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哲学史上的哲学

​哲学史上的哲学,其实,很多并不纯净,也就是说,很多所谓的哲学,都带有太多的个人情感特色,而不是纯理性知识。

能真正做好哲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做人不易,做学问实难。

在哲学史上,黑格尔则是个为数不多的,能不掺杂个人情感做哲学的人。

真正明白哲学是什么的人,唯有对人类所有高尚心灵的崇敬之情,而不会是唯我独尊。

哲学史所昭示给我们的,是一系列的高尚的心灵,是许多理性思维的英雄们的展览,他们凭借理性的力量深入事物、自然和心灵的本质——深入上帝的本质,并且为我们赢得最高的珍宝,理性知识的珍宝。因此,哲学史上的事实和活动有这样的特点,即:人格和个人的性格并不十分渗入它的内容和实质。与此相反,在政治的历史中,个人凭借他的性情、才能、情感的特点,性格的坚强或软弱,概括点说,凭借他个人之所以为个人的条件,就成为行为和事件的主体。在哲学史里,它归给特殊个人的优点和功绩愈少,而归功自由的思想或人之所以为人的普遍性格愈多,这种没有特异性的思想本身愈是创造的主体,则哲学史就写得愈好。

以上是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稿》中的一段话,这段话,适用于哲学史,也适用于哲学和学哲学研究哲学的人。

理解上面这段话,是在讲:好的哲学,真的哲学,是纯理性的知识,而不会掺杂个人的性情、情感等特征。

而像叔本华、尼采、马克思,虽然都有自己的特色哲学,但,其实并不是好的哲学。因为,他们的哲学的内容,掺杂了太多个人性情、情感等的特征,不是纯理性的知识。读这类人的哲学,要特别小心地去识别,哪些是纯粹的理性知识,哪些又是他们特有的性情。

黑格尔是近代以来,无人能企及的高峰。

也正因为他是众多人心目中的高峰,所以后世一些“哲学人”总以超过了黑格尔哲学为目标,总要拿黑格尔来做个对比,也不时有人宣称他们超过了黑格尔。

德国的批判,直到它的最后的挣扎,都没有离开过哲学的基地。这个批判虽然没有研究过它的一般哲学前提,但是它谈到的全 部问题终究是在一定的哲学体系,即黑格尔体系的基地上产生的。 不仅是它的回答,而且连它所提出的问题本身,都包含着神秘主义。对黑格尔的这种依赖关系正好说明了为什么在这些新出现的 批判家中甚至没有一个人想对黑格尔体系进行全面的批判,尽管 他们每一个人都断言自己已超出了黑格尔哲学。他们和黑格尔的 论战以及互相之间的论战,只局限于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抓住 黑格尔体系中的某一方面来反对他的整个体系,或反对别人所抓 住的那些方面。起初他们还是抓住纯粹的、未加伪造的黑格尔的范畴,如实体和自我意识,但是后来却亵渎了这些范畴,用一些世俗的名称称呼它们,如“类”、“唯一者”、“人”,等等。

因此,在我们对这个运动的个别代表人物进 行 专门批判之前,首先提出一些较能阐明他们的共同思想前提的一般意见。这 些意见足以表明我们在进行批判时所持的论点,并且对于了解和说明以后各 种批评意见也是必要的。我们这些意见正是针对着费尔巴哈的,因为只有他 才多少向前迈进了几步,只有他的著作才可以de bonne foi〔认真地〕加以 分析。

以上两段内容出自《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门徒的一段话。重点是批判费尔巴哈。因为,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门徒在黑格尔之后都宣称超过了黑格尔,而只有费尔巴哈有真正地——“向前迈进了几步”,但费尔巴哈也只是“抓住 黑格尔体系中的某一方面来反对他的整个体系”,起初费尔巴哈“还是抓住纯粹的、未加伪造的黑格尔的范畴,如实体和自我意识”,但是后来却“亵渎了这些范畴,用一些世俗的名称称呼它们”。

这个意思,其实再清楚不过:你们对黑格尔的攻击都是“世俗”与“亵渎”,是片面的,是不体系的。唯独我能体系式地批判黑格尔——颠倒的颠倒。

然而,我们也众所周知,马克思最终也没有完成一部真正的——哲学作品。

但,即便没有什么真正的哲学作品,也挡不住,马克思主义者们的自信——唯有马克思才是真的超越了黑格尔。

的确,目前看来超越黑格尔的,也只有马克思了。

因为,马克思在讲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后,毅然决然地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自己——退出了哲学界。

马克思是以此唯一的方式,完成了超越黑格尔的目标。

黑格尔的伟大,的确激起了众多的“嫉妒心”。

于是后世不乏对黑格尔哲学的恶意曲解。有的讲黑格尔是自大狂,绝对精神就是黑格尔自己的精神,黑格尔就是上帝。有的人拿黑格尔《自然哲学》的局限与现代科学比较获得一些“报复后的畅快”。如此众多的恶俗则流行于世。低俗的“死狗”说,也就如此流行于世俗。而真正能撼动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依旧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如果说,黑格尔如此一位能不掺杂个人情感做哲学的哲学家的哲学是死狗哲学。那,看样子世上的哲学就都是死狗不如了。

真正做哲学的人,是由衷地会崇敬每一位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理性知识的英雄(哲学家)。而不是在英雄的身后吐口水。

当然,黑格尔在一些真正哲学人的心目中,永远是座不朽的丰碑。

以下是国内研究黑格尔的著名学者邓晓芒写的关于黑格尔的一个评价:

黑格尔是我们公认的西方2000年的发展中少数的几位伟大哲学家之一。他把康德创立的德国古典哲学、唯心论哲学发展到了最高点。德国经典哲学在西方哲学界的经典意义是指它有一种定型的模式,其思路、传承都是主流的,所以它达到顶峰以后必然走向衰弱。但是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当然费尔巴哈标志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黑格尔的地位经常被人们比作古代的亚里士多德。

当人们推崇亚里士多德时,就把他比作古代世界的黑格尔。康德更多地被比作柏拉图,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关系有点类似于康德与黑格尔的关系。从思想层面来说,黑格尔可以说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他毕生所有的著作,包括他自己写的和学生整理的据说有400多部,也有人说有1000多部,当然有的并不是他自己写的也归于他名下。

从黑格尔至今,我们再也找不到如此一位哲学大师了。

或许你有信心超越,但请不要以骂人“死狗”的方式,或退出哲学界的方式去超越。




纯思

黑格尔作为理性主义的集大成者,其实也是最后一个理想者。理想和理性有时是相通的,这个还是黑格尔说的。他太注重普遍性,也就是太重视人类的发展,太注重人类的精神发展历程。只是因为他注重人类的精神,所以,我们才能看清人类能走向何方。马克思的名言,,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他这样的说法,是有条件的,是论述未来社会应该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马克思的维度中,他描述的图景远远要超过黑格尔,所以,你对马克思的评价是不公平的,马克思的哲学是由《资本论》所支撑的。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地指出,世界还没有是黑格尔说的那样美好与和谐,相反,广大的无产阶级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有什么理由为了人类普通的利益而让他们忍受这种状况。大家好,不,人人好,才是真的好!否则你大谈的普遍性就是带有阶级属性的普遍性,只有所有人都自由了,才能说你才能摆脱阶级的属性。所以,马克思是从阶级的属性与阶级利益及阶级解放这个维度提出对黑格尔批判。不能说不深刻,西方之所以能非理性主义的思想,最大的根源就是所谓的合理性,在合理性背后的是权力的普遍统治,这个具有统治力的就是资本,个人的特殊性遭受到蔑视,在形式自由的表象人,人类遭受到更大的异化和困惑。他们张扬主体性,个性,其实只是一种反抗,一种个体的反抗,远远,自由达到一种阶级的意识,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他们的抗议是多么的无力。所以,我们如果我们只是看到了人类自由的珍贵,一定也要关注,还有很多人没有享受到这种珍贵。历史没有结束,相反,在思想(阶级意识)参与下的历史进程才会加快,进而实现那些美好。


鲁刃颊

探究哲学,是看他为人类提供了多少纯理性的知识,而不是看他本人有多少值得赞美的感情。情感只属于他本人,不能被时空普遍复制与继承,而唯有清晰的理性才能得到人类普遍继承的可能性。追求理性得到继承是人的天性。《资本论》的确是有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但更多的是马克思对资本社会的个人感情,具体片面而缺乏普遍真理性。马克思当然算是一代伟人,但他仅是个思想家批判者,而不是个好的哲学家。很多模糊的思想,更有待后世理性者去粗取精。一本《资本论》就能超越黑格尔,不仅言过其实,而且耸人听闻。纯理性是不会时过境迁,因时变动(过去讲得通,现在讲不通)。从长远的为人类提供纯理性知识的角度看,与黑格尔相比马克思不只是稍逊。我不清楚你从那部黑格尔著作中看到了黑格尔赞美他那样的世界就是终极的美好与和谐了,历史就结束了。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今天的你也该像马克思一样流露出革命的倾向而不是像黑格尔一样发表赞美自己的祖国的感情?你赞美了自己的祖国,我们的历史就不需要再前进?探究哲学,是要聚焦人类的理性。不能拿历史局限的情感来否定全部人类历史的理性文明。没有历史理性文明的积淀,就不会有今天的存在。物质文明的强大也不一定就导致精神文明的强盛,而更可能是不和谐不公平。唯有普遍的理性才能带来世界的美好与和平。探究哲学是做什么?就是发现普遍的可以继承的理性。


无为毅

马克思的哲学论述还是充满理性的吧,并且他个人对理性本身还是持有希望向度的。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并不是情感上的批判,或者道德批判。这是马克思自己就已经声明的,他之所以说自己的哲学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是在于此。一个社会变得糟糕,是会有很多敏锐的,具有洞察力的人把握到,但这些可能都是道德批判,他们说这个世界不够好,世风日下诸如此类的话,或者像空想社会主义者那些做,但他们并没有把握到事情的根本。马克思就是力图达到事情的根本。所以马克思会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研究会转向市民社会中,会去做政治经济学批判。因为在他看来,批判法不能从法的理念出发,而需要从更基本的领域,在马克思看来我就是我们的物质生活领域,这是马克思做的转变。在黑格尔那里,是理念世界,而马克思认为感性活动和感性世界才是最为关键的


鲁刃颊

人都有理性,但人也有非理性的激情。马克思也一样,黑格尔也一样。但比较马克思与黑格尔,黑格尔更理性,马克思更激情。把黑格尔的《法哲学》与马克思的《法批判》进行对比,明显《法哲学》更理性,《法批判》则暗淡无光。黑格尔《法哲学》对现代社会的构建依旧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现实是非纯理性的。马克思的批判落在纯理性的黑格尔的哲学上是毫无建树的,因为马克思批判的目的其实是借批判法哲学来批判现实社会与政治的。人们的知与行总是有差异的。理论与实践也是有差异的。现实有问题,不一定就是说我们的理论就有问题。该批判知就批判知,该批判行就批判行。马克思把黑格尔的哲学当宗教来批判,沿袭唯物主义的思路,本身就已经过了,批判的方向错了。我并不认为,马克思对资本社会的根本问题把握得很准。马克思把自己对资本社会的偏见或非理性的激情带入了他的作品。这种现象在黑格尔的作品中几乎没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富裕的观念,来源于哪里?
透过异化来解读现代人类生存矛盾
他批判黑格尔,坚信唯物主义思想,细品他十句格言,暗含人生真谛
启蒙
论社会学启蒙对早期启蒙的批判———以青年马克思为焦点
费尔巴哈及其著作《论死与不朽》对黑格尔学派解体的先导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