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6年建成一座历史园林,这个60后大叔不简单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780位真人故事
我,广东龙门人。70年代末,刚好赶上国家恢复高考,经历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很幸运考上自己喜欢的物理专业,进入大学深造。
本以为我会一辈子和原理、定律打交道,没想到,自己的业余时间却与历史古建、诗词书法结下不解之缘。我耗费16年的心血,把60亩果园打造成一个“穿越时空”的文化园林。
多年来,我把古人的木雕石刻、宅院建筑与园林景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梦回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重现。
(穿上古装的我)
01
我是廖道游,60后师范生,广东省龙门县龙华镇人。父母是农民,一辈子种地,辛苦养大五个孩子。我是长子,家里还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
70年代,我正在读小学和初中,教育提倡又红又专,家长也不注重子女学习。可父亲是抗过朝的老兵,比村里人见识多,经常给我讲民间故事、飞机大炮、外国武器,教育我要好好读书。
更幸运的是,我在高中阶段迎来恢复高考的好时机。
(在我的作品前留影)
1979年,我成功考入一所师范学院物理专业。虽然不是名校,但对我一个农村娃来说已经很知足了。
1983年,我毕业回乡,分配到县里一所中学当老师,一干就是5年。期间,我从未间断过学习。自学过计算机语言、超声波陶瓷技术、摄影、无线电,还喜欢阅读一些名人传记,最欣赏北宋诗人苏东坡的豁达和才气。
后来,我被县政府选中参与建设科技工业项目,离开了教育行业。又转到企业电子厂,研发出稻谷水分测量仪,并获得广东省“星火计划”项目奖,还被评为首届龙门县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1992年,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到了当地的通信行业。不同岗位的工作让我收获了不同的人生感悟。随着年龄渐长,越发感到时间宝贵,如何最大限度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些自己喜爱的事,成为我不断思考的问题。
(龙眼果树)
有人说,人生本就承载了太多的遗憾与无奈。但真正成功的人,无论在哪里,都能发现自己的天赋,并将这些天赋全然绽放。
后来,父亲在本村隔海围,靠近增江河的位置承包了60亩果园。休息时间我常帮父亲干活,撑船、果树嫁接、织网木工等,都能信手拈来。
2002年后,父亲把果园交给我们兄弟经营。虽说平时我出的点子多,但出力也不会少。由于父亲常年种植李子、酸梅等水果,效益总是平平。我提议,水果要迎合市场需求,尝试龙眼、黄皮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新品种种植。
从栽苗到果树挂果,一般经过三年管理才有收成。
(园中竹林)
02
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老天爷给我开了大玩笑。
2005年,一场始料未及的霜冻突然降临,仅仅几度之差,所有果树全部被冻死。
正所谓天降冻害杀千树,多少花红昨日伤。 
那段时间,我被失落情绪笼罩着,只好用干活解脱自己。清理冻死的果树,种些低效益的竹子逃避风险。
可面对大片空出的果园,我会愁眉不展,总感到时间白白流失……
当时村里不少人家都在翻盖新房,拆下了很多青砖旧瓦和一些老物件,他们大多随手扔到路边不要了。
(园中堆积的旧瓦)
每逢路过,总被这些有着历史意义的东西吸引,翻来覆去看着它们。虽然是废物,可扔掉了总觉得可惜,我就把它们捡回来,临时放在空出的果园里。
后来,村民知道我喜欢这些物件,就在拆房的过程中主动联系我拉走。果园里堆放的东西越来越多,自己也在思量怎么把它们用起来?
2006年的一天,我无意中翻到一张历史地图,那是几年前去北京出差时买的。小小的图册上,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宋代边城榷场)
突然,我的灵感瞬间涌现。既然不种果树,那么把果园改造成文化园林岂不更好。
别人建水浒城、三国城,我就建一个中国历史园林
利用收集来的青砖旧瓦,打造一个模拟的历史空间,用朝代建筑串联整个景区,建一个承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园林,那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我带着这个想法和家人商量,告诉他们,自己不甘心虚过时光,要做历史园林。身为炎黄子孙,深知历史不单单是国家兴衰的记载,更是家国情怀的不断传承,我要做成这个园林,让后共享先人的文化精髓。
家人被我的计划打动,表示支持,但也有质疑,认为只有家人的帮助,是很难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的,可我却胸有成竹。自此,除工作以外的时间,我全部精力放在了园林建设上。
古人曰'知之非艰,行之惟艰’。虽然明白道理不难,但实际做起来很难。何况我一个门外汉,仅凭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多学习多实践才是掌握技能的根本。
(唐朝皇家打猎的专用园林)
03
我专心查找资料,恶补知识盲区,跑遍周边文物古迹。近处的功武廖氏宗祠、关帝庙等,远处的东莞南社村、塘尾村的古建筑群,都留下过我的足迹。
那段时间,我休息日就去看古迹,晚上搜图例,再与书籍做对比。
比如古建筑中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的特点、结构和寓意,古代屋顶的八种不同样式,屋檐为什么会分单檐和重檐……
经过潜心学习和琢磨,心里渐渐有了轮廓,准备从留存资料最多的明代开始。
2007年,我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山东潍坊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报纸上印有清晰图片。我盯着图片,结合自己的了解,设计出第一个时空穿越的明代民居。
院落中的房屋,使用青石砌墙,仿硬山顶造型,搭配单檐设计,安装了本色木门窗,最后又在屋檐做了绿色剪边,院中一砖一瓦都藏着我的心血。
(仿明代民居建筑)
记得施工之初,就遇到工人的糊弄。他们没把地基挖到旧土层就进行下一步,哪知我早已估算好时间,及时查到漏洞,一番理论,他们乖乖做了修改。
经过半年的施工,一座完整的明代民居院落建成。我站在院中欣喜若狂,房屋的美感跃然眼中,大气不失古朴,穿越不输本真,高度还原明代建筑风格。
这个明代民居,既是园林的处女作,也是我设计完成的第一个成果。我迫不及待找来亲友参观,高兴之余谈到明代胡庭兰的故事,因为他是我们龙门人最熟悉的名人。
青年时期的胡庭兰受聘于龙门永汉、沙迳、地派等地教书,晚年为功武乡绅撰写“典仪”贺书,既褒扬了廖守问捐粮善泽,还描述了增江奇景。
我带领大家在院中浏览,口中故事娓娓道来,所有人都瞪大眼睛盯着我,饶有兴趣地听着,还不时地频频点头。
(园中一景)
看着大家,我的头脑中立刻浮现出一个新的创意。把每个朝代建筑,都赋予与之相配的名人故事、民俗礼数、书法篆刻,让人置身于文化与建筑的完美结合中,使之相得益彰。
有人说,自古成功在尝试,这次的大胆尝试给了我很大信心。
2008年,我开始了第二个作品,清代四合院的兴建。中国古建筑有六种派别,其中京派建筑端庄大气,沉稳厚重。
我是南方人,见过太多园林风格的院落。像讲究园林布局的苏派,注重雕刻的徽派,白墙灰瓦的皖派,这些对我都没有吸引力。
反而对京派四合院更加痴迷。它那四面连接,中心是院的布局,围墙不开窗的私密设计,依据身份而分配的房屋朝向,无不显示出它的尊贵和考究。
(仿清代四合院建筑)
04
比如,闱房是老人住,东面为尊,是长子或嫡子的特权,而未结婚的男孩一般住东厢;西面为卑,是次子或庶子居住,未出嫁的女孩一般住西厢。
如果说建筑只是凝固的历史,那么民俗才能体现百姓的生活。
每当有人参观四合院 ,我就会不厌其烦地介绍每个房间的用途。
看到大家恍然大悟的表情,发现他们好奇地中跑到每个房间观看,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这种快乐给了我莫大的安慰与肯定,也带给我坚持的动力和勇气。 
我在园中的几棵大树下,设计了一间弃房,看上去很像破旧房子中间长了几棵树。
开始我把一块形似狗头的石头放在窗下,寓意“狗不嫌家贫”。摆好后发现,如果能把“子不嫌母丑”再表现出来就会更加完美。
(“丑娘”石)
于是,我就请人用石头刻了一个“丑娘”放在旁边。
没想到,所有母亲带着孩子参观到此,听我讲述丑娘的故事,再次回望那个“丑娘”石,都会不由自动地感动。
老祖宗教育我们,先做人再做事。
我借用弃房和两块石头,很好地诠释了“君子不忘本,百善孝为先”的做人美德。
虽然我做的只是历史回顾,但这些建筑注入了我的思考、我的灵魂、我的生命,它是时间的追溯也是文化的展示。
从2007年到2017年的十年间,园林中不同特征的建筑完成了近90个,每完工一个建筑,我就感到多一份责任。
(元代门楼)
深感有历史才有现在,唯遗产才知兴衰。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越是久远朝代的建筑越难找到。那么,除了建筑还有什么能让历史串联呢?
我思来想去,无意间从书中找到灵感,用文字展示历史朝代。
唐朝的诗歌众所周知,宋代的词家喻户晓,流传久远的名人字迹都能代表历史、衔接朝代。
为了装置园林,我开始练书画,作诗词,雕木石。买了书法字典,从毛笔字的一横一撇练起。学习创作诗词,从平仄押韵入手。
只有自己知道,为了练字,我写了多少刀纸,用了多少块墨,为写诗词,我绞尽脑汁练韵律。开始练字,不懂握笔技巧,手抖、胳膊酸。开始写词,平仄押律不在点上。
这些困难并没有难倒我,自己心里清楚,行动收获进步,进步增强信心。有志者,事竟成。
果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打磨,我的书法、篆刻、诗词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仿张旭草书“春”)
05
记得第一次刻字,自己并不知道要浸泡石头,选用什么类型的刻刀。全凭感觉在石头上描出字样,然后一刀刀地刻。有时会刻碎或出边,有时刻得深一下浅一下,划伤手更是家常便饭……
我为创作诗词,翻烂《唐诗三百首》《宋词鉴赏辞典》,常常半夜灵感浮现,就会从床上爬起来,跑到书桌上写下来。
(我写的词:春、江、花、月、夜)
可能源于天赋,也可以是潜能被激发。不久之后,我竟然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可以在石头上把字刻得有模有样,创作出的诗词也得到读者的广泛认可。
2020年—2022年的三年中,我为传承更多的国学经典,分别给自己安排了石刻年、木雕年和书法年。
我知道石刻文字最早出现为商代,所以就把园内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时期增加碑刻装饰,选用名人书法,利用形态各异的山石,篆刻他们的代表书作。
王羲之被人誉为“书圣”,他的笔法平和自然,遒美健秀,我仿写一段篆刻在石头上,供人欣赏。
(仿王羲之石刻)
为了园林规整、美观,我用村民丢弃的木床架,改制成一条百米明清长廊。选择木刻手法,集中展示明清时期的名人书法,临摹出郑成功、李时珍、徐霞客等人字迹刻在长廊中。
(木刻书法)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特殊时期,也是文化最繁盛的时期,每个皇帝都十分重视文化,甚至亲自参与到创作之中。
基于这个原因,我选取了宋代18个皇帝和136个宰相的书法真迹及诗词语录,使用空白纸质画轴临帖或抄录他们的作品。
(仿宋太宗书法)
05
现在,16年过去了,园林已形成规模。园林门口特意设计一座“倒屋”迎接客人,寓意为客人到家,代表倒转空间。入口挂了一个反向走的时钟,寓意前生再现,代表时间倒流。合起来解释:时空倒流。
整个园林,我按照由近到远的年代策划建成。
入口的玄关屏风上装置了一幅图案,初看是一朵金色祥云;再看像老母亲站在大门处招手;三看是竖着摆放的中国地图。
(入口的玄关图)
进门后的小檐廊,依次摆放了我们生活过的年代用品,满满的回忆尽在眼中。
接着,时光流转到民国,依次是清代小墟场、四合院、明代民居、元代蒙古包、元朝地图沙盘、宋代的雅俗文化等,时间随着游人的脚步,一直“倒流”至夏朝、后羿射日、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地。
(旧物件展示) 
“历史穿越”是我这个园林的最大特点,一石一景,一字一诗,每个历史朝代都被我融入了文化精髓。历史文化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财富,更是我们了解祖先的根源。
我希望这座穿越历史的园林,可以让大家在浏览的同时收获知识和力量,只有思接千载才能视通万里。
历史文化本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创造,历史更是在每个人的生活中……
(民国接官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园林古建工程范例之——山西常家庄园(四)
不同历史朝代建筑图
著名的历史建筑始于的朝代
著名历史建筑所属朝代
华夏文化:徽派木雕
山西又一景点走红:堪比乔家大院,还被称“北方民居的典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