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做好时代的一粒灰
userphoto

2022.09.07 江苏

关注

按照固有思路,这里应该有5W1H的结构,然后再进行“如何做好时代的一粒灰”解读,否则开篇就谈如何如何,容易把自己说懵,也让读的人一头雾水。所以,还是老老实实按照既定的结构来写为宜。

什么是时代的一粒灰

灰,这玩意,我早先多有接触,不管是家里的灶堂烧木柴留下的,还是在野地里,都很容易就能整一把。灶膛的灰,比较容易弄,只消拿着一根木棒,从里面巴拉巴拉两下,就是刚烧好的灰,扒的快,还能看到几颗火星。至于野地里,在秋天的时候,随手扯把干草,找个避风地方,就着手头的干草点上火,不一会,干草烧尽,那么眼前留下的,也就是只有那把灰了。

除了这两个方式,还有孝子们在宾客前来吊唁时,不停的烧纸,只要宾客未起身,那纸就得一直烧,瓦罐盆里留下的也是灰。

灰,看起来只有一个颜色,本身即表示物品,也表示颜色本身。有人较真,说看过黑色的灰,不是真正的灰,那多数是没有燃烧充分。若燃烧充分,往往只有一种颜色,如果燃烧物质地纯净,那么烧完之后的灰也非常纯净、干燥,没有其他颜色。除了微微烟熏火燎的味道外,经过真正彻底燃烧的物品,才有那种清纯的灰。

捏在手里,丝丝滑滑,靠近些或者刚刚烧完,也许有些过火的味道。用两根手指,轻轻的捏起一小搓,可以在指缝间来回搓搓,能够感受到那种那种资源耗尽后的,发光发热后的仅有的痕迹。轻飘飘的,捏上一点点,放在手掌中央,即使没有风,都担心会被吹散,举重若轻,举轻若重。

若非亲眼所见,很难想象那么多的木头、木棍、板材等,结果就烧了一炉膛的灰,那么大的一个草垛子,烧完了,也就是一层薄薄的灰,也很难想象那么大的一个人,在炉子里,烧完了,那么巴掌大的盒子,就能轻松装下所有的灰。

之所以有灰留下来,是因为本身能烧的都烧了,能用的都耗尽了,哪怕再加几把助燃的火,或者酒精灯,也无法让它重燃。按照能量守恒定律,热能已经完成转化,如果真是能够重燃,那必然是加入了新的可以燃烧的东西。

唯有烧的旺、烧的彻底的物质,才能达到那种纯净的境地,这灰,是那种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灰大多数人的命运,被命运之火燃烧,最终成为一撮灰中的一粒,而我,也是其中之一。

何时成为一粒灰?

毫无疑问,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任何超过伟大两个字的描述,都不足以描述它,能够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是时代中每个人的幸运。

层出不穷的活动,令人眼花缭乱,不明所以,我们随时随地,可以见到各种各样,前人不敢想、不敢做、不敢说的事情。媒体资讯发达,人手一台手机,若一天不刷新闻,或者朋友圈的话,都会严重落伍。

信息媒体不仅内容上丰富,形式上也极度丰富,它们通过各种途径传到我们的接受范围内,我们每天不由自主的沉浸在,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当中。当然,开始觉得稀奇,后来发现,这种稀奇实在太多了,也来的过于随意,前一个新奇还没有完全消化掉,后一个就紧跟过来,丝毫不给人喘息的机会。

每天总有一些人,或多或少为那些轮番发生的事,兴奋的睡不着,来来回回议论,翻来覆去传播,悄无声息点赞,或者视若罔闻,也可能不由自主推波助澜,默默转发、收藏,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绪。

其实这些事情有的跟自己相关,有的关系并不明显,甚至毫无关系,不过,为了显示自己生活在这个时代中,所以,总得找一两个,看起来跟上时代的话题贴近自己,否则真要担心有被与世隔绝的危险境地。

以前人们隐居,尚需要千辛万苦找一个少人烟的地方,或者乡下,远离城市,隐姓埋名生活,试图通过形式上的改变,与过去的生活一刀两断,按照自己想要的那种方式,开始新的生活。在虽然部分人仍然存有开始新生活的想法,用一种现代人的方式隐居,但形式已然发生改变。

原先的方法行不通了,不管是大隐隐于市,还是小隐隐于野,只要打开数据收集器-手机,那么自然有万千变化的信息扑面而来,不管作为个体的你,喜欢或者不喜欢,都无法阻止新消息止不住的往大脑里推送。

当然若解脱或者隐居也很容易,不需要东奔西跑找到人迹罕至的地方,只消关了手机或者不带手机,那么,自然会暂时离开那些杂乱无章的信息骚扰,但要达到一个理想的环境,还少不了专注于当前的“无”,才能达到。

时间把多种信息、把各种可能和不可能带给我们,只是往往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关注到时间本身的善意,无论多么恢弘壮大的局面,都会败于时间。时间是一切生命的幕后杀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而有所改变,我们当前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延迟,尽可能的减缓,时间对我们自己的控制

大多数人,是时代的一粒灰,参与议论,被人议论,但不会改变一粒灰的本色。

为什么成为了一粒灰?

看看前面的那些灰的条件,有的人可能不解,我忙活了一辈子,奉献了一切,我参与了大多数艰苦卓绝的活动,像众人一样,怎么就成了一粒灰了?

即使是灰,也发过光,发过热,但正因为发光发热才成的灰啊。既然是灰,发光发热是必然的,越纯净的灰,越是发过纯净的光,发过纯净的热。

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灰被记录下来,大多的灰,还是会聚集下一起,活散落各地,随着风儿一吹,更不知四散去了哪里。

人们不会知道这粒灰之前做过什么,说过什么,想过什么,这粒灰也自觉的将自己说过什么,做个什么,想过什么统统隐藏起来,不是刻意隐藏,而是不由自主的隐藏。

时代的灰去了哪里?

像众人这样的灰,实在太多太多,资源是有限的,而研究者的目光依然有限,留存的目光和精力,只能关注到还没有成灰的那一波人。为什么要关注没有成为灰的那一波,因为他们还能发光发热,所以必须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光和热,鼓励他们多发光发热,虽然现在饱受关注,但是只要完成发光发热,变成灰了,就不用管了。而灰嘛,就去该去的地方好了,只要不严重污染环境,去处也就不用太操心了。

大多数人生前是灰色,死后仍然是灰色,饱受时代照顾,被裹挟向前,跟随时代的巨轮大踏步往前,速度快的时候,来不及跟昨天说一声再见。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被拿出来说一说,看看啊,这些那些都是时代为你们准备的,不需要多么努力的付出,都已经准备好了。

时代可以说把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全都安排的明明白白,不用担心遭受到什么伤害,踏踏实实的发光发热就行,如果这些还不满足,就是抛出一句,时代会记住你的,然后静待你的发光发热。

熙熙攘攘的人间,容不得设计之外的灰出现,不过既然灰是避免不了的,也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灰,那么该如何做好时代的一粒灰呢?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的问题,成为灰,不是现在,而是很久以前就有了,也不仅仅是我们这代人,而是历史上的大部分人。

谁是时代的一粒灰?

资源是有限的,只能保证一部分人不是灰,至于大部分人成为灰,而且的那种一吹就散的灰,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任何有声的音像或者文字,都无法找到这粒灰的所有记载,伴随每一粒灰的所有印记,也消失不见。

唯有幸运的人,才能留下一星半点的故事,而只有极度幸运的人,才可以继续发扬光大,历久弥新。关于她/他的故事会被人们反复咀嚼,看透当时的点点滴滴,这粒灰才不至于像其他灰一样,飘飘洒洒的经不起一阵微风。

如何做好时代的一粒灰?

既然是一粒灰,如何度过一粒灰的生活就有点意思了。那就是对所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三缄其口,对任何新奇的食物保持适当兴奋,对生活的第一切遭遇,默默无言;对所有的听到的消息,都热烈欢迎。

对自己好一点,再好一点;对他人用灰的眼光来看,珍惜每一次与人接触的机会,对厄运坦然处之。

当然,做好一粒灰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不一而足,但毫无例外,得有一个最根本的动力。如果说鼓舞一名水手奔向大海,奔赴所有的码头,不是为他准备一艘大船,或者一颗结实的钉子,而是激发起他对大海的无限向往,那么说服一个人安安心心,踏踏实实的成为时代的一粒灰的最好理由,莫过于让他/她心如死灰,让他/她对生活和生命本身,失去所有兴趣。生活通过各种形式敲打他,磨炼他,让他痛不欲生,让他生不如死。

如此一来,他的所有的动作、行为、情感、表现、语言等,都会呈现一片灰蒙蒙的模样,不管外界看起来多么丰富多彩,他的内心依然朝着最终的那片灰,不可阻挡地突飞猛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蚊香灰居然这么厉害,以后蚊香烧完灰再也不倒掉了,不然太可惜了
蚊香烧完灰别倒掉,能干几百块钱的事,可惜好多家庭都倒掉浪费了
如何分配画面黑、白、灰? | 油画基础知识
香客图吉利折枝取“财” 重庆寺庙柏树一夜变光杆
两道智力题,都答对了您就是天才!
谁说极简就是黑白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