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用上海话介绍家乡的外国人,感动了百万网友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630位真人故事
我是高悦,英文名字叫Tobias,1989年出生于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职业是音乐人。
19岁来上海演出,从此便喜欢上了中国。我喜欢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美食,中国的“人情味”,如今这里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并积极努力地去传承上海方言……
(我是高悦)
01
我的家乡比利时在欧洲的西边,也就是西欧,被荷兰、德国和法国包围,海的另一边是英国。
由于欧盟中心和北约都建立在首都布鲁塞尔,人种和信仰文化非常丰富,国家有三个官方语言,荷兰语、法语和德语,所以我会说3种语言。
我的家庭氛围很愉快。爸爸妈妈像朋友一样相处,没有过争吵。我有同父同母的姐姐和同父异母的弟弟,兄弟姐妹6个人,感情非常好。
我出生于音乐世家,从小就受音乐熏陶,爸爸是歌剧院的double bass首席,妈妈是钢琴家兼钢琴老师。
妈妈对我说过,当我还在她肚子里的时候,有一次她在学校里面看学生练习钢琴,隔壁房间里有一个鼓手正在敲鼓。当时,我用脚踢了和那个鼓手一模一样的节奏。
(5岁生日时我和爸爸)
我从小就抓着各种乐器玩耍,爸爸妈妈都会利用空闲时间,教我学不同的乐器,吉他、钢琴、小提琴、萨克斯,基本所有的乐器学了个遍,而我最喜欢的则是打击乐器。
那时,爸爸外出或者排练都会把我带在身边。有一次,他们歌剧院有一场演出要排练,我在乐团后面,一边看着前面的指挥家指挥,一边学他有模有样地指挥。
排练结束之后,指挥家特地过来跟我说:“谢谢你,我看着你,才知道怎么指挥演出,没有你我完全不行。”
当时我心花怒放,决定要做一名指挥家,努力学好音乐,登台演出。
(我和姐姐、弟弟)
虽然后来才知道,他是为了鼓励我才说出那样的话,但是那个时候真的很开心,像有一股无穷的力量,鼓舞着我一路向前奔跑。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2008年。我和团队代表比利时受邀来到上海,参加宝山第六届国际交流艺术节。
当时我19岁。第一次来到上海市,就有一股莫名的,很强烈的亲切感在心里涌动,就好像回到了自己家一样。我想,也许我上辈子是个中国人吧。
演出结束回到比利时,我就跟爸妈说:“我不在比利时上大学了,我想去中国上海留学。”爸妈虽然一开始很震惊,但对我的决定表示支持!
(14岁的时候)
02
爸妈帮我申请到留学的资格,之后办理护照,还帮我找好了住的地方。两个月后,我离开了家乡和家人,千里迢迢来到了上海音乐学院。
刚到上海的时候,爸妈隔三岔五地打电话过来,问我过得怎么样,有没有不习惯等等。我知道他们担心我,因为我那个时候比较小,没出过国,也没有社会经验。
刚开始,由于我语言不通,听不懂中文,只能用英语和同学交流,只能在同学的陪同下出门逛街。
可我知道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得尽快学会普通话,融入这座城市。之后我报了一个中文速成班,可每天才上一节课,效果太慢了。
(2008年第一次来到中国)
上了三节课就不去学了,自己买了书回宿舍学习。有时候不懂的就去请教同学,同学们都特别热心地帮助我。
那时,我每天都要花10个小时学中文,大概学了四、五个月后,我已经能用中文简单地交流了。
来的时间久了,我发现上海和布鲁塞尔,都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
布鲁塞尔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之一“布鲁塞尔大广场”,有被誉为“埃菲尔铁塔”的原子球塔,有大家熟知的小于连“尿尿小童”。
还是薯条的发源地,是巧克力的天堂,有满街飘香的华夫饼味道,还有2000多种手工啤酒。
而上海有雄伟壮观的“东方明珠塔”;历史文化深厚的“东方之冠”中华艺术宫;亚洲顶尖的音乐学府上海音乐学院;特色曲艺“上海说唱”“浦东说书”。
(上海的古建筑)
有正宗的阳春面、小绍兴鸡粥、葱油饼、小笼包、生煎包子等,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美食。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上海的小笼包,咬一口汤汁就会外溢出来,我每天早上都要吃上几口。
每到假期,我都喜欢去具有上海特色建筑的地方小住,去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吃特色美食。
有一次我在石库门住了一段时间,那边的安保非常好,出去不关门都不用怕东西被偷。邻居们也非常热情,每天都会有人给我送吃的,根本不用怕会饿肚子。
在我的家乡,人们比较独立,除了自己的家人邻居不会主动来关心你。我非常喜欢中国的人情味,让我找到了在家的感觉。
(我4岁的时候)
03
这一年,我通过朋友的介绍,认识了哈林老师御用贝斯手艾森。他当时在上海开了一家音乐学校,邀请我去教学生架子鼓,我很乐意地答应了。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艾森见我待人亲和,又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心里很是满意。于是他就开始教我学简谱,想带我出来一起做电视节目的乐队。
2010年10月,艾森带我去拍摄《给力星期天》,我第一次见到哈林老师,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记得我刚来上海的时候,偶然间听到哈林老师的一首MV,就特别喜欢他,为此还专门去买了他的CD天天播放。
(我和哈林合影)
第一次和喜欢的艺人拍摄节目,难免有些紧张。不是打鼓打错了,就是某些节奏走调了。队友们不但没有丝毫责备,反而还耐心的和我解释,要怎么弄才是正确的,这让我非常的感动。
三个月下来,我既学会了怎么做中国流行音乐,又学会了怎么做电视节目,还学会了如何看人的眼神。
在所有人的配合下,最终,《给力星期天》完美谢幕。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再去参加其它节目、做演唱会都能得心应手。
(弹吉他好高兴)
之后,我在2011年成了《中国好声音》第1-3季的御用乐手。
2015年参与了浙江卫视《我爱好声音》节目录制,与上海女歌手林宝合作。
2017年受邀参加上海轻音乐团去比利时演出的两场专场。
2018年参加上海的JZ Festival爵士音乐节。
2019年1月参加杭州的Jazz On The Lake音乐俱乐部演出。
同年在布鲁塞尔的中国大使馆,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华侨华人招待会。之后每次中国大使馆有音乐活动都会邀请我去参加演出。
2020年我回比利时过年,本以为可以如往常一样,过完年就能回上海。哪曾想疫情突然爆发,所有行程被打乱。
(在舞台上演出)
04
当时收到上海电视台的邀请,但因为疫情回不去,只能通过连线的方式,来参加他们的节目,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使我焦头烂额,但是工作人员全程非常暖心,一直关心我。
后来,杭州爵士音乐俱乐部,又邀请我在海外录制一场演出。但这时候人手不够,需要5个人合作。
于是,我找来玩得比较好的朋友,组建了一支乐队,因为当时我们经常穿拖鞋练习,所以取名叫The Slippery Slippers,意思为滑滑的拖鞋乐队。乐队成员有来自法国的,也有来自比利时和中国的朋友。
(和中国大使合影)
但当队长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比如,一首歌的发行需要付出很多时间,需要先把歌词写好,进行录歌,之后还要编曲、配乐,再整合,最后排练。
由于每个人的性格、做事风格、想法决定、音乐理解都不一样,一开始常常发生矛盾。
为了减少矛盾,我尽可能地包揽大部分工作,写歌词、编曲、录音,再排练演出。虽然自己会累很多,但是比较方便沟通,不会遇到太多麻烦。
(练习)
作为音乐人,经常遇到突发情况,有时候只能临时组建一支乐队,这时我就需要身兼多职,弹吉他、敲鼓或弹钢琴。有时还得自己安排演出事宜,录音或者拍视频。
繁忙的工作,难免有时会疲惫,灵感全无。每当这时,我会放下音乐,去旅游,健身,做一些跟音乐没有关系的事情,令自己放松,灵感就会来临。
我因为疫情无法回中国时,很想念上海的生活,上海的美食,上海的建筑,上海的朋友们,想念上海的一切。
上海有很多的民乐以及特色戏曲,是流行音乐的发源地,历史文化浓厚,跟以前学的音乐完全不一样。我以前学的是五线谱,来到上海学会了看简谱。
(在JZ Spring Festival演出)
我常常会去研究上海的民乐以及新音乐,去听当地的戏曲演出,然后融入到自己的音乐当中。现在的音乐风格有爵士乐、流行音乐、古典乐、民乐等。
值得一提的是,我身边所有的中国朋友们,都是地道的老上海人。所以通过跟他们说,听他们说,就学到了很多上海话,他们也很愿意教我。
当我学着朋友们说上海话时,得到了当地人的认可,觉得非常有意思,就更愿意去学上海话了。
(跟大师学毛笔字)
05
我的中文已经说得很溜了,上海话处于刚学的阶段,为了自学上海话,鼓励自己可以说得更好,也希望有朋友帮忙矫正。于是我开始挑战,全程用上海话录短视频。
没想到短视频发到网上后,一夜之间竟有百万以上的播放量,很多人在下面评论:
“我要拿给我儿子看”“给我女儿学习”“现在的小孩都不愿意说上海话了”“非常感谢你愿意喜欢上海,喜欢上海文化,喜欢上海话,愿意把它传承下去”。
虽然评论很多,但我都会去读、去看。看着这些评论,一下子觉得我做了一件那么好的事情,就想把它做得更好。所以之后的每一天,我都努力去拍短视频。
(和汪涵合影)
中国上下有5000年的历史文化,有茶叶文化,戏剧文化,中医文化,民族音乐和舞蹈等等,博大精深。我觉得应该继续发扬光大,坚持文化输出。
对我来说,上海是我的另一个家。我每天都会关注说上海话的博主,看他们直播,跟他们交流。一边请教上海的朋友们,一边用上海话拍摄家乡的美食、文化习俗和遇到的有趣的事情。
现在,疫情开放了,我又可以上海、比利时两边跑了,这两边都有我喜欢的人和事,感觉非常好。
(比利时演出)
如今,我的事业发展的很顺利,我靠着音乐在世界各地演出,结识了很多有名的艺人。
但我觉得我的成就还不够,需要继续努力,继续自我提升,学习新的东西。
未来我希望在音乐上面,可以发行更多好听的、打动人心的、大家都喜欢的音乐,并要将中国元素与西方文化融合到一起。
在自媒体方面,通过拍视频学到更流利的上海话,鼓励上海的小朋友学上海话,传承上海方言。
这就是我与中国的故事,感谢命运,让我在19岁那年与中国结缘,未来我将带着对中国的这份热爱继续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京剧音乐剧场《月光下的行走》欧洲首演,中国的中秋文化让西方观众共鸣丨【媒体报道:解放日报·上海观察】
“乐”在黎明破晓前
《运之河》在欧洲流淌 戴玉强殷秀梅传递中国声音
“中医养生文化展”在比利时成功举办
西欧掠影---D:10 比利时布鲁塞尔
比利时布鲁塞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