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参与撰稿的第一期杂志被家长包上了封皮,因为封面图片有些暴露……|与电影相伴的日子010


入职《看电影|午夜场》的那一期,2007年8月刊封面

青岛是个好地方,疫情好转以后,《怎么办,脱口秀》《中国说唱巅峰对决》都在这里录制节目。上回说到,2007年7月,去《看电影》杂志工作前,陪着母亲去青岛度假了。差不多半个月才去报到入职,好在主编比较宽容,否则差一点儿就和《看电影》无缘了。

入职后,发现接待我们面试的那位仁兄,已经离职了。他比我小一岁,网名灰土豆,后来也一直在北京发展,辗转后浪、魔宙等出版机构。后来发现,同期入职的还少了一个人。我记得当时面试时,的确是有一个很漂亮的姑娘。结果在我入职前这段时间,人家就不干了。据说是因为家里条件很好,这种艰苦的编辑生活是很难适应的,好像每天还车接车送,这样下去自然是不太行,不到半个月也就作罢,。

2007年7月下旬,在《看电影|午夜场》的工作正式开始,后来渐渐的发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是如此之大。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同期入职的几位同事,都陆陆续续地离职了。但无论怎样,还是会有很多难忘的记忆,如同电影画面般在脑中闪现。

01 撰写的第一篇文章

我入职的那个年月,有三位电影大师相继离世,分别是伯格曼安东尼奥尼杨德昌。有几位同事都被安排撰写了这几位电影人的文章,我去得晚,自然是没有机会了。不过,很快也接到了撰写栏目“天堂电影院”的任务,也是我加入《看电影|午夜场》撰写的第一篇文章,关于电影《刺杀尼克松》。(本片影评请查看文章结尾的“往期推荐”

这部拍摄于2004年的电影曾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获得过“一种关注单元”的提名,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部影片。导演尼尔斯·穆勒本身的作品也没几部。从相关资料上来看,这部自编自导的作品恐怕算是他最好的业绩了。

主演倒是两位美国大明星,一个是有“坏小子”之称西恩·潘,五次提名,两次成为奥斯卡影帝。比如,在《刺杀尼克松》这部电影之前的2003年,他就因为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的《神秘河》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

女主娜奥米·沃茨虽然在演艺生涯中没有得过最佳女主的奖项,但也是多次提名。2001年,她因为主演大卫·林奇令人费解的代表作《穆赫兰道》而惊艳世界,却没有获得最佳女主的提名。而让她获得奥斯金像奖提名的作品,则是在《刺杀尼克松》之前的《21克》,那部电影,也是他和西恩·潘共同主演的。

02 我负责的固定栏目

作为杂志编辑,我们每个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写稿,一般是主编来安排,也有自己上报的选题,只要主编通过就可以写。作为杂志,自然是有固定栏目,这些内容都是主编根据编辑特点分配的。还有像刚才提到的以电影名字命名的“天堂电影院”栏目,就是每个编辑会轮换着写稿,都有机会写一两篇深度影评。还有一些文章是长期的对外约稿。

因为风哥(主编梅雪风)看我在学校的专业是英语,就让我负责相关文章的编译工作。其中包括每期开篇的咨询类栏目“开麦拉(Camera)”。而且作为电影杂志,不能晚于其他媒体发布信息,所以要及时地在英文网站浏览新闻,同时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编译成简短文字。

第二个由我负责的固定栏目是“海报馆”,就是图片类栏目。每期至少找出四幅电影海报,且四幅海报有相同或相似的意向,比如主题是关于“花”的,就要找至少四幅都有花出现的电影海报。别看每张海报下面撰写的文字字数不多,但为了写好对应的短文,就要把这几部电影都看完,了解透彻,才能描述准确,突出主题

第三个固定栏目就是“立此存照”,同样还是图片类,接在“海报馆”的后面,基本上是杂志的最后一页。这个选图逻辑和“海报馆”一样,要找相似主题的照片。这些照片不能是剧照,而是电影人在影视作品之外各种场合的照片,比如参加电影节时的照片,或是生活类照片。这个难度就比选海报要更难,要浏览过大量照片并能找到其中的相似性。

03 每月大策划选题

除了固定栏目,自然还会有相当的篇幅,是每个人都会参与撰写的大策划选题。风哥那个时候的选题方向都很大胆,其中包括他喜欢的,专门做了一期“革命”主题,其杂志封面是经典的红底黑色头像的“切·格瓦拉”。还有一期是所谓的“政治电影”,但是在校样环节,名字改为了“大电影”,让有些读者摸不着头脑,不过看了内容,大概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而我入职后参与的第一个大策划的讨论会,可是记忆犹新。2007年8月刊的大策划主题是“性幻想”,显然这个标题也不能用,就如我开篇放的那张杂志照片所呈现的那样,封面文案里的标题改成了“电影幻想”。没想到参与的第一期内容就这么生猛。拿着杂志回天津见家人的时候,因为看到封面太暴露,父母把杂志包上了“书皮”拿给我爷爷奶奶看,意思是说,孙子写的文章上杂志了。

印象中给亲友看的就是关于《刺杀尼克松》的那篇文章。而大策划内容里我写了哪篇倒是没有印象了。而那一期,整体的感觉,就是以《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为基调的内容(上图剧照)。之后翻看当年的文章,印象中我写过的电影有田壮壮《吴清源》肯·洛奇《自由世界》马丁·西科塞斯《再见,爱丽丝》门泽尔《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等等。

而关于第一期大策划,印象深刻的事情是,那天的策划会结束得很晚,应该是过了晚上11点。等我下楼想要骑自行车回家时,发现楼下锁车的栏杆上干干净净,别说我自己的自行车,放远望去,空荡荡的街道,一辆自行车都没有。可惜的是,这辆自行车是费了半天劲,从天津寄到上海的新车,结果还没骑几天就被人偷走了。

04 连续两个通宵加班的经历

“午夜场”是相对独立的部门,一个月出一期,“午夜场”之外的那些刊物,被称为“正刊”,一个月要出两期内容,编辑人数比我们部门多出一半。时间紧迫,编辑通宵加班撰写文章也是常态。“午夜场”虽然不是半月出刊,但一个月也很快就过去了。有一次,为了赶时间,大家都通宵赶稿,那是我人生中经历过的唯一一次连续两天通宵加班的经历。

其实第一晚应该正常回家的,但是怕写不完,其实真正的集体熬夜状态是在转天。结果第一天晚上和其他几位同事就睡在公司的椅子上。我是排干扰能力很差的人,头顶吊扇嗡嗡作响,根本睡不着,所以相当于是一夜未眠。没想到转天晚上,还是没写完稿子,而体力已经熬不住了,有些分到的文章,只能是别的同事帮着写了。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次的赶稿经历,让风哥意识到,这样加班不是办法,就重新规划了工作的节奏,自此就再也没有这样加班到很晚的经历。忙碌的状态,反而不敢懈怠,基本上没有出现特别严重的错误。倒是在放松的状态下,越是希望做好,反而倒适得其反。

那次出现的错误是封底的立此存照,我找到了一张美国导演比利·怀尔德奥黛丽·赫本的合影,之后我自认为是找到一张他们两个人老年时候一起跳舞的照片,其实是我自己看错了,太希望那是奥黛丽·赫本了,其实是另一位美国女星凯瑟琳·赫本。还好,我们校稿,都是互相校对,否则自己还是看不出来的。就这样,赶在印刷之前换上了新的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本电影杂志的死亡,以及迷影青春期的结束
2010年《看电影》封面、封底
《TIME》最新一期封面由958架无人机组成
杂志策划书
12本不容错过的航空杂志
10个最酷的内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