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董仲舒:君子不耻其困,而耻其所以穷。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政治家、哲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极大的思想家。后代对他的评价是:上承孔子,下启朱熹,是儒家文化传承的重要一环。他早年专心研读《春秋》,写成《春秋繁露》。


“君子不耻其困,而耻其所以穷。”这句话出自《春秋繁露》中的《楚庄王第一》,用来解释《春秋》为什么会为鲁昭公感到羞耻。大意是,鲁昭公自己能力不行,地位日渐低下,对国家的治理也不好,不断地犯错误,比如娶同姓女子为妻。因此诸多原因,导致后来逃亡在外八年,死后才能得以回国安葬。董仲舒在文章中指出鲁昭公遭遇困厄的原因:时代不稳定,能力不够,自身行为不端,没有贤者辅佐。

一个人,是穷困、还是通达,都是现状。安于当下、居之若素,不怨天尤人,这是君子的行为。但是,如果自己身处穷困,却不寻找为什么会穷困的原因,任其破罐子破摔,那就是坠落。所以,君子不以穷困为耻,而以不反思为什么穷困为耻。


孔子评价颜回“安贫乐道”,说颜回吃粗饭、喝冷水、居陋巷,也不改变自己的追求。这与董仲舒的“不耻其困、耻所以穷”相比较,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安于当下的贫困。不同点在于:董仲舒讲的是要反思自身的行为,寻找出导致穷困的原因,从而改变现状。孔子的意见是:一个人不会为现状所约束,积极上进是永远的旋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悟◎“固穷”的人生道理
把孔子请下神坛,还老师一份真实——教师节特稿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 卫灵公》
论语·卫灵公15-02
【山东曲阜】尼山:七十二贤廊学经典(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