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大额枋?山西平顺大云院实例讲解, 建筑考研、古建园林设计、文保考试理论知识分享

额枋,顾名思义是位于房屋额部的木枋,也就是连贯两柱柱头的横木。古代木构建筑中,额枋一般安设在柱头上端,主要起联络与承重的作用,额枋的截面比例在各时期具有不同的变化。额枋起源于汉代,北朝石窟建筑中就有额枋结构,多置于柱顶,也叫檐枋。隋、唐以后下移到两柱柱头之间,到宋代称为阑额。金代建筑在屋内金柱上出现大跨度的内额。元代建筑中,在屋檐前檐下的柱头之上,出现截面滚圆的大额枋结构。明清建筑中有些额枋是上下两层重叠的,在上的称为大额枋,在下的称为小额枋。大额枋和小额枋之间夹垫板,称为由额垫板。

前檐额枋是木结构建筑中檐柱之间的联系构件,额枋的主要作用是承托上部斗拱,同时也起到连接拉拽、固定檐柱的作用。因为各檐柱起初是孤立地竖立在地基上的,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如果不在柱头部位拉结枋木,柱子就会倾覆歪闪。额枋在每两个柱子的柱头部位进行拉结,整体檐柱形成一个基本框架,为进一步支撑上面厚重的屋顶奠定了坚实的结构基础。

另外,额枋处于建筑物的显要部位,常常进行精美的彩绘装饰,在清代以后的民间建筑中,甚至在额枋上进行雕刻,竭尽装饰美化之能事。 

山西有十余座元代戏台,都是采用大额枋结构。例如临汾魏村牛王庙戏台,戏台的基座很高,有1.8米,边长达到13米,戏台面阔、进深达9.4米,平面基本为方形。戏台四角竖立四根粗大的柱子,柱子上方安设大额枋,额枋上安设一圈斗拱。

宋《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造阑额之制:广加材一倍,厚减广三分之一,长随间广,两头至柱心”。

白话文翻译:《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规定了阑额的材份比例,高30分°,宽20分°,阑额的长度跟随间宽来定,阑额的两个端头插入柱头中心。

山西平顺大云院的山门,是清代建筑,面阔三间,前檐也采用了通搭左右角柱的大额枋。这种大额枋的做法沿用了元代建筑的营造技术。但檐柱之间的阑额用材极小,阑额比例比《营造法式》规定要小很多,是山西晋东南地区的一种地方营造手法。


视频讲解:

古建筑交流23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人的古建调查(1) - 山西平顺南峧唐王庙
晋见走山西:晋东南古建寻游——小张碧云寺
拜访寿圣寺琉璃塔(明.国8)邂逅阳陵大庙(明.市)--晋城阳城县
平顺大云院最早普拍枋实例解析,营造法式, 建筑考研、古建园林设计、文保考试理论知识分享
流行于金元时期的“檐额”
图形探解清式廡殿结构之平板枋的安装与榫卯形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