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识星球 | 深度连接铁杆粉丝,运营高品质社群,知识变现的工具
考前最后一篇必看 第一部分 选择题的命题一般情况 【1】先秦:商周政治和思特征;百家争鸣 1.商周政治和思特征 部族国家:万邦形态服从于一个大邦, 家国一体:血缘纽带,宗法分封结合。 贵族政治:世卿世禄,没有形成集权和专制。 神王结合:借助神权巩固王权。 没有成文法: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思想上:从商朝的率民而事神,先鬼而后礼,到西周时期敬天保民,明德慎罚,以德配天。 2.百家争鸣 殊途同归:百家分歧很大, 但都是为当时的社会提供治理方案,都具有一定的入世精神。道家主张出世,但通过辩证法,我们能够理解道家通过无为而治去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代表的阶级属性不同,治理方案也不同。春秋时期孔子和老子都是代表奴隶主的,战国时期除了墨家代表底层劳动人民尤其是手工业者,其他各派都是代表地主的。 百家合流:百家争鸣的过程中,相互吸收,呈现出融合的趋势。战国时期形成的黄老思想是由道家吸收阴阳家、儒家、法家形成的,在汉初成为主流治国思想。吕不韦的杂家,《吕氏春秋》试图融合百家,为秦国提供治理方案,以替代战时体制下的法家,未能成功。儒家荀子,吸收法家思想,主张隆礼重法,更加具有操作性。百家合流的趋势最终结果就是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汉武帝集权 (1)政治: 中外朝制度;以亲信组建中朝,负责决策,将三公九卿变为外朝负责执行。加强了君权。 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分封子弟建立侯国,加强了中央集权。 刺史:天下分为十三州,设刺史巡察郡国与豪强;东汉以后演化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确立察举制选官;以儒家道德为标准。 任用酷吏。 (2)经济: 改革币制;五铢钱。 盐铁官营; 均输平准;稳定物价。 抑制工商业者,算缗、告缗。 (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董仲舒提出春秋决狱,以《春秋》作为司法裁决的指导思想,在量刑时,要考虑犯罪的动机。比如《春秋》提倡父子应该相互隐匿。法律儒家化,将儒家的道德注入法律中,具有了伦理的性质,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 (4)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反击匈奴,通西域,开通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3】唐宋: 1.经济重心南移;主要原因是北人南迁,带去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唐朝中期开始,南宋完成。导致文化重心南移。政治中心由西往东,由南往北,与经济重心逐渐分离。到元朝时,定都大都,开通京杭大运河,便于运输南方的财政赋税到首都。 2.唐宋转变 陆上向海洋发展; 北宋专制集权发展;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工商业税占财政收入上升。 尚武风气转变为重文抑武。 城市发展上,打破坊市界限。 社会风气上,从门阀观念进一步削弱,文官政治形成。 【4】明清: 1.明清商品经济特征; 农产品商品化;白银广泛使用;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区域性大商帮(晋商、徽商)形成;长途贩运发达。 2.早期启蒙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经世致用。受到了早期西学东渐的影响。 【5】近代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民资发展历程。 一工时期商品输出,掠夺原料,二工时期资本输出,瓜分中国。中国作为原料生产地,列强收购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在中体西用的指导下,学习西方科技,创办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开办新式学堂,建立新式海军。地主阶级试图控制现代化,为封建统治服务,最终是无法成功的。 民资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甲午战后初步发展,主要原因是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推动了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活动。比如戊戌变法,同盟会成立,辛亥革命等。民国建立后1912年到1918年,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特别说明,这一时期,日本和美国加紧侵华,形成日本独占的局面。这一阶段的发展,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资本迅速萧条。到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了国家形式上的统一,基本收回关税主权,扶持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935年,为了应对大萧条的影响,国民党进行了法币改革,白银国有。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加强国防和重工业,以应对日本不断的侵华。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再次打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到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战争的破坏,官僚资本的膨胀,民族资本企业陷入困境。解放战争时期,美国成为侵华主力,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向中国倾销商品。加上国民党滥发法币,通货膨胀,民族资本濒临破产。建国后1949-1952年底,合理调整工商业,将民族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促进了经济恢复,也为后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做了准备。1953-1956三改时期,变成了社会主义国有经济。 【6】西学东渐:抵抗派,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 中国近代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不断深化,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学思想。主要是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加深。阶级上看从地主阶级到资产阶级,再到无产阶级,与中国近代经济逐步近代化有关。 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早期维新派反思了中体西用,主张君主立宪。到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康有为,严复等维新派登台。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但未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5年,新文化运动爆发,前期传播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民主与科学,到1917年,十月革命,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准备。学习对象,从学英国,到甲午战后学日本,再到新文化运动后学俄国。 【7】近代政治:西方侵略/近代的探索 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太平天国,辛亥革命。 【8】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一大二大,国民大革命,十年内战,抗战,解放战争。 【9】新中国:经济/外交/四大特色民主制度 1.过渡时期。1949-1956。经济恢复期和三大改造期。 2.改革开放 农村体制改革 (1)经营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公有制不变,给予农民生产自主权。集体 生产变为分户经营。 (2)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创办乡镇企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购销体制:允许改革统购统销制,允许农产品进入市场、自由买卖。 (4)管理体制: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基层民主选举,村民自治。 城市和体制改革 (1)1978—1984试点时期 (2)1984全面展开:十二届三中全会,增强企业活力,社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1992十四大,确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实行公司制改革 (4)1992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义市场经济体制 (5)21C初,初步建立起社义市场经济体制。 1984年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10】世界古代史。 古代文明的统一性。 古代罗马法。公民法到万民法。 雅典思想和民主政治。直接民主。 【11】近代政治经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 1.英美资产阶级革命。 2.经济。 手工工场时期,机器生产时期。一工的自由主义时期,二工的帝国主义时期。 政治经济不平衡,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 【12】近代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意大利,因为资本主义萌芽最早。资产阶级要求打破教会宣扬的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追求现世的享乐和幸福生活。因为还不成熟,无法构建自己的意识形态,于是借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和罗马法的精神,为资产阶级代言。14-17世纪三百年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影响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但是并未与教会决裂。也很难影响到底层百姓。 宗教改革的重点在于因信称义和民族国家。资产阶级建立新教,主张节俭,信仰即可得救,加尔文的先定论,鼓励发财致富,为资产阶级辩护。促进了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 宗教改革主张建立属于本民族的宗教,教权隶属于王权,得到了世俗政权的支持,强化了王权,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发展。宗教改革家不反对基督教,更不反对神学,马丁路德就是因为对上帝的信仰极为虔诚,不能容忍教皇贩卖信仰的做法才发起的宗教改革。主张建立廉俭的宗教,也反映了资本主义资本积累的需要。 启蒙运动的目标在于追求政治权力,资产阶级的壮大,开始要求政治地位。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石,构建了反专制的国家管理方案。亚当斯密提出了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主张自由放任,贯穿两次工业革命。启蒙思想的核心理性主义,来自于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卢梭主张民主共和,伏尔泰和孟德斯鸠主张开明君主制,也就是君主立宪制。 【13】一战到二战期间:苏联经济。 一战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的殖民争霸战争,双方都是非正义的。二战的性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二战前的绥靖有三种表现:英法的《慕尼黑协定》,苏联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美国的中立。 两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欧洲中心的地位,逐步让位于两极格局。促成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刺激了科技发展。推动了全球治理的发展,国际联盟和联合国。 十月革命后,苏俄到苏联时期,探索的过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试图一举两得,支撑国内战争和反协约国武装干涉的胜利,又想直接向社会主义过度,造成新的经济和社会危机。1921年春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局部退回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允许资本主义以租借的方式在苏俄经营企业、矿山。这是列宁的创举,促进了苏俄经济恢复,政权巩固,也是符合俄国国情的正确的过渡道路。随着列宁的逝世,斯大林上台,以及苏联面临的国际环境的威胁,斯大林逐步放弃新经济政策,开始工业化,为了给工业化提供资金进行了农业集体化。到1928年,随着农业集体化的推进,彻底废除了新经济政策。 【14】二战后的政治:冷战与国际格局变化。 1945-1955年的冷战和两极格局形成;1960-1980年代的多极化趋势出现;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两极瓦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多极化趋势加强,但是多极化格局上外形成,世界处于一超多强的过渡形态。多极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多极化,是必然趋势,有利于世界和平。 【15】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治理。 1.西方主流经济思想演变 1500-1776 重商主义。 国家干预,鼓励出口,减少进口,积累贵金属,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1776-1933自由主义。亚当斯密《国富论》提出社会分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经营。看不见的手,市场自由调节经济。自由主义贯穿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在1850-1914出现第一个黄金时代。 1933-1973凯恩斯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普遍进行国家干预,扩大政府开支,增加就业,刺激消费。西欧主要是国有化,日本制定经济计划,美国采取税收、财政、利率调节。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战后调整,叠加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级经济秩序的建立(三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1973后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石油危机后,西方经济陷入滞胀。国企效率低下,福利开支财政不堪重负。西方国家普遍削减福利开支,出售国企,减少税收。以英国的撒切尔夫人,美国里根为代表。到1990年代,在美国率先出现了新经济。1970年代,西方国家先后出现了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石油危机、滞胀等,英、法、美、德、日、意大利、加拿大组成了七国集团。G7。目的:共同解决经济危机,协调经济政策。 2.全球化从新航路开辟开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属于全球化的有一部分。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时期属于国家推动,一工二工时期是企业推动,到冷战后移动互联的发展,进入个人推动。 表现为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全球化最大的问题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贫富分化扩大。部分穷国因为穷困化和全球生态危机而反全球化,少数发达国家逆全球化因为产业转移导致国内失业率上升。 全球化是必然趋势,其根本动力是生产力水平的提升,所以无法回避。全球应该加强治理上的合作,比如G20。中国提出的治理方案就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体实施就是一带一路。 选择题的做题方法: 1时间。通过名词,人物, 2考点。参考上面的15道题考察重点。 3中心提炼。 4审设问。 5排除选项。史实排除法,时间顺序排除,结论排除,自相矛盾。最后用定量排除。 6不改。把方法用到位,做完之后,相信第一直觉。不要改。 二选一的问题: 1.中心不明; 2.限定词不清;区分目的和结果,目的和途径。区分表现和原因。 3.选项找差异;不要纠结于剩下两项都一样,单选,必然有不同,找到那个不同点。 第二部分解答题 16中国古代史 17中国近代史 18新中国历史。经济为主。 19世界近现代。大概率二战后。比较热的切入点是碳中和等全球生态和治理问题,大国关系与和中国平崛起问题。 类型:历史解释;史料价值;传统型特点评价;情境写作、论文或历史短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维新派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之比较
14年高考历史:考前必背必懂的36个历史规律(高分利器)
高中历史结构框架表解(一)
【知识点】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