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宏图大业28:拉拢元老,一盘大棋

发生在北周末年的“六王事件”是周隋禅代之际的一件大事。在这场政变中,杨坚经过周密部署,一举铲除了以六王为代表的宇文皇族支柱力量,掌握了北周朝廷的中枢大权。


六王的逐一被铲除在朝野上下引发了轩然大波,一时间文武百官人人自危,那些忠于北周皇室的大臣更是惶惶不可终日。

虽然政局波诡云谲,一派山雨欲来,但并未发生针对杨坚的激烈抗争,这种平静的局面得益于朝中两大元老家族对杨坚的鼎力支持。


这两大家族分别是李穆家族和于翼家族。


从现有资料来看,李穆家族大概是北周元老中最早表态支持杨坚的一家。


李穆家族是北魏的名门望族,自称出自陇西李氏,为李陵的后裔。

李陵叛逃匈奴后,其子孙便世居漠北,等到鲜卑拓跋部入主中原时,李陵的后裔追随拓跋部南下,成为南迁的“代人”。


李穆的祖父曾是北魏的高平都督,李穆20岁时投入了宇文泰的队伍奔赴关西,从此便一直追随宇文泰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穆参与了北魏末年的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例如围剿侯莫陈悦,护卫孝武帝西奔长安,东西魏之间的历次大战等。

尤其是在惨烈的邙山之战中,宇文泰被东魏追兵追上,千钧一发之时,李穆及时赶到救下了宇文泰。
可以说李穆对宇文泰是有救命之恩的,这一点宇文泰始终铭记在心里。


为了报答李穆的救命之恩,宇文泰封他为武安郡公,并将李家子弟尽数封为公卿,显赫一时,成为美谈。
宇文泰去世后,宇文护执政,权倾朝野,凌驾于皇帝和群臣之上,引发了很多人的不满,李穆的兄长李远就是其中之一。


李远比起李穆地位更加显赫,位列西魏十二大将军之一,和杨坚的父亲杨忠同级。

面对宇文护的擅权乱政,李远心中愤恨不平,暗中策划起兵诛杀宇文护,结果计划失败,李远和儿子李植被杀,李穆也受到了牵连,被贬斥为庶民,算是从轻发落了。


李穆之所以从轻发落,是因为他曾多次劝李远除掉李植,批评李植并非保家之人。护犊子的李远充耳不闻,任由李植在外面折腾,最终落了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刑场上,李远抱住李穆痛哭道:“显庆,愚兄悔不该不听你的忠告,如今落得如此下场,这可如何是好啊。”
由于李穆守住了底线,没有被李远拉下水,因此逃过了一劫。
武帝宇文邕即位后,李穆恢复了昔日的爵位,重新回到了朝堂舞台上。


虽然回朝后的李穆深受器重,地位日益尊崇,但在他心里却深藏着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痕,那就是李远事件。
李远一家被杀使李穆在感情上与周皇室逐渐疏远,武帝发起伐齐后,李穆追随杨忠东伐,与杨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李穆和杨忠的关系有多“铁”?后来的杨坚曾亲切地称呼李穆为“父党”,指其为父亲杨忠的心腹死党。


建德四年(575年),武帝大举东征伐齐,攻取了北齐重镇晋阳,拿下了高欢的龙兴之地。两年后,李穆授上柱国,转任并州总管,正式接手这个兵家必争之地。


从灭齐后出镇并州,一直到隋朝建立,这关键的几年李穆一直是并州的最高长官。

在南北朝的历史上,并州始终是一个关系到王朝生死存亡的战略要地,李穆控制了这里,便成为朝野各方积极拉拢争取的重要力量,而李穆的态度也变得至关重要。


李穆的态度不仅关系到关中长安的安危,也牵动着朝野上下的敏感神经。

聪明过人的杨坚自然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在他诛灭六王后,便立即派人去做李穆的思想工作,希望将他争取过来为他所用。

杨坚派去的说客名叫柳裘,此人出身河东柳氏,原本效命于梁元帝,江陵陷落后投向西魏。

宣帝驾崩时,柳裘当时在禁中,因定策之功为杨坚所器重。此番奉命出使并州劝谕李穆,柳裘:

“盛陈利害,穆甚悦,遂归心于高祖。”——《隋书·卷三十八·柳裘传》


柳裘之所以要极力晓以利害,是因为在邺城起兵讨伐杨坚的北周元老,相州总管尉迟迥也派人来拉拢李穆。

这尉迟迥不但是北周元老重臣,而且还是宇文泰的外甥,也算得上是皇亲国戚,此人在关陇集团元老圈子里人脉很广,他的起兵对杨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面对尉迟迥和杨坚的使者,李穆陷入了沉思,史书称其:“及尉迥作乱,天下骚动,并州总管李穆颇怀犹豫。”——《隋书·卷三十八·柳裘传》
犹豫不决,迟疑不定,这就是李穆当时面对的难题。


在这个紧要关头,李穆家族内部也出现了分歧。李穆的儿子李士荣仗着并州兵强马壮,暗中劝李穆起兵响应尉迟迥。


“穆子士荣,以穆所居天下精兵处,阴劝穆反。”——《隋书·卷三十七·李穆传》


并州确实是坐拥精兵强将,也曾是北齐的北都,有资本雄踞一方。但是,此时李穆的脑子保持了难得的清醒,他知道凭他自己的实力根本无法和杨坚麾下的关陇集团对抗,至于尉迟迥也未必能靠得住。


再说李穆家族当年就是杨忠的忠诚盟友,如今眼看大局已定,根本没有理由起兵反对杨坚。

再说长安那边,杨坚对柳裘能否说服李穆,其实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因此出于谨慎,他随后又派出李穆的第十子李浑骑快马星夜赶往并州,希望用父子亲情打动李穆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在李浑赶回并州前,李穆一直没有明确亮明态度,他反复权衡利弊,迟迟迈不出那一步。
李穆到底在犹豫什么呢?


几十年的宦海沉浮积累的政治经验告诉李穆,当下的问题不在于是否支持杨坚辅政,而是要不要支持杨坚不久后的改朝换代。

这个问题牵扯到方方面面,关系到庞大的关陇集团的切身利益,李穆不能不慎重。


明眼人都能看出,杨坚的篡位只是时间问题,宇文六王被杀后已经没有人能阻止他的脚步了。

李穆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就在他对局势做最后的利益取舍之时,李浑风尘仆仆进城了。


李浑的到来转达了杨坚对李穆的亲切问候,表示出对他的充分信任,算是给足了面子。

李穆虽然世受皇恩,但绝非愚忠之人,不久前六王的陆续被剪除也让他看到宇文诸王的不成器。


再加上当年“李远事件”的伤心往事,李穆心里对北周宇文皇家的恨再一次复燃,事已至此,何去何从,李穆心里已经有数了。


眼看形势不妙,李士荣再次恳求李穆起兵反抗杨坚,李穆此时已经打定了主意,他表示:“周德既衰,愚智共悉。天时若此,吾岂能违天。”——《周书·卷三十·李穆传》


“北周已经衰败,愚蠢的人与聪明人都知道了,天意如此,我岂能违背天意。”


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很明白了。


随即,李穆将一个熨斗交给李浑,命他带回长安献给杨坚,表明自己的心迹。


一个熨斗能说明什么呢?


李穆的用意是转告杨坚:“愿执威柄以熨安天下也。”——《隋书·卷三十七·李浑传》


为了证明自己的态度,李穆不禁拘禁了尉迟迥的使者,还下令拘捕了尉迟迥的儿子、朔州刺史尉迟谊。

随后将这些人和尉迟迥写给李穆的信函一并送往长安,交给杨坚处置。


另外,李穆还献上天子佩戴的十三环金带,密表劝进。
事情至此,李穆的态度终于明朗,李穆表态后,整个李氏家族都不得不站队杨坚,那些持不同立场的子弟也不得不屈从于现实。


李穆家族公开站队杨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他们为关陇集团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直接影响了关陇集团元老们的选择。当杨坚获悉李穆的最终态度后,非常高兴,长出一口气。


随即便命令李浑马不停蹄赶往徐州,去见另一位大佬韦孝宽,将李穆的效忠信给他看,从而坚定他的信心。

除了李穆家族的鼎力支持外,于翼家族的支持也给了杨坚巨大的底气。


于翼家族的情况和李穆家族不尽相同,于翼的祖先是北魏开国元勋于栗磾,是北魏最核心的鲜卑元老重臣之一。

于翼的父亲就是西魏著名的八柱国之一的于谨,当年于谨帮助宇文泰平定关中,后又支持宇文护建立北周,成为北周开国功臣。


于谨家族在军方的势力很强大,于氏子弟遍布朝廷上下,形成了一支人人忌惮的“于家军”。如此一来便引起了执政的宇文护的猜忌,于谨的几个儿子先后被论罪或排挤,心中的不满和失意不言自明。


杨坚上台后抓住这一点极力拉拢于氏家族,将于谨长子于寔提拔为上柱国,任命为四辅官之一的大左辅。

当时在四辅官里,非亲王任四辅的只有李穆和于寔,足见杨坚对他们的重视。


杨坚的笼络很快便得到了于氏家族的回应,投桃报李,杨坚再添一员大将鼎力支持。


当时于谨早已去世,他的几个儿子都在各地任职。尤其是次子于翼身为都督幽、定七州六镇诸军事、幽州(今北京地区)总管,镇守河北,对尉迟迥盘踞的相州(今河北邯郸、河南安阳一带)形成了钳制之势。


于翼的态度非常重要,正如李穆态度的重要性一样。


尉迟迥起兵后也派人去拉拢于翼,不过于翼毫不动摇,将使者扣留送往长安处置。

于翼的态度令杨坚松了一口气,对于翼大加褒扬,封为任国公。

于翼趁机派儿子进京劝进,力劝杨坚进行禅代之事,这令杨坚非常满意。


也正因此,隋朝刚开国,于翼就被尊为太尉,于家光上柱国就出了五个,大将军以上十余人,满门贵戚,显赫一时。


“时义兄翼为太尉,弟智、兄子仲文并上柱国,大将军已上十余人,称为贵戚。”——《隋书·卷三十九·于义传》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切都在向有利于杨坚的方向发展。
公开站队支持杨坚的关陇元老家族有李穆、于翼和韦孝宽三家,这三家都是军方的实力派人物。

杨坚坐镇长安,李穆坐镇并州(今山西太原),于翼坐镇幽州(今北京西南),韦孝宽坐镇徐州(今江苏徐州),正好扼守东、西、北三方,形成掎角之势,对在相州(今河北临漳西南)起兵的尉迟迥形成了合围之势。


这番操作下来,起兵勤王的尉迟迥不但失去了“清君侧”的正当理由,反而变成了背叛周室的乱臣贼子。

不得不说杨坚这一招太厉害了,而杨坚之所以能成功的关键因素,就是李穆、于翼两大家族的支持,这一点非常关键。


除了拉拢关陇元老家族外,杨坚还非常重视组建自己的官吏班子,他知道开创新王朝不能全靠那帮关陇元老贵族,他必须要有自己信得过的一支强有力的行政队伍。


这个方面,杨坚采取了两个措施解决遗留的难题。


其一,就是废除了宣帝时代的诸多苛政和严刑峻法,下令恢复佛、道二教,下令恢复汉姓,当年宇文泰所改的鲜卑姓一律改回汉姓。


其二,就是挖掘优秀人才,组建自己的新行政队伍,经过杨坚的不懈努力寻访,还真找到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吸纳进他的执政班子为他所用,并为日后的隋朝开国制定了大量的典章制度,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那么这些精英人才都有哪些人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到下一章再细细道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蒙曼说隋 - 隋文帝杨坚 (8)
《南北朝系列》三朝鼎立之二十七:杨坚诛杀宇文招兄弟与韦孝宽平定尉迟迥之乱
隋朝第一功臣李穆,历经四朝,从免死十次到免死百次
鲜卑人最后一次挣扎,他差点把隋朝扼死在摇篮中
泪痕春雨漫评隋唐历史(九) 杨坚篡位 大家站队开始
人才的重要性和杨坚的过人之处│107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