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应该干涉学生的价值观吗?

​价值观是舒适区成瘾的外显。

这不是一个纯认知问题,也是一个心理问题。

学生的价值观,很可能是原生家庭规训和社会反馈的共同结果,而不仅仅是通过老师认为的干涉,所可以解决的。

而且,在青春期逆反的孩子,反而可能为了表达自己的独立性,把家长和老师的价值观输出,作为一种需要反抗的控制,从而有意的进行污名化和唾弃。

同时,教师这个职业,并不具备很多人认为的神圣属性,其权威是通过社会架构和教育目的,从体制和教学制度中借用的,个人本身,除非非常优秀,其并不具备价值观的优势。

换句话说,你是老师,不代表你的价值观就是好的、普适的、有用的。

在这些前提下,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可能只能通过言行作为榜样,用尊重孩子的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支持,加之心理疏导突破舒适区成瘾,才可能完成。

这对于一般的教师而言,难度很高。

多数,会变成,利用信息差和社会规训、社会现状的片段,去恐吓孩子,用恐吓驱动孩子变成老师和家长想要的样子。

表面上,孩子价值观变的赏心悦目了。

背后,则可能制造除了排位赛和刚性道德价值观,没有深度爱好,视所有事情为排位赛,不断焦虑与内耗的成年人。

你是老师,你想要把孩子的价值观变得更好。

这个动机很正当。

但请你先提升自己,别把正当的动机,变成扭曲他人心理的借口。

供参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心理健康】一堂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心理课
高中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这些素质,一己之见啊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感悟心理咨询
告诉你今天的学生怎么想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及教育对策
“补课”杂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