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时那年
文/马亚娟
图/网    络

那时我不关心阳历,只关心阴历,特别是阴历的年。

一到腊月,爷爷奶奶讲究就多起来,不断叮嘱腊月里的禁忌。离年越近越多,不许大声喊,不许与人吵架,不许摔碎东西,不许说“烂”字,即便包子饺子烂了,也要说“甑”(陕西话与“挣”同音)了。老辈人口中琐碎的念叨,小辈都认真听,并认真执行,谨小慎微,生怕破了禁忌。偏偏有一年腊月三十,我手里提的热水壶,刚到院子中间就鬼使神差的爆了,爷爷的脸瞬间就黑了,我吓得大气不敢出,奶奶着急跑过来检查看烫着我没有,确认没事后赶快扫去玻璃残渣,谁也不再提一个字。那么神圣的新年,这打碎东西可是个大事。

女孩子年前讲究要新衣服新鞋子花卡子,男孩子啥也不讲究,就是要鞭炮,大的小的,带花的,独立的,成排的……总之多多益善。看着弟弟天天缠着大人要买炮,再多也不够,我只暗暗骂他傻:一响就没有了,还要?没办法,“姑娘爱花小子要炮……” 过年么,就得个响动。


除夕守岁,没有多少娱乐方式,无非是聚在一起吃吃瓜子花生,聊聊天,盯着19英寸的电视看看。我眯眯瞪瞪等到十二点爆竹乱响,终于能上炕睡觉了。我不喜欢除夕,除夕要熬夜,我就喜欢初一,有新衣服穿。

初一起得特别早,弟弟就惦记着放响村里第一炮,大人给他把鞭炮绑定在长长的竹竿上,点着,他从后门扛到前院,炮声炸响,他像个胜利的王。吃过饺子,我妈给我梳了小辫儿,换上新衣裳,大棉袄罩上一件或花或红的上衣,配一条或蓝或绿的裤子,新新的棉鞋,出门可以炫耀啦!不许我弟这臭小子靠近,怕他放炮的手脏了我的新衣。

吃的东西并不丰盛但讲究多,女人们从腊月二十三后就开始在厨房忙碌了,蒸花馍,包包子,支油锅炸果子,煮肉装碗子……给大年上把吃的送的都准备停当了,一盆盆的包子馒头,一笼笼油果子麻叶,一碗碗的肉块丸子……小孩子不管这些麻烦,只知道吃的香,却不多想奶奶妈妈的辛苦,长大后才明白,年的热闹与喜庆大多是靠她们在支撑着。

大年初一一般不出门,从初二开始,舅舅家,舅爷家,一家家拜年,给“上司衙门”拜完年,又给姑姑们一家家去送灯,待客也是两次,一次待拜年客,一次待送灯客,出门待客就交替进行,我们家客人多,每年出门出到初十后才完。我和弟弟跟着大人一家家去,去过几年就有经验了,知道谁家吃的好,谁家给的压岁钱多。

说到压岁钱,挺尴尬的。人家给了,明明心里想要,却不敢去接,得了大人的眼色许可,才敢伸手。想想那时我是不愿意拿钱的,人家给了,我装在口袋里,晚上才能悄悄掏出来交给大人。一整天里总操心丢了咋办,就不能尽情玩耍,几个碎银子还真成我的负担了。

最喜欢初二去外婆家,我妈肯定是最盼望的。对于出嫁的姑娘,回娘家是一种永恒的美好,娘家是根基,娘家是底气,娘家有女人少女时代所有的回忆……姨妈说过一句话:“女人熬娘家,一只脚刚踏出家门,另一只脚恨不得就在娘的炕上。”我一直觉得姨妈是语言大师。

我妈兄妹五人,到我们这一辈算下来表兄弟姐妹十八个,大大小小站一院子,门中的表兄弟姐妹也会来凑热闹,那阵势是我记忆里最大的排场,外爷发压岁钱得排队。后来外爷外婆不在了,我们这辈人陆续也成了家,拖家带口继续去给舅舅拜年,孩子们满地跑,名字叫乱了,有的还叫错辈分了,舅舅发压岁钱的队伍越排越长……

直到正月十五,元宵吃过,晚上红灯笼亮起来,家里角角落落都得点蜡烛照亮,称“亮灯”。我很喜欢这个日子,拿了蜡烛火柴,到处点蜡烛照亮,水道口,门墩旁,厕所里……家里无一处遗漏,临睡前再检查一遍,齐齐收了,防止深夜起火。舅舅送的灯笼在这天夜里要出去“战斗”的,和村里孩子们碰灯笼,碰着火了也不生气,反倒是好事情,预示来年红红火火。灯笼着了,年也算过完了,正月十六,一切慢慢恢复常态,步入正轨。

年的所有细节都成了历史,现在的孩子们认为老讲究都是繁文缛节,太啰嗦。时代在进步,年也在简化。仪式简化了,人心好像也简化了,年在生活里慢慢浓缩成了一个符号,从岁月里轻轻走过,打个结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实故事||收到前夫的好友申请,离婚三年的我,突然释怀了
吴世成丨不一样的淮南春节民俗
一个00后眼中的华州“送灯笼”习俗
“儿媳,你弟真抠,就给我孙女二百压岁钱”儿媳的解释让婆婆尴尬
过年习俗
那些年的年/中国文化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