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尽风花雪月的张恨水,洞房时发现妻子被换人,愤怒离开,发妻终生遭冷落

鲁迅是民国时代小说大家,能与鲁迅在小说界争锋的并不多。但有一个人,却是与鲁迅齐名的文学大家,这个人叫张恨水。张恨水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就是曾经被改编为电视剧的《金粉世家》。

在民国时期,张恨水是言情小说作家中的佼佼者,连鲁迅都要排队购买他的小说,可见他的书在当时的火爆程度。张恨水的小说主要是以写情感为主,也就是现在的都市爱情小说。他当时创作的小说,符合当时社会上层的口味,所以备受推崇。而他本人的爱情观念也十分开放,一生共有三房妻子。

跟众多民国大家一样,张恨水的发妻,也是由父母包办的婚姻。他们其实并不相爱,所以在之后张恨水又娶了其他两房太太。作为张恨水的发妻,虽然一生不愁衣食,但却没有获得张恨水的爱。

民国时代的才子,一生写尽风花雪月的都市爱情小说写手,与自己的发妻却没有爱情,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现实意义上的讽刺。

包办婚姻

张恨水出生于1895年,正是清朝走上末路的时期。张恨水的家庭其实很不错,他的祖父张开甲曾经跟随曾国藩立下军功,被清朝任命为二品顶戴参将。而他的父亲因为受到祖父的影响,先习武,后从文,被清朝任命为税务官,在地方上也是小有势力。

张恨水很小的时候,受到祖父的影响,本想学习武艺,但父亲张钰知道,随着时局的转变,传统武艺已经落后,所以张钰便让张恨水从文,接受新文化教育,而教育,也改变了张恨水对一生。

张恨水虽然是接受了新思想,还是受到了一些祖父的影响。他从小就喜爱像《三国演义》、《隋唐演义》、《薛丁山征西》这样的章回体小说,这也为后来张恨水成为小说大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根据张恨水的《回忆录》记载:“年少时乘船,闲来无事之间,偶然在船上发现了《薛丁山征西》,从此之后,就上了瘾。”

张恨水的父亲张钰本来也是习武之人,后来因为看到时局改变,开始弃武从文,家中也渐渐转变了风气。不过,他的父亲由于早年习武,也很喜欢武侠小说,所以张恨水有很多接触武侠小说的机会。不过张钰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他时常劝导张钰,所谓文艺,只是末流,要掌握真正的文化知识,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张恨水在14岁的时候,就被父亲送入新式学堂,接受最新的教育。17岁的时候,张恨水本打算去往英国留学深造,但由于父亲在那一年突然病逝,家道中落,无奈只能到苏州的蒙藏垦殖学校继续学习。苏州的蒙藏垦殖学校,是民国改革派先锋孙中山创办的新式学校,但由于北伐战争失败,在张恨水上学之后不久,又被迫解散。

张恨水在又一次辍学之后,为了能有更好的发展,只能到处求学,一度半工半读,吃了很多辛苦。他不断辗转于南昌、武汉、上海,虽然总是颠沛流离,但也增长了见识,逐渐认清了人情世故与世间百态。

随着张恨水年纪增长,他的母亲开始操心张恨水的婚事。在张恨水的那个年代,在乡下更多的还是流行包办婚姻。张恨水的母亲知道张恨水不但心高气傲,而且爱好文学中的爱情小说,所以,通过媒人给他介绍了一个比较漂亮的姑娘。

张恨水由于受到了一定的新式教育,对旧的包办婚姻十分抵触。但耐不住母亲的百般劝说,最后还是无奈妥协,他要求先行见面,如果他满意,就结婚,如果不满意,坚决不结。母亲只好答应他的要求。不过,张恨水在看过结婚对象后,觉得对方模样清秀,便答应了下来。

但到了结婚这一天,却闹出了乌龙,张恨水满心欢喜地揭开盖头之后,却发现自己的新娘却被“掉包”了,他的新娘竟然不是当初看到的清秀漂亮的姑娘,这让当时的张恨水大失所望。张恨水气愤之下跑出洞房,决心逃婚,但由于母亲和舅舅及时寻找,张恨水并没逃出多远,就被家里人带回。

其实,这种骗婚与“掉包”的手段,在农村中也不算少见。张恨水由于早先家庭状况还不错,他又接受过新式教育,自然不会甘心忍受,所以最终张恨水为了反抗旧的观念,不久就离开家乡。

张恨水连续再娶,发妻只能忍耐

我们现在婚姻,都在说要三观一致,思想契合,其实这也是婚姻能够稳定持续的一个重要基础。在古代婚姻中,讲究“门当户对”,一方面是为了能使得婚姻双方家族相互联盟,获得更多势力上的保障。而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在“门当户对”之下的婚姻,男女双方由于生活环境差不多,眼界差不多,所以思想比较容易契合,更能形成稳定的婚姻关系。

如果不是家道衰落,张恨水可能会娶一个同样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富家子女,有着差不多的眼界与见识,可能还会形成一段比较美满的婚姻。但因为张恨水的家道衰落,他只能娶一个乡下女子,而且张恨水又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所以他才如此反对这门亲事。

在民国时期,正是新旧文化交替的时期。有一部分人受到新文化的影响,开始摒弃掉旧思想,产生新的思想观念。但有更多的人,还沉浸于旧的思想之中,新思想还在发展阶段,并不能被广泛认可。就是在这种环境之下,一代人在激烈的文化冲突之中,唱响了时代的悲歌。

在当时,张恨水是痛苦的,一方面,是他被迫娶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女孩,少年的梦想被现实无情击碎。另一方面,是他接受了新的思想之后,有了更加宽广的眼界,却无人诉说,家人也不能理解他的行为。

作为张恨水的发妻,被娶进门的徐大毛也是无辜的,更是可怜的。

她会因为相貌而自卑,因为她从小被人评价自己不漂亮,成为她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而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她又没有受到教育的机会,她的思想,在自己的亲戚与父母灌输之下,逐渐形成的。旧时代的思想,对女性是一种控制与压榨。在受到不公之后,只能被动接受,久而久之,就变得麻木而呆滞。

张恨水不满足于婚姻,他选择了逃跑,一走了之,而徐大毛因为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只能像传统文化中的王宝钏一样“苦守寒窑”,等待丈夫。从新思想的角度来看,如果不相爱,就要进行离婚,然后双方再去寻找新的伴侣。但当时很多文学大家,却选择逃避,进行“婚内出轨”。

不管是张恨水,还是鲁迅,从根本上来说,一边是难以改变旧社会的习俗,一边又是一个追求新思想的时代。在当时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但有些人能够冲破固有的限制,有些人坚持本心,而有些人却成为伪君子。

《野史纪略》曾写道:“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张恨水为了逃避婚姻,去往北京打拼,而他的妻子只能在家里操持家务。张家虽然早已没有当年的豪门大户的风采,但还是比较重视文化。张恨水的妹妹还主动教徐大毛一些文化,希望徐大毛学习文化之后,能够与自己的哥哥有更多共同语言,而且家里也给她改了名字,叫徐文淑,显得更加文雅。

张恨水因为对婚姻失望,除了过年之外,连续好几年都在北京生活,而张恨水因为讨厌徐文淑,也一直没有跟徐文淑圆房。徐文淑由于没有接受过新文化教育,她只能依靠于旧时代的女性规则去生活,每天操持家务,老实本分。而她这样的作为,也逐渐获得了张恨水母亲与妹妹的认可。

随着时间逐渐过去,母亲也多次求张恨水对徐文淑好一点,张恨水对徐文淑也不像从前一样冷漠,他们很快有了一个女儿,但不久就不幸夭折。随着张恨水在北京打拼逐渐有了起色,张恨水把一家都搬到了北京,使一家人有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然而,在一家人搬到北京之后,徐文淑才知道张恨水有了新欢,也就是胡秋霞。而且不光如此,他们还有一个女儿。张恨水从来没有跟家里提起过有这么一个人,但显然他们有一定的感情基础,而且还有了一个孩子,也就是组成了新的家庭。

按照古代的文化传统,男人三妻四妾不算什么,徐文淑虽然内心中不高兴,但按照古代的传统观念,她也只能认可。

说起来胡秋霞身份也比较凄惨,她本来是重庆人,因为家里贫穷,没人专门看管她。所以被人拐卖到了北京,成为大户人家的奴婢。再后来,到了习艺所,本来想要学习一门手艺,维持生计。

在学艺的过程中,遇到了张恨水,张恨水对她一见钟情,当年胡秋霞刚刚十七岁,就嫁给了张恨水,她一方面是贪图稳定的生活,另一方面,胡秋霞也觉得张恨水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胡秋霞是张恨水给她起的名字。

胡秋霞的名字来源于唐朝王勃的名篇《滕王阁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张恨水很喜欢古诗,恨水也是他根据李煜的诗《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而来。

胡秋霞与张恨水恩爱过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也有三个孩子。然而,也是因为孩子,徐文淑也被胡秋霞尊重与敬佩。

胡秋霞的第一个孩子由于早产,生下来就气息微弱。徐文淑看到这种情况,并没有冷眼旁观,反而是把孩子抱在自己怀里一整夜,逐渐用身体的温暖,使得孩子生存了下来。胡秋霞的三个孩子,受到徐文淑很多的照顾,他们也从心里认可徐文淑,都很亲切地叫她“大妈”。

胡秋霞性格与徐文淑不太一样,她性格比较暴躁,但由于徐文淑能包容她的脾气,她们相处反而十分融洽。但这种平稳的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张恨水很快又有了第三房太太,也就是周南。周南是一个北京学习的女学生,因为喜欢张恨水写的小说,成为张恨水的书迷,随着与张恨水对接触,他们很快相爱。

张恨水是一个有着两个妻子的人,与周南的相爱,没有像上次一样,得到家里人的默许,恰恰反对声音最大的,就是张恨水对第二任妻子胡秋霞。

胡秋霞知道张恨水又娶妻之后,在家里大闹,不仅找到张恨水的母亲,要求她禁止张恨水再娶,还找到徐文淑,让她一起反对。

在当时张恨水已经有了很大的名气,一家人的生活都靠张恨水来维系,再加上张恨水对母亲已经年老,而徐文淑更是长久以来逆来顺受惯了,一切都听从张恨水的摆布。徐文淑甚至反过来劝胡秋霞认可张恨水再娶这件事情。

胡秋霞虽然出身并不好,但她是在新思想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她认可的是新时代的爱情观念,而且张恨水与胡秋霞跟徐文淑不一样,张恨水一度是爱过胡秋霞的,他们有一定的感情基础,所以,胡秋霞对张恨水对感情叛变格外难以接受。

但也就是在张恨水再娶周南的时候,当时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张恨水把全家都安排到了安徽老家,而他由于跟胡秋霞不和,他便带着周南去往四川生活。

胡秋霞虽然无奈,也只能被迫接受。

张恨水与周南相差二十岁,周南仅仅十六岁就与张恨水结婚,并且也是张恨水最后一任妻子。周南本名周淑云,跟随张恨水之后,张恨水给她改名周南,张恨水依据的是《国风·周南》,来自《诗经》。后人对于《诗经》十分推崇,认为它是诗歌的起源。

根据《后汉书·郎传》记载:“《周南》之德,《关雎》政本,本立道生,风行草从。”

在之后十几年的战乱生涯中,都是周南陪伴在张恨水身旁,张恨水也在这一时间大量出版经典创作,随着时局的改变,他也不再是简单的言情小说家,在他的小说中,也充满了家国情怀。

发妻独守空房直至去世,子女为其立碑

张恨水虽然在战乱期间,因为家庭矛盾,没有跟徐文淑和胡秋霞一起生活,但总是断不了给她们寄去生活费用。在民国时期,才子佳人被看作是佳话,再加上古老的观念还存在,所以张恨水再次娶妻,并没有对他本人有很大的影响,他依然是民国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大家。

随着战乱结束,张恨水一家也终于有了再度团圆的机会,但胡秋霞为人刚烈,十几年过去,依然不接受张恨水再娶,即便是张恨水最后中风患病,也仅是去照顾,绝不留宿。张恨水有胡秋霞与周南照顾,徐文淑自然也无需插手,她到了晚年便一心信佛。

徐文淑的寿命只有五十多岁,她晚年送走了婆婆后,就一直一人生活,张恨水虽然给不了她感情,但从没忘记过给她寄生活费,因此,她在生活上比较宽裕,但身边早已没有了亲人,孩子们都已长大,不在身边,她也只能孤单地生活着。

徐文淑晚年最后的一点亲情与指望,也就是她抱大的胡秋霞的儿子张晓水。徐文淑与张晓水也常年保持信件联系,在一次给张晓水送信过程中,不幸突发脑溢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把自己珍藏了多年的嫁妆,也是她自己的唯一的财产,两枚金戒指,赠送给了胡秋霞和周南。

徐文淑一生没有自己的孩子,她去世的时候,张恨水因为要陪伴周南手术,没有到场,她的后事是张晓水一手操办的,在立碑的时候,在徐文淑的名字之下,后人的地方,刻上了四个字:“男,张晓水”。张晓水与徐文淑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但多年的陪伴和抚养,已经让他们形同母子。

写在最后

民国时代是一个新旧思想碰撞的时代,是个产生了众多大师的时代,但也是一个充满着荒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有一些人幸运地见到了更大的世界,看见了光亮,但还有另外一些人,还处在黑暗之中,遵循传统。

徐文淑是一个遵循着旧传统的人,她不懂新思想,也没办法去追求新的思想,她只能刻板存在于她自己构筑的思想牢笼中。在当时那个时代 她的命运算不上悲惨,因为她至少可以吃饱穿暖。但也绝算不上幸运,因为她看不到生活的光亮,也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只是行将就木而已。

张恨水是接受了新思想的人,但他不知道如何去改变社会,创造一整套新思想。他只是一个愿意生活在理想中的人,他的三段婚姻看上去是才子佳人,但他也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张恨水娶胡秋霞,是因为要满足自己年轻时对于美貌的需求,而随着年纪的增长,他觉得胡秋霞不懂自己,于是又爱上了对自己文学着迷的女学生周南。

但理想的彼岸总在遥望之中,总是可望而不可及,所以,张恨水便把更多的思想寄托在文学作品之中,从张恨水对文学作品中,我们也能看到,张恨水的作品,从一开始的言情,之后就越来越具有深度,越来越反映他对于现实的不满。

张恨水与徐文淑其实是民国时代的两种人,张恨水是看到了光亮,但不知道路在何方。而徐文淑根本不去看光亮,沉寂在黑暗之中,直到最后在沉默中死亡。

张恨水与徐文淑的人生,都是一种悲哀,只不过,他们的悲哀,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相似,而不幸则各不相同,用来说他们的人生,再合适不过。

参考资料

《张恨水全集》

《张恨水传》

《写作生涯回忆》·张恨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天老照片】-1万-6730- 她嫁给最会写爱的张恨水,却一生不知爱情
有婚姻,没爱情,没孩子,她倾尽一生善良,争来情敌孩子喊一声妈
张恨水的三段姻缘:发妻被设计掉包,第二任妻子至死不肯原谅他
张恨水的三次婚姻
民国最“贵”的作家张恨水,稿费是鲁迅先生的2倍,一支笔养活3个老
癸卯年四月二十四(249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