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中国传统文化谈及做事做人
从中国传统文化谈及做事做人 添加时间:2010-10-25 14:08:54    浏览次数:284    

提要

  做事是做人的载体,做人要融入做事之中。

  怎样做人,实质上就是怎样对待自己、他人、民族和国家、自然环境几者之间的关系。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正是通过对待自我、他人、民族和国家以及自然环境的关系而实现的。
 
 
 


  爱国、爱人,谦恭、礼貌,遵纪、守法等等,需要教育工作者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培养学生成为既能做事,又会做人的一代新人。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是以技能为主,注重实际操作训练,毕业后进入社会能立刻上手,领悟能力也较快,因此比较受企业的青睐。但是,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大多在15-18岁之间,对于为人处世的诸多道理还处在懵懂、无经验时期,遇到问题后,大多数学生采取对立、逃避等消极的态度,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所学不能致用,赋闲在家或换业转行。这与我们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相悖的,也为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让学生在职业活动中学会“做人”,是培养学生顺利成为职业人的关键,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做事是做人的载体,做人要融入做事当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在做事中学会做人,成为受企业欢迎的员工,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引导学生“做人”,要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着手。五千年的中国文明,积淀下来许许多多做人做事的哲理。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善于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先祖的美德,将先人的做人道理整合、重构为当今社会的行为准则。

  归结起来,怎样做人,实质上就是怎样对待自己、他人、民族和国家、自然环境几者之间的关系。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正是通过对待自我、他人、民族和国家以及自然的关系而实现的。

  一是如何对待自己。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自尊、自重、自爱。传统文化主张生命的至高无上,然而相比生命而言,道德价值和人格价值则更为重要。所谓“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即是追求崇高的人格尊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都是说做人应具有意志品质。自身品格的修炼,道德的成长,是为人做事的根本,也是育人之道。为此,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从“德”入手,“建筑人格长城”,确是不无道理的。

  二是如何对待他人。儒家讲“仁”,要求做人要学会“爱别人”,提倡与人应当互相亲爱,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要教会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明白团结友爱、共生共存的道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准则与规范,主要有仁、礼、和、义、信。要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团结互助,博爱无私;教育学生以礼待人,尊敬他人;引导学生树立一颗平常心,宽容、理解;教育学生与不义做斗争,弘义立德、明义修身、正义谋利;引导学生做人要言必信、行必果,重信、守信、恒信。

  三是如何对待民族、国家。中国世世代代提倡“忠心为国”。岳飞的精忠报国,杨门的舍生忘死,都为我们树立了爱国的典范。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成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时刻以报国为己任,忧国忧民,尽己为国,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不忘民族、不忘国家、报效国家。

  四是如何对待自然。中国古代讲求“天人合一”。《周易》主张既要重视自然规律,又要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协调的境界。教育者不仅要自身关注生存的家园,还要让学生明白日益恶化的生活环境对人类造成的恶果,为被砍伐的森林、沙化的土地、升温的大气、污染的海洋,从小事做起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爱护、保护大家共同的家园。

  第二、引导学生“做人”,要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一所好的学校,多年的办学经验,会沉淀下自己良好的校园文化。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结合本校的校园文化,借助本校的审美教育、关爱教育、感恩教育等,以校园大型活动为背景,将育人工作贯穿到校园活动当中。以艺术为特点的学校,可以以艺术教育的美感来牵引学生对美的追求。在进行校园大型舞蹈表演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让的优良品质;在进行校园运动比赛时,培养学生参与、共赢的思想意识;在进行校园专业技能大赛时,树立学生“爱专业、学技能,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教育者只有借助校园文化的牵引,不断地把做人的道理寓于其中牞才能真正体现“以美育美,以德育德,以才育才”的育人内涵。

  第三、引导学生“做人”,要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在校期间,对学校进行的德育育人工作均不以为然,认为谁不会做人呀!自己的为人处世也很不错!然而当他们走出校园、步入社会时,往往暴露出许多问题。因此,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还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学习、生活进行引导教育,使他们真正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明白该怎么做,怎么做才最好。那些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实际例子,通过让学生分析讨论,寻求解决办法,都对学生明白如何做人有着切实的教育意义。

  第四、引导学生“做人”,方法要不拘一格。德育无小事,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抓住时机,因人而异、因事而变地点拨教育学生。育人教育在时时处处、方法多样。教育者不能只凭课堂的说教,教育学生可能在平时的聊天中,可能是一个电话、一条短信息,一次交给学生的任务。教师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通过做事的过程不知不觉地领悟到“做人”的真谛,这样得到的教育会是深刻的、难忘的。

  教育者本人的示范作用很大。特别是学生在参加学校的比赛活动时,教育者无需太多的语言,只需身体力行,与教研室的同志共同商讨,齐心协力,学生看在眼里,自会团结协作、共同奋斗、勇争第一的。教育者在实施育人教育的过程中方法还有很多,诸如讨论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办墙报,喊口号,野外拉练等各种手段和方法,因人而异,不拘一格地尽可实施。

  “做人”涵盖的内容很多,爱国、爱人,谦恭、礼貌,遵纪、守法等等,需要教育工作者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以身作则,积极探索,培养学生成为既能做事,又会“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一代新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心中所追求的优秀学校管理
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及现状反思
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教育者必须对教育有信仰
家校合作中家庭与学校各自的地位和作用
推荐 | 防范校园暴力,国外这些好做法值得借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