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的真相是什么(1)

这是一篇旧文,首发于知乎。文章很长,计划分几部分发完。

这可能是我写过的东西里最认真的一个回答了。

不过,按照某种神秘的规则,当你越看重一个东西时,基本上也就没有多少人会关注。

我把自己对世界的终极认识写出来,只是因为我在做我喜欢做的事,我在沿着“真实的自己”前行。

关于世界的本质,也被称为“形而上学”。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我们人生的根本问题,因为真正理解这个问题后,可以知道“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可能有的人觉得思考这个不重要,不当吃不当喝,也解决不了我的买房就业生二胎问题。

毕竟人生在世屈指算,最多三万六千天;人好比盆中鲜花;生活就是一团乱麻;房子修的再好那也是个临时住所;那个小盒才是你永久的家!

你说我有那时间,多刷会儿抖音,玩个游戏、和妹子交流下感情啥的不香吗?我理解这个干啥?

那么我们换个说法,理解这个问题,可以做到“了脱生死”,做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怎么样?感兴趣不?

哎,这个有点意思啊。大哥,你这不是在忽悠我吧?你这家伙,去年参禅,前年修道,今年直接来个命由己造。

你这树上骑个猴,地上一个猴,你这不会是忽悠二傻子呢吧?你信不信我叫我彪舅过来,搁你这儿咔咔一顿挠。

看你这话说的,哪能呢?我一不骗财,二不骗色,我忽悠你干什么玩意儿?我图啥?图你智商低啊?图你展示自己小学生的优越感啊?图你骂人难听啊?

我有这时间去和三五好友聊聊人生不好么?“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也认同的:吾与点也!

说的也是啊,大哥,你看啊,我从小的教育让我只相信科学,你准备讲的这个科学不?有啥数学公式之类的证明不?或者有啥神通展示下让我直接信你不?

我去,看你这话说的,差不多得了,多少是个多啊?要啥自行车啊?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哪儿能还不如科学呢?不信走两步,来,咱走两步看看。咱以实践为准,你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呢,你就听,觉得胡说八道扯淡的,那你就直接走呗,谁也没拦着你不是?

形而上学,这是翻译过来的,出自《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在人成运”,这个“形”指的是物质,形而上涉及的是物质世界的来源,那就是“无形”“空”“道”“上帝”,形而下也就是对物质世界的具体事物的分析。

存在,本体,虚无,因果关系,宇宙,灵魂,自由意志,都属于古老的形而上学话题之一。

在这方面,我们华夏文明在五千年前即有完整的表述和认识,三皇五帝,即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以来,都有明确完整的世界观表述,毫不含糊。

直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继承发展,观点慢慢出现分歧,秦汉以后,则形成了释道儒三家为大。

在西方,则是以柏拉图,以及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为代表。而在这之后,西方对此再无发展。

康德指出,“形而上学如何成为可能”一向是没有落实的问题。说白了,这东西无法证实,让人怎么信?西方最后一个对形而上学有重要发展的是黑格尔,再之后,形而上学渐渐没落,被科学取而代之,始终在物质世界打转,无法超越物质世界,更不用说超越精神世界。

科学最初只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被称为自然哲学,我们从牛顿大爷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个书名里也能窥见当时的情况。

自然哲学逐渐转变为了一种源于实验和数学的可验证的方法体系,称为科学,专注于物质世界,已经属于形而下学的范畴了。

宗教和神学则是其另一个走向,宗教从建立之初就带着浓厚的世俗化背景,在越来越形而下的道路上一去不回头。

大哥,你这讲了半天,我这一脑门子的糊涂啊?都啥玩儿意啊?啥形啊,上啊,下啊的?这都啥啊?我这智商啊,是不是芭比Q啦?

好,读者有要求,咱不信广告,那大哥,我们信啥呢?看疗效呗。

我们直接点,说结论。可千万别抽啊。

前言

形而上,即是这世界是什么?我是谁?

你是本体为“空无”的幻相存在。

在物质层面表现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意识和物质。这世界即是对这个整体进行压缩后的投射,“我”即是对这个整体的进行分别后的认识,也就是对这个物质世界的全部感觉。

越形而上,则越呈现为连续的整体,即是整体意识,直至最终的“空无”,也就是你的本体。

越形而下,则越呈现为离散的分离,即是分离的物质,直至最终的“空无”,也同样是你的本体。

事实上,意识和物质,是同一个东西,它们一体两面。意识是对物质的感知,物质是对意识的表达。

这种分离,是统一下的分离,本质上是对“无限”的遏制机制,每一层次都有对下一层次统摄的规则。每一层都是一个能量场的泡泡。

这个整体同时还是全息的概念,每一个分离的“部分”都包含了“整体”,也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用《心之力》来总结一下:我心即宇宙。

也就是说,你所以为的这个身体的“我”是不存在的,自始至终你所感受到的这一切都是一个“整体意识”,这意识和你感受到的“物质世界”是同一个东西。

你感受到的这整个画面,是用“信念”的框架,从无限中框出来的。本来就没有“小我”,万物都没有“我”,只有一个整体的画面。

这个画面的本质是“无”,是变化引起了画面,这变化是信息的“不同”,并没有变化的实体,下面什么都没有,也就是“实相无相”,“实无所得”,“空无所空”。

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无极生太极的循环,没有一个开始,始终都是轮回。

这画面就是“所有”“全部”。在一开始,没有外面,所有一切都在这里,没有“不同”,没有“存在”,是为“亙先”,“无极”,“性空”。

用语言思维是无法表达出这个概念的,因为语言只能描述“存在”,你无法用网筛出空气,语言和思维是一种比“空无”更“粗”的东西,能明了“空无”的只有“空无”本身。

所谓的明心见性,那么,心是什么?性是什么?在哪里?

心不是存在,心使“存在”得以存在。

存在就是意识到它自己的“行动”,也就是修行即是修心。

你的本体不可见,无形无相,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因心而显相,方呈现出这世间万物,宇宙大千。

我们是披着“存在”面具的“空无”,是同时既“生”又“死”的。

“生”是“幻有”,“死”是“性空”,生是一个梦出现,我们在梦中以演员“存在”,体验悲欢离合。死是梦醒,消失不见。

我们就是受欲望、业力牵引,沿着一个又一个梦境向前,吹过一个又一个画面,这就是“轮回”。

总的结论有了,那么我们来看看老祖宗们及西方哲学是怎么论证这个结论的。下面从华夏古文明、释、道、儒三家,易经、西方哲学、西方宗教等角度来简要论证下这个结论。

或者,你说我不想看这些古代的,我就喜欢现代的科学,那小道恰好也懂点皮毛:可以看我知乎上的这个帖子《为什么宇宙会将最大速度限制在光速》。

大哥啊,我不想知道你这结论是怎么来地,我就想知道我是怎么没地。

好,我们马上开始:

1、华夏古文明

我们华夏自古称为“神州”,从三皇五帝时即有完整的世界观,传承有序。

虽然很多古籍已经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连山,归藏,我们已经无法一睹真容。

但从近现代考古古墓群中发现不少春秋战国时期的简书帛书等,我们仍能从中找到这些传承。

①、楚简《亙先》

这篇是90年代在楚墓中发现的,是我们中华先圣的上古智慧。

原文五百多字,有兴趣可以搜来看看。只谈下这篇的内涵。

“亙先无有,初惑生亙,再惑生人”

亙,gen,表示时间和空间的延绵不断。也就是我们的宇宙,也就是你现在感知到的全部感觉。

亙先,就是在我们宇宙诞生之前的意思。或者说现在这状态之前的状态。

那么在我们宇宙诞生之前,是什么呢?

“亙先无有,朴、寈、虚;朴,太朴;寈,太寈;虚,太虚。”

也就是说,在宇宙出现之前,啥也没有,空空如也,清净、虚无。

注意:这里有个重要的关键,宇宙诞生之前,并不是你想象的久远之前的事,并不是100多亿年前的事。

宇宙诞生就是当下这一刻之前。

在这之前,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在每一个刹那,你进入了一个“时间和空间”的点,就好比你进入了一个“梦境”。

你在进入的同时,“创造”了时间和空间,“创造”了你所有的感觉,“创造”了记忆,“创造”了你感觉到的这一切。

时间和空间的观念,都是这梦境中才有的观念,是你进入的同时才有的错觉。

这和做梦是同样的,你不会察觉自己是何时入梦的,就是在进入梦中时,才“创造”了梦中的时空,感觉,梦中也以为自己很真实,有过去的记忆。

就是当下这一刻,你“创造”了“过去和未来”。

亙就是现在,亙就是梦境。

亙先,就是空虚、无“有”的状态。也就是佛家的“空”、道家的“无”的状态。

什么都没有,是无法想象的,也无法描述的,因为只要想或说,就已经有了“有”的概念了。


那么,这个“空无”的状态是怎么生出这宇宙来的呢?

“惑作,有惑焉有炁”

这种空虚清净的状态,是待不住的,就会妄动。

有惑就有动,动了之后就产生了一种感觉,什么感觉呢?要认识自己的感觉。

这就是道生一,这个“一”就是完整不可分割的意识,“全部”“整体”,是混沌一体的感觉。

这就是无极生太极。

在这种完整的意识中,存在了所有的可能,所有的存在。

这个完整的意识认识到,宇宙中只有自己,没有别的东西。所以它无法也不可能从自身以外的某个点来认识自身。没有参照点可以来对比。

唯一能够参照的只有自身内部。

所以,这个整体的意识分裂了自己。

阴阳就此产生。

“有惑焉有炁,有炁焉有有,有有焉有始,有始焉有往”

有惑所以“道生一”,意识出现,混沌从“同”到“不同”,也就是这种整体的感觉,觉得自己里面有点什么东西,这种探求的心就是一种继续迷惑的妄动。

于是“有”,也就是物质出现,开辟天地、阴阳初分。自此有“始”有“往”,循环往复,轮回出现。

无法用存在表达出不存在的状态,那就是“不可思议”的状态,“不可说”的状态,那就是宇宙开始之前的状态。

这状态并不是开始于几百亿年前,它只是存在于你每一个念头之间的“空白”,存在于你的一呼一吸之间。

所有一切物质,事件,念头,想法,都是潜伏在“空无”之中的“幻相”,这整体的画面就是我们的本质,祂在以“存在”对抗“不存在”。

所以,首先“要有光”,然后生“天地”,又次而生“人”。

是以“无明”自有“我”而始,从此万物因人的“分别”而出现,贪求外物而流浪生死之间,是为轮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勉强比喻一下,“空”好比电脑屏幕,你看到的画面不过是像素明灭的变化,你却以为那画面真实存在。所有一切不过是你意识中的变化,你以为真实的一切,都只是“空无”。

没有一个肉体的“我”,那只是画面上你相信存在的主体,没有他人及众生万物,那只是画面中你以为存在的“客体”,没有时间,那只是画面的变化引起的错觉。

这个整体的意识,就是无分别的意识,就是至高无上的意识,是直觉洞察,是对意识的觉察。也就是“般若”,“觉”。

只有“空无”才能觉察“全部”。有“意识”已经是不“空”了。

般若,是梵文prajñā的音译,本意为'认知之前的状态'。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视频:物质并不存在,宇宙的本体是意识!
【视频】物质并不存在,宇宙的本体是意识!
惊醒视频:物质并不存在,宇宙的本体是意识!
郑版《恒先经》全文精校解译
精神生活的哲学
意识行为构建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