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连载】【我们青春年少时(3)】待到山花烂漫时
作者:[段成凯] 来源:[铁道兵网] 浏览:[ 0] 

【连载】【我们青春年少时(3)】

图1

待到山花烂漫时    

原铁五师 段成凯 www.cntdb.com铁道兵网报道

  当兵的人钟情军旅生涯,是因为战士把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崇尚的军队。离开军队数十年,每每梦中仍穿上绿军装,挎上冲锋枪,穿越时空,重回南疆,又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地方……

 一、西去列车的窗口

  孟夏时节,我再一次踏上了西去的列车,探访我军旅生活的第个驿站阿拉沟。

  列车南下,徐徐驶出了泉城。呵,泰沂山区的冬小麦已经泛黄,麦收时节就要到了,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车过徐州,西去列车风驰电掣,中原大地的泡桐树一排排向身后飞速闪去。从七六年到0七年,弹指一挥间,再度登上西去的列车,竟然在三十年之后,三十年一个婴儿从出生到而立之年恍如隔世的感觉,今天的南疆会变化成了什么样子呢?

图2

3

4

  一路上,扬旗起落:徐州郑州兰州……祁连山下,河西走廊,春小麦郁郁葱葱,油菜花一片金黄,冰雪融水浇灌的秧苗一片翠绿……

5

 

6  

  ,曾经的军供站商丘、宝鸡、张掖;熟悉的黄土高原武威、酒泉、嘉峪关。看飞奔的列车,已驶过古长城的垛口,窗外明月,照耀着积雪的祁连山头……”

7

8

  对面下铺,是一对年过半百的夫妇,来自胶东半岛。夫妇二人从乳山海边到遥远的南疆阿图什看望两个女儿。两个女儿双双嫁给了喀什驻军的边防军人,无怨无悔。我问:“阿图什好吗?”“好着呐!夫人说:阿图什距离喀什很近,一箭之遥。你到过喀什吗?人家说没有到过喀什就没有到过新疆,那里的风土民情最富有新疆特色啦。冬天不很冷,夏天很凉爽,瓜果蔬菜、粮食肉类的价格都和口内差不多,南疆铁路通车以后,交通方便了,城市变化大多了,我们准备在阿图什住下了。夫人说起女儿的住地赞不绝口,我注意到她把内陆两字说成是,看来他们不仅语言而且感情确实和南疆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中午时分,一直在上铺熟睡的李女士揉着惺忪的双眼来到下铺,买了盒饭吃起来。她是一位来自河北沧州的幼儿教师,今年48岁。丈夫下岗在家和女儿、女婿作伴,她独自一人到库尔勒看望在那里工作的儿子、儿媳。李女士同时在库尔勒市兼任幼儿教师,兼授计算机知识。夫妇二人为了生计,全家两地分居,奔波劳顿。三句话不离本行的李女士一边吃饭,一边给乳山的夫妇二人讲解电子商务知识网上购物,两人听得如醉如痴。

  邻座的张女士姐妹四人数年前先后从库车迁回老家陕西临潼,七十多岁的父母始终对库车情有独钟,不愿离开,张女士这次是专程去库车看望父母。老人认为库车生活好、环境好、清净;大城市人多、拥挤……

  在餐车上,我遇到了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他的面容酷似《铁血高原》上的池衡南,刚毅的脸庞上刻写着岁月的沧桑 。交谈之中,我知道他是1969年从河南新乡参军入伍的,在喀什边防线当了一名边防军人。五年军旅之后,他加入了,在阿克苏一呆就是三十三年。他已经十年没有乘坐过火车了,这次他回河南新乡老家看了看,返回阿克苏。我问他:阿克苏的就是诗人贺敬之写《西去列车的窗口》的地方吧?他呷一口啤酒,不无自豪地说:是啊!不过当年诗中的上海青年都已经回城了。我不回去了,阿克苏现在是全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了。知道西气东输吗?那工程已探明的气源90%以上在阿克苏境内。南疆铁路修通以后,这里变化太大了,这里生活环境好,是国家级卫生城市,著名的塞外江南啊!他说,阿克苏才是我的家。

  面对着眼前的一切情景,我看了很久,听了很久,想了很久:边疆处处赛江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呵!就像阿拉沟人一样,昔日来自五湖四海的铁道兵战士和军工职工,忘不了当年的流金岁月,时至今日仍然把自己称为沟里人”,那是一种特殊的阿拉沟情缘。

 南疆铁路作证铁道兵战士的鲜血没有白流!

二、再回阿拉沟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雪莲的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阿拉沟的水……”现实中的阿拉沟真的像梦境一样美吗?

  

9

   这里是吐鲁番市的一个镇,叫大河沿镇。三十年前光秃秃的广场上建起了具有维吾尔民族风情的漂亮的候车室,走进候车室,我迫不及待地买好了吐鲁番鱼儿沟的火车票,心中盘算着:今天傍晚到鱼儿沟,明天就在阿拉沟里故地重游了,不错,一切都是按照事先的计划进行的。

饭后回到候车室,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些骚动,候车室指示牌上正在滚动播出最新车次变动情况,两行醒目的红字显示着:

  由于托克逊方向的大风,南疆铁路全线停运!高速公路全线封闭!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惊呆了,如何跨越这114公里的行程?如何穿越30里风区?记得十天前吐鲁番遭大风袭击,造成1500人滞留,那大风刮了五天五夜。我今天也要在这里等上五天五夜吗?那计划岂不全部泡汤。况且,我已经预定了三天后的返程票。怎么办?焦虑的我走出了候车室,毫不犹豫地登上了一辆桑塔纳,司机是一位维族青年阿米度,记得我只问了他一句话:有没有把握把车开到鱼儿沟?他点点头说:可以。

  汽车一路疾驶,通往托克逊的高等级公路平坦、笔直,路面质量一点也不比内陆的高速公路差。在一个三岔路口,躲避大风的近百辆大货车排成长龙,正在等待放行。

 

10

  车过伊拉湖, 径直向鱼儿沟方向开去,汽车在一望无边的戈壁滩上行驶,越靠近鱼儿沟,路况质量越差,汽车在风中像一叶小舟不停地颠簸,不禁使我联想起了当年阿拉沟里的搓板路。一辆被大风掀翻的汽车无助地躺在路旁,戈壁滩上被狂风卷起的沙石一阵阵敲打着汽车外壳和顶棚。我紧张地看了一眼阿米度,只见他双手紧握方向盘,两眼紧盯前方,驾驶汽车躲避着路面上的沟沟坎坎,我给他点燃一支香烟……颠簸中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看到了远处两排高高的白杨树和一排土灰色的建筑物那是鱼儿沟!

11

   水草丰茂、群山环绕的鱼儿沟位于乌鲁木齐正南300余公里处,是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小镇,但它是进出南疆的咽喉,历来兵家必争之地。2000年之前属于乌鲁木齐南山矿区,现在划归达坂城区。汽车停在了鱼儿沟招待所,这可是镇上最好的栖息地了。雪白的床罩,整洁的被褥,看得出这个地方很少有人光顾。午饭之后,我走进了天山深处的阿拉沟。

  阿拉沟从沟口到沟底的奎先达坂全长约100公里,它的形状很像一个宝瓶。阿拉沟河在沟里主河道约80公里,流淌着从天山上融化的雪水,年复一年滋润着肥美的土地。沟内生长着雪莲、麻黄、甘草、蘑菇和雪鸡、野兔、狼、黄羊等野生动植物,铜、铁、镁、石英石、白云石等矿产资源丰富。

图12

         图13、

  走进沟口,具有1300年历史的烽火台依然耸立,南山矿区政府办公楼依然显示着昔日的威严与气派,只是斑驳陆离的玻璃幕墙和空旷的院落似乎告诉人们:它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

  拾级而下,远远传来阿拉沟河潺潺的流水声,两岸的白杨树、胡杨树、红柳、灌木构成了一道绿色的风景线,顿时令人心旷神怡。数栋白色的六层楼房掩映在对岸绿树丛中,那是1974年兴建的丰收发电厂,那漂亮的楼房即使现在看来也不落后,然而寂静的山林告诉我:这里早已人去楼空。

图14

  沿着沟底的柏油路缓步前行,道路两旁的白杨树遮天蔽日,分外凉爽,像是走进避暑山庄。两旁的建筑物渐渐多了起来,多是三层楼房或砖砌的平房,墙上透着当年时代风采的标语口号一心为公,一心为革命依然清晰可见,只是门窗均已不见踪影,只留下一只只空洞的眼睛,周围依然是死一般的寂静,我知道这是当年东风厂的厂区。不远处几排被掀掉屋顶的平房格外显眼,那是一所厂区小学,教室里的一块块黑板完好如初,只是再也听不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图15

图16

图17

  走过东风厂大桥,前面的道路被洪水冲毁了,我小心翼翼地在布满鹅卵石的河滩上蹒跚前行,路旁一排土坯房的断壁残垣上隐约可见一条当年的红色标语:“向新疆各族人民学习致敬!铁五师……”这就是当年的铁五师驻地!我终于回来了。

图18

图19铁五师驻地最后一条标语:向新疆各族人民学习致敬!

  凝望着墙上的标语,我静静地沉思:从进疆到现在已经三十三年了,我还能闻到当年那种新鲜的味道一切都是新鲜的,新鲜泥土的芳香,道路两旁的甘草,清澈的阿拉沟河水,榆树林里的绿叶,新建的营房,嘹亮的军号,连营房墙壁上我亲手书写的红色标语都保留着新鲜的油漆味儿……

  走过八公里,走过九公里,走过十公里……我在现实中寻找当年的铁五师,我在荒凉的河滩上寻找当年的铁五师, 只见遍地乱石,满目荒凉,处处废墟,处处荒滩当年的军营今何在?

图20

图2130年前的铁五师机关驻地在阿拉沟全景图(上图为阿拉沟师机关驻地旧址)

  这里曾经是号令千军万马、纵横驰骋万里南疆的铁军大本营,这里曾经是英雄儿女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筑路疆场。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这里上演,多少热血青年在这里义无反顾地奉献青春。耳边仿佛又响起那激昂嘹亮的军号,又听到战友们雄壮高亢的歌声。我坚信,虽然战友们离开了这里,但他们的青春与事业,却仍旧固守在这里,他们的青春脊梁仍然在天山的群峰之间,推动着共和国飞速前进的车轮

 

图22阿拉沟铁五师机关驻地旧址

  —昔日山花烂漫的宝瓶已经不复存在了!是的,静静地,她走了,在辉煌了二十几个春秋,在完成天降大任于斯之后,一切回归自然了。这多么像当年的铁道兵! 感叹之余,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九六年的那场洪水冲走了这里的一切……眼前的一切,令人震惊,变化的如此彻底,完全出乎预料之外,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图23这就是1996年夏天阿拉沟里那场百年不遇的洪水

  在越过了几段冲毁的公路之后,河滩和公路连成一片,已经分不出哪是公路,哪是河滩。踩着脚下的鹅卵石,我来到了阿拉沟12公里,这里是我所在连队的驻地。当年在这里,清澈的阿拉沟河水洗去一路征尘,掬一捧雪山融水像回到了家。第一顿早餐是用阿拉沟河水做的刀削面,格外香甜。放下行装,同志们立刻投入紧张的施工。

图24阿拉沟12公里

  现在,山坡上那个三十年前的菜窖还在,只是昔日的营房、工地厂房都已经随着那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席卷而去,昔日战友们练兵习武的操场变成了荒芜的河滩,直径一米左右的巨型圆石布满了营房和操场,一切面目全非……这就是我梦中的阿拉沟,满目凄凉,遍地乱石,处处荒滩。呵!八千里路云和月,千里单骑走天山,只为观看它一眼。

图25阿拉沟13公里

  沿着公路,跨过一座小桥,我来到13公里,河边的绿树丛中出现了一排平房,不远处传来犬吠声,踌躇之间,两只藏獒一前一后向我跑来,我警觉地抬起了手中的登山杖。听到声音的主人掀开门帘走出来喝住了两只凶猛的家伙。主人是一位48岁的维族巡道工,叫阿卜度,19719岁随父母来到阿拉沟,因为身体原因提前退休。他在这里已经送走了父母双亲。这是我在阿拉沟里见到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人。阿卜度热情地将我让进他的寝室,端茶倒水,嘘寒问暖。旁边一台用太阳能发电器供电的电视机正在播放当天的新闻。阿卜度在当年铁道兵营房的废墟上种了一亩香梨、一亩菜地,享受着与世无争的田园风光,陪伴他的只有两只忠实的藏獒和阿拉沟的潺潺流水……摄像机不停地旋转,我把看到的一切一一摄入镜头。

图26

   天下脚下、阿拉沟口铁路大桥旁的铁道兵烈士陵园里,长眠着四十四位来自祖国五湖四海的英雄儿女,他们是在修建南疆铁路时献出宝贵生命的铁道兵战友。阿拉沟畔,又到了山花烂漫的季节。清清的河水在潺潺地流淌,田边的野花在倾吐着芳香。黄色、紫色、白色的山花,一簇簇,一片片,迎风绽放,争奇斗艳。将三色山花采集成束,用野葡萄藤扎成花环,连同天山的雪莲,南国的木棉一并献给长眠天山的战友。巍巍天山作证,浩瀚戈壁作证,南疆铁路作证:先烈回眸应笑慰,南疆处处换新颜……

  ......起风了,阿拉沟两岸,南疆线两边,霎时,飞沙走石,扬尘播土,盖地遮天,白杨树抖动着身子,碧绿的树叶飘落下来,一片又一片……

    重返铁五师

  鱼儿沟火车站外是一条长500的宽阔的大街石烽四路,所有建筑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建成的,小镇上冷冷清清,邮局、派出所门前空无一人,整个小镇像阿拉沟一样寂静,寂静的像来到另一个世界。

  我回到招待所收拾行装。招待所里已经住满了来自天津一个工程公司的员工,他们是当年的铁道兵参加建设南疆铁路复线的中铁十八局集团的员工。五年之后,南疆铁路复线将再次穿越天山山脉,也许不再绕行阿拉沟了,现代化的掘进机械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贯通群山。

图27

  我来到火车站,却没有找到售票窗口,原来这车站根本就没有客运业务。站台上一列因大风停运的客车正在等候放行的信号,焦躁的乘客坐立不安。一位铁路民警走了过来,我问他到吐鲁番的列车什么时候可以开行?他说:现在列车调度全乱了,只要大风一停就可以放行。交谈之中,我欣喜地知道他也是铁五师的战友,叫孙茂盛,老家在安徽,曾经在南疆铁路新管处工作,现任鱼儿沟火车站公安派出所警员。他是我在铁五师部队驻地见到的唯一留守战友。因为时间关系不能久留,

要不然那天我们两个定会一醉方休。

图28 

    我再次搭乘了阿米度的车,陪同我的还有鱼儿沟的维族青年阿力木和艾利。鱼儿沟伊拉湖大河沿,三十里风区风卷沙石,雷鸣风吼,戈壁滩上的电线杆一根根向后退去,这里有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站,人们利用大自然摧枯拉朽的风力给自己带来光明与温暖,强劲的大风也让千里南疆陆路运输一度陷于瘫痪。重回南疆,其中一个想法就是乘坐一次南疆线的列车,但这个朴素的愿望被无情的大风撕碎了。我这个当年南疆线上的铁道兵,最终也没有坐上南疆线的列车。

  返回的列车上,我收到了远方战友发来的短信:行者无疆,贵在神速!寻觅信念,追溯往事,早已物是人非……且慢让灰心浸透美好,且慢忙将失望装入行囊。一路走过,您的慧眼还有新发现,祝开心顺利!

  昔日阿拉沟的军工朋友发来短信询问,我如实相告:列车已过嘉峪关。回复:我真不明白,数千公里来疆并非容易,可他就去了无人烟的山里,却没有看一眼新疆的民族风情和迷人美丽的喀纳斯、那拉提等旅游景点,我都替他的这次西域之行感到遗憾和惋惜。

  是呵,新疆是美丽的,美丽的喀纳斯、那拉提草原,远比阿拉沟美丽的多,但阿拉沟寄托的是我沉重的军旅情缘和对青春岁月深深的思念。

  列车翻越黄土高原,穿行在八百里秦川,我的思绪却始终在阿拉沟回旋。昔日的战友们去了哪里?五湖四海的铁五师战友或许像我一样也想回来看一看,然而他们可曾知道昔日美丽的宝瓶已经变成了一片乱石荒滩,一切回归自然。

图29

  车过三门峡,我推开车窗,一股清风扑面而来,远处光芒四射的一轮朝阳缓缓升起,在田野的尽头燃起了火焰。前方正是九朝古都洛阳。铁五师兵改工后的中铁十五局集团就在这里。四面环山、六水并流、八关都邑、十省通衢的古都洛阳,被称为居天下之中的九州腹地

图30

  走近昔日铁五师的大本营,中铁十五局集团已经今非昔比。它现在是拥有正式职工近2万人,下辖9个控股公司,14个分公司,总资产53亿元的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质量效益性先进企业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中央企业先进集体,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这支队伍兵改工后,先后参加了20多条国铁干线和200多条高速公路的建设,并在资本运营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近年来,每年完成利税4亿元以上,它在秉承先进的发展理念,建设国内一流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在这里,我找到了回家的感觉,感受到了战友的亲情,30多年没有见面的老首长、老战友终于汇聚一堂,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战友们听说我从阿拉沟归来,纷纷询问沟里的情况。只有这时,我才把心中的闸门打开,满腹感慨向战友倾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战友的酒呵醇又美,杯中洒满幸福泪。在这里,我见到了时任集团工会副主席的原师电影队的淮行舟和夫人范云珍医生;时任集团部长的昔日给水营二连、三连的老领导辛有昌、陈荣胜,24团的老领导周作校;当年师医院院长任恩汉和女儿任小平护士长。30年前我们连队的卫生员陈爱国,现在是中铁十五局中心医院的外科主任;30年前我们连队的文书何海兵,现在是名声显赫的海滨路桥公司董事长。正在外地忙碌的何海滨特意安排工会主席张玉文、周青山款待战友;原给水营营长、后任22团团长的李文浩专门从四川南充打来电话问候……

图31

  再见吧亲爱的战友!再见吧中铁十五局!再见吧昔日铁道兵!最后,我想用一位师首长的八一赠言作为这篇日志的结束语:人的一生中能有军旅生涯,就拥有了最宝贵的经历和精神财富。愿我们都永远铭记和珍藏这永恒的军旅情结,而每年的八一必将成为我们共同的最隆重的节日!

图3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静静的阿拉沟河
安卧在破冢里的忠魂
阿拉沟,教我如何不想它……(上篇)
军魂——献给铁道兵(和静阿拉沟实拍)
铁道兵魂牵梦绕南疆线
散文展台 014 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