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捡来”的机会

1

从山东到浙江,似乎一切都是在一无所有中“捡来”的。

又是一年的考研落下了帷幕,三年前也不过如此,我从生物的实验中落荒而逃,在就业大军中落荒而逃,开始准备教育学的研究生。

我哪知道考研之艰难?我哪知道跨专业之艰难?我哪知道浩瀚资料我与谁要?

我一切都不知道,只知道决定之后,便义无反顾。

报的最热门的教育学原理专业,在华师大排27名,自然无缘进入面试,但当我知道那一年有400多人报考那个专业时,不禁觉得自己有些牛逼。

这是一次机会,然而这次机会的失去,是由于我并没有学会权衡利弊。

因为跨专业的背景,在17年的考研调剂中,自然完全不占优势。即便有认识的学长帮忙打听,却也依然没有机会,被拒绝很多次。

这个世界上,对于一些自诩付出努力的人,是多么地欠缺一个机会啊!

就在恍惚之间,看到现在的学校挂出仅剩的一个调剂名额之时,我立即填写了,然而很快就接到了研究生秘书的电话,让我两天后去浙江复试。

复试考什么?我全然不知。只看到官网挂了两本书,买书已然来不及,只好在网上开了一个百度云库的会员,打印一些资料,在动车上看完了。

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在调剂不占任何优势的条件下,我抓住了一个“读研”的机会。

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我拜托海员给我定的票,给我定的宾馆。我到了这里,猛然间发现,我是笔试的第一。是的,一个最后被通知来复试的我,是笔试第一。而,这个名额,还是一个答应来复试的人不来复试了。所以,这是我自己在诸多考生之中捡来的。

那时的我,对于面试可能会考什么,全然不知。一份忐忑,未准备好的忐忑。最后,结果依然是可以留在这里读研了。

那时的我,觉得人生一片坦途,未来一片美好。

回校之后,毕业论文也只是糊弄一下,就出去卖房子了。对,去龙湖卖房子。卖房子的钱,五一和协会一起去了中原地带河南。甚是愉悦。

2

可能我以为人生的坦途开始,不过是新的挑战的开始。那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都是负重前行。

大学沉迷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极少读书,而跨专业的焦虑,更是与日俱增。什么杜威,赫尔巴特,对我来说不过都是记忆中的名字。

我还是没有弄明白,读研,究竟是读什么。一切都是在稀里糊涂中开始。

选导师的时候,第一志愿选的是陈老师,因为听说,如果想读博的话,就读他的博士。他没选我。

后来梁学长又重新给了我一份导师名单,多了一个先如今的导师。又同我介绍了一下情况。

那时,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最终还是选择了一位年轻的导师赵老师。

我们第一次聚餐,是和很多师兄师姐一起。我们也插不上话,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虽然在本科毕业的时候,可以给导师写稿子,也可以陪导师去桌上一一敬酒。可是,这个陌生的环境,这些陌生的人,我依然手足无措。那时,我也没有建立对于自我的自信,只是觉得一个陌生的环境,餐桌、学习、环境,都让我觉得难以融入。

然而,只要你坚定自己想要融入环境,进入新的圈子,你都会主动寻求机会。本着向来好学的精神,我们向赵老师要了书单,开始读书了。恰好我这种理想主义的性子,和那种寻求一种理想生活的向往,我有了现在的公众号。确切的说,在读书之前就有了公众号。

就在这样一来二往中,交流互动中,我们渐渐熟悉,学业、娱乐、出行,一切都开始走向了正轨。

我的自信,也在学业、各种活动中重新建立,甚至到现在,这种自信,超越了过往的自卑,如获新生。

看着上一届的学长学姐社会调研比赛拿了一等奖,我觉得我们也需要做。那个时候,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我都不知道,我只知道要做。

我们联系了赵老师,赵老师帮助我们选择了题目,一点点地指导我们做完了那个项目。尽管赵老师曾经教过我们,可是依然充满了种种困难,很多操作已然忘却,很多东西都是从头开始。可是,我们还是完成了。

虽然现在再看,那仅是一个很简单的量化研究。

可是,我依然认为那是一个机会。一次建立学术希望的机会。

那是我一个我开始对学术产生希望的机会。可惜,这样的希望不过伴随着时间逐渐流去。我开始觉得我只是一个没有思想的动物,不善思考,不具备研究能力,也不知道如何获得。

直到后来,参加了一个论坛,我按照我们调研大赛的路子设置了一个问卷,写了一篇文章,投了出去,那个杂志的编辑很用心,帮我一起修改了很多的地方,我再一次意识到,学术的严谨。

这是一个机会,因为这个文章的投递成功,意味着,我完成了顺利毕业的第一步,也再次增加了我的信心,我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一个问卷和论文,也许我具备了这样的能力。

赵老师离开学校之后,也逐渐失去了读书的动力了。零零散散阅读着,但是这种读研的迷茫从未消失。

3

后来,我去了发规科,是一个不认识的同学在群里发出呼声,我就去了。我不知道去做什么,大抵知道写写材料,做做表格。

也许因为我的“能干”,和老师闲谈中,何老师给我介绍了蔡老师,于是我认识了教师教育学院的蔡老师。

以前,除了自己学院,哪能想到去找其他学院的老师,去上其他学院的课程啊?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闭塞所在,总是只能看到身边的环境,如果不行便一蹶不振。可是从来不知道抬头看看远方的云彩多么绚烂多彩。

这又是一个机会,这些机会一环扣一环,在既有的围城和桎梏中,不断地螺旋前进着。也开启了我真正对质性研究的了解之路。

做质性的毕业论文,是我们和赵老师的群里闲谈感受到的,我觉得那些质性研究都好有趣,充满着人文关怀,文笔也是娓娓道来。我想我也可以做这样的研究。

可是,这样的研究从一开始就不被人看好,经历了很多的所谓“艰难险阻”。

我对着研究方法的书看,不过是在看一些文字,那时我才意识到,我几乎毫无基础。于是,跟着研二的同学去上了蔡老师的课,跟着一起读了一些文章,才逐渐地进入到做研究的路中。

我其实也不算是一个很主动的人,但很多时候,现实的情况要求你需要主动和他人交流和沟通。否则,你会一无所获。

赵老师在我做这毕业论文中,给予了太多启发,也给予了很多有用的资料和参考书籍。

而这一切,都是在不断主动和争取中获得的。

要做好毕业论文的初衷,不断地催促着我前进。可是我,不行啊,我觉得我毫无能力,毫无思想,我觉得我还是深入不下去。既有的环境,似乎压迫着我,我喘不过气来。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之后,又通过教育学院的同学上了林老师的质性研究方法课程。林老师经常拿着自己的论文举例子,这样的例子,以及他推荐的书籍,又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10.1的时候,我的访谈资料几乎还是寒假的那些,丝毫没有什么进步。没有办法,没有资料怎么做研究。在原来的基础上,我只能重新规整一下研究问题,然后通过语音和一些访谈对象取得联系。他们刚好是放假,我完成了许多人的访谈,他们又提供了很多新的信息。

有的时候,我感受到步步维艰;有的时候,我觉得这又是一种幸运。在一个你觉得失望透顶的环境里,你总能尽自己的一点力量突破一些,再突破一些。尽管,这还远远不够。

读研三年,我在不断地寻根问路,不断地搜集资料。无论是后来的考博还是一些出国的信息,我都竭力在一个身边一无所有的境地中寻找柳暗花明。我不想把自己描绘成一个苦逼的苦行僧,可是这样的一份经历,何尝不是一份幸福?

不甘于现状,竭尽全力去探索潜力所在。当华科大的全面申请考核的通知出来,一切皆在预料之中的那种释然。世界上还有一种情况是,即便是你努力争取,但你依然没有机会。

很多念头不会从此停止,张老师给予我一个橄榄枝,告知我现状。剩下的只能再次由你自己去争取。

有的时候,我会想,为什么有很多人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什么他人会有那么多的机会?为什么,你一无所有。

可是这种思想,不过是为自己找借口罢了。人生本就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结合。很多偶然性不过是在你准备好的时候悄然到来。

你还是没有准备好,如果你足够优秀,也不会沦落至此。

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充满了很多的机会,其实只要你真的能够再多那么一份主动,再多那么一次努力,也许你也可以获得。

可惜,芸芸众生,我们都会任凭机会流失而后悔不已。所以,过往地,不值得后悔,那都是你的主动选择,成就了今天的你。

而未来,不会比这更好,也不会比这更差,但需要你继续努力付出。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机会,没有谁会主动交给你,因为你不过是众生之一,毫无特色。所以,想要什么,想争取什么,你必须自己主动出击。

每一次机会,都值得我们认真对待,都值得我们付出全力。

愿我们都能及时回顾过往的经历,不断思索,在固有的环境中,看看外面的世界,在既有的阶层和社会环境中,向上突破,让那一棵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直至无懈可击。

其实,经过近几日的思考,我觉得自己也很幸福。

24岁,我依然爱哭爱笑,遇到困难了就大哭一场,遇到好玩的事情了就哈哈大笑,偶尔还学着调皮些和一些人斗智斗勇,每一天都在努力,每天我都在写着自己的故事,总是充满信心地向往着未来的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毕业论文,是在淘宝花1000块买的
有一个push的学生是什么体验
怎么找毕业论文导师?
毕业论文谢辞12篇
那些你在读研之前最好知道的研究生日常(文科篇)
复试逆袭必备干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