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她放弃回城机会,嫁给农民,儿女双全晚年很幸福

在陕北一座四合院里,一家人正围在一起吃饭,四个小孩坐在老人旁边,老人时不时给孩子们碗里夹菜,这一天刚好是70岁老人陈晓霞的生日,每年陈晓霞过生日,儿子和女儿就回从外地赶回来,给母亲过生日,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20年。

说起自己的孩子,陈晓霞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儿子和女儿都很有出息,儿子北京大学老师,女儿在上海有自己的公司,孩子有出息作为父母脸上也有光,陈晓霞说孩子是自己的骄傲,老伴张大海是自己一生的幸福。

陈晓霞从小就很注重孩子的教育,虽然自己文化只有高中水平,但是她教育孩子都是言传身教,儿子和女儿能有出息,一方面是他们自己努力好学,一方面也离不开母亲陈晓霞的教育。

陈晓霞是北京人,是六八届高中毕业,毕业之后就插队来到了陕北马家店大河村,同一届毕业的学生,大多数都选择了来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陈晓霞当时是知青代表,负责协调知青的日常生活,和她一起来插队的同班同学就有五人,知青们住的地方很简陋,都是临时用土坯盖的房子,上面铺了一层稻草,如果下大雨了,有的地方会漏水,虽然条件艰苦,大家也能接受,因为当他们看到老乡的生活,一个一个眼里都充满了泪水。

大河村是有名的贫困村,当地老百姓都是靠天吃饭,而且土地多半都是以山地为主,那时候条件落后,种地都是人力来干,土地不是很肥沃,庄稼种在地里不是干旱就是出苗不好,老百姓的收成自然好不到哪里去,而且还要交公粮,剩下的粮食刚好能够维持生计,如果遇到饭量大的人家,十有八九是要挨饿的。

老百姓虽然自己吃的不好,但是对知青非常照顾,知青每周能够吃上一顿白面馒头,遇到逢年过节还能吃上一顿肉,平时都是玉米面馒头加咸菜,知青的口粮虽然由县知青办统一发放,但是有时候也只能不挨饿,大家伙都是年轻娃娃,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队长马文远还会拿出自己家的口粮来送给知青。

知青平时的工作就是跟着老乡下地干活,学习种地经验,知青们多半都是干开垦的活,因为山地比较多,很多土地还没有开垦出来,知青拿着镢头和铁锹,每人一小块地方,荒地就是这样被开垦出来了。

来大河村四年时间,知青们已经把大多数荒地开垦出来了,1973年大河村有三个推荐参军的名额,大家伙都争着抢着要去,队长马文远决定采用投票的方式来选取,最后三个名额是陈晓霞、王伟明、马亮亮,但是陈晓霞把名额让给了自己的高中同桌李玉娟,因为陈晓霞知道,李玉娟更需要这次机会,李玉娟的母亲有病,长年需要人照顾,弟弟李海涛年纪还小,家里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父亲李明身上。

陈晓霞从小就很善良,做人做事都会先为别人考虑,1975年一起插队的知青已经走的只剩下三个人了,这其中就有自己的同学刘小军,刘小军在上学的时候,在班里是最调皮捣蛋的一个,来陕北这些年一直表现不错,收敛了很多,陈晓霞一直想找机会帮刘小军一把,到了年底刘小军去了马家店煤矿上班了,后来调回了北京。

看着大家伙一个个离家,有人问陈晓霞,自己为什么不走,陈晓霞说我打算留下来,在1974年给家里的信中,陈晓霞就已经向家里人说了自己要留下来的打算,陈晓霞之所以要留下来,她想改变这里,因为这里的老百姓感动了他。

刚来陕北第一年,陈晓霞干活的时候不小心伤到脚,在医院里躺了半个月,当时是老乡给她输了血,而且大家伙凑钱给她买补品,陈晓霞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份恩情。

1976年陈晓霞遇到了自己初恋张大海,张大海是县里农机站的技术员,平时会来大河村指导一下大家的工作,张大海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和陈晓霞第一次见面,两个人就看对了眼,在陈晓霞看来这就是一见钟情。

认识陈晓霞之后,张大海一有时间就会来大河村,1977年陈晓霞就和张大海结婚了,张大海是一个顾家的好男人,和张大海结婚之后,家里的家务基本上都是张大海一个人包了,虽然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不富裕,但是张大海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妻子陈晓霞,两个人结婚一年之后儿子张海涛出生了,陈晓霞在家带孩子,一家三口的生活很幸福。

1979年有了女儿张海娟,两个孩子的到来,陈晓霞每天围着孩子,老公张大海一个人养家糊口,到了1982年的时候,县里对留守知青进行了工作安排,陈晓霞去了农业局做了一名科员,孩子暂时由张大海父母照顾,陈晓霞忙完工作还会抽时间陪一陪孩子,和他们做游戏。

陈晓霞从小就对孩子要求严格,自己会辅导孩子作业,丈夫负责打扫家务,好像就是一个全职保姆,虽然住到了县里,陈晓霞依然没有忘记大河村的百姓,在农业局这些年陈晓霞一直也没闲着,她一直在帮助大河村村民脱贫,指导他们施肥,改进种植技术,提高庄稼产量,大家伙的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

陈晓霞的两个孩子先后考上了北京大学和同济大学,儿子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博士,毕业留校当了老师,儿女毕业之后嫁到了上海,现在有了自己的公司,虽然他们都想让父母去搬到城里和他们一起住,但是陈晓霞和丈夫张大海舍不得离开,已经生活在陕北生活了大半辈子,对这片土地有了深厚的感情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人生下半场,拼的是自省力
40岁以后,改变人生的4条建议
一个家庭的上等风水,取决于两点:彼此麻烦,相互感恩
弱者自困,强者自愈,智者愈人
未来五年,为了“一家老小”安稳活下去,要有这9个准备了
人在低谷,最了不起的能力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