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只学写字不学发音?东亚特有的汉文文化

读《汉文与东亚世界》这本书,先了解一些背景资料,会极大地增强想要探究本书的兴趣。

首先,《汉文与东亚世界》这本书是《岩波新书精选》这一套丛书中的一本。“岩波新书”创刊于1938年,岩波书店的创始人岩波茂雄由于对日本侵华的不满和出于倡导中日友谊的目的创刊了“岩波新书”。

“新书”是日本的一种独特出版物。他最大的特点是“小而紧凑”,标题简练,通俗易懂,以轻快的节奏向普通人普及知识。几十年来,岩波新书已经发行以中国为主题的书籍达140余册。

有着这样一个历史背景,承载了岩波书店多年心血,担负着了解中国与中日友好的使命,这么一本书,我们是有必要翻看一下的。

再说一下《汉文与东亚世界》这本书的作者——金文京先生。

金文京是出生于日本东京的韩国人,获日本京都大学中国文学专业的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研究。作为韩国人在日本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精通中日韩三国语言,对东亚的历史文化、世态人情、民族性格有细致入微的了解,成绩卓著。

这本书的日文版以日本读者熟知的事实作为前提进行叙述,在翻译成中文时,作者又做了大量的补充,改写了很多地方,相当于又写了一本新书。

对于这样一位有着独特身份和深刻见解的作者的著作,也很难让我们不去试图了解其中的内容。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有一些细节让我十分感兴趣。

作者引用日本学者河野六郎的观点,把中国、朝鲜、韩国、日本和越南这几个国家称作“汉字文化圈”

“汉字文化圈”中朝韩、日本、越南的文字都学自中国,但是为什么传到他们每个国家,发音都不一样了呢?

这是因为他们学习的时期和地域都不同。

越南的汉字音保留中国早期的上古音;朝韩的汉字音保留唐宋时期的中原发音;日本汉字读音有吴音、汉音、唐音,所以这几个国家的汉字音发展到现在,已是很难找到相似之处。

日本人读汉字有音读与训读之别。“音读”使用学习自中国的发音,读起来和中国人说话有相似的地方。而“训读”全用日语的发音来读汉字。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汉字可以理解是什么意思,而听到日本人去读,则完全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

这是因为古代中日之间的人际交流其实很少。除了遣唐使等人员以外,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根本没有机会和中国人直接交谈。因此对他们来说,只要了解汉文的正确意思就行,不必学好正确字音。

当时他们自己没有文字,把汉文学过来供自己使用,说话还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这就形成了“训读”这种方式。

由于东亚的这些国家只学走了中国的文字,仍旧用自己的语言去读,在古代,这些国家的学者到中国来访问,基本上都是用笔谈的方式进行交流的。在清朝时期,越南和朝鲜使节在北京见面,或朝鲜通信室去日本与日本文人交流,都采用笔谈的方式。

想象一下,两国文人对面而坐,各自运笔如飞,此方写完交给彼方,往来应答,绝不发一言。如有妙语,相视一笑,却始终保持沉默。如今想来,也是非常有趣的景象。

对于日语的“音读”为何分为吴音、汉音、唐音,有时候又互相混用,导致很多日本人自己也弄不清楚有些词语到底该用哪种读音来读。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作者也为我们做了解释。

简单来说,最早传入日本的是吴音。也就是孙吴、东晋加上南朝宋、齐、梁、陈,这六朝共同的首都南京的语音。

等到隋唐时期,日本开始派遣隋使和遣唐使来中国,首都早已不是南京,他们早先学到的吴音成了乡下话,于是日本朝廷下令禁止吴音,鼓励改用汉音。

可是吴音已经用了那么多年,一下子改不过来,就形成了两种读音共用的局面。

到了宋元以后,随着佛教文化传入日本,又传来了很多新的词汇,这部分汉文的读音被称为唐音。

所以到现在这三种读音交错使用,有时候日本人看到对方的名片,拿不定主意,都要先问问对方用哪种读音来称呼对方的名字。

书中还介绍了朝鲜半岛的语言和越南的语言如何受汉文的影响,最终形成自己独有的语言体系。对东亚各国的文学体裁也都进行了介绍,比如日本的和歌、俳句,朝鲜时代的时调,都是在汉诗的基础上,运用本国文字创作出来的诗歌形式,各有本国的特点。

《汉文与东亚世界》从韩国人和日本人自身的角度出发,谈汉文对自己国家语言文字的影响,我们读来也是颇有启发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露日语中汉字读音的变化
日语中为什么有那么多汉字?
怎样背日语单词
日语语言特点
日本一年级小学生要学习的80个汉字
日语学习:日语中的汉字该如何记忆?从2方面带你轻松入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