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奎高 || 闲聊李渔(连载十七/李渔对中国戏剧六大贡献之③)


闲聊李渔



文/张奎高

一、李渔是什么人?

(上接连载十六)

(八)李渔对中国戏剧六大贡献




3、职业昆曲第一人

如果说五十六岁以前的李渔是以卖文、出版为主,那么,从五十六岁起,李渔便是献艺卖文并走向戏曲事业的顶峰。

五十岁以前,李渔最大的两个梦想是:一个儿子、一个自己的昆剧家班。

五十岁时,他的第一个梦想实现了,有了第一个儿子。

六年后,他的第二个愿望在也得以实现,他得到了李渔家班的台柱子乔、王二姫。

因二姫是李渔事业成功的两大支柱,故多作此叙述,此乃必须。康熙五年丙午(1666)初春,五十六岁的李渔第一次赴京,凭着他的多才多艺和幽默风趣的语出惊人,在京城朝野刮起了一阵李渔旋风。让各府衙竞相宴请,李渔献文、献联、献艺,大展其才,众官员为之倾倒,交相赞颂。特别是在与各个府衙政要相聚的宴席中,李渔用无数新鲜话题来吊起了各种人士的胃口。与官员交谈,他进策献论,和他们一起议论军国要务,无论不新,无议不奇,且都是真知灼见,实用有效之言,毫无夸夸其谈之厌;与文学爱好者议论则谈创作小说、编写传奇、吟诗作对之道,陪他们一起高歌咏怀;他对文人士大夫谈风雅;他对粗通文墨的武人或将军则以笑话趣事以解颐;他对男人大谈女人;对小姐太太则指点她们美容的方法,如何穿合适的衣服,如何取悦男人;他教给他们如何欣赏戏剧诗文、书画丹青;他指导他们如何评品香茗、养神怡情。总之,他的诗文创作、传奇编写、戏剧导演、园林艺术、室内装潢布置、养生保健等方面的才华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李渔由此声震京华,倾动朝野。太傅兼太子太师范文程及其子、内秘书院学士范承谟、左都御史、秘书院大学士魏裔介、礼部尚书龚鼎孳(与钱谦益、吴梅村并称“江左三大家”)、御史李宗孔、内秘书院侍读学士陈学山、工部侍郎、兵部尚书贾胶候等,“争延翁为座上客”、“喜东郭贤豪,不吝杯中滴”;太傅兼太子太师范文程、督标中军副将、都督同知张伯亮(评《金瓶梅》第一人张竹坡之父)的府中留下了李渔构思精妙、圆润苍劲的隶书对联;清朝开国元勋、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府邸留下了李渔设计的半亩园、惠园;兵部尚书贾汉复的府邸中,有李渔设计的园林和假山叠石。

李渔在京都逗留半年多,就在他准备满载南归时,刚刚兼任陕甘总督的兵部尚书贾胶侯来到李渔寓所,诚心邀请他去陕甘一游。也正是贾胶侯的这一邀请,让李渔组建自己的家班梦想得以实现。

李渔的这次西北之游,不仅一路受到了各地当道和豪门的热烈款待,春风无限。更重要的是他先在山西平阳得到了观察范正和知府程质夫赠送的乔姬,后又在甘肃兰州得到了巡抚刘斗赠给他的王姬。

李渔在众多女子中选择了乔、王二姬,不光是因为她们的貌美,更重要的是因为她们的貌相:李渔以他独特的导演目光认为乔姬娇小柔美,适合扮演旦角,而王姬虽性更柔,但其相貌更宜扮演小生。这从后来李渔在《乔复生王再来二姬合传》中可以得到证明:“复生未读书而解歌咏,……性柔而善下,未偿以聪慧骄人。再来之柔更甚,尝以嘻笑答怒骂,殴之亦不报,有娄师德之风焉。……予爱其风致,即不登场,亦使角巾相对,执尘尾而伴清谈,不知者目为歌姬,实予之韵友也。”

乔、王二姬的降临,让李渔组建自己家班的梦想得以实现。

也许是天助李渔,正在他担心西北无人可传昆腔的时候,偏偏让他侥幸遇到了已经七十多岁、失主以后无家可归、流落在这里的金阊老优(苏州老戏人)。这让李渔喜出望外,立即邀请老优授曲习歌。

更令李渔出乎意外的是,乔、王二姬虽为北方女子,且识字极少,却聪慧过人,且对昆曲有着特殊的天分和悟性。习曲三天,老优即惊呼为“天人”。几个月后,北方语音尽改,满口姑苏侬语,老优连连称道“青出于蓝,我当师汝矣。”

由此,李渔家班的雏型已成。

他以乔为旦、王为生,其余角色,则有诸姬扮饰,自己亲自操笛,开始排练昆曲。“于自撰新词之外,复取当时旧曲,化陈为新,俾场上规模,瞿然一变。初改之时,微授以意,不数言而辄了。朝脱稿,暮登场,其舞态歌容,能使当日神情活现。”这是李渔对于家班初建时的描述,其喜悅之情溢于文中。

康熙六年丁未(1667)秋,李渔从塞外返金陵,途经华山,李渔率家姬四人登上“苍龙岭逸峰崖”上“放声高歌”。演绎了一次空前绝后的世界最高舞台的“空中昆曲”、“公演’,歌声引来游客,他们疑为天仙降临,纷纷驻足观看,有的游客看得兴起,忍不住放声唱和。李渔还得意洋洋地吟诵出四首七言律和四首五言绝,七言律第二首写道:“太华峰高高插天,我游几及升其巅。生平日力为之竭,迄今梦寐凌苍烟。”

诗中既抒发出征服华山后的豪放情怀,更是李渔对家班初成的喜悅和对未来事业充满希望的信心。“生平日力为之竭,迄今梦寐凌苍烟”诗句即是对梦成真、成功有望的快乐抒怀。

李渔为中国昆曲的传墦与发展,创下了昆曲史上最高舞台“空中演出”的记录。不知至今有没有人打破过?

康熙七年戊申(1668 )元旦,李渔家班应徐州儒学教官李申玉之邀,举行了第一次试演,演出剧目是李渔新编的乱世传奇《巧团圆》,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李渔的昆曲生涯由此走向辉煌。

李渔的昆班不仅为中国昆曲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职业昆班之一,李渔也成为中国古代戏曲史上集编、导、演、班主为一生的第一人;而李渔在其流传下来的近二十部传奇及其所订的曲谱,更成为现代人学习、研究昆曲的瑰宝。

李渔对昆曲的传播普及、推广与提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张奎高,1950年生,江苏如皋人。笔名路楠、圭圭、雉水大圭等。从事军旅文化19年后,从事地方文化至退休,被誉为“一身戎装的文人”。

上演、发表过文艺作品数百篇,出版专著六部。作词、作曲的大型组歌《永远高歌东方红》获济南军区1976文艺汇演一等奖;传记文学《李渔大传》(上、下卷)获南通市2018“五个一工程奖”。

现为如皋红楼梦研究会副会长、南通江淮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李渔研究会会员,国际汉学研究会终身会员。

特邀顾问:张奎高  

顾      问:曹桂明  

策       划:心源清波

总       编:岸芷汀兰

编辑制作:岸芷汀兰

图源:网络

本文作者已授权锦绣文萃平台发布

"锦绣文萃"欢迎您赐稿交流合作!!


温馨提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昆曲
昆曲艺术2
十项全能文人李渔
书香南京之:芥子园中李笠翁【李渔】
昆曲聲聲入夢來
【中国六大戏曲】 昆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