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二章章末检测
专题一、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
【例1】 (1)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 (1)SO+2H++2OH-+Ba2+===BaSO4↓+2H2O
(2)Ba2++SO===BaSO4↓
解析 (1)Na+不参加反应,溶液呈中性时,HSO中的H+与Ba(OH)2中的OH-皆无剩余:2H++SO+Ba2++2OH-===2H2O+BaSO4↓。
(2)上面所得中性溶液,实为Na2SO4(aq),继续滴加Ba(OH)2(aq)发生以下反应:Ba2++SO===BaSO4↓。
该题类型为给定条件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NaHSO4===Na++H++SO、Ba(OH)2===Ba2++2OH-。欲使NaHSO4溶液呈中性,只需将其中H+恰好中和即可。而此时溶液中SO显然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Ba2++2OH-===BaSO4↓+2H2O。由这一离子方程式可见,溶液中的SO只反应了一半,当继续滴加Ba(OH)2时,发生以下反应:SO+Ba2+===BaSO4↓。
【变式训练】
(1)思考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在NaHSO4溶液中加过量的Ba(OH)2溶液
②Ba(OH)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HSO4溶液
提示 ①两溶液混合后,H+与OH-、SO与Ba2+反应,由于NaHSO4少量,所以参与反应的H+与SO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故参与反应的OH-与Ba2+个数比也为1∶1:H++SO+OH-+Ba2+===H2O+BaSO4↓。
②Ba(OH)2溶液不足时,Ba2+与OH-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参加反应:
Ba2++2OH-+2H++SO===BaSO4↓+2H2O。
(2)①NaHCO3和Ba(OH)2两种固体中,________属于盐类,________属于碱类,将二者分别溶于水,其电离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取15 mL Ba(OH)2溶液注入锥形瓶中,然后逐滴加入NaHCO3溶液,当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继续滴加NaH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NaHCO3 Ba(OH)2 NaHCO3===Na++HCO Ba(OH)2===Ba2++2OH-
②NaOH Ba2++OH-+HCO===BaCO3↓+H2O HCO+OH-===CO+H2O
专题二、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和运用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判断或比较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时,关键是先找出氧化剂和氧化产物(或有还原性和还原产物),然后根据氧化性:氧化剂大于氧化产物(或还原性:有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来判断强弱关系。
【例2】 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3Cl2+6FeI2===2FeCl3+4FeI3
B.Cl2+FeI2===FeCl2+I2
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3++2I-===2Fe2++I2
答案 A
解析 由于还原性I->Fe2+,Cl2应先氧化I-,故A
不可能发生,B可能发生;由于氧化性Fe3+>I2,D
可能发生;又因为氧化性Co2O3>Cl2,故C也可能发生。
专题三、氧化还原反应的简单计算
计算依据:得失电子守恒,即得电子总数与失电子总数相等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常见题型:(1)计算氧化剂、有还原性的物质的量之比或质量比。
(2)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有还原性的量。
(3)确定反应前后某一元素的价态变化。
从试题的变化趋势看,有一类题目是:已知参加反应的氧化剂与有还原性的物质的量比,通过计算确定产物,计算公式如下:
氧化剂物质的量×变价元素原子的个数×化合价的变化值=有还原性物质的量×变价元素原子的个数×化合价的变化值。
【例3】 已知下列分子或离子在酸性条件下都能氧化KI,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H2O2→H2O IO→I2 MnO→Mn2+ HNO2→NO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  )
A.H2O2                                 B.IO
C.MnO                               D.HNO2
答案 B
解析 根据电子得失守恒结合题设条件,等物质的量的H2O2、IO、MnO、HNO2
转移电子数最多的为IO和MnO,但要氧化I-得I2,还是用IO得到的I2多。
【例4】 已知A2O可与B2-反应,B2-被氧化为B为单质,A2O的还原产物中,A
为+3价,又知c(A2O)=0.3 mol·L-1的溶液100 mL可与c(B2-)=0.6 mol·L-1的溶液150 mL恰好完全反应,则n值为(  )
A.4                 B.3                 C.6                  D.7
答案 D
解析 设A2O中A元素的价态为+x,由得失电子守恒有2×(x-3)×0.3×0.1=2×0.6×0.15,解得x=6,根据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可得A2O中n=7。
运用守恒法建立关系式找得失电子数时,不要疏漏,在氧化剂部分被还原或还原剂部分被氧化的计算中往往容易出错。
专题四、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应用
综合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氧化剂、有还原性的判断与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表示,利用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总数相等可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划好价”是基础,“列变化”是关键,“求总数”是保证。经常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化合价没有标全,甚至出错。
【例5】 (1)请将5种物质:N2O、FeSO4、Fe(NO3)3、HNO3和Fe2(SO4)3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H2O→______+______+______+H2O+______+H2O
(2)反应物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
(3)反应中1 mol氧化剂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________ mol电子。
(4)请将反应物的化学式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相应的位置中。
______+______―→
答案 (1)FeSO4+HNO3―→Fe(NO3)3+Fe2(SO4)3+N2O+H2O
(2)FeSO4 N元素(3)得到 4
(4)24FeSO4+30HNO3
解析 从所给物质FeSO4、Fe(NO3)3、HNO3、Fe2(SO4)3、N2O,根据Fe2+易被HNO3氧化的特点很容易写出答案。且知反应时一定是FeSO4中Fe2+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HNO3中的+5价氮得电子被还原,反应中1 mol氧化剂得到1 mol×(5-1)=4 mol电子。
(4)根据Fe+2~Fe+3 2N+5ON+12O转移电子 1e-×8 2×(5-1)e-
所以方程式中FeSO4和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硝酸的系数应分别为8和2,但考虑到产物中要生成Fe2(SO4)3和Fe(NO3)3,故根据观察法可以配平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4FeSO4+30HNO3===8Fe2(SO4)3+8Fe(NO3)3+3N2O↑+15H2O,所以答案应为24FeSO4+30HNO3。
1.(1)A组CO2B组非金属单质 C组O2D组酸
(2)CO+H2O+O2+2Cu===Cu2(OH)2CO3
解析 CO2
属于非金属氧化物,H2O既不是酸也不是碱。
2.还原性
解析 铁元素的化合价从+3价降为+2价,被还原,故维生素C作有还原性。
3.C S和KNO3
解析 C化合价升高被氧化,S和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4.A
[选项B中熟石灰是纯净物;选项C中氯化氢是纯净物;选项D
中空气是混合物,胆矾是纯净物。]
5.C [选项中①④两种分散系属于胶体有丁达尔现象,②③两种分散系属于溶液无丁达尔现象。]
6.D
[选项D
中氢氧化铜是难溶于水的碱,在离子方程式中应写成化学式。]
7.B [选项A
中反应不符合反应事实,产物应为Fe2+;选项C中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2++2OH-===Cu(OH)2↓;选项D
中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
g++Cl-===A
gCl↓。]
8.C [选项A
中会生成碳酸钙沉淀;选项B中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选项D
中会生成硫酸钡沉淀。]
9.A
[选项B中反应既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也不是置换反应;选项C中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D
中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化合反应,但不属于置换反应。]
10.B [选项A
和D
说明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选项C中发生的反应为Ca(OH)2+CO2
===CaCO3↓+H2O,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1.硫酸
2NaOH+H2SO4===Na2SO4+2H2O,H++OH-===H2O;Na2CO3+H2SO4===Na2SO4+CO2
↑+H2O,2H++CO===CO2
↑+H2O;Ba(OH)2+H2SO4===BaSO4↓+2H2O,2H++2OH-+Ba2++SO===BaSO4↓+2H2O
12.肯定含有CaCl2和K2CO3,可能含有Ba(NO3)2;肯定发生的离子反应有:Ca2++CO===CaCO3↓,CaCO3+2H+===Ca2++CO2↑+H2O,Ag++Cl-===AgCl↓;可能发生的离子反应有:Ba2++CO===BaCO3↓,BaCO3+2H+===Ba2++CO2↑+H2O。
解析 根据实验步骤(1)可知溶液中必有碳酸钾,根据实验步骤(3)可知溶液中必有氯化钙。
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能证明胶体微粒比溶液中电解质微粒大的操作是(  )
A.丁达尔效应                            B.布朗运动
C.渗析                                 D.电泳现象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的性质。本题看似在考查胶体的有关性质,但深入题意后,可知其实质是考查对化学用语的敏感度。这就要求考生在分析此类问题时,尤其是题干信息非常简练貌似简单的题目,特别需要“咬文嚼字”体会题意,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对解题可以起到“柳暗花明”的醒题效果,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电泳现象是胶体的3个性质,而不是化学中的操作。
2.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①氢氧化钠 ②硫酸钡 ③铜 ④蔗糖 ⑤二氧化硫
A.①②              B.①②⑤             C.③④              D.①⑤
答案 A
解析 以化学实例来强化对电解质概念的理解。其中“铜”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蔗糖是非电解质;二氧化硫的水溶液能导电,这是因为SO2
与H2O生成的H2SO3是电解质,但SO2
本身是非电解质。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必被还原
答案 B
解析 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有氧元素参加,A不正确;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有可能是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如3O22O3,反应物和生成物均为零价,没有价态变化,所以C不正确;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物质被氧化必有物质被还原,但可能是同一种物质既被氧化又被还原,D不正确。
4.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2++SO===BaSO4↓表示的化学反应有(  )
A.BaCl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B.Ba(OH)2溶液与Na2SO4溶液反应
C.Ba(NO3)2溶液与NaHSO4溶液反应
D.Ba(OH)2溶液与MgSO4溶液反应
答案 D
解析 D
项离子方程式应表示为Ba2++2OH-+Mg2++SO===BaSO4↓+Mg(OH)2↓。
5.无论在酸性还是碱性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SO、S2-、SO
B.Na+、Cu2+、SO、Cl-
C.Br-、Ba2+、Cl-、K+
D.Ca2+、K+、CO、NO
答案 C
解析 本身能大量共存,A、B、C项符合,而D项中Ca2+和CO生成CaCO3沉淀;在酸性溶液中仍能大量共存的,B、C项符合,而A项中H+与S2-、SO反应;在碱性溶液中仍大量共存的,C项符合,而B项中的Cu2+与OH-生成Cu(OH)2沉淀。
6.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离子,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离子转变为Fe3+离子,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
A.酸性              B.碱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
答案 D
解析 血红蛋白丧失与O2
结合的能力的原因是Fe2+Fe3+,此过程为氧化还原反应,加有还原性可预防Fe2+被氧化,故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7.从硫元素的化合价态上判断,下列物质中的硫元素不能表现氧化性的是(  )
A.Na2S              B.S                 C.SO2               D.H2SO4
答案 A
解析 元素处于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有还原性,中间价态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A
符合题意。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饱和石灰水与稀硝酸反应:Ca(OH)2+2H+===Ca2++2H2O
B.稀硫酸与锌反应:H2SO4+Zn===Zn2++SO+H2↑
C.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
D.小苏打溶液与NaOH反应:HCO+OH-===H2O+CO
答案 D
解析 饱和石灰水参加反应时,Ca(OH)2应拆写成Ca2+和OH-;H2SO4是强酸,应拆写成H+和SO;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有CaSO4微溶物生成,C项中离子方程式形式上正确但不符合反应事实。
9.在KClO3+6HCl(浓)KCl+3Cl2↑+3H2O反应中,氧化剂与有还原性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6              B.6∶1               C.1∶5              D.1∶1
答案 C
解析 此题容易利用双线桥将氧化还原反应错误地分析为:
KCl+5O3+6HC-1l(浓)KCl-1得6e-+3C0失6e-l2↑+3H2O从而判断氧化剂、有还原性为KClO3、HCl及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6,错选A。主要是忽视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价态归中”反应原理。正确分析如下:KCl+5O3+6HCl-1(浓)KCl+3C0得5e-失5e-l2↑+3H2O
10.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X2+与单质R不反应;X2++Z=X+Z2+;Y+Z2+=Y2++Z。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强弱符合(  )
A.R2+>X2+>Z2+>Y2+
B.X2+>R2+>Y2+>Z2+
C.Y2+>Z2+>R2+>X2+
D.Z2+>X2+>R2+>Y2+
答案 A
解析 据X2++Z=X+Z2+知氧化性:X2+>Z2+,据Y+Z2+=Y2++Z知氧化性:Z2+>Y2+,由X2+与单质R不反应应推知氧化性:R2+>X2+。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作有还原性,非金属单质只能作氧化剂
B.某元素从化合态到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C.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都得到金属单质
D.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
答案 D
解析 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能作有还原性正确,因为金属只有正价,无负价,而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有还原性,因为大多数非金属既有正价又有负价,故A错误;元素由化合态到游离态,该元素不一定被还原,如:KClO3→O2,氧元素被氧化,从Cu2+→Cu,铜元素被还原,故B错;有些金属元素有多种变价,如Fe有+2、+3价,Fe3+被还原可得到Fe2+,故C错;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故D正确。
12.已知氧化性:Br2>Fe3+>I2;还原性:I->Fe2+>Br-,则下列反应能发生的是(  )
A.I2+2Fe2+===2Fe3++2I-
B.2Br-+I2===Br2+2I-
C.2Fe3++2I-===2Fe2++I2
D.2Fe3++2Br-===2Fe2++Br2
答案 C
13.下列反应完成后没有沉淀的是(  )
A.B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后加足量稀H2SO4
B.Ba(OH)2溶液与KNO3溶液反应后加足量稀H2SO4
C.AgNO3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后加足量稀HCl
D.Ca(OH)2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后加足量稀HNO3
答案 D
解析 A
项最后生成BaSO4不溶于稀H2SO4;B项最后生成BaSO4不溶于稀H2SO4;C项最后生成AgCl不溶于稀HCl;D项生成的Fe(OH)3溶于稀HNO3。
14.下列物质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
A.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只有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C.只有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D.只有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
答案 C
解析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概念进行比较,找到它们的本质区别即分类的依据。纯净物的特征是由一种物质或同种分子构成,所以C正确;A、B两项只有一种元素组成或只有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可能为O2、O3或金刚石、石墨;D项阳离子可能有变价离子,如Fe2+、Fe3+,则其与阴离子构成的物质就可能为混合物,如FeCl2、FeCl3的混合物。
15.将KCl和CrCl3两种固体混合物共熔,得化合物X。X由K、Cr、Cl三种元素组成。将1.892 g X中的铬元素全部氧化成Cr2O,后者可以从过量的KI溶液中氧化出2.667 g碘单质(Cr2O+6I-+14H+===2Cr3++3I2+7H2O)。向溶有1.892 g X的溶液中加入过量AgNO3溶液,可得到4.52 g AgCl沉淀。则X的化学式为(  )
A.K3Cr2Cl7                B.K3Cr3Cl5                 C.K3Cr2Cl9              D.K3CrCl4
答案 C
解析 本题根据题目所给数据及方程式进行计算,由生成碘单质的质量推算出1.892 g X中含铬0.007 mol,由AgCl沉淀的量推算出X中含Cl 0.0315 mol,X中氯原子与铬原子个数比为0.031 5∶0.007=4.5∶1,所以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40分)
16.(14分)现有失去标签的四瓶无色溶液A、B、C、D,只知道它们是K2CO3、K2SO4、NaHSO4和Ba(NO3)2,为了鉴别它们,进行如下实验:
①A+D―→溶液+气体 ②B+C―→溶液+沉淀
③B+D―→溶液+沉淀 ④A+B―→溶液+沉淀
⑤将④得到的沉淀物加入③所得溶液中,④中沉淀很快溶解并产生无色无味的气味。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请回答如下问题:
(1)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写出下列各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
答案 (1)K2CO3 Ba(NO3)2 K2SO4 NaHSO4
(2)①CO+2H+===H2O+CO2↑
②Ba2++SO===BaSO4↓
⑤BaCO3+2H+===Ba2++H2O+CO2↑
17.(12分)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
NO+4H++3e-―→NO+2H2O
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1)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不要求配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硝酸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性质。
(3)反应中若产生0.2 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mol。
(4)若1 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4HNO3+3Cu2O===6Cu(NO3)2+2NO↑+7H2O (2)酸性 氧化性 (3)0.6 (4)使用了较浓的硝酸,产物中有部分二氧化氮生成
解析 (1)从所给还原过程的反应式看NO得电子,即HNO3作氧化剂,要使该反应发生必须加入有还原性,因此(甲)只能是Cu2O,反应方程式如下:14HNO3+3Cu2O===6Cu(NO3)2+2NO↑+7H2O。
(2)在该反应中HNO3体现了氧化性和酸性[生成了Cu(NO3)2]。
(3)若产生0.2 mol的气体(NO),则转移的电子数为(5-2)×0.2 mol=0.6 mol电子。
(4)若1 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根据电子得失守恒推知,可能是使用了较浓的硝酸,使产物中生成了部分NO2。
18.(14分)A、B、C、D
分别是NaNO3、NaOH、HNO3和Ba(NO3)2四种溶液中的一种,现利用另一种溶液X,用如下图所示的方法,即可将它们一一确定。
试确定:A、B、C、D、X各代表何种溶液,并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 A
.NaOH B.NaNO3 C.Ba(NO3)2 D
.HNO3 X.MgSO4
Mg2++2OH-=Mg(OH)2↓
Mg(OH)2+2H+=Mg2++2H2O
Ba2++SO2-4=BaSO4↓
备课资源 将MgCl2溶液加入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如下:
先发生Mg2++2OH-===Mg(OH)2↓,后发生Mg2++CO===MgCO3↓。经查溶解度表得知,Mg(OH)2的溶解度小于MgCO3的溶解度。
在溶解度表中有这样一组数据,表示四种物质在水中、液氨中的溶解度(g溶质/100g溶剂),如下表:
溶质
溶剂
A
gNO3
Ba(NO3)2
A
gCl
BaCl2
170
9.3
1.5×10-4
33.3
液氨
86
97.2
0.8
0
(1)分别是1.0 mol·L-1的Ag+、Ba2+、NO和Cl-在水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是0.50 mol·L-1的以上四种离子在液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出以上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以上四种离子按适当浓度混合于液氨之中,能否有A
gCl沉淀析出?答:__________(填“能”或“否”)。
答案 (1)Ag++Cl-===AgCl↓,
Ba2++2NO===Ba(NO3)2↓
(2)Ba2++2Cl-===BaCl2↓
(3)溶液中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有沉淀生成,而溶解度小者首先形成沉淀析出
(4)能
解析 (1)应注意A
gCl为1 mol,Ba(NO3)2为0.5 mol,计算出质量后与溶解度对比可判断都产生了沉淀。
(2)液氨中BaCl2溶解度为零,所以氯离子首先形成BaCl2沉淀而非AgCl。
(4)若析出BaCl2沉淀之后,Ag+与剩余Cl-的浓度超过了饱和AgCl液氨溶液中Ag+和Cl-的浓度就会有AgCl沉淀析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阿伏伽德罗常数知识归纳必考题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之一
高中化学所有离子的鉴别
高中化学干货
高考备考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全套)doc
高中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