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身在红尘中,不问红尘事。若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是超凡脱俗。

人不离红尘。

既然不离红尘,难免要经历红尘中的事。那又如何做到“不问”呢?

重点有两处:一是何谓“问”,二是“红尘事”是何指。

问:乞求的意思。乞求之中包含着种种念想、欲望、主观、猜想、臆断等等。一旦有了“问”的念头、行为,便有了是非、美丑、善恶、得失、取舍等纠结烦恼,从而就有了做与不做、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是否尽心尽力等等主观选择。

红尘事:并不是单指我们经历的每一件事,它指的是红尘中的人、物、事中所包含的是非、美丑、善恶、得失、取舍等立场、原则、从而自己选择一个立场,成为对立事物中的某一方面。

抽象地概括:不问红尘事,就是不对红尘中的事物做出取舍,不会选边站,从而能够超越是非、美丑、善恶、得失、取舍等单纯地做事。

比如:一个医生,当穿着白大褂、手握手术刀、站在手术台前时,眼前的病人,不论是高贵者、还是贫贱者,不论是科学家、还是罪犯,他们的身份只有一个:病人。如果因为他是一个罪犯,就用手中的手术刀宣判了其死刑,这就是“问红尘事”。

比如:一个军人,当在战场上发现对面的敌人中,有一个是与自己同样肤色的同胞,并且正举枪向自己的战友开枪的时候,你念及这份感情,便不忍向其开枪,这就是“问红尘事”。

比如:一个老师,站在讲台上,下面的学生中,有聪慧者、有愚笨者,有来自高贵的家庭、有来自贫贱的人家,你心里顾及这种聪慧、愚笨的区别、高贵、贫贱的差距,便有选择地倾心于聪慧、高贵,便是“问红尘事”。

于是,我们可以知道:当我们从事自己的本职时,当我们以合理的身份做事时,我们就已经从红尘中脱离开来,具体到了一个单纯的事物中。前面提到的医生,尽心医治眼前的病人,便是“不问红尘事”。那个军人,手中的枪瞄准对面的任何一个敌人,便是“不问红尘事”。那个老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用心讲授知识,耐心回答所有学生的提问,便是“不问红尘事”。

其它同理。

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耕耘、行好事,都是身在红尘中;收获、前程,便是红尘事。只要做到“不问”,便脱离了红尘。

红尘世界,原本就是善恶、美丑、是非等对立而成。在红尘中,若能做到无论时时、事事、处处不问红尘事,便是超凡脱俗的人。你就成了圣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思而不行
曾仕强:天下有美丑,有是非,有善恶,但是没有固定标准!
孔子占卜吗?(被误解的孔子之六)
散文精选:看世界需要两只眼睛
庄子的相对主义:人痛苦来自欲望与比较,消除一切差别,可得逍遥
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