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孝不慈宋光宗:为人子不朝老父亲,为人父拒见独生子
userphoto

2022.09.05 河南

关注
01
“外面是什么声音?”一个神情偏执的中年男,侧耳倾听着外面传来沸沸扬扬的皇帝出行才演奏的御乐,阴沉沉地问妻子。
他的妻子却随口诳他:大概是市井上有人办喜事吧!
中年男顿时暴怒,挥拳打过去:你还想欺骗我到什么地步?我是皇帝!我在这里!外面怎么会演奏御乐?
猝不及防的妻子就这样被丈夫的拳头抡倒在门框上。
这场家暴的男女主角,就是大宋朝拒不承认自己是上皇的圣安寿仁太上皇赵惇,和他的妻子寿仁太上皇后李凤娘。


02
宋光宗赵惇,是个很令人一言难尽的皇帝,虽然史家评价他和晋惠帝差不了多少,但初即位没犯病时,他也曾“总权纲,屏嬖幸,薄赋缓刑”,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再从他即位前的伪装看,他的智商也很正常,所以才能用好学知礼、谦恭节俭的假面具,把他亲爹孝宗欺瞒过去,越过他二哥魏王赵恺立他为储并禅位于他。
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初二,孝宗行内禅礼,光宗赵惇即位,礼成后,他亲自送皇父孝宗去北内重华宫,然后返回南内,给父亲和继母谢氏上尊号。
二月初四,光宗率群臣朝见重华宫,并大赦,百官进秩,优赏诸军。
二月初六,光宗再次率群臣朝见重华宫,给父亲、继母奉上尊号册宝。
二月初十,光宗下诏以后每五天一朝重华宫。又在二月二十九下诏编纂《寿皇圣政》。
孝宗谢绝儿子的五日一朝,光宗又在三月十八宣布改为每月四朝重华宫,并在五月初八诏丞相以下每月一朝重华宫,表现得特别孝顺。
绍熙元年(1190)正月初一,光宗率群臣朝重华宫,奉上祖母寿圣皇太后吴氏、父亲至尊寿皇圣帝孝宗、继母寿成皇后谢氏的册宝。
八月十七,光宗又率群臣向上皇父亲孝宗奉上《寿皇圣帝玉牒》、《日历》。
绍熙二年(1191)四月初八,光宗陪同寿皇圣帝、寿成皇后临幸聚景园,父子共享天伦。
尽管光宗本人口口声声要效法父亲孝顺太上皇,但他并没有做到其父之万一。


有一次,光宗独自去聚景园游玩,谏官批评他应该邀请寿皇同行,他对批评很不满,认为大臣是在责备他不孝,就对身边的臣子发火说:寿皇当年也有不请太上皇的时候。
这边光宗发脾气,那边孝宗也听说儿子独自游玩的事,不知道是想提醒儿子还是咋地,就派内侍送酒给光宗助兴。
正发火的光宗可能是不小心,把盛酒的玉卮打翻,内侍回去就给孝宗报告说皇帝发怒把玉卮摔碎了,让孝宗很不痛快,以为儿子对他不满。
当初高宗禅位后,孝宗就继续扩建北内,力求让嗣父生活得更舒服。如今孝宗禅位,重华宫领班内侍也提议修缮北内,孝宗不愿意折腾亲儿子,就说不用惊动南内(皇帝光宗),修缮费用直接从北内重华库出罢。
按理说,老父亲体谅儿子,做儿子的应该领情,多少也要有所表示,你爹出大头你总得出个小头吧?但光宗对重华宫的扩建改造,自始至终都没有一点表示。即便孝宗再宽慰自己,相信他心里也会不是滋味的。


03
让人没想到的是,此时光宗还顾及点面子,到绍熙二年(1191)十一月二十七,因受刺激诱发神经病后,光宗就与之前判若两人,内受制于悍妻李凤娘,外偏信宦官内臣,是连面子活都不愿意做了。
光宗发病当天,寿皇圣帝就和寿成皇后亲来南内视疾,对儿子的病情,孝宗是又担心又生气,把儿媳妇李凤娘狠狠地训斥一顿,如果皇帝有什么不好绝不会放过李家。
结果,李凤娘却在光宗醒来后颠倒黑白,离间光宗父子,说寿皇要等光宗病愈后过宫时,就不让光宗还宫了,给精神病光宗的心里种下猜疑的种子。
才发病的光宗此时病情还不算严重,对父亲的表面工作还是应付的。


绍熙三年(1192)的大初一,光宗因病不视朝,自然也没能去重华宫。
正月初九那天,尽管天降大雪,光宗还是抱病前往北内,让看热闹的老百姓们都感慨他们官家的孝顺,真是前古未有。
孝宗也怜惜儿子,就对儿子说:你病体还没有恢复,就不必过宫问安了。
好嘛,孝宗不经意的吐口,成了光宗以后不过宫的理由:我有病,就不来了。
到了月中,皇帝又该过宫向太上皇问安了,光宗就自称生疮了,让大臣代为前往北内行礼,从此,宰臣代皇帝朝重华宫行礼,就成为绍熙朝的常态。
皇帝身边的内侍屡屡进谗,说太上皇想对皇帝不利;太上皇身边的内侍也常常言语暗示,说皇帝对太上皇不孝。
天长日久,三人成虎,光宗就忍不住怀疑老父亲是不是想废掉自己,自此视朝重华宫为畏途,能不去就不去,能拖多久拖多久。而孝宗,尽管爱子心切,心中也免不了不豫。
正是因为对父亲心存猜忌,绍熙三年从正月初九过宫后,一直到四月十七,光宗才再次亲朝重华宫一次,然后就到后半年的孝宗圣诞。


04
孝宗的生日会庆节在十月二十二,按照惯例,在圣节前十天,皇帝要向重华宫行进香仪式,光宗许诺要去,到进香当天,却推辞说太上皇允许他免过宫,在群臣激烈的劝谏下,才在次日补礼。
因为进香礼失期,宰臣们怕光宗在会庆节也变卦,纷纷上疏督促,光宗也许诺一定去。
会庆节前两天的十月二十,是光宗儿子嘉王赵扩的生日,这一天,光宗把嘉王召进宫,一家三口举行家宴,其乐融融的共享天伦之乐。
礼部侍郎倪思借此事趁机再次劝谏光宗:官家父子欢乐时,心里就没有想法?寿皇想念官家的心,正如官家想念嘉王一样啊!
光宗嗯嗯点头,表示自己肯定会去重华宫。
但是,到了会庆节当天,群臣翘首以盼,老百姓掂足围观,却不见皇帝人影,直到日上三竿,收到太上皇的御旨:今天免过宫上寿。
从群臣到围观的老百姓,都不禁面面相觑,无奈的宰相留正,只好率百官朝重华宫称贺,陪上皇渡过一个凄凉的生日宴。
到了十一月十七冬至日,光宗又以上皇免过宫的理由不去朝见父亲,仍是由丞相率百官朝重华宫。
大臣们对光宗拒朝重华宫很是不满,兵部尚书罗点等人纷纷上疏,请求光宗朝重华宫,吏部尚书赵汝愚也规谏光宗。
在这样的情况下,光宗才在十一月二十二去朝见重华宫,皇后李凤娘随后到,都人为之“大悦”。


十二月初五,光宗又率群臣朝重华宫,献上刚修成的《寿皇圣帝玉牒》、《圣政》、《会要》。
绍熙四年(1193)正月初一,光宗去重华宫给父亲行元日朝贺礼。
当群臣以为再不用为皇帝不孝而操心时,光宗却又开始深居简出、拒绝朝重华宫了,又经过赵汝愚和孝宗亲兄嗣秀王赵伯圭的斡旋,光宗才和皇后于三月初九,去北内朝重华宫。
在当月二十六,光宗还陪同父亲、继母幸聚景园,一家人游园赏春,这也是光宗发病后仅有的一次陪同父亲游玩。
游园之后,光宗又故态复萌,宠信孝宗赶走的宦官陈源,拒绝朝见重华宫,为两宫操碎心的百官们,再次掀起一轮新的劝谏。
九月初七,光宗圣诞重明节,群臣请求光宗朝重华宫,以谢寿皇的养育之恩,光宗不听。
随即,一个叫谢岳甫的士子上疏说:太上皇春秋已高,对官家的爱,和官家对嘉王(宁宗)的爱是一样的,现在官家不去朝见上皇,上皇万岁之后,官家何以见天下呢?
一时良心发现的光宗被他上书打动,决定九月二十一朝重华宫。
但等到那天,光宗准备和百官一起去北内时,皇后李凤娘出来,拉住光宗不让去,光宗就半推半就地跟着妻子回内宫,群臣大惊却无可奈何。
中书舍人陈傅良冒险上前拉住光宗的衣裾,不让他回宫,李凤娘厉声呵斥陈傅良放手,陈傅良只得放手,心中激愤,不由失声恸哭。
气愤的群臣于九月二十五纷纷上疏,请求光宗朝重华宫,光宗统统充耳不闻。


05
孝宗的圣节又快到了,该皇帝举行进香仪式,光宗压根不出南内。十月十九,秘书省官纷纷请求光宗朝重华宫,连续三上疏,光宗依旧不报。
十月二十一,会庆节前一天,工部尚书赵彦逾等人上疏孝宗,请求他不要再降旨免皇帝过宫朝见。
看到奏疏,孝宗跟吃了黄连一样有苦难言,他最初的确下旨免皇帝过宫,那是心疼儿子的身体,后来免过宫,则是为了掩饰儿子的不孝,也是顾及自己的脸面,有个不孝的儿子很光彩吗?
但到了再后来,免过宫的旨意则多半是光宗假传上皇旨意,上皇为了自家父子的面子还不能戳破。
因此,面对大臣请求不要降旨免过宫的奏疏,孝宗内心是苦涩的,对赵彦逾说:自从秋凉以来,也总想和皇帝相见,爱卿等人的奏疏,已经转送给皇帝了。
等到了第二天会庆节,光宗果然又一次称病不朝,仍由宰相葛邲率百官朝贺重华宫。
由于皇帝不到场,致使上皇的寿诞无比凄凉,在场群臣都有些羞愧难耐。而光宗不孝的行为也引起朝野不满,议论纷纷,非议的话已经很难听了。皇子嘉王府翊善黄裳,愤慨地上疏请求光宗诛杀离间两宫的内侍杨舜卿,不报。
而身为皇帝的侍从官们,自觉没有尽到辅正皇帝的本分,在会庆节当天就纷纷上疏居家待罪,光宗自然下诏不许。台谏官张叔椿、章颖也上疏求罢黜,光宗依旧不报。
热血的太学生们也加入到劝谏行列,十月二十五,太学生汪安仁等218人上书,请求光宗朝重华宫,皆不报。


十月二十七,面对汹汹非议,光宗对群臣说要朝重华宫,群臣大喜,但许诺的光宗还没出宫,就重新称病不去。
光宗的言行再次让朝野一片哗然,丞相以下纷纷上疏自劾,请求罢政。彭龟年也请求光宗逐赶离间两宫的内侍陈源以谢天下,皆不报。
十一月初八,太阳出现黑子,人们都把天象和时事联系起来,认为将有大动。黄裳甚至上疏警告光宗,天象主乱兵入宫。
十一月初九,侍从,台谏等官一起奏事,请求光宗朝见上皇。
十一月十五,迫于形势的光宗终于出来,去朝见重华宫,上皇孝宗喜欢的不得了,“都人大悦”,连太阳黑子都在十七日消失不见了,全体臣民都为两宫和谐而欢欣鼓舞。
十二月初五,光宗又一次朝重华宫,父子再次欢聚一堂。


06
绍熙五年(1194)正月初一,光宗御大庆殿,接受群臣朝贺,这是他发病后首次举行元日大朝会。然后赴重华宫、慈福宫,去给父亲、祖母行庆寿礼。
但随着正月十一孝宗生病,光宗的疑心病再次跳出来作祟,他一次都没有去探望病中的老父。
虽然病情不重,但对儿子一个脚印都不踩的行为,孝宗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他甚至想去吴越哪个地方去自泯其迹。
起居舍人彭龟年说光宗:我是专门记录皇帝言行的,官家每次不过宫向上皇问安就要记录一次,记录这么多次,恐怕会被后世讥讽议论啊!
光宗满不在乎地说:寿皇下旨不让朕过宫,你就照记吧!
彭龟年说:就算寿皇有旨意,难道官家就可以不去?
光宗敷衍:会去的,会去的。
三月初八,是寿成皇后谢氏的生辰,亲爹都不去,何况继母?光宗直接冒称旨意免过宫上寿。
四月初三,光宗带着皇后和后宫妃嫔去玉津园游玩,在去之前,彭龟年就说他:官家不邀请三宫(皇太后、太上皇、太上皇后)独自出游,是不合礼数的。光宗则是无动于衷,自管带着妻妾去游玩。
还在病中的孝宗听说后,想起自己当年每次出游总是恭请嗣父高宗夫妻,心中不由辛酸,遂于次日,携太上皇后谢氏去东园游玩,这显然是和儿子赌气。
游玩后的孝宗由于心情郁卒不乐,病情开始急转直下,以至于药石无效,他病危的消息传开来,官民们都是愤慨不已。而光宗依旧认为父亲装病诓骗他,就是不去北内请安探病。


四月十三,侍从官入对光宗,苦求他朝见重华宫,不听。
四月十八,太学生程肖说等人以皇帝屡屡不朝上皇,是大臣辅政无方,上书批评大臣。光宗听说后,难得良心发现,觉得不能怪大臣,就许诺说二十二日过宫朝见上皇。
等到了二十二日,宰相率领百官入宫等候,大家一直等到太阳西斜,才传出皇帝因病不出的旨意,显然,光宗又一次把大家涮了。
愤怒的侍从官、馆职官们纷纷上疏,自求罢免居家待罪,其他职事官请求待罪的多达百余人,面对满朝请求辞官的现象,光宗只是下诏不许。
四月二十五,侍讲黄裳、秘书少监孙逢吉等再次上书,请求光宗过宫。
四月二十六,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陈傅良,请求以亲王、执政,或者宗室一人充重华宫使,专门探视上皇病情,传达两宫讯息,不报。
台谏官交章弹劾内侍陈源、杨舜卿、林亿年离间两宫之罪,请求罢免逐赶他们,均不报。
五月初四,侍从官入对,光宗拒绝召见。宰执前往重华宫探病,没有见到病重的孝宗。愤怒的陈傅良忍无可忍,缴上入仕一来的所有告敕,挂冠出城待罪。
五月初七,太上皇病情恶化,宰相留正等分头去祷祝天地、宗庙、社稷,为孝宗祈福。
五月初八,留正等人在入对时,请求光宗前往重华宫侍疾,光宗愤然而起,留正拉着光宗的衣服,边追边劝,一直追到福宁殿。
罗点哭泣说:寿皇病势危重,官家如果不现在去见一面,恐怕后悔莫及。光宗却充耳不闻,甩开大臣,径直回到内宫,无奈的群臣只能哭泣着出宫。
五月十一,丞相以下大臣以皇帝不听劝谏,纷纷上书求罢职待罪,光宗恼怒的让他们皆退,于是,丞相以下的执政们结队出城待罪。
此时的绍熙朝廷,出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下奇观,执政大臣们都因为皇帝的不孝而去城外待罪了,让皇帝变成光杆司令。
群臣罢工的消息传到北内,病重的孝宗还忍不住为儿子的处境忧心忡忡,让哥哥嗣秀王赵伯圭传他的旨意,命宰执们回朝上班。
五月十五,又是皇帝过宫的日子,大臣们在宫门等候,都城民众也翘首以盼,但直到正午,也不见光宗出南内,普通士兵和民众们都为之愤怒。
五月十八,权刑部尚书京镗入对,请求光宗朝重华宫,不报。
五月二十,丞相以下去重华宫问安,此时孝宗已经不能说话,只能环顾左右,希望能看到儿子。


起居舍人彭龟年屡次请对,光宗就是不见,五月二十三,彭龟年再次求见,光宗依旧不见,愤怒的彭龟年只能向空着的龙椅叩头,以至于额头流血染红了搢笏,才被光宗召见。
彭龟年苦求光宗去朝重华宫见上皇一面,光宗撇一眼他的额头,只是说:会去的,总会去的。但始终不见他出南内。
五月二十四,在嘉王府翊善黄裳、彭龟年等人退而求其次的请求下,光宗允许皇子嘉王赵扩前往重华宫问疾。孝宗看到孙子,内心是百感交集。
五月二十六,权户部侍郎袁说友入对,请光宗朝见重华宫,不报。
六月初九夜,寿皇圣帝驾崩。
此后,不管是大臣哭泣,还是皇子跪请,光宗都不信上皇驾崩,一直到六月十三,寿皇该大殓了,做儿子的都坚决不去见老父最后一面,致使丧礼都无法进行,没有孝子主丧,丧事如何进行?
耋耄之年的高宗吴皇后,只得无奈的传懿旨,宣称皇帝有病,在南内服丧即可,不用前来北内。
但实际上,不相信父亲已死的光宗,在南内也并没有成服,该饮酒作乐饮酒作乐,该观赏歌舞观赏歌舞,起居服饰宴饮一如平时。
贵为皇帝,身为人子,却不临父丧,不视殓,不举哀,不成服,朝野内外都为他的疯癫行为感到愤慨,群情激愤达到极点。


07
七月初五,愤慨的群臣,在硕果仅存的执政——其他宰执都挂冠在城外待罪——赵汝愚的领导下,发动绍熙内禅,集体把不孝的光宗抛弃,让光宗成为天水朝廷除赵构苗刘政变被废外唯一被迫禅位的皇帝。
身为人子的光宗,同时还身为人父,他不但没有学到父亲孝顺的德行,甚至连父亲慈爱怜子的天性也没有继承到。
他在被禅位后拒绝接受现实,坚决不搬离皇帝的居所福宁殿,不愿意别人称呼自己为太上皇,甚至不接受把他取而代之的儿子宁宗的朝见,到死,只见儿子一次,这种极端行为,也是让人无语。
绍熙五年(1194)七月初五,宁宗赵扩被曾祖母太皇太后吴氏立为皇帝,他的神经病爹光宗被退位为太上皇,移御泰安宫。
七月初六,新皇宁宗去给还不知道自己被退位的上皇光宗问安,光宗才知道自己成太上皇了,精神病再次发作,父子没有见面,移宫也不了了之。


七月初七,在北内重华宫临时听政的宁宗,下诏五日一朝泰安宫,百官每月两朝。
七月十三,群臣又一次请光宗移御泰安宫,光宗坚决不走。
七月十九,宁宗听从老师彭龟年的建议,不让他爹搬家了,直接把光宗所居的旧福宁殿改名泰安宫。
七月二十,宁宗按照过宫礼流程,给上皇光宗上奏说明天要过宫。
七月二十一,宁宗率百官朝泰安宫,疯癫的光宗把寝殿大门紧闭,给儿子吃闭门羹,宁宗只能呈上问安表笺,带着百官撤退。
由于光宗的抗拒,五日一朝泰安宫始终不能成行。
八月十一,宁宗再次率群臣朝泰安宫,光宗仍然拒绝。
九月初七重明节,宁宗过宫给父亲拜寿,文武宰臣也拜表上贺,光宗却以为父亲孝宗服丧为由免皇帝过宫。
噫!这会儿他成大孝子了,早干嘛去了。
十月初三,宁宗更改泰安宫为寿康宫。
十一月十九,宁宗从北内重华宫搬回南内新建的福宁殿。
庆元元年(1195)正月初五,宁宗去慈福宫、寿慈宫、寿康宫,去给曾祖母吴太皇太后、祖母谢太后、父亲光宗母亲李凤娘问安,仍然没有见到父亲光宗。
就在这天,吴太皇太后下旨说皇帝每月旦、望、初八、二十二日过宫,一月四朝即可。


二月二十一,宁宗又奉表给上皇光宗,表示明天过宫。但光宗不予理睬。
九月初七光宗圣诞,宁宗再次前往寿康宫问候起居,光宗又以为父亲孝宗服丧为由免上寿,父子还没见面。
九月二十三,太上皇后李凤娘生日,宁宗前往寿康宫,只是母子相见。
十一月十七,宁宗给曾祖母吴太皇太后、祖母谢太后、父母各自加上尊号。
庆元二年(1196)九月初七重明节,宁宗又率文武百官前往寿康宫为上皇上寿,光宗仍然拒绝见儿子,为了避免儿子尴尬,太上皇后李凤娘特意下旨,说太上皇圣体未痊愈,免皇帝过宫。
十月初三,宁宗率群臣给曾祖母、祖母、父母奉上册宝,父子没见面。
十一月十五,宁宗再次朝寿康宫,上《太上皇帝宽恤诏令》,父子仍没见面。
庆元三年(1197)六月二十一,太皇太后吴氏下旨宣布以后皇帝只需要在旦、望过宫即可。
宰臣京镗等人认为,一月过宫四次的规矩是孝宗定制,不能擅自违背,何况,从四次减少到两次,恐怕遭人非议。宁宗采纳宰臣建议,继续遵守旧制,一月四次。


九月初七,没等宁宗朝见,寿星光宗直接圣旨,免皇帝过宫。那一天,只是宰臣率百官前往寿康宫贺寿。
庆元四年(1198)八月二十一,宁宗以上皇光宗病情好转,又率群臣过宫,但并没有成行,大概又是光宗不接待。
九月初七光宗生日,太上皇圣旨免皇帝过宫,宰臣率文武前往寿康宫拜表贺寿。
十二月十二,宰臣京镗上奏宁宗,请求宁宗十五日过宫,听话的宁宗表示:一定去,到那天即便太上皇再有旨免过宫,自己也必须过去。
十二月十五,······
庆元五年(1199)正月二十九,谢太后下旨(此时吴太皇太后已崩),以后遇到忌辰或不便时,皇帝不用去寿慈宫(谢氏)、寿康宫(光宗夫妻)问安,免过宫。
八月二十一,因为太庙夹室的柱子上生芝,被认为是祥瑞,又赶上快到光宗圣诞,宁宗率群臣去寿康宫,给光宗上寿,并庆贺祥瑞。
这一次,宁宗终于见到父亲光宗,成礼而还。
这是宁宗自从即位后,五年了,父子俩首次成功见面,因此,中外官员在八月二十四纷纷上表向皇帝祝贺,你爹终于见你了!真是可喜可贺!
宁宗也很高兴,不但在八月二十六降德音进行大赦,还在二十七日为丞相京镗等人各自进官一等。
但到了九月初七,宁宗前往寿康宫上寿,又被拒见,继续由宰臣率百官拜表贺寿。
庆元六年(1200)二月二十三 ,宁宗率群臣前往寿康宫,奉上《圣安寿仁太上皇玉牒》、《圣政》、《日历》、《会要》,光宗不见。
三月十六,宁宗陪同祖母谢太后游幸聚景园。
六月初四,太上皇后李凤娘崩。
八月初七,太上皇光宗病重,宁宗大赦天下为父祈福。
八月初八,太上皇光宗崩。宁宗终于不用再为过宫父亲拒见而犯愁了。
从即位之初,宁宗规定每五日一朝上皇,到后来改为每月四次过宫,但由于光宗的拒绝,父子始终没有相见。直到庆元五年八月太庙生芝,父子才见一面。
后来的几次过宫,通过《御批续资治通鉴纲目》和《御定孝经衍义》的记载可知,并没有成礼。
也就是说,光宗从禅位到死亡,不管儿子宁宗朝见多少回,他就只见过儿子那一次,因此,史书还专门用“始朝”这个词汇,来讽刺宁宗不孝,尽管光宗“珠玉在前”更不孝。
因为在传统史家眼中,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父可以不慈,但子不可以不孝,光宗不朝见老父亲,是受制于悍妇,宁宗明知父亲的过失,还上行下效的效法父亲,久旷定省,实在是不孝,所以特别用“始朝”的字眼,以示“深罪”宁宗之意。
除了批评宁宗不孝外,史官还感慨:光宗不朝其父,宁宗也不朝其父,岂不是天理报应乎?
平心而论,宁宗也实在冤枉,明明是他多次过宫,被他爹拒见,是他爹不见他,又不是他不去朝见,却仍被史官批评不孝,也蛮悲催的。


08
宋光宗和宋宁宗父子俩,一个是精神病患者,一个是弱之低能。对于赵官家来说,他们是实现了父传子家天下;但对国家对百姓来说,拥有这样的皇帝,却是最深重的灾难。
精神病是不可理喻的,所以光宗对大臣的劝谏,是左耳听右耳扔、听而不从。但他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在犯病,还有大多数清醒的时刻。
那么,光宗和孝宗的父子感情,为何那么容易就被他人离间呢?
这其中除了光宗精神病作祟的缘故,也有孝宗的原因。
当初孝宗越过老二魏王赵恺,立老三光宗,除了被老三的伪装欺骗外,还有就是他觉得老三英武“类己”,所以立了老三。
但在孙子辈中,魏王赵恺的儿子赵柄,却比光宗的儿子赵扩聪明,是史书盖戳的“早慧”,而赵扩则是史书盖戳的“不慧”,不但语言理解能力、使用能力都很差,甚至基本的社交能力都不具备,就是一弱只低能儿。


所以,孝宗才想隔,代指定聪明的孙子赵柄为儿子光宗的继承人,也刚好弥补对二儿子赵恺的亏欠。
孝宗自觉得立赵柄为太子是两全其美的事,但却忽略了儿子光宗的心理,光宗觉得自己又不是没儿子,老爹却想让侄子做自己的继承人,怎么能不心生怨怼呢?自然就容易被内侍离间了。
当然,在光宗不孝的问题上,孝宗的原因只占小部分,大部分还是在光宗身上,即便有悍妇、内侍离间,也怪光宗这个蛋给人留有缝隙。
孝宗身边也有内侍离间父子感情,但孝宗的爱子之心,却自始至终都没有消失。
史上最孝顺的孝宗,却遭遇最不孝的儿子光宗,还是他力排众议扶上台的儿子,实在是太令人唏嘘了。
就是这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因为皇后过于无礼干政,他是历史上鲜有被大臣赶下台的皇帝
他是南宋的中兴之主,却为何管不了自己不孝的儿子和媳妇?
南宋趣闻:冰糖葫芦发明人赵惇,为何会变成了太上皇
宋孝宗为何在宋高宗去世之后,立刻禅位给自己的儿子赵惇?
不研究宫廷政治,就读不懂宋史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215——南宋宋光宗赵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