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古偶剧为啥像是在传播一种“让站起来的人重新跪下去”的思想?
userphoto

2023.07.23 江苏

关注

​我觉得这主要是从安全性出发考虑的。

首先,所谓“跪下去”的思想,按我的理解就是指以人身依附为主的礼教关系。在这套体系中,皇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所有道德、知识、伦理的终极源头和裁判依据,每一个人的性别、生活方式、职业、婚姻都高度依附于集体,比如家庭、部族等小共同体,而小共同体又依附于大共同体,也就是皇权。现代社会则是建立在个人独立的基础上,人被视为一个有权利,有能力做出自己选择并承担责任的主体。虽然我们知道如今很多国家在事实上并不尊重个人的独立性,但从理论上它总是声称自己是把人的主体性从旧的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的(虽然又掉入了新的依附关系),对这个解放的历史过程进行定义和诠释,是合法性的重要依据。

在官方的历史解读中,1840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节点,是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分界线。在古代史的结尾,也就是1840年以前,教科书里强调的是清王朝大一统的丰功伟绩,而非皇权压制了个体的主体性。我记得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里大量地强调清朝中期是多么繁荣、统一和强盛(只是稍微提了一下闭关锁国,而且还对闭关锁国有所赞美)。然而,近代史的开篇背景就是,在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里,人民陷入了严重的依附性,被各种内外势力压得喘不过气(主要强调外部威胁),这里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分裂,就是完全没有解释为什么一个国家刚好过了1840年这个节点,就一下子变得腐朽没落了。不过,从1840年开始,一群又一群人开始思考如何拯救这个国家(洋务派,太平天国,维新派,国民党等等),却由于各自的局限性都陷入了失败,但最终有人找到了解决方案,成功地实现了1840年以来救国救民的理想。在这个大型故事里,前面所有人的失败,其实都是为了反衬最后之人的伟大形象。

所以我们看到,中国的热门古装剧,大多发生在1840年之前的,而1840年之后的则不多,且都是在“内忧外患”这个大背景下的,这里就存在很多的禁区,是不能随便调侃和戏说的,当然也就少了很多衍生作品。我认为极少数有深度地批判帝制的古装剧就是《走向共和》,虽然这部剧没有被彻底封杀,但显然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限制和删减。因为在官方的叙事里,1840年后的历史比起之前的历史要更加重要和关键,它涉及到了人是被谁解放的,以及按照什么意识形态被解放的这些核心问题。而1840年以前的历史,尤其是从康熙到乾隆的这段历史,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编、戏说甚至胡说,都没有关系,但即使在这段历史中,一旦涉及到对皇权制度的批判和否定,则又会涉及到“是被谁解放”的这个核心问题,因为解放者的思想和身份早已经被预先确定,你很难在1840年之前强行加入否定皇权的元素。所以,在这种潜规则下,一部不触及红线的作品突然火起来,就会带动一连串的作品争相模仿,因为它火起来不仅说明能够盈利,更说明这个主题是安全的。对于一部影视作品来说,安全性才是第一位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家认同
重新体认家庭为社会之本
独家 | 土耳其青年王成明:从中国儒学看我与中国之缘
为什么中国不流行宗教,答案都在这
同为维新领袖,为何梁启超受后世敬重,而康有为则被人不齿?
浅析佛教对历朝历代的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