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我不喜欢听古琴音乐会

疫情后,国内的古琴演出市场真是热闹。从北京、上海,到各二、三线城市,各级各地名家你方唱罢我登场,着实让琴友们大饱了耳福。每次有这类的音乐会时,总有师友发来消息,问我观后感。可怜我是哑口无言。因为我不喜欢去听古琴音乐会,无论线上还是线下。

为什么呢?首先,我受不了现场的环境。在音乐厅或剧院这样的封闭空间里,要毕恭毕敬的坐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对于我这个长期坐着工作,腰椎颈椎不好的人来说,有点辛苦。若是现场再来点不和谐的声响,手机声、咳嗽声、翻东西的声音,我心中的火就要被点燃了。所以,我更喜欢在家里,随意靠着,泡壶茶,闭着眼,凝神静气地听听老八张。

其次,我受不了演出时的音响效果。古琴声音小。在公众场合演出必定要扩音。但即使再贵的音响设备(据说有价值五百万的)、再厉害的调音师也很难保证古琴古朴的韵味不失真。我期待的那种似有似无的、虚无飘渺的感觉是绝不会在音乐厅出现的。所以,我更愿意去参加琴友的雅集。那一丝丝若有若无的走音,才是最真实、最有味道的。

(明版圣迹图之学琴师襄图页 孔子博物馆藏)(图片来自网络)

再者,演奏者在舞台上通常很难展现他们的最佳状态。倒不是说琴家们的技术有问题。但凡能被邀请参加音乐会的琴家,都是很有两把刷子的。然而,到舞台上演奏,太熟就会油。太生就会紧张、有压力。“练熟还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结果,就像庄子在《达生》中说的:

“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惛。” 

以瓦片当赌资,即使输了也无所谓。这就像是在雅集上弹奏。轻松上阵,自然就发挥正常,甚至能超常发挥。若是以“钩”(也就是银子)、“黄金”当赌资,压力大了,就有了得失心,心就控制不住手了,就容易出错。严重的还会忘谱,脑中出现空白。

在舞台上弹琴还有一些不可控的“变数”。就拿最近发生的一个例子来说吧。有位名家用丝弦琴弹《广陵散》,据说是“翻车”了。为什么呢?因为丝弦性不稳。遇到温度变化就会改变张力。舞台上灯光强,丝弦因温度的变化就容易走音。加上《广陵散》是声多韵少的曲子。手指与琴弦撞击的频率高,力度大,更容易造成琴弦的松弛。结果,就出现了一边弹,一边调音的尴尬局面。弹的人受罪,听的人也着急。但如果是在台下,或者是在录音棚,就没这么严重了。或者这位琴家考虑得再周全点。用丝弦弹一首短而慢的琴曲,至少不会翻车。所以,音乐会选曲、选琴是很重要的。毕竟演奏环境和在自己家区别太大了。

然而的然而,也有两个例外。第一,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是蛮期待去“看”自得琴社的音乐会的。不是去听琴,而是去欣赏他们的舞美、服装、别出心裁的改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听他说 | 与有趣的人夜话
「丝桐雅韵」丝弦古琴专场音乐会
浅谈古琴丝弦和钢弦的比较
古琴知识百问连载(四)----谈谈丝弦是否需要每天使用完松弦?
丝弦断久知音少丨雷鸿璋先生丝弦文化讲座
斫一床断纹蕉叶丝弦琴,究竟难在何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