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见闻:冰雹之后的乡村

今年五月份,家里下了一场很大的冰雹,致使乡村的果园饱受风霜,减产甚至停产不等。我写了几篇文章记录了我的乡村所发生的种种变化。

时隔九个月,此次再次归家,目睹乡村经济之变迁,以及听闻母亲之讲述,特此记录下遭受冰雹这场大灾之后,对乡村百姓的影响。

对于农民来说,靠天吃饭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一次次的不可预料的灾情带给了他们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此他们往往缺乏长久的规划。

其一,他们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冰雹造成的经济损失,所能采取的唯一手段就是:砍掉果树,放弃果园,改种玉米、花生和小麦等农作物。因为他们不敢承受也不能再次承受风险了,他们不能忍受付出了太多成本而面临一无所有的噩耗。所以,不如直接种农作物,起码饿不着。以下几张图是砍掉果树,改种小麦的图。

这是小麦,这户人家砍掉了原有的果树

这是被冰雹打的桃树,这户人家还没有砍掉,我妈调侃:这明年还能长出桃子来吗?

其二,面对天灾带来的影响,他们采取了增加成本以应对大灾对果树等经济作物的影响。比如,在今年的冰雹中,受影响最小的就是大棚内的经济作物。在我和妈妈经常散步的路上,我数了一下,沿途新盖的大棚大概有11个。这些大棚一亩地的成本大概是2.5万到三万之间。据说,自冰雹之后,村里的人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几乎举全村之力将一家一户的拉塑料纸,通常一家大概用2-3小时的时间。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集体经济的瓦解导致乡村各家各户以自己的土地为主进行耕种作物。这种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形式也在分产到户和市场经济的推力下逐渐消失,但这几年互帮互助之风又在风靡。但这几年随着天灾等外部条件的作用,以及雇工人员工资成本的增加,比如雇一个人套袋,蔬果等需要一天给150的工资,还要各种水果伺候着,否则这一批套袋的人就会说这家人太抠。因此,乡村邻里的互帮互助又在崛起,但这背后却不是淳朴之民风在起作用,而是基于经济利益而驱动的互帮互助。

这是刚建的两个大棚

这户人家还在各种搬运

其三,面对天灾,乡村百姓往往没有足够的判断力,而是一个乡村“领头人”采取某种应对措施,其他人蜂拥而上。村里几户人家之前盖了大棚,在冰雹中遭受损失较少。乡村百姓看到在冰雹中的受益者,因此也采取盖大棚的方式,希冀减少损失。早知道,尽管露天葡萄等经济作物这几年因天气原因不挣钱,但不少农民还是不忍心投资好几万的成本盖一个大棚,但是冰雹天灾的农民受益者给予了他们这种底气,因此他们开始彻底转变,增加成本。

其四,外出打工之风就行。我爸多年没有出去打工,今年出去多次。一天赚150多块钱,贴补家用。结算3000多块钱,他高兴地像个孩子。而邻家有个哥哥,借着自己年轻时候积累的社会资本,开始在农村里面承担“招工”的角色,作为中间人,既联系了农民打工赚钱,又能从中赚取钱财。当然,还有很多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他们都纷纷采取各种方式外出打工,以弥补冰雹带给家庭的损失。

以上,是我看到了冰雹之后,粗浅记录了乡村的经济变迁。每一次从城市回到乡村,我总是有数不尽的感慨,我感慨于乡村百姓的“滞后”,我感动于他们的“韧劲”。在乡村的每一天,我都以切身经验体会着“有些人,光是为了活着和生存就已经耗费了大量的力气”。他们在这一方土地中,以他们独有的“韧劲”和接受命运安排的“妥协”,日复一日地付出着所有的体力劳动,只为生存和生活。

以这样的方式记录着我生长的地方,既心痛又满怀感激。心痛他们生活的辛苦,感激他们在努力生存的同时还在支持我读书。而今25周岁,仍然不能像已经成家的同学让父母放心,让他们有更好的生活。而这样的生活,还要持续至少四年,就像今天和韩姐姐见面,她说:能得到爸妈的支持,继续读研读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扯远了,明天我想写一篇(有些人,光是生活就已经筋疲力尽)的文章,也算作乡村见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灾·哭麦
天灾无情,冰雹来袭
乡村做客见闻
现代化农业大棚【见闻】
乡村见闻
公考:2021年广东省公考类比推理真题,暴雨、冰雹与天灾是啥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