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师经济后,景德镇瓷器的下一个风口在哪儿?



  820日的上午,景德镇三宝蓬艺术聚落聚集了有史以来最多的人气。

 “三化三人行——陈显栋王豫明吴强瓷绘艺术展”, “墨彩纪行·黄河沿岸采风作品展”,两场分别以瓷本和纸本为载体的艺术展览开幕,汇集了官方与院校,瓷都与外阜、艺术与收藏界的诸多资源。华丽却并不泛滥的花篮,知名却并不高调的大咖,在三宝蓬既当代又复古的建筑空间中或静或动,与四周的大山和清风浑然一体,同构共生。 


    展厅内,三人各舒己怀、至臻化境的瓷艺表现,实地写生,积累沉淀的墨彩纸画,均有感而作,才情四溢,惹得观展的人眼神和思想随之停驻游弋。面对一幅幅既融入传统工艺,又渗透笔墨意蕴的陶瓷艺术作品,观众或品咂欣赏,或学习借鉴,各自收获满满。

著名陶艺家熊钢如老师观展后这样谈及对主题“三化”的理解:“三化”化什么?一是化艺术,陶瓷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相融共进;二是化风气,将景德镇本土的创作风气与外来创作风气相融共进;三是化情感,将各种人类美好的情感和思想,搅动在一起,碰撞出共鸣。

在景德镇,这两场展览的规格与档次都堪属上层,以双展联合的形式出现,所体现的开放与包容,像极了今天的三宝蓬,像极了今天的景德镇。

今天的景德镇,人们不再像几年前,去争论红店佬与学院派的差异,去非议外来艺术家对景德镇陶瓷的窥探与尝试,而是在这个本就是做瓷天堂的理想之地,做着各自乐意并擅长之事。传统有传统的坚守与雕琢,当代有当代的张扬与肆意。在与陶瓷的耳鬓厮磨中,每个人都找到了自我的存在和快乐的要义。

今天的景德镇,也不再像几年前,有个大师名号,就可以让人趋之若鹜,随手涂鸦也可卖出高价。艺术陶瓷价格虚高泡沫的破灭,以名号、职称为定价核心要素的畸形评定体系也随之土崩瓦解,胎、型、釉、彩、意等瓷器的本质要素开始回归。

“带着耳朵去买瓷“的大师经济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那么,景德镇瓷器下一个经济增长的风口在哪里?

三宝蓬这场并举的双展应该是一种提示。

参展的艺术家无一例外地来于外埠,或早已在景扎根,或是初次碰瓷,他们的展览带来了各地、各种资源的聚合,这种聚合的力量不事张扬,却静水流深。

实际上,景德镇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开放包容,没有围墙的城市。

 一座小镇,千年窑火不息,赢得世界景仰。 “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 形象概括了景德镇瓷业的繁盛成就。

“工匠来八方”有史可寻,历史上曾有三次因战乱和瓷窑破坏,导致众多制瓷工匠流向景德镇。一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次是北宋末年,第三次是南宋灭亡,官、哥、汝、定、钧等著名窑口的工匠聚集到景德镇,为景德镇得以集天下制瓷技艺之大成储备了充足的人才。

 另一方面,人口的流动和城市的开放,打破了地方封闭性,正是因为精湛的制瓷技术逐渐被外籍工匠所掌握,从而使得制瓷业得以传承,并长期不衰。

 陶瓷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外来文化艺术的开放融合,为景德镇注入了活力,增添了魅力。随着“工匠来八方”的,是“文化来八方”和“艺术来八方”、“资源来八方”、“财富来八方”。

 或许,接下来,我们将迎接的是第四次“工匠来八方”大潮涌动的时代!

你看到的下一个风口在哪里,请在留言处留言为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陶瓷文化】景德镇陶瓷文化面面观(下)
数百年前顶级瓷器问世,离不开科技加持
在Alfred大学的讲座之二
北京首都博物馆古瓷艺术精品(1)
明代景德镇成全国制瓷中心
非遗与人文图典:景德镇工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