史、心灵史。唐著通过破译一个个家族密码,触摸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柢。但面对一套买了七八年的大书,却始终不敢卒读。其实,主要还是静不下心来,那里面包含了太多精深的内容,又在宏大叙事中穿插了无数文人小雅、世间真情,底蕴浅薄如我,能否与读他作一样读到自己吗?而且,如果不拿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在侧,想读得酣畅还真不太容易。书里随处可见的典故、古字古词,牵今追古的议论以及对清末官场制度、内忧外患的末世现状、满汉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名臣之间各种倾轧各种小心思、君臣属僚之间各种提防各种攀附的生动描写,无时不需要你随时去“考证”、认真去“验证”,被迫进行“发散性思维”。书初捧、头乃大,想来还是自己的古文底子太单薄所致。好在断断续续读了一年,渐入港、味初尝,上中下三大本的《张之洞》方读毕,勾勾画画的书页上记载了“读路”艰辛,又暗喜,接下来再读“三部曲”里的那部《杨度》,应该顺利得多了吧?惭愧,惭愧。读《张之洞》,不仅可全方位了解晚清那段波诡云谲的历史,更可读到人性中的那份昂扬与幽暗。张之洞好读书而不读死书,肯把一身读书功夫用于社会实践,不管这个“老清流”是否应了“书生造反十年不成”的谶语,“洋务运动”的最后失败原因复杂,也许还是国势未足、国运未到吧,起码他是那个务实者、实践者之一!连慈禧都知道的“闭门造车易,出门合辙难”的道理,那些自古就有、而今也还只会激昂文字、指点江山,深居庙堂、不识麦韭的摇唇鼓舌辈、纸上谈兵者,比之既有渊博之学识,又有治世之手段,还有修齐治平之理想的张之洞,可谓霄壤之别矣。当下中央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针对的也就是那些“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的人与事吧。毋庸讳言,张之洞深谙官场之道,发起狠来不输曾国藩、用起权谋来不输李鸿章,私德方面又好排场、养小妾,并非完人,但世间完人又有几个?也许海瑞算一个,却不过也是个“顽人”,既让自己陷于自己的主义里无法自拔,也让身边的人痛苦不堪。著名历史学家何兆武有观点认为晚清以来的中学西学之争,争的是现实利益,而非学术真理,诚哉斯言。那句著名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唐先生在书中说初为江苏候补道吴之榛提出,后由张之洞在《劝学篇》中予以系统阐述(而更多资料显示为另一晚清思想家冯桂芬首倡),成为清末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唐先生说:“我们中华民族,最大的民族愿望,就是民族复兴,而民族复兴的基础,是在于文化复兴”。窃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需要以中华文化繁荣为条件,即是当今的“中学为体”;与世界接轨、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即是当今的“西学为用”。但毕竟历史是历史、小说是小说。唐在书中还着重描摹了张之洞的两个方外之友:似释似儒的吴秋衣、半儒半道的桑治平,他们可能是唐先生想以出世的态度来积极入世、救国渡难,来倍增张之人格魅力的思想映射者。儒学一方面讲心性,可修出人生真义;一方面又颇讲政治,讲究入世、讲究经世致用。面对“变量”,以大儒自居的张之洞以及曾左李,还有张謇、盛宣怀等等一批仁人志士把工业化的种子引入中国,积极应变“危局”。在中国人又一次面对更大“变量”、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感知一下晚清洋务运动的悲壮,在汲取到一种“变”的力量的同时,坚定身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坚定走中国式道路的自信力!读一本好书,读出一种“别有洞天”来,然后再勇敢地投入生活的激流。读书的力量,大抵就是如此的吧。作者:罗刹2023年8月18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晚清名士张之洞警世恒言,做人要有三不争!
每日荐书20210902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张之洞书法 欣赏
晚清张之洞书法墨迹
《决定晚清命运五大风云人物》张之洞
晚清名臣张之洞,两个儿子成了汉奸,孙子辈依旧是国家栋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