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 耳鸣耳聋特效方集 转载自华夏沁园
耳鸣耳聋特效方集
耳鸣传统医学又称“聊秋”。 治宜针对病因,辨症施治,不辩证的偏方是无效的。耳鸣大体来说有肾虚和胆火两种情况引起。治疗以补气益血,滋补肾阴,清肝利胆,通窍止鸣,疗效颇佳。
1、取石菖蒲60克,每天一剂,水煎分2次口服。左耳及双耳耳鸣者,同服浓缩六位地黄丸,每天2次,每次10粒;右耳耳鸣者同服北京同仁堂的《金贵肾气丸》,每天2次,每次25丸;药物中毒性耳鸣加生甘草20克同煎。注意石菖蒲少于30克。效果不佳。
治疗结果:治疗20例观察,一般服药3~7天即获痊愈,随访3年未见复发。
2、仙鹤草治疗耳聋:取鲜仙鹤草(连根)150克,加冷水适量,大火煎成浓汁频饮,每日1剂,连用10天为1疗程。对链霉素及其他西药引起的耳鸣、耳聋疗效极佳。
3、路路通治疗耳鸣:取路路通15克,先用冷水浸泡1小时,然后水煎成药液频饮,5天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
4、葛根治疗特发性耳聋:取葛根适量研成粉末,用空心胶囊装后吞服,每粒含药0.5克,每日2-3次,每次3-4粒。一个月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
5、通气散治疗耳鸣及耳聋:取柴胡、香附各30克,川芎15克,将其烘干,共研细末备用。主要用于链霉素类药物引起的耳聋或耳鸣,每次口服0.6-1克,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老人、儿童酌减。
6、地柏煎治疗耳鸣及耳聋:取熟地50克,黄柏10克,石菖蒲10克,将上药放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浓煎至250毫升温服,每日1剂,对阴虚火旺所致的耳鸣、耳聋疗效较好。
7、百合散治疗耳鸣:百合90克研成粉末,每次用温水冲服9克,每日2次,对阴虚火旺的耳鸣及听力减退疗效较好。
8、二至丸治疗耳鸣及耳聋:取二至丸(内含女贞子和旱莲草各等份)适量,每次用开水吞服10克,每日2次,连用半个月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本方对肝肾阴虚所致的耳鸣及耳聋疗效满意。
9、灵磁石治疗耳鸣:取灵磁石10克,水煎服,1日2次,连用10天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
【药名】:磁石
【来源】:为氧化物类矿物磁铁矿的矿石。
【功效】:潜阳纳气,镇惊安神。
【主治】:治头目眩晕,耳鸣耳聋,虚喘,惊痫,怔忡。
10、芦瓦饮治疗耳鸣:取鲜芦根10克,瓦松10克,车芯草10克,水煎成汤剂当茶饮,一个月为1疗程,一般1—2个疗程即可痊愈。 ——摘自君兰的新浪博客
11、耳鸣偏方:我在网上搜集了一个治耳鸣的方,也记不清是哪位高人的博客了,只记的介绍一付见效,三付治好。曾与几个中医好友讨论过这个方,一致认为这方按理说不治耳鸣。我按方抓了三付药,只花了九元钱,结果彻底治好了。处方如下:
主治:耳鸣
处方:党参10克、生地2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饭后一小时各服一次,一般情况下,首剂显效,连用三剂。 ——摘自六寸金身的新浪博客
巴豆 斑茅 元寸
验方如下:巴豆一个,斑茅三个,元寸少许,以葱汁蜂蜜和捻如麦粒形,丝棉包之塞入耳中,待二十一日,耳中有浓水流出,方可去锭,奇效无比。——摘自柔情の水的网易博客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耳鸣往往是肾虚的反映,也是听力下降的表现。此外,还有一种颈源性耳鸣,是颈椎病的一种并发症,这种耳鸣的发病原因是由于颈椎劳损增生导致压迫神经根和椎动脉,导致脑供血不足,進而影响了主管耳部供血的内听动脉,造成耳鸣。
身体自有的耳鸣药——耳门穴、听宫穴、听会穴
当我们张开嘴时,耳朵的前面会隆起一个骨性突起,而在这个突起的后面、耳的前面则会出现一个纵向的凹陷,耳门、听宫、听会这3个穴位就自上而下排列在这个凹陷里。
耳门是手少阳三焦经的穴位,听宫是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听会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3个穴位虽然分别属于3条不同的经脉,但是因为这3条经脉循经我们耳朵周围的时候,都会从耳朵后面進入到耳朵里面,然后走出到耳朵前面,所以这3个穴位都可以直通到耳朵里,几乎是紧挨在一起的,3个穴位可以同时刺激。刺激的方法只需要将食指侧立起来,嘴张开,找到耳朵前面的纵向凹陷,上下来回擦热这个纵向凹陷就可以了。起到活血化瘀通脉的作用。
耳门快速取穴:头部侧面耳前部,耳珠上方稍前缺口陷中,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道炎、头晕、面部肌肉酸痛、聋哑、牙痛、腮腺炎。
听宫快速取穴:头部侧面耳屏前,下颌骨髁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聤耳、聋哑、癫狂、齿痛,及神经性耳聋、中耳炎、外耳道炎。
听会快速取穴: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耳道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歪斜、面痛、头痛。——摘自bruce的新浪博客
“鸣天鼓”意即击探天鼓(指敲玉枕穴)。该法最早见于邱处机的《颐身集》,原书这样描述“两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可去风池邪气)”。
在后世的《河间六书》、《圣济总录》、《修龄要旨》和《养生十六宜》中都有“鸣天鼓”练习的记载。传统医学认为老年人耳鸣主要是年龄增大后肾气虚衰造成的。双耳与肾有密切关联,肾窍于双耳应用“鸣天鼓”法,可以使人体的经络及肾气得到疏通,扶正固本,所以能起到防治耳鸣的效果。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这样的: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外耳道,两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24下。然后掌心掩按外耳道,手指紧按脑后枕骨不动再骤然抬离,这时耳中有放炮样声响,如此连续开闭放响9下。以上算作1回。每次可作3回,每天可作3次。
医学阐释:强肾增智“鸣天鼓”。“鸣天鼓”从现代解剖生理的角度分析,鸣天鼓时“鼓声”的形成与声音在耳内的传导密切相关。而声波在耳内的传导有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两条途径。骨传导是指声波经颅骨(骨迷路)传入内耳的过程。当空气传导途径被阻断时(如外耳和中耳疾患),骨传导可部份代偿,故不会产生完全性耳聋。
练习时,双手将耳廓完全覆盖,其收集声波作用被大大削弱,因此声波在耳内的空气传导效应大为降低。声音的传导以骨传导为主,食指叩击在枕骨上,由骨传导形成声音。骨传导是固体传声,效果好,我们听到的“咚咚”声,声音响宛如“天鼓”。
传统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肾气足则听觉灵敏;耳通于脑,脑为髓之海,髓海赖肾的精气化生和濡养,肾虚则髓海不足,易致头晕、耳鸣。练习时的掩耳和叩击可对耳产生刺激,因此,该练习可以达到调补肾元、强本固肾之效,对头晕、健忘、耳鸣等肾虚症状均有一定的预防和康复作用。
练习时要求顶平项直,这可使人体的经络及肾气得到调理,督脉得到疏通。督脉贯脊属肾,肾藏精,为元气之海,与人的生长代谢息息相关,因此,补益肾气有利于延缓衰老,延年益寿。
鸣天鼓动作练习时除了可以叩击“玉枕”,也可根据情况叩击“风池”、“脑户”等穴位。根据针灸原理,上述三个穴位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按摩和针灸它们可以起到防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中风、口眼歪斜等作用。因此,“鸣天鼓”的练习可以缓解以上症状,提高练习者的健康水平
除了对耳部的影响,叩击动作对手指的运用可以有效的刺激末端神经和微循环,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经常活动手指关节与健脑关系密切,经常活动手指可预防大脑痴呆;大脑中很多部位与手指对应,手关节的活动能促進大脑内的血液循环,对大脑起到明显保健作用。
练习之余,可配合对涌泉、太溪、委中和肾俞等穴位的点揉按摩或与其他补肾练习结合進行。
注意事项:首先掩耳动作要规范,双掌掩住耳廓,在屏蔽掉环境声音的前提下,适度用力。
其次要找准穴位:玉枕穴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风池位于颈后枕骨下,与乳突下缘相平,大筋外侧凹陷处;脑户穴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再次此动作叩击的轻重要视自身耳部所能承受的程度而定,不能一味强调力度,否则反而容易造成耳部不适或者意外伤害的发生。
再次根据子午流注原理,练习时间最好选择在酉时(每天17点至19点)肾气充盛之时,也可根据情况选择其他时间;
最后尽量在开窗通气状态下進行操作,呼吸自然,思想集中,意在动作。姿势可或坐,或站,或行進间,但注意身体保持顶平项直,中正安舒。——摘自养生禅一的新浪博客
卜义长先生手法治疗耳鸣
耳鸣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与高血压、神经衰弱或药物中毒、巨大声音的震动有关,老年性耳聋与动脉硬化有关。中医认为这是由肾气虚弱、元精失固引起的,耳鸣耳聋以前往往集中在老年人群,现在也开始逐渐向青年人群扩散。
两者虽然在表现症状上有所不同,但是两者发病机理和辨证治疗的方法基本相同。耳鸣耳聋发生原因很多,但是与肾、肝、胆关系最为密切。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肾精亏虚
肝胆火盛
痰火上扰
脾胃虚弱
首先要用的是一种切法,将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先从耳朵前面向下切,然后从耳朵后面向下切,前后都切1次算一圈,一般5圈就可以了。
切:耳朵前面从耳尖切到耳垂,再在耳朵后面也从耳尖切到耳垂,这是一圈。切就是按它,用指尖来切,慢点,不要跳着切。一般不超过十圈。
注意两边的耳朵都要切,不要只切耳鸣的那个,没有问题的那个耳朵也要切,这样会避免原来的病灶向另外一边好的耳朵发展,两耳是相通的,所以都要控制住。
切完后,点压耳门穴,翳风穴。
按揉耳门:按揉耳门
按揉耳垂后面翳风穴位
之后要用一个中医按摩中的老法子,叫做“鸣天鼓”。
按摩者面向被按摩的人,用双手相对把其两耳夹住,掌心贴住他的耳朵,夹住以后,除大拇指外其他手指相扣在后脑上,用中指压在食指上轻轻敲击天鼓,这是被按摩者听到的不是敲头的声音,而是像鼓声一样。一般敲7次就可以了。
鸣天鼓:把耳朵倒过来压上
敲完天鼓之后,接着用两手掌心贴住双耳向外扒,扒的目地是让被按摩者的耳膜鼓起来,不让它再贴在头里,这样反复扒6、7次,最多9次就可以了。这样一扒,患者的耳朵里头就轻松了许多,感觉舒服了,耳鸣症状显著缓解。平时坚持做,耳鸣就会逐渐减少
——摘自圆宏宏的新浪博客
耳聋、耳鸣是耳科疾病的两个症状,往往同时存在,病理也基本相同,所以医学上常将两者放在一起。听觉系统的传音、感音功能异常所致听觉障碍或听力减退统称为耳聋。一般情况下,患者需要说话人提高音量,严重的则听不清或听不到外界的声音。耳鸣则是指患者耳内或头内声音的主观感觉,起因多半是听觉功能的紊乱。
中医认为,耳聋耳鸣的外因多是风热侵袭、暴震外伤,内因则是肝火上扰,耳窍失养而导致的,通常要用健脾益气、补肾益精的方法進行调养。对治疗轻度耳鸣很有效果。黑木耳性甘平,能够补气补肾;《千金要方》中说"葱能除肝中邪气,安中补五脏",而葱花则能理气止痛,解郁温通,对治疗耳鸣有很好的功效。
偏方1:黑木耳15克泡发,鲜葱花20克,将二者洗净拌匀后炒食,每天1次,连续7天;
偏方2:黑芝麻和核桃仁各20克,一同捣碎了加白糖调服,每天1次,连服10天。
烟酒是造成耳聋耳鸣的一大帮凶,因为烟酒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循环系统,加重耳内神经、血管缺氧,加剧耳鸣。
——摘自nygxxh的网易博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体内有治耳鸣药【草根一生】
中医治疗耳鸣之法——刺激耳门穴
3个穴位,专治耳鸣耳聋!
耳朵的穴位图
《李志刚穴位养生方》之二十一
耳鸣、听力下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