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奎高 | 闲聊李渔(连载一)

闲聊李渔

文/张奎高

李渔先生像

絮语

因写了《李渔大传》一书,便应邀去讲李渔,更多的是常被人问及李渔。想想倒是高兴:中国的文化有希望了!

于是,便抽空写下这篇《闲聊李渔》。个人偏见,有些喉舌是有功利的,对我这样一个草野老叟无力一顾,更何况写的又是 400 年前的一个“争议”人物。便倍加不以为然了。然有人关心,且已成文, 况现在言论自由,自媒体繁荣,不妨让一个公众号推出,以飨李渔粉丝闲时可看,以使吾之闲聊并未闲着。如此,甚喜,甚慰!

一、李渔是什么人?


(一)、李渔简述

文化巨匠、中国的莫里哀、东方莎士比亚。

十七世纪中期,当西方伟大的喜剧家莫里哀,以他杰出的天才,将法国喜剧提高到了法国悲剧的水平的时候,古老中国的江南水乡,也出现了一位集编剧、导演,文学、历史、出版、园林、养生研究于一身的文化巨匠,他的名字叫李渔。严格的说,李渔并非纯粹的职业剧人,更不同于古老概念中的优伶。他年轻时,是一位热衷功名、致力于举业的典型的传统文人;他曾经创作过大量的诗文和小说,是驰名文坛的作家;他精通二十一史,著有卓见史识和史才的《论古》与《资治新书》,称之为史学家亦当之无愧;他热衷于园林、建筑、装饰艺术和颐养方法,经营刻书出版业,并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著述,倘若是当代社会,他或许能在多种行业获得“大师”的头衔。

可是,这些方面的成就并没有能确定他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而最终奠定他不朽的历史地位的是:他面对改朝换代的严峻现实,改变人生,抛弃文人的矜持、走上了经营戏曲的道路,并用他广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成果,从理论与实践上,构筑了中国喜剧艺术美学的殿堂。李渔的人生由高贵的举业转向“卑贱”的剧业而获得成功,本身充满着喜剧性。他的戏剧活动和戏剧理论,最集中地体现了中国的喜剧精神而标志着中国古典喜剧的终结。李渔,是喜剧艺术的巨匠、中国的莫里哀。然而,在正统观念这副有色眼镜的视野中,他是“不为经国之大业,而为破道之小言”,并“以术笼取人资”的小人,是游荡江湖,从事贱业、博取他人欢笑的“俳优”。“人以俳优目之”,是把李渔看作为“士林所不齿者”,我以俳优目之,乃因为他以曲坛老将、艺林高手而扬名中外,他编导经营家庭戏班,闯荡江湖,卖艺谋生, 致力于喜剧且卓有成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专门从事喜剧的创作与研究的艺术大师,但他的人生却是悲剧的结局!





(二)、李渔生平

如皋北大街远眺

李渔(1611--1680),明万历三十九年辛亥(1611)八月初七,生于江苏如皋;祖籍浙江兰溪,二十四岁明·崇祯七年(1634)返祖籍浙江兰溪应试;三十三岁至三十七岁,在金华府当幕宾。三十七岁, 因兵乱回兰溪夏李村;三十九岁易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清·顺治八年辛卯(1651),四十一岁,举家迁杭州。清·顺治十年癸巳(1653),四十三岁,回如皋、访通州。清·康熙元年壬寅(1662), 五十二岁,举家避迁金陵;清·康熙十六年丁巳(1677),六十七岁, 迁居杭州,清·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 ),病卒于杭州,享年七十岁。

作品中使用的别号很多,已经研究出的有:伊园主人、湖上笠翁、湖上顽叟、湖上狂叟、随庵主人、笠鸿、笠道人、觉道人、觉世稗(败) 官、新亭樵客、回道人、情隐道人、情痴反正道人、西陵如如居士、莫愁钓客等。《龙门李氏宗谱》称其为“佳九公”,文坛亦有称“李十郎”、“湖上李十郎”。





(三)、李渔家世

父亲李如松和伯父李如椿早年来如皋吃“药饭”。李如松在如城北大街开“实裕大药房”;另有货栈和作坊在市巷内,名“诚善堂”, 蒸制“参燕八珍糕”,常年养有梅花鹿,以备宰制“全鹿丸”。时人评道:“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伯父李如松学养深厚、医道很精,且仁慈善良,是如皋县政府开办的济养院“冠带医生”。李渔天赋很高,自幼聪慧,深得伯父喜爱而待若亲生,对他悉心培植而使他很早就展露了学识才智,并常带他游走“高门大户”。如他自己所说:“ 予襁褓识字,总角成篇,于诗书六艺之文,虽未精穷其义,然皆浅涉一过。” 因此,被街坊邻居称为“神童”。李渔八岁时就在庭院内栽了一棵梧桐树,并开始在树上刻诗,每年一首,作为自我鞭策。此树后来毁于兵燹。李渔凭记忆记下了十五岁那年刻的一首诗及以后数首,以《续刻梧桐诗》为题并写了小序,置于《笠翁诗集》的卷首。诗是这样写的:

小时种梧桐,桐叶小于艾。

簪头刻小诗,字瘦皮不坏。

霎那三五年,桐大字亦大。

桐字已如许,人大复何怪!

 还将感叹词,刻向前诗外。

新字日相催,旧字不相待;

 顾此新旧痕,而为悠忽戒!

由“树大字亦大”,联想到人长学问也当长,从中悟出人生道理, 告诫自己当珍惜分阴,勤勉上进,力戒悠忽蹉跎。他对前途充满着希望和自信,李渔从小就是这样自勉自律。

明·崇祯二年己巳(1629)除夕,父亲如松病逝于如皋。三年后,母亲于 1633年秋返祖籍浙江兰溪,为儿子返籍应试作准备。1641 年秋,李渔母亲病逝于兰溪夏李村。

1634 年中秋后,24 岁的李渔离如返籍:1635 年秋,25 岁的李渔应金华府童生试科考中获胜,得“五经童子”称号,成为秀才。

李渔的哥哥李茂在如皋西南大镇石庄开有药房,名“有恒”。可惜英年早逝,葬于如城郊外,后如松亦与长子同葬一处。

伯父李如椿一家未返兰溪,在如皋安家。如椿六个儿子七个孙子均居在白蒲从事中草药业。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张奎高,1950年生,江苏如皋人。笔名路楠、圭圭、雉水大圭等。从事军旅文化19年后,从事地方文化至退休,被誉为“一身戎装的文人”。

上演、发表过文艺作品数百篇,出版专著六部。作词、作曲的大型组歌《永远高歌东方红》获济南军区1976文艺汇演一等奖;传记文学《李渔大传》(上、下卷)获南通市2018“五个一工程奖”。

现为如皋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南通江淮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李渔研究会会员,国际汉学研究会终身会员。

特邀顾问:张奎高  

顾      问:曹桂明  

策       划:心源清波

总       编:岸芷汀兰



编辑制作:岸芷汀兰

图源:网络

本文作者已授权锦绣文萃平台发布

"锦绣文萃"欢迎您赐稿交流合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人过五十,没活明白的人,总会“偏执”这些事,一辈子受苦
原来,一个家庭最上乘的风水,是这几个地方愈发干净
人与人交往,最好的3种相处模式
余生最好的状态:极简
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走窄门,会转弯,懂松弛
眼界与境界(10)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