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味儿》:北京之所以为北京,绝不在乎这个

掌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官员的官名。后来常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逸闻轶事。

这是我在读《北京味儿》时特意搜索查询的。此前,对作者瞿宣颖知之甚少,所以特意简单了解了一下。

瞿宣颖(1894-1973),是有“善化相国”之称的晚清重臣瞿鸿禨的幼子,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是1919年复旦首届七名本科毕业生之一。曾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国史编纂处处长等职,精诗词书画,尤擅于文史掌故。

《北京味儿》一书收录的文章大多辑自当时的报纸杂志,这与张恨水的《北京人随笔》略有相近,这两部作品同为北京出版社“大家京范丛书”系列,或许是因为自己身居北京的缘故,虽然不是土生土长,但却对一切述及京城的文字偏爱有加。

书中收录的《故都闻见录》,最初连载于《申报》(上海版)和《申报月刊》,总73则,多为半文半白的短文,既有各种小吃美食如炒栗、糖葫芦,也有市井巷闻如书肆、茶肆,更有工匠手艺白描,如裱糊匠、松竹梅。

松竹梅是北平一位玩具手艺人的号,文章很短,描绘东安市场手工艺匠人之匠心妙手——其睿发巧思有足多者,每每使人流连忘返。

提到北平手艺人,就不得不说一说厂甸。

厂甸庙会始于清乾隆年间,位置就是现在东、西琉璃厂之间十字路口东北角的中国书店所在地,现今仅存小巷。厂甸之热闹在不同作家笔下都有描绘,张恨水写厂甸“挨肩叠背”,瞿宣颖写厂甸“人山人海”。

不过,在本书中收录的三四篇与厂甸有关的文章中,《厂甸回忆》一文提到的两件小事,更是让我对厂甸萌发出了无限向往之情。

话说北京买旧货的趣事传闻很多。其一说某人带小孙子逛厂甸,小孙子看一方紫檀界尺甚是喜爱,买回家后东敲西打,爱不释手。忽有一天,界尺的一端被敲开一条缝,露出一个小抽屉,打开抽屉一看,里面居然放着用棉花包裹的十颗绝大的珠子。

另一则说某人在一古董摊上花两百钱买来一个小皮垫,垫在手腕下写字。用了些时日后,皮垫缝口的地方绽开,主人索性将皮垫整个拆开,意外发现皮垫中间藏着苏东坡的字、倪云林的画各十张。后来主人将字画卖出,得了二千两银子。

趣闻透出的匠人之巧思,货品之琳琅、妙物之繁多,无一不令人渴望能够身临其间,一睹为快。

最后,来说说这篇文章题目中的“不在乎”。这句话摘自《北京的人情味儿》一文,文章所说的“不在乎”指的是圆顶子的天坛、汉白玉的古牌坊、高大黑暗的太和殿和前门楼子。

瞿宣颖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上述种种在外国游历家眼中可以部分甚至大部分代表北京城,然而对于住过北京十年二十年的朋友来说,它们不能代表北京,或者说它们不足以代表北京。正如瞿宣颖所说的那样,平凡中见伟大是北京的性格;不排挤也不特别欢迎任何人也是北京的性格;守旧保守却不顽固同样是北京的性格。

不同人眼中的北京有不同的样貌、不同的味道。瞿宣颖笔下的《北京味儿》是挚爱北平的学者、掌故大家笔下的北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史地民俗的“零金碎玉”——瞿宣颖先生与《北京味儿》
掌故中的北京味儿
钩深致远 探赜洞微——读《北京味儿》随想
他的掌故学有一半是天生而来的,自家和亲友即为半部近代史
瞿宣颖[中国文学家]
关于掌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