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灰色的2.1%:你是否也曾想过一了百了

​近日,一名韩国女星被发现在家中自杀身亡,她生前长期处于重度抑郁。她的离世,令一些朋友也再次关注“抑郁症”的话题,甚至“疑似”自己患上了焦虑症、抑郁症。这当然也从某个角度折射出,当代社会舆论、环境压力对青年人造成的巨大精神负荷。

据统计,我国现在抑郁症发病率达2.1%,焦虑障碍患病率达4.98%,并多发于年轻人和女性,80%以上的患者没有接受规范治疗。那么,究竟什么是抑郁症?它是不是一种疾病?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如果身边真有抑郁症患者,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对待呢?

1 抑郁症是不是一种“病”

抑郁症是一种真实的疾病,它不是某种单纯的心理障碍或者异常的行为倾向,而是确实在生理上已经与健康人不同——在抑郁症患者的大脑中,5-羟色胺的分泌水平和递质活性相对较低。

5-羟色胺,英文简称5-HT,又名血清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大脑皮层质及神经突触内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简单地说,5-HT是一个令人情绪愉悦的信使,当我们产生各种负性情感(悲伤、愤怒、恐惧、怨恨、攻击等)时,5-HT的活跃能够让人的情绪得到纾解、回复平稳状态。

有些朋友可能听过洪兰教授在TED的一段演讲,提到女性大脑合成5-HT的速率比男性低52%,所以我们常见一对夫妻或情侣刚发生完争吵,女性还在生闷气、默默垂泪,旁边的男性已经呼呼大睡、好像没事了。这也解释了在临床上,女性抑郁症患者的比例远高于男性的原因。

目前对于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普遍采用的是SSRI(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这些药物的作用机理就是抑制脑神经突触对5-HT的回收,让更多的5-HT留存在大脑中,使负性情感得到纾解。

抑郁症的可怕,在于难以痊愈、反复发作,严重时会将人引向自杀。

2 怎么判断是抑郁还是抑郁症

明白了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就能够理解,患者所有的异常心理状态都是不受控的,就好像我们不会问一个感冒的人“你为什么要流鼻涕”、“你就不能控制自己不打喷嚏吗”,同样,抑郁症的所有症状都是不可选择的,不是他们的脆弱、任性、矫情让他们那样,而是他们会无法阻止地表现为那样。

所以,虽然我们都有可能会出现以下的一些表现,但如果仍然是可控的、有选择的、短暂的,那就大概率只是抑郁情绪,而没有发展到抑郁症的程度:

(1)失眠/嗜睡。

大多数个案在进行心理咨询或精神诊疗时,都会先提到自己的失眠。这种失眠是不自主的难以入睡,在没有其他因素介入下(不看电视、不刷手机、不看书)大脑保持清醒状态,有效睡眠时间低于4小时(比如凌晨3点以后才有困意,或者12点前睡去但3点多就醒来、直至天明)。

睡眠障碍有时表现为嗜睡,潜在心理是因为对他们来说,每一天的生活都是“渡劫”,是恐惧的挣扎,潜意识里抵触、想逃避,于是不想起床、更愿意让这一天睡过去。

失眠和嗜睡,有时会同时表现在一个人身上,也是不矛盾的。

(2)厌食/体重明显变化。

没有明显的饥饿感和食欲,对美食也没有什么兴趣,甚至在进食后会有恶心、呕吐。

(3)健忘/涣散/思维障碍。

记忆力明显减退,有时对刚说过的事情没有印象,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和行动迟缓。如果强迫自己进行逻辑思维、考虑较复杂问题时,会感觉无法进行下去。

(4)低欲望/丧失兴趣。

对一切事物都失去了兴趣,过去的爱好或习惯也无法打起精神,包括对感情、性也没有想法或欲望。

(5)淡漠/非社会化倾向。

对周围的人不感兴趣,对人际交往有抵触和恐惧,虽然可以让自己保持较好的状态与人相处,但内心同时有不安感。长时间的伪装导致疲惫感,所以更愿意独处、害怕出门,喜欢黑暗的环境,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制约、批评和拒绝。对亲密关系中的对象(家人、爱人、密友)变得敏感、易怒,阻断双向沟通。

(6)持续性的低落/悲痛。

感受不到快乐。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没有价值。容易伤感,一点点负面的事情都会像钩子一样把记忆中的创伤拉回眼前,然后陷入无法抑制的悲痛中,情绪崩溃、哭泣。

(7)习惯性的自责/自我评价低。

对自己有近乎偏执的严苛要求,当事情不如期待(只是他自己的期待,其他任何人的标准都无效),会产生不必要的内疚和自责,最后归结为“为什么我做不到”“我是不是很没用”“我就是废物”。

(8)厌世。

对未来没有信心和希望,认为人生痛苦、不想继续,觉得自己不值得活下去,结束生命才是解脱,有自杀的冲动或计划。

(9)躯体化。

身体出现无法解释的痛感,胸闷、绞痛(感觉胸口好像有千斤巨石压迫着,喘气都会带着疼痛)。自伤时会得到释放、快慰,潜在动机是因为心头痛感的剧烈,使他们希望用更直接的方法转移痛感,或者让自己相信只是伤口在痛,而不是心在痛。

当以上的症状同时出现5条以上、持续时间2周以上时,建议先通过MMPI量表进行心理健康早期筛查,检测结果若为异常或危险,应立即去医院精神科进行系统性检查,及时介入治疗。

抑郁症患者多有病耻感,也能很好的伪装自己(甚至让人们觉得他乐观、开朗、阳光、健谈,即“微笑抑郁症”),在病情没有发展到重度时也还能够保持正常的社交和工作(临床上还有“高功能抑郁症”),一般人很难发现。所以,我们听说像张国荣、乔任梁、陈琳等明星因重度抑郁而离世,会觉得超乎意料。

3 什么样的人容易患上抑郁症

通过对大量个案的观察、对话、分析,我们发现抑郁症患者在心理特征上多表现为内心矛盾的理性自制(虽然可能会让自己很难受,但因为知道那样是“对”的,于是可以违背心意、勉强自己)。那些表里如一、耿直爽快的人,往往不会患上抑郁症,所以我们常说“得上抑郁症的都是好人”,就是因为他们选择把生活中遭遇的负能量都自我消化、向内累积。

日本心理学研究会曾经总结了会提升罹患抑郁症风险的行为特征:

宁愿自己不舒服,也优先考虑他人的感受;

不管任何大事小事,都要一丝不苟去完成;

从不提自己做出的成绩;

哪怕没人夸奖,也埋头默默努力;

感到痛苦的时候,也从不倾诉自己的难过;

不允许一刻的感情用事,始终忍耐和克制;

凡事都觉得自己“忍一忍就过去了”。

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行为特征,是一个综合了讨好型人格和轻度强迫症的“老实人”。而这种人格的形成,大多和心理储备有限、自我强度较低、在童年时遭遇家庭变故或苛责教育有关;从实际接触的咨询个案来看,也确实表现出如下共性:

(1)在童年/青春期的原生家庭成长环境不够友好,

(2)长期的孤单经历,

(3)性格上早熟,

(4)有很高的自我期许和自恋倾向,

(5)缺少情感疏通和情绪宣泄出口。

4 如何善待身边的抑郁症患者

抑郁症患者对不了解这种疾病的人来说,很容易被认为是性格问题、过于脆弱、想得太多。这也是他们不太愿意向自己的亲人、朋友吐露病情的原因,那些看起来善意的建议、鼓励、开导,其实都很容易变成再次伤害他们的利器。

如果你的身边有抑郁症患者,请一定避免和他们说下面的话:

“你年纪轻轻,有什么可抑郁想不开的?”

“生活不易,谁还没有磕磕绊绊的时候?”

“别那么矫情,一点点挫折你至于的吗?”

“我们可都比你惨多了,你这才哪跟哪?”

“你要再坚强一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开心点,多出去见见朋友、运动一下。”

“你每天这样下去,对得起你的亲人吗?”

当然,也不要给他们发什么鸡汤文、励志影片,因为他们不是不懂道理或者情绪纠结,而是不可抑制,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我们不会去和一个在病床上输液的人说“你太矫情,为啥别人能吃饭你就不能吃”;

我们不会去和一个截肢的人说“你出去走走就好了,别这么脆弱”;

我们不会去和一个身患重症的人说“你怎么不想想你的父母”。

这些话,只会催动抑郁症患者的自责和低落,让他们更加觉得自己好没用、做不到,然后陷入情绪的崩溃和深度的无望。

他们需要的,是沉默的陪伴、无声的鼓励。

如果你一定想说些什么,请这样说:

“也许很难,但我在试着感受你的痛。”

“正在经受的这一切,都不是你的错。”

“你很好,你对我很重要。”

“不论怎样,我都会陪在你身边。”

“我很爱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车有房,月入5万,为啥还会抑郁?这真的不是矫情!
抑郁症不是“矫情”?分清是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
关于抑郁症,你想知道的都在这了!
“我们不是矫情,我们是生病了。”
什么样的抑郁症患者最危险
你真的了解抑郁症吗?(二)抑郁症的治疗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