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宁宗无子立嗣,为啥不选择血缘最近的秀王系子孙?
userphoto

2023.05.11 河南

关注
一般来说,古人在过继嗣子时,多半要按血缘亲疏、昭穆顺序,来选择过继子,有近支是不能过继远宗的,但这个潜规则只针对官宦家庭以及老百姓,那些拥有至高无上皇权的皇帝、或者实权太后,则基本都是按自己的好恶来选择嗣子,比如宋朝皇室。
宋真宗赵恒在儿子仁宗赵祯没出生时,就略过和他同父同母的大哥赵元佐一支,去择立和他异母的弟弟赵元份的儿子赵允让。到了仁宗无子立嗣时,又一次跳过血缘最近且枝繁叶茂的大伯赵元佐一房,选择隔一层的四房叔叔赵元份的亲孙子英宗赵曙、即赵允让的小庶子。


猴格最初一直疑惑真宗仁宗父子为何略过元佐一房的原因,难道他爷俩是担心赵元佐曾经是太宗内定的皇太子、且又是长房老大、择立他的儿孙会影响他爷俩的地位?毕竟,皇位曾被赵元佐弃之如履过,要是择立元佐子孙,大臣们会不会觉得本该拨乱反正、然后把真宗父子甩一边去?
历史证明,略过长房选择过继子的仁宗最终还是看走眼,他的嗣子英宗真的闹濮议了,而英宗闹腾的结果,也在后来成为影响高宗立嗣的原因之一。
高宗择立血缘疏远的太祖后裔孝宗,除了政治考量外,大概还担心他家濮王系自私的基因作祟,怕再搞一出濮议,毕竟,选择已经沦为平民百姓的疏远宗室孝宗入继,会对他更为感恩戴德,通过后来的孝宗之孝可知,高宗简直是赢麻了。
到后来宁宗无子时选择过继,以及给他大伯、二伯家立嗣,也都是效法高宗选择疏远宗室,而没有择立血缘最近的秀王系。唯有同样无嗣的理宗赵昀,不听大臣劝谏非立孱弱又低能的亲侄子度宗赵禥。


以前猴格在和朋友聊起宋朝皇帝立嗣问题时,还认为宁宗不选择秀王子孙,除了想避免濮议外,可能多少还有点公心的缘故,当然也有他低智不能自理的原因。
现在回想起来,所谓皇帝有公心的认知,实在是太浅薄可笑,猴格觉得古代的专制皇帝有公心,就跟后妃圈意淫皇帝有真爱一样肤浅幼稚!(面壁自罚一下)
那么,无子的宋宁宗在立嗣时,为何不选择血缘最近的秀王系子孙呢?
通过宁宗朝的政局可知,就是因为宁宗智力低下,自主意识太薄弱,也就比司马衷强点,所以前期受制于韩侂胄,后期受制于杨皇后和史弥远,不管是身为相臣的韩某史某,还是把皇帝当提线木偶的杨皇后,都不会愿意选择人丁兴旺的秀王系,毕竟秀王一支随着孝宗上位,已经成为孝、光、宁三朝地位最崇高的亲王,远不如出身疏宗的宗室子弟好拿捏调教。


宁宗生前曾两次立嗣,第一次在庆元四年(1198),择立宗子赵与愿(赵询)养在宫中;第二次在嘉定十四年(1221)立皇侄赵贵和(赵竑)为皇子。
庆元二年(1196)八月十五,才降生47天的嫡皇子赵埈(jùn)夭折,已经29岁的宁宗第二次失去儿子。
考虑到历代赵官家们的生育口碑,宰臣们坐不住了,由宰相京镗(tāng)带头建议宁宗效法高宗故事,选择宗室子养育在宫中,只有耳朵没有思维的宁宗自然没有异议,朝廷就开始为皇帝过继问题进行海选,在庆元四年选赵询进宫。
史书并没有记载京镗建议择宗室子的具体时间,就连赵询进宫的具体时间也不详细,但根据宋史赵询本传可知,京镗的建议是在宁宗嫡长子兖王庆元二年八月夭折之后。再据宋史全文可知,赵询是在庆元四年进宫。
那么,这两个时间节点为何如此含糊呢?
猴格以为,原因在孝宗爱孙、宁宗堂弟吴兴郡王赵抦身上。当初在宁宗即位时,曾祖母吴太皇可是说过“嘉王(宁宗)做了吴兴(沂王赵抦)再做”的话,明显是让宁宗、吴兴哥俩兄终弟及的。


可宁宗嫡子夭折后,宰臣们就急慌慌的建议宁宗立嗣招弟,可见在宰臣们、特别是朝廷当时真正的实权人物韩侂胄心中,是排斥兄终弟及的,或者是排斥皇位流出光宗、宁宗一系。
来看下几件事的时间:
庆元二年八月十五,兖王夭折。
此后的某个时间,京镗建议宁宗过继。
庆元三年十一月初二,吴太皇驾崩。
庆元四年,赵询进宫。
总之,赵询就在吴太皇驾崩后的次年进宫当招弟的备胎皇子,把吴兴郡王赵抦的继承权给挤没了。
很显然,宁宗宫廷第一次择立嗣子,就是当时宁宗实际的掌控者韩侂胄拍板决定的,他不愿意宁宗搞兄终弟及,自然只有过继。
别以为韩侂胄不敢啊!那厮连吴太皇的忌日都敢擅自改动,何况吴太皇口授的继承约定?只要韩侂胄反对,提线木偶宁宗就不可能传位给堂弟赵抦,所以,赵询才得到进宫的机会。


那宁宗第一次立嗣为何略过地位尊崇的秀王系子孙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其一是孝宗的同母兄、宁宗的皇伯祖嗣秀王赵伯圭还健在,他要在嘉泰二年(1202)九月二十五才去世,要选他的曾孙,就要面对备胎皇子头顶上亲爹、亲祖父、亲曾祖三重“婆婆”,所以,韩侂胄就算脑抽了,也不会选赵伯圭的曾孙子,等着以后闹“秀议”?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据赵伯圭行状可知,他在嘉泰二年去世时,位下只有九个曾孙,且都没有获得赐名授官,“曾孙九人未赐名补官”。按宋朝旧制,宗室子弟一般都是年满五岁或虚七岁赐名授官,赵伯圭九个曾孙子都没到赐名年龄,也就是说,他们多半生于庆元三年及以后,因为年龄太小的缘故——海选年龄在六岁七岁之间——自然进不了海选池子。
所以,宁宗第一次立嗣时,秀王系子孙就被跳过,虚7岁的赵询被养在宫中。
由于宁宗还正在生育期,赵询初进宫后的确只能充当招弟的工具,一旦宁宗生下健康的皇子,他就会像赵允让一样被退货“退守藩服”。


嘉泰三年(1203)九月初七,宁宗以宗子赵希璂为大伯庄文太子的嗣子,更名赵搢,授右千牛卫将军。
众所周知,孝宗有四个儿子五个孙子,长子庄文太子赵愭24岁早亡,唯一的独子荣国公赵挻在9岁夭折。次子魏惠宪王赵恺35岁早亡,其长子赵摅也在婚龄之前早亡,次子就是吴兴郡王赵抦。第三子光宗赵惇的长子赵挺也在幼年夭折,次子即宁宗。第四子邵悼肃王赵恪幼年夭折。
在嘉泰晚期,孝宗位下三支,魏王系有吴兴,光宗系有宁宗,唯有庄文系绝后,因此,宁宗才给大伯立嗣。
但此时依旧略过秀王系子孙,要知道,此时嗣秀王伯圭已经薨逝,名下最少有24个孙子以上,满可以选择已经丧父的娃过继给庄文的,但朝廷依旧撇开秀王系,择立赵德昭的八世孙、疏远宗室赵希璂为庄文嗣子。
开禧元年(1205)五月十九,几年间就又连续遭遇三次丧子之痛的宁宗,下诏立13岁的宗子赵询为皇子,封荣王,给备胎嗣子名分。
开禧二年(1206)五月初一,30岁的吴兴郡王赵抦薨,被追封沂王。他的独子赵垓早在3岁时夭折,赵抦留下遗表请求堂哥宁宗为他立嗣。
五月十四,宁宗以赵德芳的八世孙、宗室赵希瞿的儿子为赵抦嗣子,赐名赵均(即赵竑)。也就是说,朝廷在为赵抦立嗣时,再次略过秀王系。


截止到开禧二年,孝宗位下的血缘子孙唯有宁宗一人,宗法上的孙子一人、即庄文嗣子赵搢,宗法上的曾孙一人、即沂王嗣子赵均。和胞兄伯圭繁茂的子孙相比,实在是显得凋零。
开禧三年(1207)十一月十五,皇子赵询被嗣父宁宗立为皇太子,但悲催的是,他在嘉定十三年(1220)八月初六早亡,享年28岁,也没留下一儿半女,致使宁宗再次陷入后继无人、储位空虚的境地。
赵询在位这十来年里,低智的宁宗皇帝又先后夭折四个皇子一个皇女,连续遭遇五次丧子女之痛,加上嗣子赵询是六次。
宁宗此时已经53岁,没有太多时间再来一次海选6岁娃教养了,因此,就有大臣建议宁宗直接立年长的皇子,比如郑性之,在中外人心惶惶的时候,上书宁宗请早定大计,“以立长为言”,宁宗很认同他的提议。
立长的话,又有多少选择呢?
当时在血缘上和宁宗最近的就是秀王系子孙,但在宗法上和宁宗最近的则是庄文嗣子赵搢(赵思正)、沂王嗣子赵均(赵竑)。


因此,刘光祖就上疏宁宗,举例汉朝迎立武帝曾孙宣帝,以及本朝太宗议立真宗的事,提醒宁宗“未有诸子可择”,可以考虑皇室近亲,“亲王近属中”岂能没有“秉德端亮亲师好学可主大器者乎?”
当时的朝廷是宰相史弥远说了算,虽然他弄死了韩侂胄,但在为皇帝择立嗣子的事情上,两个权奸的思维却是一致的,不愿意立近属宗室。
因此,在史弥远的致力下,朝廷再一次海选皇子,选拔范围是太祖十世孙中年龄在15岁以上的宗室子,后来的理宗赵昀哥俩就在此次海选中被史老贼相中。
问题是习惯充当橡皮图章的宁宗,这次居然没有配合史弥远,因为当时朝野内外都认为没有比沂王嗣子赵竑更合适的人选了,就算是平时不关心朝廷大事的人也觉得,这回皇位总该回到人家沂(魏)王家了吧!
嘉定十四年(1221),刘光祖上书求致仕时,皇嗣依旧没有册立,刘光祖就建议宁宗说:当今秀王的子孙是孝宗的天属,庄文、惠宪子孙,则是光宗的天伦,陛下你应该在秀王、庄文、惠宪“子孙择长且贤者而立之”,谁敢说他们不合适呢?


这是首次、也是唯一一次明确提出皇嗣应该在秀王系、庄文系、惠宪系中择立,可见,皇室几经过继已经形成良好的风气,再次闹濮议的几率已经不大了,所以刘光祖就直接提议,让宁宗在宗法和血缘关系最近的近属宗室中选择嗣子。
虽然惠宪系只有赵竑一人,庄文系也只有赵搢一人,但秀王系人多啊!赵伯圭死时位下都有二十四个孙子、九个曾孙子,又经过这十几年的繁衍,曾孙子人数翻一倍是没问题的,所以刘光祖才说,这么多人不信选不出一个合适的。
宁宗本人也一直眷念二伯魏王、堂弟沂王,总觉得自己爷俩是抢二伯家的皇位,因此,这个没头脑的皇帝,终于有了自己的意愿,择立魏邸(沂邸)嗣子赵竑为嗣子,让皇嗣“必自魏来”。
面对皇帝难得表达一回自我意志,以及仕林的汹汹公议,把皇帝玩弄在股掌之中的史弥远最终没能一手遮天,当年六月十三,沂王嗣子赵竑被立为皇子。


尽管秀王系子孙没能胜过惠宪系被选中,但好歹在宁宗第二次立嗣的时候进入过候选池,也是入围选手,不像第一次立嗣时连候选人都没混上。
所以,不能说宁宗无子立嗣时,为啥不考虑血缘最近的秀王系子孙,而是宁宗在三支候选人中更倾向二伯家。
以宁宗那糊涂的脑回路,可能觉得立二伯的嗣孙当皇子,就是把皇位还给二伯家了,上能满足祖父孝宗的愿望,下能抚平与皇位失之交臂的堂弟赵抦的遗恨,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和他的新嗣子赵竑,最终还是被史老贼摆了一道。
就是这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九子不育、两次过继宗室子,在后宫和权相夹缝中的不慧皇帝宋宁宗
大礼议之法理学考察
89回 张之洞上书论继统 崇皇帝奉旨镇热河 | 清朝秘史 | 清朝历史
宋仁宗庆长女出生,大臣迫他领养宗室子,拉锯26年终妥协
宋史笔谈183:三年里他连生五个公主,在百官劝谏下终于答应立嗣
从南宋理宗继位之史实看潜邸旧臣的“翊戴之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