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道先生说:天地间只有一个感与应而已。诚然如此。

《朱子近思录》卷一:明道先生曰:天地之间只有一个感与应而已,更有甚事?

这句话言简意赅,但人们常常理解不到。只因为不知道感应这件事。

从字面上看,“一个”指的是“感与应”。在我们的通俗理解中,感、应好像是两个事。事实上,有感必有应,感与应二者是紧紧在一起的。在《近思录》卷一的前边,还有这么一段话:“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意思是说:世界上不存在单独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是成对出现的。唯物辩证法中讲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当然是成对的事物彼此关联。因此,感必然有应与它相关联。

感应无处不在。

除了我们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形成的感应外,天地间还有很多我们都没有认识到。比如“山雨欲来风满楼”就是天地感应。山雨欲来,风应之。“事出反常必有妖”,事物不按常理出牌,定兴妖做乱以应之。大地欲震动,动物们匆忙避之。现代科学研究到了次声波让动物们感应到了。墙壁持续潮湿,青苔当然会生长出来,以此感应。

其实,人们最疏忽的感应,就是自己的念头。念头是什么?没有人说得清。现代有些物理学家们隐约感觉到,意念也是一种能量,或者就是一种生物能量场。在儒家的知识体系中,这种不可见的能量称之为“气”。那么,就可以笼统地说,念头的产生,其实就是感应到了某种能量。常常出现的某种直觉、或者第六感觉,就是感应的缘故。

明道先生所说的“天地间只有一个感与应”,就要求我们,时时关注突然冒出来的念头,那里面传递着具体的信息。不过,要能够及时、准确地抓住这些一闪而过的念头,就要让我们的内心安静下来,不起波澜,没有杂念。这就是“诚”的状态。先儒们说:“无妄谓之诚,不欺次之。”心中没有杂念,就好比平静的湖水,一片羽毛落在上面,那细小的涟漪也非常清晰。如果湖面波涛翻滚,细小的涟漪根本感觉不到。

细小的涟漪,就是水对羽毛的“感”而作出的“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定性书》
什么是良知
《近思錄》宋·朱熹
天地人三者之变化
民间中医“竹梯”(三)数之古义:“二”
行者任明志先生讲《四圣心源》:天人解(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